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课堂教学技巧,提高教学有效性
杨秋萍
摘 要: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要求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而教师的教育行为中最核心的部分是课堂教学行为,高质量、高效率的有效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基本前提条件。本文将结合高中生物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探讨有效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关键词:有效教学;生物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全面铺开,广大的一线教师通过培训和自学,已经对新课程的理念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最关键的一环是教师们能否真正将新课程的理念转化为自身有效的教育行为。而教师的教育行为中最核心的部分是课堂教学行为,因为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主要途径,是教育最核心的活动,高质量、高效率的课堂有效教学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基本前提条件,是实施新课程的重要保障。因此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
本文将结合高中生物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探讨有效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一、了解有效教学的含义
生物有效教学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在有限课堂教学时间内,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校教育‘最重要的是把我们的学生看成活生生的人’,课堂教学‘并不是把知识从教师的头脑移到学生的头脑里’。”而陈旧的教育观念则认为,师生关系从来就是施教者与受教者的关系。这种关系不把学生当作活生生的人,而只把他们看作是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在人格上总要凌驾于学生之上,以发号施令的态度来对待学生。这种不平等的教育,不仅压抑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而且最终只能导致“厌其师,恶其道”。传统的课堂教学的最终结果往往导致课程表面达成现象,这种表面达成现象的最终结果是产生出高分低能的所谓人才。因此,必须进行课堂教学改革,让课堂教学有效优质。
二、在教学过程中,提高有效课堂教学的措施
江苏省高考改革,生物已经不再是高考科目,许多学生学习没有动力,不重视生物课的学习,往往是平时不看,考前临时抱佛脚,只能用“背”的方法突击,当然没有什么学习效果可言。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教育不仅不应该是学生厌恶学习,而且应该是学生有一种不可抵挡的吸引诱导着学习”,这种不可抵挡的吸引力就是学习兴趣。学生一旦对某门学科的学习产生兴趣,就会专心致志地学习,积极地钻研,对这门课的学习产生巨大的热情,从兴趣发展到志趣。这就要求生物教师能将学生的被动学习化为主动学习,使学生对生物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1.幽默的语言艺术,课堂活色生香的最佳魔法
课堂教学的目标多种多样,教学手段不断创新,但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主要方式仍然是“言传身教”,无论是完成知识目标还是能力目标,无论是思想教育还是美育教育,教学语言总是主要的信息载体。较好地掌握教学语言技能就能使教学目标的实现“事半功倍”。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有些教育学家认为,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该融播音员的清晰、相声大师的幽默、评书演员的流利、故事大王的激情于一体。教师有声有色的讲解,幽默风趣的语言,能化枯燥无味的内容为意味盎然,学生愿听乐听。笔者在上课的时候,往往会穿插一些学生平时流行的话语,来活跃一下气氛,从而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听课兴趣。
同时,在生物教学中适当的引进一些谚语、成语、俗语等,也能增强学生的兴趣。例如,在讲“遗传和变异”的时候,笔者引用“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孩子会打洞”、“一猪生九崽,连母十个样”。在讲生态系统的结构中食物链时,笔者引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来描述食物链的关系,通过“树→蝉→螳螂→黄雀”这一食物链的有机联系,引申出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传递过程,学生听来生动有趣,简明易懂。再比如,在学生听得比较糊涂的时候,笔者会加一句“肉骨头敲鼓昏咚咚”,学生立马又来精神了!
2.巧设悬念,令学生跟着走
悬念是对一个问题还没有得到答案的焦虑心理,它是学生对新知识企盼的兴趣来源。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学生的思维活跃于疑问的交叉点。在教学中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认识规律,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通过不断设疑、探讨、研究、解疑的链状教学,承上启下,环环紧扣,将教学活动不断引向深处。同时设疑、解疑的链状教学,可以不断启迪学生的心灵,点燃智慧的火花,产生浓厚、持久、稳定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与此同时,课堂教学导入时可以联系实际设计一些与知识有关,并且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验现象的问题作为悬念,让学生去思考、去分析、去找“为什么”,使学生一上课就兴趣盎然,沉浸在乐学的气氛中。比如,笔者在讲解《种群数量变化》时,提出“为了保护鱼类资源不被破坏,并能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应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在什么水平?为什么?”学生带着疑问学习,大大增强了上课的积极性。
3.形象直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法宝
直观教学是指在教学中以亲身实践或以具体事物、现象以及事物、现象的逼真描绘来激起学生的感性认识,获得生物的表象,从而促进对知识比较全面、比较深刻的掌握和理解的教学过程。荀况说过:“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在教学中使用的越来越多。而多媒体课件使得知识内容可以通过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影像等各种单一形式或者是几种形式的组合来表现,从而使得知识内容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抽象为直观。因此教学时适度的加入多媒体课件(比如flash课件),可以将枯燥的书本知识转化为生动的动态形式,这样可以增加学生上课积极性。比如:在讲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时,教师可以用flash的形式,将渗透吸水(如下图)的过程表现得淋漓尽致。
4.课堂重点:让学生自己动手
教育学家布鲁纳指出,教学不应该“奉送真理”,而应该“教人发现真理”。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传授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即不仅要学生知道是什么,而且要知道为什么,更重要的是知道怎么做;不仅要使学生学会已有知识,而且要学会动手动脑收集、加工知识,学会自我增长知识和生产知识。江泽民总书记在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大力进行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能力教育。这是全面推进我国现代化事业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保证。”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其知识点和教学手段无不蕴含着创新的素材。尤其体现在将动手和动脑紧密结合的生物实验,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不断思考、发掘问题,不断通过自己去尝试,去得到新的结果,再对结果去进行分析。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而且对其生物知识的拓展掌握又有了更大的飞跃。
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的结果最终体现在学生的有效学习上,课堂教学效益的提升需要综合运用各种策略,更需要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智慧把握。而教师的教学智慧需要长期积累,总结教学规律,激发学生心理需求,这需要教师具有高昂的工作热情,不懈追求,实现教育理想的毅力。
参考文献
[1]肖成全.有效教学[M].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孙诗豪.有效课堂教学的设计要素在教学中的应用[J].生物学教学,2005(07).
(本文获2007年度苏州市教育学会论文评比一等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