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彭阳新集北魏墓出土陶俑的修复

彭阳新集北魏墓出土陶俑的修复

时间:2023-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84年,固原博物馆在彭阳县新集乡石洼村发掘了北魏时期的2座墓葬,出土了一定数量的随葬品,以陶俑为主,有100多件。新集墓陶俑,在出土后即用石膏修补,现在部分已破碎或脱落。2004年6月,我馆保管部整理库房时,发现了一批新集墓出土未复原的陶俑残片。首先,按照甲骑具装俑的形状、厚度、色泽、彩绘纹路等要素进行拼对,复原出了3组甲骑俑。

彭阳新集北魏墓出土陶俑的修复

武 瑛

1984年,固原博物馆在彭阳县新集乡石洼村发掘了北魏时期的2座墓葬,出土了一定数量的随葬品,以陶俑为主,有100多件。为了研究需要,同年10月对陶俑进行了初步的保护性修复,剔除了其上附着的泥土并晾干,用5%的聚乙烯醇缩丁醛酒精溶液浸泡24小时固化表面彩绘。对于破碎、断裂的陶俑按照陶片的形状、厚度、色泽、纹路等拼对并粘接,残缺处用石膏做了大致的修补,使陶俑基本复原了初始的形状。随着时间的推移,经过十几年的陈展使用,这批陶俑上曾经修补的石膏大都已经糠酥,轻轻碰触就会断裂或脱落,不仅影响展览的效果,而且给文物的存放、展示留下了安全隐患。本着“保护第一、合理利用”原则,于2004年3月我们对其中的50余件(组)进行了重新修复。

img245

新集墓陶俑,在出土后即用石膏修补,现在部分已破碎或脱落。修复程序大致是:先用蒸馏水一点点地浸透石膏,为了使石膏容易被剔除而不损伤俑体,用丙酮或无水乙醇轻轻擦拭去除周边的石膏残迹,再用石膏重新修补残缺处。依据以往的修复经验,若用本色石膏修补做旧后,不小心碰撞或利器削刮,就会出现白色的石膏痕迹,影响展示的美观。所以对石膏泥的调配是比较关键的环节,经过试验后,在水中加入较陶俑颜色深的颜料,修补后的地方就与陶俑的颜色相近,即使修补的石膏露出时,也不会影响展示效果。调配石膏时,石膏与水的比例要适当,水量太大,石膏泥稀,固化时间长,强度较低;反之水量太少,石膏泥稠,很快就会固化,难以操作,也影响补配的效果。还可在石膏糊中加入白乳胶,既可以加大补配处石膏的强度,也可以延长石膏固化的时间。

新集墓陶俑的制作属身首分制法,采用模制或半模制作,形制基本相同,但在部分地方仍有差异,如武士俑的腿部与脚部,有的存在细梳齿状或平板状的刮痕,且部位不尽相同;有的两腿并拢;有的两腿之间有长宽不等的间隙;有的脚是圆钝齐平的,有的则是半圆形的,且在大小、长短、形状等方面都不同。甲骑具装俑也存在着差异,马的面部形态、腿部以及骑俑的颈部、腿部均有细微的差异。所以在修补时并未使用翻模后注入石膏的方法弥补残缺处,而是在残缺处直接填补石膏,然后用刀修正即可。

用修刀修正造型,就是等石膏固化到一定的时间后进行,若石膏未固化到所要求的程度,修型时就会破裂或脱落,修刀的痕迹也会很明显。若固化时间过长,石膏坚硬难以下刀,一不小心就会伤到陶体本身。所以在手摸石膏发热时开始修型,时间会刚好,修型既方便又省力气,对于略存的凹凸不平可用细砂纸打磨,直至平整,补缺视为完成。然后将周围多余的石膏残迹用无水乙醇或丙酮擦洗干净,在修补的石膏处仿色做旧。

