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略论修订培养方案的要素和程序

略论修订培养方案的要素和程序

时间:2023-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能否解决好这两个问题是顺利进行修订培养方案的一个重要保证。对过去培养方案和目前实施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在制定《基本要求》和《几点意见》的同时,学校将各专业原方案及其原始材料,按构思的修订工作的总计划、要求,整理成一份培养方案

第四节 略论修订培养方案的要素和程序

修订硕士生专业培养方案是培养单位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必须进行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建设工作。一份培养方案经过数年的实施,总会有增补和删除其中个别条款的需要。而且只有适时地进行调整和更新方案中的内容,才能适应当今科技、经济和社会迅猛发展的要求。本节结合复旦大学的工作实践,就硕士生培养方案的基本要素和修订程序略作如下分析,以便和同行们相互交流,共同探讨。

一份比较合理的、完备的专业培养方案是提高研究生培养管理工作效率和培养高层次人才质量的前提,也是人才培养过程中,主管部门、指导教师、研究生三方必须遵循的依据。最近,学校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对全校近90个硕士专业点的培养方案又进行了一次全面的修订,修订后的培养方案力求达到规范化、制度化,能反映各专业的特色,符合学科和社会发展的实际要求。

那么,培养方案究竟怎样修订,才能得到满意的效果呢?有两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在修订时应当明确和给予高度重视。(1)具有什么样的要素、结构,才算是合理的、可行的培养方案?(2)修订培养方案应采取什么样的步骤和做法,才算具有科学性而又简便易行?能否解决好这两个问题是顺利进行修订培养方案的一个重要保证。下面着重就这两个问题谈一些体会和认识。

一、培养方案的基本要素和结构

通过历次和这次修订培养方案的工作实践,学校认为一份合理的、又能切实可行的培养方案,一般应包括以下基本要素:专业概况、培养目标、学习年限、研究方向的设置和指导教师、课程、实习、学位论文、培养方式、培养计划表等。这些要素的具体内涵如下所述。

1.专业概况。主要反映本专业的研究内容和特色,以及对培养研究生的基本条件、对硕士生的具体业务要求和今后适应做何种工作等情况,作出简要的评述。

2.培养目标。根据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基本要求,并结合学科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提出本专业硕士生在政治思想、业务方面应具备的基本要求和奋斗目标。在提法上不应过于笼统或具体,而要符合实际并注意体现时代感和可行性。

3.学习年限。合理地规定硕士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年限。

4.研究方向的设置和指导教师。研究方向(三级学科)是在国家教育部颁发的研究生专业目录中规定的专业名称(二级学科)的基础上设置的,它集中地反映专业的研究特点和今后的发展趋势及学科前沿。因此,不宜划分过细,要突出重点,指导教师的力量也应相对集中。各专业应根据本专业已有的条件(师资、设备、科研基础等)和本学科、社会发展需要,合理设置研究方向,并在一定的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研究方向之间既要加强联系,又要避免重复。应选择有意义的研究课题,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

5.课程。课程学习是硕士生在学期间掌握宽厚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的主要环节。因此,课程学习应体现精、厚、尖。即课程门数不宜太多,要精选,课程内容要有宽厚的专业知识覆盖面,同时能反映一些新的学科前沿问题。注意处理好除公共外语、政治理论课之外的学位课与选修课、学位基础课与专业课(专门知识)之间的关系。同时应注意与本科生、博士生课程分清层次,使整个课程设置趋向合理。

6.实习。实习是硕士生培养过程中巩固基础、提高实践能力的必要环节。过去的做法多数局限在教学实践上,这对全面提高硕士生能力还不够。因为要突出提高能力的培养应是多方面的,所以方案中,还应反映除教学实践外的其他实习内容,如参加社会调查、社会服务、承接科研课题、设计、调研、咨询、技术开发等项活动。同时,应注明实习环节的内容要求、时间和考核办法。

7.学位论文。学位论文是衡量硕士生培养质量高低和能否授予学位的重要依据之一,也是使硕士生在科研方面受到全面的训练,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践问题能力的重要方面。硕士生在学期间,要有计划地做好学位论文的调研、撰写,独立完成学位论文。学位论文的研究课题,应在理论或应用上具有一定的意义。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的见解,表明具有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8.培养方式。各专业可总结历年培养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和教训,对如何达到培养目标中所规定的要求,提出一些新的措施和设想,采取各种更灵活多样的培养方式和方法。既要充分发挥导师的指导作用,又要重视发挥整个学科的集体指导作用,要鼓励和调动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同时,要严格进行考核,确保硕士生的培养质量。

9.培养计划表。各个研究方向的培养计划表主要反映该研究方向具体的研究内容和特点及所学课程。对诸如各类课程、学位论文、实习等培养环节,作出明确而又详细的学分规定、时间安排、考核要求及责任教师,使师生对培养及教学的全过程、顺序、内容等有清晰的概念。

