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说话的墙——中宁县大战场中心小学墙面文化侧记
宁夏中宁县大战场中心小学 吴 峰
墙会说话吗?是的,不但会说话,而且能够与之交流。大战场中心小学就有许多面这样的墙。
走进大战场乡的街道,看到脏乱差的卫生状况,很难与干净美观的大战场中心小学联系在一起;听到粗俗难辨的方言,很难与可爱懂事的大战场中心小学的学生联系在一起。但如果您亲自到大战场中心小学参观一次,就会改变自己的看法。每一位参观过大战场中心小学的人,内心都会受到强烈的震撼。在学校的留言簿上,华东师范大学陈向明教授就曾写道:“大战场中心小学让我感动。”这到底是怎样的一所学校,会引来许多人的参观,并让许多人流连忘返。带着疑惑,我走进了这所学校。
此前,作为城里的教师,我虽然听说大战场中心小学很有名气,但认为再好也是农村小学,那些不讲卫生、害羞腼腆的孩子一见到陌生人准会围成一团。然而,在大战场中心小学的大门口,我们看到了衣着朴素但充满自信的教师,他们很热情地跟我们打招呼,丝毫不比城里的老师逊色。在学校大门上,我看到了这样一副对联“德育示范爱满校园师生手牵手,和谐文明倾情学生家校心连心”,它阐释着大战场中心小学对SDP理念的理解,也包含着学校美好的愿景。走进校门,在解说老师的引导下,我们看到学校右侧内墙上写着一个大大的“净”字,我们正准备聆听解说老师的讲解时,只见这位老师将喇叭交给了一个衣着干净、整齐的学生,这是一个小女孩,她向我们敬了一个少先队队礼并鞠了个躬后,很大方地说道:“各位老师好,欢迎来到大战场中心小学!我是五年级三班的苏亚梅。您现在看到是一个‘净’字,它时刻提醒我们,净化自己的心灵,无私地帮助别人,关爱别人,先人后己,做一个心灵美的好学生。我的讲解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老师!”她在解说过程中没有丝毫羞涩,那种坦然让我惊讶。想想我自己的学生能够这样坦然面对众多陌生人吗?实在不可思议,参观过许多学校,这样的学生我还是第一次见到,我们都情不自禁地为小女孩鼓掌。之后我注意到,每一块宣传板侧边都站着一名学生,同第一个学生一样,他们面对我们这些陌生人没有丝毫紧张,仪态大方得体,语气舒缓自然,让我们这些参观的老师一次次被感动。宣传板的内容很丰富,但又很独特,有一块宣传板上引用了印度佛教复兴之父安贝卡的一句话“即使你穷得只剩下一件衣服,你也应该把它洗得干干净净让自己穿起来有一种尊严。”一位小男孩为我们解说了这句话:“这句话时时提醒着我们,虽然我们家里贫穷,但是要把衣服洗得干干净净,让别人看得起我们,不要因为我们的衣服破旧而瞧不起我们!”在他解说的过程中我注意到,他脚上穿着家里做的布鞋,从翘起的裤脚,看到他没有穿袜子,我又特意看了看别的同学,穿布鞋没穿袜子的很多,但他们那种自信却让人从内心里升起敬意。我也注意到大战场中心小学的操场很大,虽然坑洼不平但很干净,偌大的操场看不到一片废纸。
当走进第二道大门的时候,正赶上学生下课,原本想学生会蜂拥而来围观,但出乎意料的是,没有一个学生围观。每班的教室门前都绘制了一些游戏图案,学生们玩游戏的、踢毽子的、跳绳的、跳皮筋的,井然有序,根本看不到过激的追逐打闹。当我们从学生身边经过时,正在活动的学生都会停下来,很有礼貌地向我们鞠躬,并问声:“老师您好!”走过一年级的时候,我发现每个班除了班牌外,班门口右侧墙上还有一个椭圆形绿色的牌子,依次是“学诚班”“学孝班”“学礼班”,并且每个班的前墙上都挂着两块长一米多、宽约半米的牌子,上面写着一些名言、谚语或格言。譬如“阳光爱雨露,我们爱老师”“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爱我的祖国”等,每块牌子的下方都站着一个学生,向我们进行解说。走过一年级的两个班,在两排教室的中间,我们看到了学校的文化长廊,是由安装在教室外墙上的12块(宽约2米,长约5米)喷绘的文化宣传板组成。