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庞士谦阿訇的激情

庞士谦阿訇的激情

时间:2023-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它与新中国同龄,作为主编庞士谦阿訇深知编辑出版这份杂志的责任和意义,他以穆斯林学者对待新事物的激情迎接新中国第一份回族期刊的组织、编辑、发行工作。由于相关部门的支持,又有诸多知名学者的加盟,主编庞士谦阿訇满怀信心,利用好这块不同于旧社会回族报刊的园地,引导回民大众为新中国服务。由此可以看出庞士谦阿訇对新中国回民大众组成的认识,完全符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精神。

庞士谦阿訇的激情[1]

马博忠

1949年,在中国现代史上是一个转折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败了国民党政府,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1949年在中国回族教育史上也是值得纪念的一年,这一年10月3日,原国立成达师范学校、西北中学、燕山中学合并,成立了由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管辖的回民学院。

1949年,在中国穆斯林新闻出版史上,也发生了重大的转折——新中国第一份有正式批文的回族期刊《回民大众》诞生,主编是中国穆斯林著名学者,原中国法鲁克留埃学生团团长,兼中国留埃学生部部长庞士谦。

近60年来由于宣传工作上的断层,学术研讨中存在着“远交近攻”的现象,《回民大众》这份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份回族期刊,尽管它的历史作用丝毫不亚于1908年创刊的《醒回篇》,虽其主编及撰稿人均为当时中国穆斯林学者中享有盛名的知识分子,但它的历史地位和学术上的影响却因人为因素几乎无人提及,基本上被学术界所忽略,并有被人遗忘的迹象。笔者虽然在10年前听家严(马金鹏)谈起过该刊物,2004年有幸从旧书市上收集到该刊的创刊号和第二号,但一直没有适当的机会为之写一篇文章。时值纪念庞士谦阿訇去世五十周年之际,笔者以《回民大众》原始资料为基础,对该刊的大概情况作了一个初步的探讨,以便我们能更清楚地认识庞士谦阿訇解放后对中国伊斯兰文化的贡献,从中可以看出这位学者对新世界满怀的激情和爱国主义情感,以此表示对他的纪念和敬仰。

《回民大众》于1949年11月5日(伊斯兰历1369年1月23日)在北平军管会回民工作组支持下,经北平市军管会登记新字67号批文,创刊出版发行,社址设在北平东四南大街20号东四清真寺内,主编为中国穆斯林学者庞士谦阿訇,每册定价人民币300元(旧币折合新币3分)。其办刊宗旨是:发扬回民大众利益,为回民大众利益服务;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精神;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为新中国的独立、统一和富强而奋斗。《回民大众》的创刊使因内战而纷纷停刊的穆斯林期刊又呈现出新的曙光,受到北京及全国穆斯林的欢迎。它的诞生不仅宣告旧时代中国回族报刊的结束,也标志着新纪元的开始。它与新中国同龄,作为主编庞士谦阿訇深知编辑出版这份杂志的责任和意义,他以穆斯林学者对待新事物的激情迎接新中国第一份回族期刊的组织、编辑、发行工作。不但亲自写了《发刊词》,而且还撰写了《读论人民民主专政后》、《七百年斗争的总结》等文,并以其在回民中的影响和威望,组织了回民当时有影响的学者,诸如马坚先生(1902~1978)、白寿彝先生(1909~2000)、马金鹏先生(1913~2001)、陈克礼先生(1923~1970)等为该刊撰写文章,无形中提高了该刊的理论水平、学术质量和档次,并对新中国成立后回族期刊在发展方向和办刊宗旨方面发挥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由于相关部门的支持,又有诸多知名学者的加盟,主编庞士谦阿訇满怀信心,利用好这块不同于旧社会回族报刊的园地,引导回民大众为新中国服务。他在发刊词中说:“本刊的名称是《回民大众》。”对于中国回民大众的组成部分,他说:“包含有回回中的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爱国爱民族的人民。”对于本刊的发展方向,庞士谦阿訇指出:“本刊的坚定立场是为回民大众服务的,凡是符合回民大众利益的,本刊尽力地发扬,凡是违反回民大众利益的本刊坚决反对。”他特别强调:“回民大众的利益和全国人民大众的利益不可分割……这是本刊需要郑重声明的。”由此可以看出庞士谦阿訇对新中国回民大众组成的认识,完全符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精神。他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满怀激情地投入到新中国回族文化的建设中。

