第二节 特色课程显活力
富于特色的校本课程,让创造性得到发挥,让教育精神得到畅扬,让审美情趣得到升华,让心胸视野得到拓展,更让那美丽的课堂充满生命的质感。
组团发展开始以后,各学校在同伴互助、智慧辉映、资源共享的前提下,致力于开发富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正在实现着从课堂到课程的深度开掘。
兴塔中学的诗歌教育在原有基础上,又有了新的拓展。
彭素花校长说:“教育是为未来培养人才的崇高事业,新世纪的到来,赋予教育事业新的使命,那就是培养学生成为具备良好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的一代新人,实施素质教育,其着眼点是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指导下,开展诗教工作,认真学习格律诗词,在民族文化的熔炉里陶冶熏染;创作格律诗词,呼唤诗性,感悟人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
为了有效推进诗歌教育课程的开发运用,学校将诗教课纳入学校工作计划,成立了以姚金龙为首席指导教师的课程开发小组,让敢于尝试、愿意尝试、能够尝试的教师参与进来,为了加强教学工作开展的力度,学校努力争取借助外部资源,与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全国著名青年诗人张青云老师多次联系,恳请他对学校诗教工作支持、指导,2009年春天,张青云老师来校给学生作讲座,学生认真听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金山同乡、现任国务委员、国务院秘书长的马凯先生对学校开展诗歌教育给予了充分肯定,特意撰文《复兴中华文化,不能少了格律诗》,为兴塔中学开展诗教工作指明了方向。马凯先生说:“格律诗是大美的诗体,是中华文化瑰宝中的明珠。”它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华,千百年间,万口传诵,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成为祖国文化的命脉。
的确,中华诗词以其精致典雅、意韵深长而流传千古,成为举世瞩目的经典文化。古典格律诗词所蕴含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爱国爱家等民族精神之美和具有音乐、绘画、建筑“三位一体”的独特的民族艺术之美,能使学生在灵魂的徜徉中既感悟到诗词隽永的情思、高洁的境界,又体认到诗词灵巧的修辞、畅达的造句、铿锵的声韵、周密的谋篇。
开展格律诗鉴赏与创作教学,新一代学生掌握格律诗的鉴赏与创作基本技艺。只有新一代学生不断创作出反映新时期的格律诗词,格律诗这种传统文化才能真正得到继承和发展。学生通过接受古典格律诗词的艺术熏陶,浸润于诗词的教化,对精神的陶冶和人格的塑造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并将留下永恒的记忆,为终生的精神发展奠定基础。
新课程改革目标中要求各学校要因地制宜,挖掘校本教材,实施素质教育。
有着5 000年灿烂文化的中华民族,曾经在世界上有过多少值得骄傲的诗人大家,有过多少让人们吟诵不绝的诗词歌赋。《诗经》首开现实主义诗歌的先河,《楚辞》掀起浪漫主义诗作的滥觞。李白杜甫双峰并峙,各显峥嵘,成为诗歌创作历史上一道靓丽的景观,引起世界的瞩目……
进入20世纪后,我们国家没有在世界范围内足可称道的诗人。为什么?成为国人深刻思考的一个问题。
随着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教育界、文学界有识之士热情呼唤“诗教”的回归,我国广大中小学语文教师日益感到文学教育特别是诗歌教育对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提高语言能力的重要性。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新诗进课堂”实验率先以新诗作为楔子,让诗教给学生以诗性奠基,给课堂以诗意享受,给语文以诗境点睛,让学生从小受到诗意文化的熏陶,学会用诗意的眼光审视周围的世界,成为一个热爱生活美、汉语美、心灵美的全面而和谐发展的人。
姚金龙老师在诗教实验的路上已经走过了多年,他是怀着“胸怀河山境自高,心随静水意澄明”的人生信条一步一步走过来的,诗歌一路伴随着他,成为他的心灵地图。他说:“一位优秀诗人的作品透露出来的应是一个民族的关怀型情感场,人类永恒的共生型文化流,以及作为一个人的品质制高点。”
姚金龙老师首先根据“课程计划”结合“中华诗词进校园”活动,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开设了《格律诗词的鉴赏与创作》的校本课程。旨在为每一名学生的终身发展积淀着厚实的国学底蕴,学生诵读经典诗词,理解与借鉴,努力尝试创作,学生的学习欲望日趋强烈,校园焕发出勃勃生机。
姚老师说:“提高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和能力,从经典中汲取精神营养。开展诗词基础知识进课堂教学,传授诗词格律知识,对联格律知识,各种诗词的创作方法等等,学生掌握了创作方法,学习、创作古典诗词的积极性就更高,学习古典诗词的效益就更好。通过创作实践,巩固创作知识及技巧,体味创作乐趣,达到自我教育之目的。身处伟大的时代,我们教师肩负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教育必须顺应最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中华古典格律诗词走进校园是我校的新时期素质教育的重要选择。”
何谓诗教?姚金龙老师认为,并不是教会学生写几首诗歌就是诗教。诗教的本质是以诗育人,以诗启智,沉淀诗语,做一个诗情画意、有生活品位的现代人。
让我们来听一听师生之间关于对诗歌教育的对话。
师:同学们,你看到的、感受的诗是怎样的?