右起第一块牌子的标题是“大战场中心小学的学生应养成的十个好习惯”,我当时感到很独特,就记了下来:“热爱祖国:升国旗奏国歌时自觉肃立。礼貌待人:从向师长、客人问声好做起。学会尊重:从耐心倾听别人说话做起。利人利己:用过的东西归原处。诚实守信:说了就要努力做到。待人友善:从说声‘谢谢!对不起!’做起。强健身体:从上好每天的早操做起。环境卫生:干干净净每一天,从弯腰捡起一片废纸做起。自尊自爱:别人的东西不乱动。语言文明:从不说脏话做起。”在标题为“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的文化宣传板上有这样一段话:“真正的爱国不是一堂主题班会所能完全体现的,真正爱国更应该体现在平时的一点一滴中,没有对父母、对老师、对同学、对班级、对学校的爱,是不能谈及爱祖国的。同学们,请你们记住,无论到何处,我们都不能忘记自己是中国人;无论到何时,我们都不能忘记自己是炎黄子孙。行动起来,共同描绘祖国美好的明天吧!”其他展板的标题分别为“做事出于心,做人出于情”“尊师重教是永远的美德”“中国传统节日”“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等,从爱国、尊师、功利、健康等各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而且牌子下学生解说得都很精彩。从引领教师的解说中,我了解到大战场中心小学的墙面文化每年一个主题,今年的主题是传统文化宣传。对于学生解说员的培训,他们从三年级起每周都有教师组织,对一个班进行学校所有墙面文化的解说培训,校领导带领年级组长进行检查。由于学校领导对于解说工作的高度重视,每班有90%以上的学生参与过解说。其实解说的过程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使以前腼腆、不爱说话、见人就躲的农村孩子变得自信、大方、充满朝气,同时又交流了思想,即学生与墙面的交流,真正做到了文化既能上墙又能下墙。
上课铃声响过后,我们走进了六年级(3)班。刚走进教室门,只听得一声“起立”,所有的学生迅速站了起来,齐声道:“老师好!大战场中心小学欢迎您!”随着学生坐下,一个长得很清秀的女孩来到我们跟前说道:“各位老师好!欢迎来到进诚班。一直以来,我班奉行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的班训,坚持勤奋好学、团结奋进的班风,保持好人好事争着做,坏人坏事人人抓的班级舆论氛围。在班级卫生上实行承包制,这是我们班的班级承包表……”随着女孩的指引,我看到他们班制定的班训、班规都张贴在教室醒目的位置。以母爱为主题的手抄报,张贴在教室两边的空墙上。在教室左起第三个窗台上放着一排书,窗子两边的墙上贴着一首诗:“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横批是“图书角”。在放垃圾箱的地方,我看到这样一句话:“丢下的是垃圾,捡起的是品质。”很简单的一句话,但看得出班级管理的细致入微。我们又进了几间教室,班级墙面布置各具特色,有一个班以“我的地盘我做主”为班训,墙上贴着用绿色彩纸贴的智慧树,智慧树上“挂”着每一个组的组名。听班级小解说员介绍,学生在学习、纪律、卫生或其他方面取得了进步,经过全班学生的评选,名字就会“挂”在智慧树上。同学们都以名字“挂”在智慧树上为荣。我真想把每一个班的墙面文化参观一遍,多长长见识,但由于时间的关系,也为了不影响师生上课,因此没有全部参观。
