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良好的沟通艺术

良好的沟通艺术

时间:2023-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课堂上良好的沟通是公开课成功的关键。现实的教学分析表明,教学是一种沟通现象。一节好的公开课师生之间的沟通应是平等、深层、开放的。良好的沟通有助于学生很好的消化知识,吸收知识,更是激发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优美而熟悉的旋律,顿时让孩子们精神一振,(学生常常把老师视为“非”常人,认为他们多半是不豕人间烟火的。随之老师表示“来而不往非礼也”请求学生也为自己唱歌。

第四节 良好的沟通艺术

课堂上良好的沟通是公开课成功的关键。现实的教学分析表明,教学是一种沟通现象。更准确地说,教与学的关系是沟通中的相互作用关系,教育者与受教者的关系是交互主体性的伙伴关系。也就是说,学生既是受教育者,又是教师沟通的伙伴。一节好的公开课师生之间的沟通应是平等、深层、开放的。教师在课堂上传播知识,进行技能训练时,总是伴随着一种影响学生情绪的感情交流。调节学生情绪,把握课堂节奏,沟通师生感情,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的思想相互碰撞,擦出智慧的火花。良好的沟通有助于学生很好的消化知识,吸收知识,更是激发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但是有时我们会看到这样的情况:教师提问,学生无人回答,教师急得满头大汗。通常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学生不配合。学生不配合教师,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根本原因在教师没有把与学生的沟通渠道打开,至少这沟通的渠道是不畅通的。

一、沟通的方式

(一)课前的沟通

1.与文本沟通

教师教教材,必须懂教材,这样才能很好地运用教材。课本中精选的篇目有很强的可读性、欣赏眭及教育性,那么如何才能利用这些因素精心设计教案对学生实施教学呢?我想深入挖掘教材是关键,它直接决定教学的成败。教材里可能牵涉到多方面的知识,在钻研时你会发现自己有很多不懂的问题,就要多请教、多学习,从而开阔自己的视野,增长知识,与此同时你也能站在文本之上把握教材。老特级教师孙秀英曾在一次备看图学文时,发现书中的图上有一大段文字但模糊不清。她找来了这幅画的大幅印刷品,画面上的神情刻画和细节处理比课文上要清楚得多,还题了一大段长款,它不是画面的注解,而是借此表达画面的不尽之意,进一步抒发作者的感情。这样使她对画面和课文内容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同时她还找来了这幅画的评论文章进行研读,然后回过头来看课文和插图。这样她才能深入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找准切入点。

如果教师缺乏与文本沟通,那么,课堂上的对话和沟通肯定不深人。一位教师在上《翠鸟》这个公开课前,读了《翠鸟》一文,觉得文字美,但它并不抒情,如何用自己的声音来表达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呢?她课前反复练习朗读,可只找到了一点点喜爱翠鸟的感情,这是远远不够的。试想,自己的心、自己的情没有与作者写作时的感情产生共鸣,又怎能设计好教案并把这课上出彩呢?因此,教师必须深钻文本,与文本充分对话,此时文本就如你的对象,你要认识她,并在与她沟通的过程中理解她、欣赏她、帮助她,并建立深厚的感情,此时,你才能动笔写下教学构思。

2.备学生

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实际状况设计教j案。有的班级学生内向,表演欲不强,你会如何打开局面;有的班级十分外向,表演欲极强,你会如何引导他们活而不乱地扎实学;有的班级思维极其活跃,知识面广,你得预想学生有可能提出的各方面问题以及回答问题的干奇百怪,你如何引导变通?这样的思考在课前备课中很有必要。如果借用别的班级或者别的学校的学生上课,教师最好事先和学生见见面,彼此认识一下。这个过程虽然很短,但是优秀的老师会利用这短暂的时间,给学生留下一个好的印象,同时也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和把握学生的特点,合理地调整自己的课程设计。具体的方法有简单问候、提问试探、游戏试探、制造悬念等,有时也可以把几种方式融合使用。

(二)开课时的沟通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以有效方法缩小师生间的情感、心理差距,使学生身心放松,以营造轻松愉快、活泼热烈的教学气氛,这是课堂教学得以成功的重要前提。而这样的学习气氛是新课开始就注意创设的。或者一个笑话,或者一个幽默,或者一个介绍,三言两语就能使师生情感沟通、不仅能把学生逗乐,而且能把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很多名师在开课时都会与孩子们轻松一下,在轻松间让学生感受到教师不同的自身魅力。

著名的语文教师于永正在教《马背上是小红军》时是这样导入:

师:同学们,认识我吗?