生:诗是很优美的。
师:仅仅是优美吗?能用“又怎样又怎样的”话说吗?
生:是又柔美又阳刚美的。
是又缓慢又跳跃的。
是又平常又超常的。
是又熟悉又陌生的。
是又熟悉又神秘的。
是又好懂又难懂的。
是又童真又不童真的。
是又形象又抽象的。
是又写现实又写内心的。
师:同学们说得真精彩。是啊,放眼世界,问问心灵,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诗歌自然也是丰富多彩的。我们的学习是丰富多彩的,我们的人生更应该是丰富多彩的!
姚金龙老师引导学生从发现生活入手,从身边的小事着眼,将自己每天所见、所闻、所感都过滤积累,逐步培养兴趣,渐次达到对诗歌的欣赏和喜爱。他从自己的体会和感悟当中得到,对于客观世界的体认应该是多元的,而在诗歌当中“意象”很重要。他认为,意象是“有意义的形象”和“有形象的意义”的统一。所谓“意”,指的是诗人由客观景物感发的主观情感、思想、哲思等。“象”指的是作家的主观情思对客观景物进行改造、创造出来的不同于原有景物、情境的事物、物象、景象等。两者的和谐统一、相互交融就是意象。意象的获得,离不开创作者对人类现实生活的感悟,也离不开对人类历史积淀的哲理、观念的提炼。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生活是诗歌的内涵,是诗歌的核心,生活的多义性使获得意象的途径异常宽阔。
在姚金龙老师的指导下,诗教课程开发小组的老师们积极搜集和开发新诗学习资源,将生活功能性地、实践性地引入课堂,允许学生对生活现象进行多角度地诠释,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让他们按照自己的经验世界去获得诗歌的意象。这个过程既发挥了老师的组织、引导作用,也充分地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这个富有个性和积极思维的学习活动中,涵养诗情,积淀诗语,展示师生智慧潜能。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思想的本性要求诗的创作”,“儿童思维是艺术的形象的,饱含情感的思维”。姚金龙老师也认为,学生的感受和发现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诗情,二是诗意,三是诗思。作为教师要更多的引导学生以直觉的、整体的方式观照世界、把握现实生活,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感悟融入生活,提升认识。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他们的水平和能力,正如“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作画时,先有“眼中之竹”,而后有“胸中之竹”,最后形成“笔下之竹”。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自然地达成了新课标提倡的“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谐发展的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姚金龙老师认为,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不是教师“讲”出来的,而是学生在充分的“实践”中形成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学生言语活动“践行”的场所。学生实践的前提是了解,而了解的主要契机是感悟和发现。我们身边的许多事情本来是很简单的,书本里的一些知识其实是很浅显的,但是由于老师没有高明的教学方法,只知道教死书,学生又没有用心去发现没有自己的感悟,所以,许多情况下我们的教学只能是事倍而功半,甚至是出力而不讨好。
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兴塔中学诗歌教育课程开发小组的老师们在诗歌教学实验中始终贯穿“情”这条红线,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神经,引导学生自主观察、真切体验,变静态的语言分析教学为动态的言语感受学习,让学生从一般感受中寻觅显示一般感受的独特感受,从共同感受中寻觅表现共同感受的具体感受,自然而然触发诗情。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更替、山川河流田野村庄的不同,以至于国际的风云变幻和身边的琐屑小事,都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眼睛观察头脑分析得出自己的答案并引发诗思。
