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班级管理原则
中学班级管理原则是班级管理者处理各种矛盾的主题思想,是中学班级管理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确立班级管理原则的最大好处在于,面对纷繁复杂的事物,可以迅速做出判断并采取行动,大大简化反应过程,避免茫然无措的现象。
1.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是指以学生为主,尊重学生个体,一切管理的措施都是为了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而选择和设计的。同时,学生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做到主动参与、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以主人的姿态投入到班级管理过程中。
①学生应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体。当前,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但令人不安的是,学校、班级在开展各项活动时,往往按照领导部门事先设置好的内容、要求和方式去进行,而体现学生自主性的活动却不多。主体性是中学生生活的灵魂,没有主体性,就谈不上个体的尊严,也就谈不上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效果应以学生是否参与、怎样参与、参与多少来决定。如果学生的参与不是自愿的、主动的、积极的、全程的,教师做得再好也是枉然。
②班主任应创设条件让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有赖于班主任的组织与引导。首先,应提供民主参与的背景,班主任要把学生看成是班级管理的主体,尊重学生、热爱学生、相信学生,建立与学生的合作关系。其次,班主任应精心设计有利于主体发展的各项活动,尽可能创造有利于学生基础和特长的条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班级活动中来,提高学生参与的兴趣。再次,班主任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唤醒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学生自己行动起来,组织各种班、队、会、团组织,产生各类学生干部,开展多种多样的班级活动,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中学生的主体作用。
2.一体化原则
一体化原则是指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级、家庭和社区各种教育力量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多维结构的教育网络,全方位合力共管,以达到教育影响的一致性(14)。遵循这一原则要求充分融合班级、家庭和社区的优势,加强三者之间的合作,在突出各自的教育特点,充分发挥各自教育优势的同时,相互弥补各自的不足,保证班级、家庭和社区教育的一致性,增强班级、家庭和社区教育力度,从而对学生的教育形成有效的综合力和协同力,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的作用。家庭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家庭教育是学生成才的根基。家庭教育在塑造学生基本的道德品质、指导学生迈上积极的人生道路、塑造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引导学生成人与成才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所以,班级和家庭应成为合作伙伴,班级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与家庭取得联系。比如:建立家长学校,成立家长联谊会,进行家庭访问,建立家校联系册等,通过这些联系方式,做好班级与家庭的合作教育。同时,班级也要加强与社区的联系。随着社会的发展,社区教育功能逐步强化,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利用社区教育资源是对班级教育的极大补充,也是对班级管理的极大配合。班级可与社区建立合作关系,建立社会实践基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种社区活动。班级还应努力争取社会教育机构的配合,比如,可邀请社会教育组织的领导参加班主任工作会议,为学生安排一些有意义的课外活动。社会教育机构也应有专人与班级保持联系,将活动计划通过口头或书面通知班级,向班级介绍学生在校外活动的表现,以便相互配合教育学生。
总之,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级、家庭和社区应密切配合,结成一个相互作用、不断协调的网络体。在三者之中,班级应成为整个网络的支点,有效发挥辐射作用。
3.与时俱进原则
与时俱进原则,是指在新的历史时期,班级管理要不断吸收新信息,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等方面有所创新,有所突破,合乎新时期提出的新要求。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日趋开放,信息技术让地球变成了“地球村”,也让个人和群体的事业不断拓展。当今的初中生不再是唯诺顺从的小绵羊,而是接受社会多渠道信息的新一代。他们往往在某一方面超过了教师的知识储备,提出教师无法回答的新问题。他们有自己的主张,要求独立,有创新精神,勇于表现自我,敢于批判权威。面对这样一群“新新人类”,如果我们依然抱着几十年前的老观点、老方法,我们将无法把他们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班级管理的方法应与时俱进。班主任要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中解放出来,转变思路和职能,加强班级管理工作的研究,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中学班级管理的特点和规律,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方面努力改进和创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