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社会体育专业培养内容与方法
社会体育专业适应运动休闲化、商业化发展趋势,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体育人才,掌握休闲运动健身原理与方法,具备休闲项目经营管理与策划服务以及健身休闲运动指导等才能,兼具户外休闲指导与救护等知识与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一、专业知识体系
本专业要求学生掌握体育学、管理学和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及休闲与健身的原理与方法,具备体育健身休闲娱乐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及应用能力;熟练掌握目前流行的休闲健身项目的基本技能,具备休闲体育项目策划与设计、开发与推广以及经营与管理方面的能力。主要课程有体育健身原理与方法、体育管理学、健美操、体育保健学、野外生存与救护、羽毛球、普拉提、网球等。学生能够掌握一门外语,了解国内外休闲体育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具有运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有正确的审美观和一定的文学、艺术欣赏水平;有较强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社会交际能力。本专业基本学制4年,实行3~6年的弹性学制。学生毕业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
相对于传统教育模式,社会体育专业下的休闲运动方向十分强调运动项目设置的时代性、时尚性以及社会接纳度。在课程建设上突出休闲运动特色并与市场需求相结合,重点突出实用性。同时在培养过程中对实践环节力求做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另外,人才的培养形式不局限于校内传统的理论课、技能课教学,还要求同时结合“师徒式”“体验式”培养以及“订单式”进行针对性教学,建立整个人才培养的“多元化”模式。
二、专业技能培养
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应具有知识面宽、专业特长突出、社会实践能力出众、一专多能的特征。各院校同类专业应更加侧重健身健美技能培养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加强,毕业生能胜任体育健身休闲领域活动的组织与管理、技术指导、经营开发等方面工作。
在人才培养上,提出的目标是“一专一长”,即以坚实的专业知识作为基础,再加上一项突出的特长技能,培养在休闲运动产业中能组织策划、经营管理、教学训练的实际操作型实用人才。进校起即围绕所选定模块进行一条主线培养,重视学生专门技能的培养以及与社会需求的接轨,强调学生在该方向上的实际运作能力,并贯穿始终。
社会体育作为一门直接面对市场的综合专业,正确的培养方向和准确的培养目标是决定专业发展的前提条件,为此应对专业培养模式进行大胆的探索。专业设置秉承培养“精专业、高素质、强能力、复合型应用人才”的办学理念,确立以适应体育社会化、产业化发展,具有社会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以全民健身指导、运动休闲和体育娱乐市场的开发、经营与管理等行业对专门人才的需求为培养目标。有关社会体育专业指导性教学内容详见表3-1。
表3-1 社会体育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表
注:※表示学位课程。
三、专业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教育者为受教育对象设计的知识结构,它直接关系着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因此,课程体系的构建应紧密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和新型人才模式的要求,以市场为导向,以传授知识为基础,以素质教育和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以主干学科和主干课程为支撑,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体现。
1.加强基础课程
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人文素养和现代科学知识等基础素质。
2.突出专业主干课(或核心课)和专业特色课程
专业主干课程将教授学生本专业必需的、最基本的知识和能力,一般应围绕教育部有关专业规范设置相关的课程,在此基础上可根据学校自身的办学优势和市场需求开设专业特色课、专修课及专业方向课等,使学生在专业的纵向上加深,培养扎实的专业素质。
3.拓宽选修课程
为培养宽口径和适应能力强的人才,应加大选修课程的比例(表3-2),开设综合课、跨专业选修课及边缘交叉课等,使学生能够根据个人兴趣与特长拓宽知识领域。
4.强化实践课程
实践课应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并将实践课纳入专业课程的建设之中。在课程体系特色化基础上,搭建教学与实习两大平台。