走出教学区,我们来到了学校的行政办公区,从阅览室到会议室以及各功能室,每室的外墙上都挂着标语牌。特别是在会议室前墙上我看到了“忠、孝、仁、义、礼、智、信”七块牌子,黑色的铁艺边框,红色的背景色,显得庄重严肃,使人望之而生一种敬意,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忠:爱校如家常思报国”;“孝:温柔敦厚,爱父敬母”;“仁:仁者爱人,乐于助人”;“义:扶危济困,先人后己”;“礼:谦虚礼让,尊师重长”;“智:勤学好问,善思乐学”;“信:诚实守信,一诺千金”。在这七块牌子的上方是一句“不让一个孩子落伍”,在房檐上矗立的是四个红色的大字“爱心责任”。听引导老师介绍,“不让一个孩子落伍”是学校的办学理念,“爱心责任”是校魂。在办公室稍事休息的时候,我看到了学校留言簿上许多参观过学校的领导及老师的留言,表达了参观学校后的感受深刻。其中银川二十一小送的一面锦旗,上书“农村学校的楷模,校园文化的先锋”几个字。在离开的时候,我们从学校古诗词大道经过,一首首经典古诗词伴着脚步向前延伸。
这是一所文化气息浓郁的学校,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在“说话”。特别是墙面文化,无论是教室内外,还是功能室、办公室,每一堵墙都是活的,他们时时都在和学生进行着交流,墙上的文化慢慢植根于学生的心中,并不断升华。我想这样的教育方法不正践行了SDP中所提倡的“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理念吗?
[点评]
上课铃声响了,同学进了教室准备上课,这是大家早已习惯并已熟悉的,在校普遍存在的一种学习形式。这种学习形式是一种普遍意义的学习,是一种循规蹈矩式地学习。在长期“应试教育”倾向下,我们的青少年学生存在着重课堂、轻课外、重书本、轻应用、重学校、轻生活等发展缺陷。学生的实践性缺失和生活化知识缺陷,不仅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还将影响到学生的全面发展,不符合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要主动发现学生学习的乐趣,积极开发和利用学校课程资源,多提供学生感兴趣的学习内容,采取多种学习形式让学生主动学习,这都是现代课程教学的重要观点。
学校发展规划(SDP)意义不在于制定了一个学校发展规划文本,关键在于对SDP本质含义真正解读,创造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促进学生学校的发展。这是一所让人感动的农村小学,之所以让人感动,是它对于SDP真正内涵发展的理解,创造性地通过学校墙面文化建设,达到学生在课堂中不能学到的知识,散发出来深厚的文化活力。不仅对教师是一种影响和熏陶,更重要是对学生进行仅从课堂不能获得的良好的教育。
该案例成功之处,就在于学校能把SDP理念进行很好的理解,根据现代课程教学观,充分开发利用校本课程资源,将校园文化落户到了校园的每个角落。让文化爬满校园的每面墙,成为学生们学习的资源。那些标语、名人语录、诗篇、哲理小语,不仅传达学校对学生的期望,更是为德育教育营造了浓郁的氛围。在这所学校中,最让人记忆深刻的片段,就是众多学生担当的小解说员,个个字正腔圆、落落大方的解说,他们用稚嫩的语言为每一位参观者讲解自己对于“墙上文化”的理解,使得“墙上文化”真正地由墙上走入了学生们的心里,实现了“让文化上墙,更让文化下墙”这一质的飞跃。并且这些小解说员并不是刻意选拔出来的同学,而是尽可能让在校的每一位同学都参与讲解,让每人都能得到展现自我的机会,让每人都能获得成功的机会,从而使他们真切地感受到被关注、被尊重。这样的校园,不仅充满着浓郁的文化书香气息,更充满着关注个体生命的人文气息。
最终,这所校园带给孩子的是丰富的课程资源,带给孩子的是课堂以外的快乐学习,带给孩子的是更多的自主与自信,带给孩子的是学习成绩的逐步提高和全面发展。
点评人:田继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