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宁夏城市文学繁荣之初探

宁夏城市文学繁荣之初探

时间:2023-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宁夏的城市化率已经达到45%,宁夏城市文学的发展却止步不前。依据以上现实背景,宁夏城市文学的发展,首先要走的路就是必须塑造自己的文学性格。推出类似创业园的小文学经济圈,可以在经济上给予扶持,政府政策上给予优惠,形成合力,推动宁夏城市文学的发展,甚至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宁夏城市文学繁荣之初探

徐 超

宁夏地处中国西部,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又在中国的中心位置。历史上,宁夏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现在的固原、灵武都是古丝绸之路上著名的城市,这里留下了许多的古丝路遗址和文物。千百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交通的发展,宁夏已失去了往昔“丝绸之路”璀璨明珠的历史荣光,留下的是苍凉、久远、沉痼的现在。随着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宁夏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宁夏这片充满生机的热土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涌现出了许多洋溢在中国文坛的青春之树。他们的代表人物有:人所共知的支宁作家张贤亮;乡土文学作家群,第四届鲁迅文学奖得主郭文斌,以青年作家陈继明、石舒清、金瓯为代表的“三棵树”和以季栋梁、漠月、张学东为代表的新“三棵树”,他们的乡土文学作品让宁夏文学的春天绚烂多姿,展示了宁夏文学的成就和繁荣。其中,石舒清的《清水里的刀子》和郭文斌的《吉祥如意》先后斩获鲁迅文学奖,石舒清的小说集《苦土》入选中国作协和中华文学基金会主持的首届“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此后,马宇桢的《季节深处》、陈继明的《寂静与芬芳》、张学东的《跪乳时期的羊》三部小说集也先后入选“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这些乡土文学反映了西北人民的生活、命运、心理情感、痛苦和欢乐,尤其是处于贫困生活中人们的命运。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宁夏的城市化率已经达到45%,宁夏城市文学的发展却止步不前。城市文学是书写城市人生活和命运,表现城市人独特情感和心理的文学作品。城市是水泥森林,但是在这些林立的水泥森林中,心灵在来往穿梭,在城市中奋斗、蜗居,面对着金钱、权力、时尚……他们遥望、迷茫。当他们从灯红酒绿中穿梭而过,凝望夜空时,他们也有惆怅与孤独的心灵挣扎。但是,在我区系统反映现代都市生活画卷的作品还没有展开。这是因为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区的城市化进程缓慢,乡村生活是宁夏人生活的主线。改革开放之前,包括银川在内的几个城市,并没有真正发展起来。改革开放之后,以银川为中心的几个城市才逐渐发挥出其应有的城市功能。这是物质方面的原因。其二,宁夏的很多知名作家都是从农村走出来的,比如石舒清、陈继明、郭文斌、漠月、季栋梁等。由于少年时代在农村度过,对乡村有着天然的亲近感,因此就创作规律而言,作家最先写的往往是自己最熟悉的事物。

就文学作品的生命力而言,是不以乡土与城市来区分高下,乡土厚重深刻,城市也并非浅薄单调,关键看你选择什么样的角度,如何去思考生活的深度。在文学创作上,乡土文学和城市文学是平行的,并不对立,繁荣城市文学,并不是看低乡土文学,其实在文学的百花园里,无论是乡土文学还是城市文学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文学作品的好坏跟乡土和城市没有关系,关键在于作家对作品的驾驭能力和表现手法上。

与乡土文学相比,虽然我区并不缺乏城市文学作品,但城市文学的创作还是一个弱项,与北京、上海和深圳这样的经济文化大都市相比只能望其项背。在城市文学创作上,我们虽然有反映都市的文学作品,但是没有形成大气候,没有像乡土文学那样在全国文坛有着强大的声音。

近几年,我区涌现了一批70后青年作家,如金瓯,他是“三棵树”中唯一来自城市的作家,他的小说《鸡蛋的眼泪》,关注了现代城市青年人的生活和命运。70后的女作家还有平原、曹海英、阿舍,她们创作了一些比较出色的城市文学作品,如《爱人同志》《伞》和《小席走了》等。阿舍的散文《小席走了》反映的是通过城里人观察一个农村人进入城市当保姆的生活以及心理波动。这些作品时代气息浓重,真正面对城市化的生活,关注了城市白领、工薪阶层微妙的心理和情感。

依据以上现实背景,宁夏城市文学的发展,首先要走的路就是必须塑造自己的文学性格。我们的文学,应具有什么样的性格呢?那就是,文学性格的塑造就要深深根植于这片土地。

宁夏的城市化发展,依托的基础是独特的回乡文化,城市性格也融入了回乡民族特色、移民性格、豪爽的西北民风。这里的生活节奏虽然不像上海和深圳那样的大城市,经济也同样不如那里繁荣,但素有小上海之称的银川同样不缺乏时尚之都的品味。我们的城市文学的创作可以学习大都市的新颖角度,把握他们的时尚脉搏,却又不能盲目跟风。要深入现实生活,观察自己的生活方式,思考自己的心理状态,小都市这种细腻的心态和具有时代性的生活方式更有文学性和观赏性去向世人展示,将城市的繁华和田园的安逸相结合,将城市的宏伟和塞上江南的无限美景相结合,这些都是大都市文学想看却看不到的美景。

城市文学的发展,可以借鉴我区乡土文学发展的思路,不拘一格降人才,拓展文学创作的平台和文学展示的舞台,让英雄有用武之地。宁夏这片热土,孕育着新一代的时代生活讲述者,包括城市文学和乡土文学,他们是宁夏文学未来的希望,创造条件给他们以前行的力量。在城市文学发展的上下游产业链延伸上,可以把城市文学的发展创作与电影、电视剧、话剧、网络文学相结合,形成产业链条,而不只是让我们的作者孤家寡人地纸上谈兵。我们的城市文学性格是将都市的现代化与西部的广阔粗犷相结合,将思维的现代化与古老的西部民风相结合,这些精彩的看点,通过产业链的文化生产,把他们从阅读、视觉画卷和听觉享受的领域展示给人们。城市文学的发展,需要人才和资金的支持,面对尚在持续的经济危机,是否可以有这样的思路:将大学生的创业、就业和城市文学发展及上下游产业链相结合,将文学期刊的出版、影视剧的创作相结合。推出类似创业园的小文学经济圈,可以在经济上给予扶持,政府政策上给予优惠,形成合力,推动宁夏城市文学的发展,甚至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宁夏虽小,但却是静下心来搞创作的好地方,西夏文明、丝路文明、黄河文化、贺兰山文化、六盘山文化、移民文化这些都是在全国叫得响的文化之旅。张贤亮的《牧马人》,我认为是宁夏最早的城市文学作品,它独特的地域特色,塞外风光的描写,彷徨于都市和塞外的挣扎,以及作者在宁夏的生活经历,反映了真实的时代特性,勾画了一个时代人们的心理状态和生活风貌,引起读者和观众的强烈共鸣,这部作品流行至今,成为经典。

强调文学“性格”的塑造,才能创作出独具宁夏特色的文学作品,这是我们的优势,在市场化的今天,我们的城市文学才可能得到更多的受众市场,实现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实现宁夏文学的百花齐放,实现宁夏城市文学的繁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