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如何坚持学习的系统性
一、对中学生朋友的几点有关要求
1.应坚持学习的整体性
学习的系统性原理认为,学习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因此,在学习中应该坚持整体性,兼顾各种条件,充分发挥其各自的作用。具体来讲应该做到:
(1)充分利用与发挥各种有利因素在搞好学习中的作用。在学习实践中,有的学生不重视或不能有效利用各种有利的学习条件,如不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不利用同学的帮助作用,轻视家长的辅导,不能发挥其他学习资料的资源作用。这种做法是违反学习的系统性原理的要求的,是不利于我们去搞好学习的。而要改善我们的学习状况,提高我们的学业成绩,就应在充分发挥自己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合理有效地利用一切有益于我们学习的外部条件。
(2)有效控制与消除一些有碍于我们顺利学习的影响因素。在学习实践中,我们经常会碰到一些来自社会、学校、家庭方面的对我们学习不利的影响因素,例如,社会上流行的游戏机、吃喝玩乐的风气、不健康的影视等因素随时会影响一些意志薄弱者的学习。因此,对于来自不同方面的一些消极影响,我们应加倍防范与有效的抵制,从而排除其对我们学习的干扰,使自己的学习总是朝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3)努力学好各门功课,形成合理知识结构。在学习中常发现部分同学存在偏科现象,有的文科成绩好,理科成绩差,有的刚好相反,并且他们对成绩好的科目更是情有独钟,投入甚多,而对成绩不好的科目经常是望而生畏,投入甚少,结果造成学科之间成绩相差悬殊。这种做法易造成片面发展和知识结构的不合理。这样既不利于自己现阶段其他学科的学习,也不利于自己今后的发展。学习系统性原理认为,学科之间存在各种横向联系,一门或几门知识没学好,有可能妨碍另一门或多门知识的学习,例如,数学没学好,会造成物理、化学学习中的困难与障碍,语文没学好,对其它各学科的学习都会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另外,中学时期是普通的基础知识学习时期,这个时期的知识必须要宽要牢,才能有助于今后形成更为合理的知识结构。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应在每门功课上,尤其是在一些基础差的功课上狠下功夫,努力学好各门课程。
2.应注重学习的有序性
根据学习系统性原理,学习是一种有序的结构系统。因此,在学习中不仅要坚持整体性,同时要做到讲究学习的有序性,即根据知识技能的前后顺序和我们认识的阶段性有步骤的循序渐进的学习。
“学不躐等”,从古到今学者都非常注重学习的渐进性。宋代教育家朱熹告诫人们读书学习必须“字求其训,句索其旨,未得乎前,则不敢求其后,未通乎此,则不敢志乎彼,如是循序而渐进焉,则意定理明,而无疏易凌躐之患矣。”这段话的大意是说,读书学习,应字斟句酌,逐字逐句弄懂,在尚未读懂前面的字句之前,就不该往后看,在未明白此处,就不该力图去弄其它内容。如果坚持这般循序渐进,就能弄清意义,明白道理,而不会出现疏漏。他还以“升阶”、“登山”、“登塔”为喻,生动形象地说明学习应“循序而有常,致一而不懈”的道理。他指出“读书譬如登山,人多要至高处,不知自低处不理会,终无至高处之理”。又云:“问学如登塔,逐一层登将去,上面一层,虽不问人,亦自见得”。
我国现代数学家杨乐、张广厚根据学数学的切身体会也曾谈到“在学习中要注意循序渐进,要一步一个脚印,由易到难,扎扎实实地学”。并告诫学习者如果“不注重基本训练,一味钻偏题、难题,钻牛角尖,是十分有害的,要注意防止”。
名人的经验之谈,充分体现学科知识有严密的逻辑顺序的规律,同时也反映了学习者认识活动由已知到未知、由感性到理性的规律。只有充分遵循这些规律,坚持做到循序渐进的学习,才能切实学好知识本领。具体来讲,学习者应做到以下几点:
(1)把握住学习之初,切实打好学习基础。“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是中国古代思想家老子的一句名言。它大意是说凡事应注重基础,注重开始。我们的学习也应如此。只有把握好学习之初,切实打好学习基础,我们方能通过进一步的努力,建成坚固的知识大厦。倘若在学习之始就松懈怠慢,基础必不牢,日后要建起知识大厦,就如同沙中建塔,必难成也!在实践中有不少同学因先学不扎实,而造成后继学习的艰难与障碍。因而,要想确保后继学习的顺利和建造成牢固的知识大厦,就应该把握好学习之初,切实打好学习基础。在学习之始,不要疏漏所学,遇到疑难,更不要放弃,做到按知识的体系,由简到繁、由浅入深,当简单的浅显的知识还未弄懂,就不要涉入过繁过深的学习内容,当前面的知识还没弄明白,就不要急于舍前求后。同时,在学习中应防止脱离教材基础知识的学习,而专搞所谓难题、偏题攻关的做法,因为这样势必导致学习基础不牢,且很容易造成学习者在知识上出现断层。