生:王老师说,今天给我们上课的是于老师。不用说,您姓于。

师:对,我姓于。(说完在黑板上写了个“于”字)

生:还说于老师是从徐州请来的,是位著名的特级教师。

师:还谈不上“著名”。既然认识我了,咱们就上课。

对借班上课来说,师生之间无疑存在着情感差、心理差。如何让学生与教师心领神会呢?首要的一点,就是要沟通联系,消除隔阂,融洽情感。但这毕竟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插曲,决不能喧宾夺主。在上述导入中,于老师的处理恰到好处,三两句话,就把师生紧紧地联系了起来。

一位年轻的音乐教师在开始上课时,为孩子们演奏了一首最流行的歌曲,作为见面礼。优美而熟悉的旋律,顿时让孩子们精神一振,(学生常常把老师视为“非”常人,认为他们多半是不豕人间烟火的。如果老师能进人他们的世界,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熟悉他们的喜好,他们会产生由衷的佩服)。随之老师表示“来而不往非礼也”请求学生也为自己唱歌。孩子们很高兴地开始演唱老师点播的歌曲。于是自然地进入了教学主题。一首歌。一下子就拉近了师生的距离,在彼此心中产生共鸣,获得了学生的认同,同时老师也巧妙地开始了课程,一举两得。

(三)教学展开时的沟通

在课程的展开过程中,老师要善于把握细节,因势利导。随时关注学生的反馈,当发现学生疲倦时,可穿插一些趣味性强的东西以活跃课堂气氛;当发现多数学生对所学内容不感兴趣、漫不经心时,则要加快课堂教学节奏,增加教学密度;当学生表情为茫然不解时,要放慢速度,精讲多练。总之,要根据课堂出现的不同情况作出及时的反馈,形成师生之间和谐的学习氛围,给学生以成功感、满足感,从而以饱满的热情参加课堂活动。同时,老师还要关注每个小细节,从中发掘学生的智慧源泉,让课堂不时地跳动灵感的火花。

综合实践活动研讨课《挑战音响师》,在教学过程中有这样一个细节。

老师请同学们收集各种可以发出不同音响效果的东西,并让他们尝试制造全新的音响效果,其中一个学生没有带任何道具,当老师请他展示的时候,他用口技模仿了很多日常生活中的音响,让人耳目一新。老师适时地抓住了这个特殊的个例。

“这个同学的想法多么与众不同啊!他发现了独一无二的道具———自己。其实人的身体是一个奇妙的乐器,可以制造很多有趣的声音,刚才他表演的就是口技。大家也可以像他一样,放开自己的思维,在身边寻找更多平凡却有趣的音响道具。”

简单的评价,发散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很多时候,课堂上会有些生成性内容。这些内容往往不在老师的设计考虑之内,它是在教学展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活动被激活而产生的,具有突发性。倘若此时老师一味的追求教学设计的完整和顺序,而忽视它,那么就意味着老师自己关闭了与学生进一步沟通的大门,把孩子们瞬间的智慧闪光抹杀了。这样即使老师可以顺利地完成整个教学设计环节,这样的课也不算是一节成功的课。