对于《回民大众》创刊的时代背景,庞士谦阿訇激情地写道:“本刊不同于过去的一切回民刊物,本刊的创刊是在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刚刚胜利完成以后和中央人民政府刚刚宣告成立以后,本刊不只有了空前的好环境,并且有了空前的好任务,空前的好领导和好榜样。”由此可以明显地看出庞士谦阿訇对中央人民政府和政治协商会议精神的拥护,并愿意在政府的领导下,竭尽全力地办好《回民大众》这份新中国首创的回民刊物,以正确的舆论引导回民拥护人民政府的新任务,为新时期中国回民大众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从发刊词的具体内容可以看出庞士谦的激情和对新中国的认同心理。发刊词回顾了1908年《醒回篇》创办以来,回民期刊在近半个世纪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对一百多种旧期刊的政治态度进行了分类:“一类是要为回民大众服务,并且有主张、有胆量,能说话,敢说话。第二类也是为回民大众服务,但主张不坚定,胆量不够大,虽能说话,但不敢说话。第三类是装着为回民大众服务,而实际上要欺骗回民大众,他们也能说话,也敢说话,但是敢于说违反回民大众或人民大众的话。”对于这样的分类,庞士谦阿訇又指出:“第一类刊物是可以称赞的,但在反动派的高压下,它们好像是一块大石头下的幼芽,无论如何努力,始终不能生长到地面上来。”面对新中国成立,营造的良好的社会氛围和条件,他指出:“现在好了,由于人民解放军的胜利,我们头上的这块石头已经被搬开……这样有利的适合于一个回民大众的刊物的产生和成长的好环境是以前没有过的。”庞士谦阿訇对在新时代办好新刊物充满了信心和希望,决心团结本刊同人共同为回民大众服务,对此他说:“本刊在这样空前的好环境里,赶上了这样的好任务……本刊同仁考虑的结果都是勇气百倍。”对办好这样一个刊物的有利外部条件,庞士谦阿訇写道:“第一次我们有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中国共产党的好领导,我们只要接受这种正确的领导,本刊同仁的力量虽是薄弱,都尽可逐步强大,第二我们有了政治协商会议的好榜样……本刊同仁愿意学习协商的办法,只要我们跟着它的方法走,只要本刊能代表多数大众的意见,本刊的力量就会强大。”

《回民大众》作为综合性期刊,内容包括:阐述中国人民协商会议文件精神,政策学习心得,探索伊斯兰教理论,介绍回族人物、各地回民消息以及新中国民族事务委员会的组成名单等。其中伊斯兰教理论有马坚的《古兰经的编纂和流传》,志程的《米纳山下的献牲》两篇文章;政治舆论方面的有庞士谦的《读论人民民主专政后》,白寿彝的《穆斯林的学习问题》,马坚的《为争取和平而斗争》,陈克礼的《劳动·生产·建设·富强》,鲁茨基的《为和平而奋斗的东方人民》;人物介绍有绿扬的《访兰州市长吴鸿宾先生》,溪野的《向张乃庚大夫看齐》;各地回民消息及时事方面的文章有《毛泽东主席访苏》、《斯大林七十寿诞》、《新疆回胞给毛主席的贺电》、《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复电》、《首都回民盛大集会庆祝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北京海里凡的学习会》、《武汉回族青年会发表告回胞大众书》、《回教法学史快出版了》、《国立回民学院成立》、《北京回民举行座谈会》等。各种内容的比重非常明显,再次证明该刊是拥护新中国的爱国刊物。

《回民大众》出版第二号后,即被叫停,让广大穆斯林读者愕然,笔者没有资料也无意探究分析其停刊的深层次原因,但这突如其来的变化,无疑对庞士谦阿訇的激情是一次不小的打击,他痛苦不解,但并没有因此而一蹶不振,更没有对新中国失去信心。不久他应聘回民学院任阿拉伯文专修班班主任,全身心地投入阿拉伯语的教学工作,欣然为新中国承担起培育回族阿拉伯语人才的使命,再次释放了他服务于新生活的激情。

1951年,庞士谦阿訇受北京回民工作组的派遣深入故乡河南,在陕县农村参加、协助地方政府开展土地改革工作,针对回族穆斯林农民兄弟对土改的认识问题,用伊斯兰教法讲解土改分田的合法性,提高了群众的认识能力和思想觉悟,推动了土地改革的顺利进行。另外,针对当时河南部分地区因历史上存在的回汉民族的矛盾问题,庞士谦阿訇讲解了回汉民族团结的意义,使许多人放弃了历史的积怨,加强了本地区的民族团结。回到北京后,庞士谦阿訇根据参加土地改革的工作经历,写了题为《共产党领导回民翻身》的发言稿,在经验总结大会上宣读,受到高度赞扬,随后又发表在《光明日报》上。这篇文章从舆论上推动了回民聚居区的土地改革运动,激发了回民的爱国热情,对增强回汉人民的民族团结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他的爱国激情又一次得到释放。