(2)随时补学习阙漏,注重新旧知识的密切联系。根据学习的系统性原理,学习者要想获得新知,必须以相应的旧知为条件。只有形成新旧知识的有机联系,学习者才能理解与掌握新知。因此,学习者在学习新知之前,就应注重温习相应的旧知。只有很好的温故,方能知新。前者是基础是条件,后者是结果与深化。在平时学习实践中,应将温习旧知作为一个必要的学习环节。通过温习,发现旧知有所阙漏时,首先应设法补习旧知,而切忌在旧知未懂的情况下去学习新知。如果这样就难以真正理解新知,致使学习上的阙漏越来越大,这样势必给以后的学习造成更大的困难。因此,要想使学习顺利进行,对于学习中的疏漏,切莫等闲视之,而应设法及时补“缺”,做到“勿使小缺成大缺,万一有了大缺要大补”,这样才能保证新知学习有基础,方能形成新旧知识的有机联系,实现新旧知识的一体化。
(3)切实抓好每一个环节,锲而不舍,以一贯之。学习绝不是一蹴而就、立竿见影之事。为学者,切不可浅尝辄止,一曝十寒,以致学习时少,荒废时多,而应切实抓好每一个学习环节,即认真做好课前准备,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做好每一道练习,过好每一道学习关;在学习中认真观察,深入思考,切实巩固学习内容,正确应用知识,一步一个脚印,锲而不舍,以一贯之。这样方能使其不断获得系统而完整的知识。倘若在任何一个环节与方面出现疏忽、松懈、怠慢,都有可能造成学习上的断层,影响知识的系统学习与掌握。因此,在平时的学习中,决不能因在几次考试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就骄傲自满,怠慢松懈,更不能因遇到几次偶尔的学习失利就心灰意冷,放弃努力,同时,也不能凭一时的心血来潮,忽冷忽热的对待学业。应该记住学习犹如登高山,总有峭峻之处,要想登至极顶,就应不畏艰难,坚持攀登,果敢以进。
(4)养成学习积累的习惯。学习犹如“聚腋成裘,聚沙成塔”,重在平时日积月累,只有如此,才能如荀况所言“跬步而不休,跛鳖千里,累土而不辍,丘山崇成”,形成学习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反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学习无量的积累,就难实现质的飞跃。那些在学习上舍不得下真功夫,企图走捷径,贪便利,考试前搞突击,或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想法与做法,都是极不可取的。只有养成脚踏实地的良好积累习惯,学习者才能将涓涓的知识细流,汇集成浩瀚的知识海洋,而最终拥有系统而完善的知识。
(5)形成对学习活动过程的有效监控。要使学习做到有序进行,学习者还应合理组织学习过程,对学习实行有效的监控。一般来讲,应随时把握好学习进程与速度以及学习中行为方式的有效性。应根据学习目标、学习计划和实际的学习内容及其结果,对学习的进程与方式进行评估,一旦发现学习进程与方式致使学习产生低效,而不能保证学习目标的实现时,就应对现有的学习进程及方式加以改变与调整,从而保证学习进程及方式适应学习内容,有助于学习目标的实现。这就需要学习者在学习中表现出高度的灵活性与适应性,绝不能形成呆板、僵滞的学习方式。
二、对师长的几点有关建议
1.在任何情况下都应坚持学生的全面发展观,在文化知识的学习方面也应如此。应使学生明白偏科的危害,并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薄弱学科,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帮助学生防止其偏科发生。
2.当学生的学业不理想时,应从多方面分析原因,不应一味埋怨与责怪学生,即便是属于学生主观方面的原因,还应注意分清是态度问题还是能力问题,形成对原因的准确定位后,采取合理方式予以帮助指导。
3.教师应合理的组织教学活动,确保教学活动的有序性和知识传授的系统性,严加防范教学中无序零乱状态的发生。
4.教师应认真把握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合理组织教学内容,注重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帮助其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而切不可在教学中东拼西凑,东扯西拉。
5.教师应充分把握学生认识的特点与知识基础。不可凌节而施,使学生从事一些认识上难以企及或基础知识不具备的内容的学习。
6.切实抓好“双基”教学,尤其是刚接任新生或新课教学更应如此。否则,学生基础不扎实,将会造成后继学习的困难与障碍。
7.在讲授新知之前,应摸清学生有关旧知状况,并适当激活旧知,从而加强新旧联系。这样将有助于学生理解与掌握新知,并有效形成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合理的知识结构。
8.随时发现学生在知识上出现的断层,并采取有效的方式加以补救。只有当这种断层形成愈合,学生的后继学习方能顺利进行。
9.教学进行到一定阶段,应利用一定的专门时间,引导或指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阶段性的归纳小结,学期结束,进行一次大的归纳总结,使前后所学形成有机联系,以便促使学生知识的系统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