富有审美情趣、世界视野、生命质感的佳句迭出。这正是姚金龙老师心目中理想的语文——诗化语文或者说诗意语文。姚老师说:“它是生命言语课,其语言核心是‘典雅的现代汉语’,是一种感悟的感悟,直觉的直觉,是焊接感性与理性的结合点。推及诗意育人,我以为:诗意语文应该引领价值,以人为本,超越制度、超越形态,涵养人文精神,以人生的发展为灯塔,为幸福人生之大厦奠定坚实的基础;诗意语文应该传承文化,跳出语文鸟瞰语文,一头接通人性半径,一头接通文化圆周;诗意语文应该启迪智慧,应该一元两焦,‘元’是智慧,两焦是诸多范畴,是工具与人文、为文与为人、继承与创造、自主与引导、接受与发现、吸收与表达、感悟与理解、感性与理性等,其终极是大智慧、大圆融、大境界;诗意语文应该润泽心灵,启发道心修炼,关注身外之物,更能关注身内之物,能激活已知,更能指向未知,能正视在场之物,更能发现不在场之物,温暖其心灵、充盈其精神,达成生命的愿景。”
“世界上缺少的不是美,而是缺少发现。”培养学生发现美的眼睛成为兴塔中学诗歌教育课程开发小组老师们孜孜以求的目标。在老师们的努力下,学生们的眼前越来越敞亮,越来越精彩。身边的一些生活情景在学生的心目中被演绎成一个神话,一首革命壮歌,一首抒情的诗,一副美妙的画卷。
2010年充满希望的春天里,兴塔中学又一个学生社团——兴荷诗社(原名新月诗社)诞生了。
在张青云老师的引荐下,兴塔中学诗教课程开发小组与中华诗教促进中心(中华诗教促进中心是指导全国各地诗教工作的专门机构)取得了联系,将工作情况向他们作了汇报,并拿出学校学生们的诗词作品请他们审阅,得到了“促进中心”的大力支持。2010年6月,中华诗教促进中心同意将兴塔中学作为他们的“诗教实验基地”,并授予铜牌。这一天,金山区教育局、进修学院、青少年活动中心的领导纷纷来校,与“促进中心”的领导、教授欢聚一堂,成功举办诗教工作推进会及“诗教实验基地”授牌仪式。
2010年9月,兴塔中学要求6~8年级学生,一起来学习格律诗词的创作。
2010年10月,完成了学生诗词习作集《兴荷集》(第一辑),向校庆50周年献礼,向与会的区委、区政府、枫泾镇、教育局各级领导赠送了《兴荷集》。
学生们的许多诗作被推荐到报纸杂志,先后在《枫泾》报、《中华诗教报》发表。2011年6月由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了《兴荷集》(第二辑)。兴塔中学的诗教工作于2010年12月,先后由《枫泾》报,中新网、中国日报网报道;2011年1月,《金山报》又作了报道。2011年6月,上海市位育中学前来兴塔中学进行诗教工作的研讨活动。
诗教氛围已经形成,学生诗词习作上墙,鼓励学生爱学诗、爱写诗。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提高。
2010年,当时还是初一的邱蓝天、邱丹晨、张梦雪等一批同学,学习积极性很高,通过学习古典诗词促进语文成绩的提高。
张梦雪同学的语文成绩平时一直是在60分上下徘徊,难得超过70分的,期中一下子提高到86分,她本人激动不已,同学、家长和老师也都为她高兴。
古典格律诗词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但可以促进学生其他各门功课,学习兴趣的提高、学习能力的提高。
邱蓝天、邱丹晨两位同学在中学生作文竞赛中分别获得市二等奖和入围奖。邱蓝天同学在2011年作文竞赛又获得市二等奖。看一看作文的材料,就是有关古典诗词方面的内容,他的作文已在校刊《兴中之窗》2011年第14期发表。邱蓝天同学在2011年4月参加市中小学古诗词创作大赛荣获初中组二等奖。
姚金龙老师撰写的诗教论文《开展诗教工作,提升学生人文素养》获2011年度全国教育改革优秀论文大赛一等奖,并获“全国教育改革优秀教师”称号。
彭素花校长说:“我们继续将诗教工作做下去,将诗歌教育课程开发做细做好,让更多的同学去学习、去创作,去领略中华古典文化的瑰宝,切切实实抓好并落实素质教育。”
西林、兴塔两所学校结对班级的学生举行交换队旗仪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