(1)教学平台。社会体育专业的许多课程都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实践操作性。教学上尽量缩减相关性较低的理论与术科课程,多开办专业性强的应用课程,如《体育公共关系》《体育市场营销学》《消费者行为心理学》等课程。教学方法上,任课老师采用研讨式、启发式教学,辅之以大量案例教学、课堂模拟等教学方法,以巩固知识、提高能力,并根据课程内容与进程,适时安排其他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专业实习、第二课堂以及实践课教学等环节,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要在实习实践基地学习的内容、形式中突出体现实践能力的自我培养。
(2)实习平台。对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利用专业知识进行社会实践无疑是重要的、必要的。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现培养目标要求,建立专业实习基地,通过实习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武汉市的舍宾会所、户外运动有限公司、健身俱乐部、体育用品有限公司、俱乐部等体育(用品)公司和体育俱乐部建立起友好合作关系,在全国经济发达地区布点实习基地,为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实践、实习与就业奠定基础,也为理论与实践结合提供平台。该专业现已与山道健身连锁机构、联动力户外拓展培训机构等多家公司建立了联合实习基地。
具体要求如下。
休闲体育管理方向 学生从第三学期即开始参加休闲运动与健身技能培训,第七学期进入实习阶段(自该学期开始,如遇特殊情况,教学平台所设置的课程可作适当让步,以保证学生实习顺利完成)。
户外休闲与救生方法 学生第四、五、六学期分别安排体育市场营销和管理方面的实践见习活动。该项实践活动旨在将所学的相关理论与方法运用于实践,同时让学生感悟社会,了解市场,增加阅历,增强学习信心,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实习平台成果通过实习报告体现,按具体要求计算学分。
表3-2 社会体育专业课程选修模块
续表3-2
注:※表示学位课程;W表示教学周。
四、学习方法与要求
由于社会体育领域十分宽泛,对人才的需求也呈现多层次、多规格的特点,通过4年本科专业教育,不可能塑造出“通才”来,应根据本地区的经济状况、社会体育发展水平和就业需求等状况来确定相对明确的专业培养目标,并能随着社会发展而有所调整,以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多样化的市场需求。根据现阶段体育休闲与健身场所的快速发展及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当前社会体育专业应培养能胜任社会体育指导和服务、体育产业经营与管理等社会体育工作的专门人才。
1.强化生存能力
如果仅拥有专业知识,而不具备运用这些知识服务于社会的能力,是难以胜任岗位工作的。要把人才培养的视野投向社会、投向市场,在服务于社会中求生存、求发展。因此,为就业做准备的职业培训是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强调学生的基础知识和综合能力,注意处理好知识、素质、能力的关系,在知识上要厚基础、宽口径,加强综合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艰苦环境下生存适应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
此外应充分利用已经出台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级制度和职业制度等,积极与社会职业培训机构联合,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培训和考试获取各类从业资格证书,为就业和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并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宣传和教育,使学生转变就业观念,立足于现有的人才市场,提高自身素质和竞争力。
2.强化表达能力
表达能力作为一项基本社会技能,是身为社会体育服务人员必备的最重要的条件之一。作为一个户外拓展教练或健身会所主管,若不懂得表达信息的方法,是无法开展活动的。通过开设演讲与口才以及礼仪公关等相关课程,克服胆怯心理,不断增加学生演讲与会话机会,提高表达沟通技巧,培养学生对语言的驾驭能力,强化学生表达能力的训练。
3.强化创新能力
侧重学生的创造性教育,加强能力培养,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际工作中创造性工作的能力。目前着重从休闲运动训练与教育、社区休闲运动经营与管理、保健康复、体育旅游等方向上进行教育和训练。鉴于目前大型休闲运动企业的服务对象多为高收入人士和外籍人士,外语水平和信息网络技能也是重点培养的素质。在整个教学中对学生实施创新教育,必须从3个方面来加以训练:即创新意识(包括创造性思维习惯、创造心理),创新精神(包括人格特征及认知风格)和创造能力(包括智力、知识、动机)。在第二课堂与课外实践活动中,鼓励学生多开展创新实践活动。对于创编新型休闲项目、开发休闲运动经营与管理新经验以及获得相关项目的国家专利申请者,应给予重奖(表3-3)。
表3-3 社会体育专业学生课外创新实践学分标准
续表3-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