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清末新政前宁夏社会与教育状况

清末新政前宁夏社会与教育状况

时间:2023-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外有强敌环伺,丧失独立自主权力;国内阶级矛盾、社会矛盾加剧。持续十年之久的宁夏回民起义,由南至北全面展开。宁夏因地处偏僻,文化经济极度落后,在清末新政前,一直沿袭传统教育,几无近代教育可言。

第一章 清末新政前宁夏社会与教育状况

道光二十年(1840年)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对帝国主义侵略日益屈服,中国陷入了内忧外患的困难处境。对外有强敌环伺,丧失独立自主权力;国内阶级矛盾、社会矛盾加剧。咸丰元年(1851年),洪秀全发动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各地百姓纷纷响应。同治元年(1862年),陕西回民掀起反清斗争,随后,宁夏回族也因清朝统治阶级长期施行阶级压迫、民族压迫,由马化龙等组织武装反清。持续十年之久的宁夏回民起义,由南至北全面展开。战乱过程带来的血腥残酷、财产遭毁,且不多论,仅就起义被镇压后的屠杀与迁徙而言,是宁夏历史上的一次大变动,“严格意义的历史时间,即危机、冲突、战争、夺权、革命、反动等政治事件构成的时间,有时会介入文化的长期过程和中期过程,促使或抑制萌芽状态的潜在性开花,有时则会改变一个进程的方向,有时甚至在有意设置障碍时无意间给这个进程注入活力”。[1]同治回民起义并没有给宁夏封闭的、几百年如一日的社会文化生活注入活力,却是改变了宁夏各民族成分的原有面貌,直接影响了以后宁夏各民族分布的格局,并引发因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造成的宁夏民族地区教育严重落后,以及教育发展不均衡等问题。

与此同时,为求强求富,抵御外患,防范内忧,清朝统治阶级内部提出内修政治、外御强敌等进步主张,并相继进行因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而发起的教育变革。变革的中心内容就是为适应中国近代化的需要而引进西学。在洋务、维新派倡导下,外国语学堂、军事学堂和实业技术学堂在一些文化经济比较发达的沿海、内陆省市得以创办。宁夏因地处偏僻,文化经济极度落后,在清末新政前,一直沿袭传统教育,几无近代教育可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