1952年7月,庞士谦与包尔汉、达浦生、马坚等人共同发起筹建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并当选为筹委会委员。根据笔者收藏的1952年印制的《中国伊斯兰教协会筹备会议纪要》记载,筹委会由8人组成,他们是包尔汉、刘格平、赛福鼎、达浦生、马坚、庞士谦、杨静仁、马玉槐。其中庞士谦阿訇在筹委会中做了大量工作,参加了中国伊斯兰教协会筹备会议的《向毛主席致敬电》、《致中国人民解放军电》、《致中国人民志愿军电》等文件的起草工作,并受筹备会秘书处的委托,编辑了《中国伊斯兰教协会筹委会纪要》,留下了珍贵的文献资料。

同年8月,为了打破美帝国主义对新中国的全面封锁,让世界各伊斯兰国家了解新中国的民族宗教政策,开展新的国民外交,经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正在筹建的中国伊斯兰教协会组成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届穆斯林朝觐团,庞士谦阿訇为朝觐团重要成员。朝觐团从北京出发,经香港到达巴基斯坦,当时因为中国尚未与沙特建交,再加上帝国主义阵营的阻挠,终未获得去麦加的签证,滞留在巴基斯坦。在这期间,庞士谦阿訇和张秉铎先生用娴熟的阿拉伯语向许多伊斯兰国家驻巴使团官员(这些官员中,有不少是庞士谦当年在爱资哈尔大学的同窗)宣传并讲解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民族宗教政策和回民的生活状况,揭露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侵略朝鲜的逆行和中国人民抗美援朝的伟大意义,化解了一些伊斯兰国家的人民对新中国的误解,转达了中国人民热爱和平,愿与世界各国人民友好来往的愿望,扩大了新中国在穆斯林国家的影响。同时他们还拜访了一些老朋友,又结识了一批新朋友,庞士谦阿訇仿佛回到了1938年朝觐时的情景,爱国主义激情得到了更大释放,并转化为成就感。

1953年,中国伊斯兰教协会正式成立,庞士谦当选为第一届常务委员,为伊斯兰文化研究,开展同穆斯林世界的友好交往做了大量的工作。1955年回民学院阿拉伯文专修班并入新成立的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庞士谦担任教学研究组组长,在没有正规教材、没有教学经验的困难情况下,他从编写教材、亲自动手刻蜡板、油印教材到亲自制定教学方案等,工作事无巨细,事必躬亲,为了培养经学院的第一届学生,鞠躬尽瘁,其中出现了马贤、李华英、马忠杰等新一代伊斯兰学者。是年庞士谦阿訇已50多岁,而且自1953年起罹患疾病。

1957年,反“右”倾斗争开始,此时,庞士谦阿訇因病已经住进医院,本来不具备参加运动的条件,但反“右”倾的领导者不断地派人到医院动员庞士谦向单位提意见。这些人车轮战般的询问,将体弱住院的庞士谦纠缠得心力交瘁。庞士谦阿訇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拥护人民政府,热爱祖国,并为之奉献了全部的精力。在百般无奈的情况下,他对经学院的教学工作提出几点建议,就此沦为反“右”倾斗争的牺牲品,身心受到严重摧残,1958年11月28日含冤归真,享年56岁。

在纪念庞士谦阿訇归真50周年之际,回顾庞老建国以后的主要活动,学习他作为穆斯林的爱国热情,是对他的一种朴实的景仰和怀念。可以告慰这位先贤的是:现在他所称道的“好环境、好领导”的时代已经到来,改革开放至今,随着国家民族宗教政策的不断落实,国家对民族宗教工作高度重视,正在积极引导各少数民族为构建和谐社会而贡献力量。在这样的大好环境下,中国穆斯林民间已经有近百种穆斯林刊物应运而生,成长在穆斯林中间,继续着他开创的新时代回族期刊之路,继承着《回民大众》爱国主义的内涵,发扬着60年前他身上闪烁的爱国主义热情。

面对今天穆斯林期刊繁花似锦的局面,我们不能也不应该忘记新中国成立后穆斯林期刊的开拓者和第一份收获的果实——《回民大众》,它和庞士谦的名字一样镌刻在新中国伊斯兰文化史的丰碑上,刻在广大穆斯林大众的心中。历史是公正的,《醒回篇》虽只出版了一期,但它在20世纪上半叶,在中国穆斯林期刊中的影响是深远的,它在中国穆斯林期刊中的地位是学术界公认的。《回民大众》虽然只出版了两期,作为20世纪下半叶特别是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份回族期刊,其榜样和示范作用同样不容置疑。我们相信随着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回民大众》期刊的学术和历史价值将会得到重新认识和肯定,并且对当代中国穆斯林期刊的发展方向仍有指导和借鉴意义。庞士谦阿訇所代表的那一代回族知识分子对新中国的认同心理和爱国主义情感,将激励穆斯林青年学者沿着爱国主义之路继续前进。

参考文献:

[1]《回民大众》创刊号,第2号。

[2]宝光、曙光、月光:《怀念我们的父亲庞士谦》,《中国穆斯林》,1988年第6期。

【注释】

[1]原载《中国穆斯林》2008年纪念庞士谦阿訇归真五十周年专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