比如老师在请学生欣赏小提琴独奏《春》以后问学生这首乐曲情绪如何,大部分学生的都能感受到音乐所表达的愉快、热烈的情绪,但是就有一个学生回答“很紧张!很着急!”学生的回答是真诚的,要知道说出这样一个完全相反的答案,是需要勇气的。如果老师为了避免尴尬,而随便敷衍几句“原来你有这样的感觉。”就把他凉在一边,或者干脆宣布“你的感觉是错的”。那么这个学生在接下来的课上可能就不会再表达他真实的感受了。但是老师如果能够问问他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那么所有的同学都会因为这样一个学生而了解到,音乐中的节奏是那么紧密,速度是那么急促,音乐中的春天是忙碌的,热闹的甚至有点如他所说的“紧张!”。因为老师积极地和学生沟通,使得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从表面走向深层次。做到了“让简单的课堂深度化”。而这一切只是多问了一句“为什么?”。比老师费尽心思、想方设法让学生领会要容易地多,也有效得多。

(四)课后的沟通

似乎这一点和一节课成功与否没有直接的联系,毕竟已经是课后,一切都结束了。其实不然。作为一位优秀的教师,决不会以一节课的成功与否来衡量自己的教学水平。所以在课后不仅要进行自己的反思,还会和学生沟通一下,听听学生的意见,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这对于指导自己的教学趋于完善是非常有帮助的。

二、沟通的艺术

(一)关注生生沟通

由于学生的认知方式、生活背景及生理结构等方面的差异,学生的思维呈现出个体的独立性,群体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对事物的看法也不一样。课堂上生生之间也需要很多沟通,在生生思维交流与碰撞中,达到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共同进步。生生沟通的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实践中沟通

下面是一位教师在综合实践课《可爱的棒冰》中的片段:

课堂上每位学生观察收集的多个棒冰袋……

生1:这是和路雪的,另一个是杂牌的,我发现和路雪的包装上面标明生产日期、保质期、厂址、条形码、配料,而另一个杂牌产品上没有生产日期、没有条形码、配料。我尝了一下,味道苦,一吃就白了,一下就化了。

生2:我爸爸曾帮一个棒冰小厂拖货,看见他们用自来水做棒冰,卫生条件很差,那里生产的棒冰都是劣质的。

生3:我吃过一个棒冰,发现包装上的颜色容易脱落。我想它是劣质棒冰。

生4补充:劣质冰棒的包装上字迹印得模糊不清晰。

师:观察得非常细致!

生5:大人说一分钱一分货,所以我认为价钱便宜的就是水货棒冰。

师:原来是大人的经验之谈,有没有不同意的?

生6:我不同意你的观点,有时候价钱便宜的棒冰不是水货。我就吃过一种棒冰只要5角钱,但味道很纯正,天冰的“老棒冰”价廉物美。

师:你敢在大人的“经验”上打个问号,了不起!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看到了学生把各自在实践过程中观察所得结合自身经验进行交流,兴趣极大,因获取信息不同,来源不同,信息真伪就需要师生共同来判断,教师是一个倾听者,引导者,不是知识的揭示者,引导学生倾听、判断、分析,在生生交流中,不但扩大了学生关于此方面知识的信息量,而且使他们成为思想者,少了一点盲从。

2.在合作中沟通

教学中教师经常会采用合作学习方式,突出“生生互动”,合作学习,通过学生行为、思维、情感等方面的互动和学生之间心灵的交流真正地实现面向全体,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次,一位教师带学生到美怡乐红豆棒冰的生产车间参观,摄到了一组镜头:“工人师傅在一个有格子的铁盒子里装满绿豆汤,放进一个冷冻槽里,经过这个槽后所有棒冰都凝冻好了……”在课堂上,她放了这段录像,让孩子们仔细观察,分小组讨论:“你知道了什么?发现了什么?能解释这些现象吗?”在讨论中,有的学生说:“我知道冰棒的制作过程。”有的说:“为什么绿豆汤经过这个槽后就成为冰棒了?”还有的说:“我看见槽里面还有水,模具甲的绿豆汤郁冻了,怎么里由的水却不结冰呢?针对问题,孩子们进一步沟通,结合自己参观所见,各自谈看法,增强了学生探索科学的意识。