二、培养方案的修订程序

根据工作实践,修订工作的程序大体可按:调查分析,明确要求;统一思想,逐级落实;充分讨论,认真填表;严格把关,验收认可等4个主要步骤进行。

1.调查分析,明确要求。具体的做法是:

(1)对学校已毕业的研究生进行调查了解。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如召开毕业生返校座谈会、派员赴外省设点开毕业生座谈会、到用人单位作实际了解等。听取毕业的研究生和用人部门对学校培养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特别是听取用人部门对所需人才规格要求的意见。

(2)对过去培养方案和目前实施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经调查,发现方案中有不少的规定条款,已不能够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同时发现,有的专业研究方向划分过窄、细,甚至把研究课题代替研究方向,师资指导力量过于分散的状况;课程的设置有的面窄,内容比较陈旧;督促实施也不够得力等情况。

(3)主动听取导师和基层管理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导师是制定培养方案的直接参与者,也是该学科专业的专家、权威人士,对如何修订培养方案他们的意见往往比较切合培养工作的实际情况。同时,系(所)这一级的管理干部(包括主管研究生工作的系主任、工作秘书)对修订工作的建议也是不容忽视的。

在这些前期调查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学校着手制定《关于修订硕士生专业培养方案的基本要求》(简称《基本要求》)和《关于修订硕士生专业培养方案的几点意见》(简称《几点意见》),对修订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具体要求等作出明确的规定。对以后的修订工作,起到了明确目的要求的指导作用。

2.统一思想,逐级落实。

在制定《基本要求》和《几点意见》的同时,学校将各专业原方案及其原始材料,按构思的修订工作的总计划、要求,整理成一份培养方案修订材料。

在这一切工作准备就绪以后,就召开了全校有研究生指导教师、各系(所)主任、总支书记和校内各级主管研究生工作的干部参加的大会。统一动员,部署修订工作。会上,由谢希德校长亲自作动员报告。同时将《基本要求》、《几点意见》和整理的材料,发至各专业的导师和基层系、所的主管干部及人员,使修订工作扎实地落实到每个相关的环节上。

3.充分讨论,认真填表。

精心设计好配套的调查表和培养方案的总框架(结构)及各种表格,是修订过程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在整理原培养方案材料的同时,也设计了一整套相关的各种表格,包括:①修订×××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的情况调查表;②×××研究方向培养计划表;③×××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需要修订的栏目录引表;④复旦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呈报登记表(简称呈报登记表)等。以此作为修订时,上、下协商确定各专业培养方案的基本材料和依据。各专业以各种表格中栏目的要求为议题,展开充分的讨论,并将结果认真填入表中,是修订工作中最主要的一个环节。在这方面,很多系(所)给予了高度重视,倾注了必要的精力。例如,有的系专门组织有关专家(导师)、系(所)行政一起研讨,把原培养方案的研究方向的设置列成了大表供大家一起进行分析和讨论。经过认真的讨论和分析,有的合并了研究方向,集中了导师的力量,也有的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增列新的研究方向;还有的系、专业对课程的设置和内容也同样进行认真的剖析,与本科生、博士生的课程设置进行比较,归并和开设了一批专业知识覆盖面较宽的学位课,做到了按二级学科要求开设学位基础课,更新和增加了实习环节的内容。达到了预计修订培养方案的目的和效果。

4.严格把关,验收认可。

在修订工作初步完成时,为了使整个修订工作获得更满意的结果,使经过认真修订的专业培养方案真正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合法性、权威性和稳定性。有必要对已修订的培养方案进行严格的审核、验收工作,经认可后,批准实施。而且,对验收的内容及方法提出了如下的要求。

(1)审核验收工作以《基本要求》和《几点意见》两个校内文件中的规定和要求作为主要依据。

(2)由各系(所)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召开会议,对各专业已修订的培养方案进行审核、把关,重点审核以下内容:

第一,检查、核实所设的各研究方向是否突出重点、体现了特色,是否考虑到了本专业的实际能力和学科发展的需要,是否克服了诸如师资力量分散、研究方向过窄等不合理因素。同时,也对导师是否具备指导条件、资格作相应的核实和调整。

第二,严格把好课程这一关,检查是否按照《基本要求》中的规定设置课程。

第三,重视对实践能力培养环节的审核。

根据这一验收要求,由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按《基本要求》对所有专业已经修订的培养方案进行初审后,返回各专业进行再次修改;然后由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按《基本要求》和验收通知中的有关验收标准的规定,根据本学科专业的业务要求,进行逐个验收,通过后填入《呈报登记表》;最后由研究生院批准备案。

总而言之,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要素和修订程序是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工作中两个值得重视和继续探讨的问题。虽然复旦大学在工作实践中作了初步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随着修订后的培养方案的实施,必然会有新的情况和问题要求学校去继续努力,以便把培养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