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青少年运动员发育特点和训练特点
一、身高、体重、胸围发育状况
表7-1 青少年身高、体重、胸围生育状况表
二、脉跳、血压、肺活量状况
表7-2 青少年脉跳、血压、肺活量状况表
三、速度、爆发力、力量、柔韧性、耐力素质状况
表7-3 青少年速度、爆发力、力量、柔韧性、耐力素质状况表
根据青少年发育的6项指标和青少年5大素质的增长状况的统计,基本上是12~15岁是各项指标增长的快速期,结合摔跤项目的特点。13岁前应为启蒙阶段——认识摔跤。
13岁~17岁应为全面基础训练阶段,随年龄和训练年限增长,向相对提高阶段过渡(主要二线任务)。
18岁应为早期高水平训练阶段(提高阶段),随年龄增长和训练年限的增长,向专项训练阶段和竞技能力保持阶段过渡。
根据表中发育的状况,青少年的训练中,特别是13~15岁的青少年在加强全面素质的同时,一定要突出专项柔韧和协调能力,因为它是青少年提高的最佳年龄段,也是摔跤运动向高水平发展的最需要的能力。这种能力的提高就只能通过技术的训练,去掌握几十个上百个技术动作,从会做到熟练,到能在6′内完成50种以上的技术动作,形成动作的自动化,达到熟能生巧,就会形成组合技术,达到技战术的应用。
在这个过程中,运动员具有专项柔韧协调能力,具备较高的实际竞技水平。才能在早期的高水平训练阶段获得成功,否则就要反复,而且效果不佳,因为18岁以后的运动员柔韧能力下降,专项的协调能力也难上高度。
四、青少年运动员的基本特征
表7-4 青少年运动员的基本特征表
作为一名教练员,必须掌握青少年运动员的基本特征。在训练中,要运用多种方法手段,充分发挥青少年的特点。要运用简练的语言,正确的示范,形象的比喻,自身的行为引导和影响青少年运动员健康成长。
五、青少年运动员的基本特性
青少年运动员由于年龄、心理、个性、身体、发育、教育等方面的原因,是他们具有如下基本特点:
1.幻想性与盲目性
2.好奇性与模仿性
3.转移性与不稳定性
4.多变性与可塑性
当代科学研究充分证明了儿童和少年是学习动作发展技艺的“天才时期”,具备着优质的生理和心理条件,所以具有以上4个特性。如果错过这个时期,就会使这个“天才”降级变成“蠢材”了。
在这个年龄段中,一定要狠抓:
1.抓单位时间内技术的最大容量,建立初步的技术定型和自动化。
2.抓与技术有关的柔韧性,建立符合专项需要的柔韧性。
3.抓与完成技术有关的力量,初步建立完成技术的能力。
4.抓不同方向的不同技术,不同攻击点的技术动作的完成速率,初步建立专项速度和协调能力。
根据青少年运动员的特点,在训练中针对:
1.青少年的好胜心
可采用不同的竞赛法,提高运动员的兴奋性,达到训练目的。
2.青少年的转移性
可变换方法手段达到训练目的。
3.青少年的模仿性
要做出正确的示范和正确简练的语言提示达到训练目的。
4.青少年的幻想性和好奇性
在技术训练中要多用启发式的方法,促使他们开动脑筋相互启发,开发智力,达到最佳的训练效果。
一名好的教练员,在训练中一定要把握青少年运动员的特性,完成基础阶段的任务。绝不能使用拔苗助长式的以力量加实战为主导的训练模式。并且应当非常清楚地认识到,在儿童和少年的“天才”时期内,抓好技术容量,单位时间内的技术容量和不同方向不同技术不同攻击点的技术动作的速率,在这个层次的青少年运动员就具备了向较高的水平发展的最佳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