仿色做旧就是要将石膏修补处的颜色处理得与器物本体颜色协调一致,近看要有一定的视觉差别,以利于今后的研究。石膏上仿色时使用的是丙烯颜料,因为丙烯颜料有很强的遮盖力,调配出与残缺周边相近的颜色,用毛笔或直接用手指蘸颜料上色,并不一定要很均匀,因为陶俑在地底下长期埋藏,各部位的颜色并不是一致的。如果残缺处有彩绘,调好颜色后顺着旁边彩绘的样子勾画纹饰,仿色后就是做旧。在修复个别的陶俑时,在俑身内发现了当时尚未清理完全的泥土,将泥土清理出来,碾细过筛后,用稀乳胶水蘸着,在仿色的石膏上做旧,还可以用废弃的陶片磨成粉供做旧使用,必要时可加入一点颜料,使修补处与周围色泽协调一致,以符合修复后展示的效果。

2004年6月,我馆保管部整理库房时,发现了一批新集墓出土未复原的陶俑残片。于是,我们就对这批陶俑残片进行了复原与修复,先用干的软毛刷将残片表面、茬口的灰尘刷干净(这批陶片在出土时已经过清理泥土、加固彩绘等工作),按照陶片的形状、颜色、彩绘等方面大致将残片分成了武士俑、甲骑具装俑、风帽俑、女侍俑、文吏俑、不明陶片等6个类别后,再进行分类修复。

首先,按照甲骑具装俑的形状、厚度、色泽、彩绘纹路等要素进行拼对,复原出了3组甲骑俑。修复过程大致是:先按照马俑头颈、鞍部、腹部、四肢、马尾等部位进行拼对,然后在断裂与残缺处进行粘接和修补,并对残缺的马俑进行了细致的复原。经过拼对,将相邻的陶片做上记号,依照记号按由底至上的顺序逐块粘接。粘接完成后,发现马的颈部、马鞍、马腹等处以及马的底板部分残缺,其中以马腹左侧缺损面积最大。采用陶配陶的方法在剩余陶片中挑选弧度、甲片纹路大致相同的陶片补缺。选中的一块弧度、纹路相近的陶片,与本体没有衔接点,粘接难度较大。先用纸板在马俑内部作支撑点,把陶片放在其上并调整好弧度,然后将调好的石膏糊,迅速、准确地糊补在缺损的地方,使陶片固定在石膏之间,待石膏固化后,清除周围多余的石膏使之平整。大约一天后石膏完全干燥,与陶片之间会形成细小的缝隙,轻触陶片及细修补的石膏会有摇晃的感觉,用502液体胶点在缝隙处即可,注意不要渗到表面。之后就是一些小面积的残缺及粘接的缝隙,直接用与原文物色相近的石膏填平补全并修正造型,用细砂纸打磨凹凸不平处,补缺即完成。做色时使用丙烯颜料,调配出与残缺周边相近的颜色,可先试颜色后,再用毛笔或直接用手指蘸颜料上底色,之后用调成淡墨色的颜料在已做好的底色上顺着旁边的鱼鳞甲片画出缺少的甲片,再做旧,以达到与周围相协调一致。

img246

img247

其次,是对风帽俑的复原,具体方法大致与甲骑具装俑的复原相同,只是风帽俑是低温烧制的,俑体笨重且酥软易碎,容易从裂缝处再次断裂,所以在粘接前还是碎片的时候,在内面用502液体胶渗透加固,尤其是一些裂缝处,但不能滴在茬口处,不利于下一步的粘接。

还有武士俑、女侍俑等的清理、拼对、加固、粘接、修补、仿色、做旧等步骤与甲骑具装俑的修复大致相同,因每件陶俑的残损状况不相同,所以有些细微的差别。

这次修复,共复原了甲骑具装俑3件(组)、武士俑11件(组)、女侍俑2件(组)、风帽俑8件,共计24件(组),扩充了陶俑群,增加了馆内藏品的数量,也学到了很多宝贵的实践经验,从中认识到文物修复是一项耐心细致的工作,要遵循文物的修复原则,不能更改原貌,主观臆造,且要建立好修复档案,便于以后保护、管理以及研究工作的科学化开展。

参考文献

①宁夏固原博物馆.彭阳新集北魏墓[J].考古.1988(9).

②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考古工作手册[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

(作者系宁夏固原博物馆助理馆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