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生存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
2008年5月12日是中国人难以忘却的痛苦之日,这一天四川汶川发生了8级大地震。“5·12汶川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的自然灾害之一。据民政部报告,截至6月6日12时,汶川大地震已造成69130人遇难,374031人受伤,17824人失踪。紧急转移安置1514.684万人,累计受伤人数4616.0865万人。地震波及大半个中国及多个亚洲国家,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人民币84511亿元。自此,我国进入了自然灾害颇发的时期,汶川之后是玉树大地震,再到舟曲之痛,国土之殇,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死亡1364人,失踪401人。这种过于惨烈的“活埋式”死亡公式令国人震惊、震撼!舟曲的伤痛尚未抚平,云南贡山又一个村庄被泥石流夷为平地,近百人被淤泥吞没。四川汶川、甘肃陇南随之发生泥石流,死亡人数都以数十人计。2010年的春天,泥石流成为中国人最惨痛的记忆。
天灾令人伤痛,而人祸则更令人痛心、寒心。从媒体连续报道的6起特大伤害在校学生和幼儿园孩子的事件可以看出人性的泯灭,社会隐患的增多,问题奶粉、疫苗、血铅中毒、校园伤害……一连串的公共安全,卫生突发事件都指向了成长中的下一代。要尽快建立健全儿童安全保障机制,需要全社会的积极参与。学校、幼儿园应该对儿童进行全面的安全教育,包括日常生活安全、户外活动安全等。而大学生被拐卖,误入传销,陷入色情等案例,也给高等教育敲响警钟,需要补上生存教育这一课。学会并掌握自我保护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技巧,积极应对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尽可能地避免悲剧的发生,从而减少自然灾害的破坏和人员的伤亡,这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推进素质教育的现实需求,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