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趋势
职业技术教育目前已成为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国民经济建设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十八大之后,我国 经济社会发展形成五个鲜明的特点:一是进入了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二是进入了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时期,三是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四是进入了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加速时期,五是进入了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实施的重点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小康建设遇到了的机遇和挑战,各地县域经济发展也进入一个升级转型时期,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势头更猛,职业教育与县域经济之间的关系也更加密切,耦合度明显加大。发展与区域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相适应的教育事业特别是职业教育成为最迫切的需要。职业技术教育的规模和水平影响着县域科学发展的质量、经济效益和发展速度。
经过几十年的改革与探索,我国职业教育的规模和质量均在大幅度提高,现正处于提高内涵建设和转型与升级的阶段,我国未来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趋势,可作如下几方面的预测。
一、职业技术教育普通化,普通教育职业化
职业教育普通化,指的是职业技术教育正在从狭窄的、过于专业化的职业预备教育转变为广泛的、基础性的、能够灵活运用的具有普遍教育性质的职业技术教育。它不只是在以往的职业技术教育中加点普通教育的内容,而是在加强职业技术教育的同时加强普通教育。而普通教育职业化,指的是在进行普通教育的学校里加强职业教育,但这种职业技术教育,并不是以往的那种按工种进行的职业技术教育,而是在加强普通教育的同时,加强带有共性特征的职业教育。但这绝不是将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教育合而为一,它们各有侧重点,前者侧重于职业技术教育,而后者侧重于普通教育。
随着中等教育的普及,普通中学毕业生中除一部分能升上大学外,其余大多数学生将进入社会,而这些学生无一技之长,不能就业,这就要求普通中学要向学生传授一定的职业基础知识技能,为就业作准备。只是在新经济时代,新的科技革命对劳动者提出更高的要求,职业技术学校已经不能只满足于交给学生一种职业技能,而是要加强普通文化科学基础知识的教育和某一类职业所需的基础知识教育,以适应由于科技发展而造成的职业变动,使学生不至于机会来临时束手无策。而传统的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的单一模式、统一内容,已不能适应新的形势需要,需要改革。职业技术教育普通化、普通教育职业化在发达国家已取得了重大成效。如在日本,过去职业高中或职业科的专业分得过细,甚至具体到要求掌握某一工序的技能,从而导致职业科的学生就业道路狭窄。20世纪70年代后,日本工业生产各部门经过技术革新,大大地提高了自动化程度,许多人工操作已被机械的自动化所取代,学了很专业的技术的职业科学生很难找到对口的工作。因此,日本后来开始注意在职业技术学校加强普通基础教育,在普通中学设置职业技术基础课程,其目的是为了使学校教育适应新的科学技术发展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提高劳动者的文化、技术素质,使两类学校都得到更好地发展。
过去由于过分强调职业技能训练,职业技术学校中忽视普通文化基础教育的现象十分普遍,有的甚至很严重。职业技术学校的大多数学生由于是在升学中无望才无可奈何地选择上技术学校的,由于学生文化基础普遍较低,长此以往,培养对象的素质必然会降低,导致学校教育达不到培养目标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我国中等教育改革一般从初中毕业后,在高中阶段分流,这一分流的结果,造成一种错误的认识,认为普通高中是升大学的,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是从业的,因此,普通高中忽视了劳动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但实际情况是,普通高中生能升上大学的比率较低,多数人还得就业,而多数不能升学的普通高中毕业生就业无一技之长,不符合“先培训、后就业”的要求。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与专业相关的文化基础要相当于普通高中的水平,普通高中也要进行职业技术教育。应使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相互沟通,相互渗透,使之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职业技术教育与经济发展一体化
职业技术教育与经济发展一体化是相对于职业技术教育与经济发展相分离而言的,它指职业技术教育与经济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如同一个整体,职业技术教育为经济发展服务,经济发展依靠职业技术教育。
《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是国家发展教育事业的纲领性指导文件,对新时期职业教育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纲要》明确指出:“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服务”与“依靠”的指导思想明确了职业技术教育的方向,一体化趋势已成必然。
总结历史教训,教育和经济要都实行体制改革。改革使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能够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各方面的需要,这就给当代教育发展提出了重要原则,即教育与经济的发展要紧密结合,实现一体化。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且与经济联系更加密切的职业技术教育,在发展中更应遵循这一原则。这是我国当代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
世界发达国家的实践已经表明,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实现了与经济发展一体化,职业技术教育就生机勃勃,经济也得到振兴和腾飞。比如,日本的职业高中和产业界合作办学,自实施以来,许多工厂规定,不但不向学校收取学生实习费用,还给学生一定的保健费。这样,使培训和生产紧密结合起来,使培训和就业紧密结合起来,而且,把最新技术成果同教学结合起来,使地方经济部门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我国由于经济基础薄弱,职业技术教育经费紧张,职业技术学校的发展受到严峻的考验。因此,职业技术学校要依靠经济部门与生产部门参与办学,来促进改革内部机制。学校要打破封闭型办学模式,只有走联合办学的路子,才能更好地解决专业教师、实习场地、教育经费等许多方面的难题,而且还能更大限度地挖掘学校的办学潜力,促进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师资、设备、校舍的利用率,发挥学校的整体效益,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
三、职业技术教育法制化、普及化
职业技术教育法制化是指为了保证人们就业前能受到良好的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就业人员的职业技术水平而建立起来的有关职业技术教育和劳务活动的法律制度。有了法律制度,职业技术教育的全面推广(普及)就有了保障。为此,许多发达国家都对职业技术教育立了法。如原西德是世界职业技术教育相当发达的国家之一。国家法律规定:凡未满18周岁,在受完九年至十年的全日制义务教育之后,准备走上社会劳动就业的青年,必须接受为期三年的职业技术教育。行业学徒也必须在职业技术学校学完所有课程,不受年龄限制。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除了在工厂企业进行职业训练之外,还需在校内每周上八至十二小时的课,课程的重点是专业科目和与专业有关的必要技能。职业技术学校毕业后,则可得到结业证书,学生具有这种结业证书,才能参加同业工会举行的资格考试。结业证书同时包括工厂企业对该生在厂内劳动的证明,以便学生能进入高一级的职业学校学习。在这个国家里,“先培训,后就业”有了法律的保障,并形成传统。上职业技术学校已成为青年的一种自然要求,而且由于职业技术教育在整个教育中所占比例很大,毕业生就业后的社会地位和待遇并不低,因而青年人一般都乐于接受职业技术教育,使职业技术教育得到普及。这对于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加快现代化步伐,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我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只占高中阶段在校生总数的48.7%,而每年只有不到15%的高中毕业生能考上大学,其余的数以百万计的高中毕业生没有受过职业训练就安排就业或待业,这是造成我国企业文化水平低、技术水平低、管理水平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即使我们按计划大力增加高等学校的招生数量,这种局面也不会根本改观。因此,必须大力发展和普及初等、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在全社会进行职业教育宣传,树立行行光荣、行行出状元的观念。树立劳动就业必须有一定的政治、文化和技能准备的观念。由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国家在近期内很难拿出足够的资金来普及职业技术教育,所以,要依法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广开学路,除了动员各行各业举办职业技术教育外,还要鼓励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爱国侨胞、专业户以及离退休老干部和知识分子,遵照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采用多种形式和办法,为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贡献力量。国家从整个经济规划中开列专项经费,作为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投资和正常经费,同时,认真执行“先培训,后就业”的规定,有关部门要制定相配套的劳务法规,坚决杜绝那种“你培训的我不要,没培训的反而招”的现象。凡需要就业的普通学校的毕业生,必须持学历证书先参加职业技术培训,然后视其职业培训的成绩和能力安排工作。职业技术学校除有权发给学生学历证书外,还应有权对达到“应知应会”标准的学生发给技术岗位证书,学生可根据用人单位的需要,凭这种技术岗位证书直接顶岗上班,并享受相应待遇。这样,使职业技术教育同就业挂钩,进而同劳动所得挂钩,从而促进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和普及。
四、职业技术教育现代化
整个教育系统都有一个现代化的要求,这是一个世界性的趋势,职业技术教育更显得重要。职业技术教育现代化,是使职业技术教育在管理上、教学思想上、教学内容上、教学手段上等具有现代化先进的科学技术水平。科技革命的发展,特别是各个领域知识的不断更新,新技术应用速度加快,企业产品的更新、换代周期缩短,对职业技术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且主要反映在管理体制、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上。
在管理体制上,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是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宏观管理,仍未摆脱教育部门、劳动人事部门以及各业务主管部门分别管理的模式,致使各地职业院校专业设置重复、单调,师资、教学设备得不到充分的利用。因此,建立一个专门的职业技术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对职业技术教育进行决策、规划、研究和指导,以此来促进各部门办学的积极性,提高办学效益,加速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
在教学内容上,应根据现代科学的观点,反映科学技术的新成就,增加行业知识的比重。现代化教学内容要求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对于扩大学生的学习的容量,培养、提高能力,无疑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据国外有关实验资料表明,使用教学机器的学习,比不使用教学机器的学习,要多学三倍的内容,学生的能力也明显提高。职业技术学校的性质决定其学生在校学习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必须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这就使职业技术教育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显得更为重要。只有这样,职业技术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适应各行各业发展的要求,才能满足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也才有生命力。另一方面,我国中等职业学多在农村,对于未能上职业技术学校或希望接受职业技术教育来提高者来说,仅用学校教育形式向农村传播职业技术知识是很困难的,相对利用现代的互联网、电视、网络、函授远程教育手段等是实施这种教育的好形式。
五、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生产实习、经营服务系列化
教学、生产实习、经营服务系列化,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学、生产实习、经营服务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教室、实验室、生产实习基地、社会服务实践场所来组织教学,组成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由低级到高级的健全的锁链式结构体系。成功地区经验表明,职业教育实行的“教学、生产实习、经营服务” 的系列化的办学道路,就是以教学为主,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习让学生掌握基本技能,并根据不同专业的不同特点,变消费型实习为效益型实习。如服装制作专业根据教学内容联系活源,利用寒暑假将自己设计、制作的服装投入市场,既让社会检查了教学质量,又获得了收入,这便是“生产”;为使生产的产品便于销售,学校创建“时装店”,通过“经营”这一窗口进一步充实和改善教学。“系列化”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学生参与。实践证明,它对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其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增强其自豪感和责任感,以及扩大职业技术教育的影响,加强其与社会联系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因此,职业技术学校要注重建立自己的实习生产基地,开辟经营场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