(二)发挥语言的沟通优势

教学中生动风趣的语言具有极强的情绪感染力,能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在这种欢乐的课堂气氛中,不仅会让学生欣赏老师的语言魅力,而且能使师生之间的交流畅通无阻,教师的才干、学识、教学技能很容易转化为学生的智能。

在教学过程中,艺术的运用语言能让学生视上课为一种享受,不仅易懂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反之则让学生心生厌倦,影响教学效果。语言的艺术主要表现在:

(1)语言优美,真诚热情。我们经常会听到老师评价学生,“你真棒!”、“你真聪明!”、“说的很好”,一堂课下来,这样的话听得耳朵长茧。这些话,其实并非老师的肺腑之言,是缺乏真挚的感情的。用得又太频繁,很多学生私下表示,对此很有些“审美疲劳”。因此,对于学生没有多大的吸引力。老师的语言,特别是评价性的语言,应该是真诚而热情的。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那些成功的公开课上,老师评价的语言是很丰富的,往往是具有针对性的评价。就像上面那个老师关于学生口技的评价,就很典型。老师没有简单地说“很棒”、“很好!”而是指出棒在哪里,好又好在何处。这样的评价让孩子听出了老师的真诚,感受到老师是真的很喜欢,很欣赏他的。会让他产生一种自豪和自信。同时其他的学生也能从老师的评价中获得启发。所以,真诚的语言远比空泛的表扬有用得多。

我们在看成功的公开课时,还会发现,优秀的老师所用的语言是很优美的。让人感觉听课是一种艺术享受。因为优美的语言能让人产生听的欲望,对学生而言尤其如此。

有一节音乐欣赏课,老师在介绍音乐的创作背景时,是这样说的:

“在我们祖国的宝岛台湾,有这样一群热爱音乐的年轻人,他们进入森林深处,来到大海之滨,登上高山之巅,不辞劳苦,不畏艰辛,收集各种有趣的大自然的声音,然后谱成美妙的音乐,他们给这些音乐起了一个很浪漫的名字———《最近的天堂》。所有听过的人们都发现,原来天堂的声音离我们一点都不远,就在我们的身边,只要我们静下来,用心去聆听。”

老师充满感情的语调,优美的语言,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孩子们都情不自禁,想要快一点听一听这神奇的音乐。

除了真诚和优美,老师的语言还应该是礼貌的。在公开课上,学生是容易紧张的,如果这时老师能礼貌地对他说“我能明白你的意思,如果你把话说得更简洁一些。我想大家都能明白。”或者“是不是还没有想好,不要紧,坐下再考虑考虑,先听听别人的意见”,那么学生会很愉快地接受,并且会不断改进。对于,那些在课上自愿表现的孩子,不妨多说几句“谢谢!”让他们更积极。

(2)措辞恰当,言简意赅,贴近学生。要上一节公开课,老师的语言是经过反复推敲的。不能太随意也不能哕嗦和废话,例如:

师:这幅图好看吗?

生:好看。

师:你们喜欢这幅图吗?

生:喜欢。

师:你们愿意和我一起学习画这幅图吗?

生:愿意。

像这样的对话,就纯属废话。因为老师的提问没有任何技术性也没有意义,而学生的回答则完全没有经过大脑的思考,完全是应声虫的感觉。老师的语言不能太烦琐,因为容易把学生弄糊涂,不知道老师到底想干什么。老师的语言更不能太深奥,聪明的老师不会跟孩子讲抽象的定义,他会用孩子能理解的话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你看,于永正老师在教孩子理解“流利”一词时是这样做的。

师:看看“流利”这个词在哪句话里,读一读,看说的是什么?

生:“那个孩子读得很流利,很有感情,周总理不住的点头。”

师:这里“流利”是指书读得很熟练,还记得《锄禾》这首诗吗?谁能背下来?

生:(背)

师:谁来说说他背得怎么样?要用上“流利”这个词。

生:××同学背诵《锄禾》这首诗,背得很不“流利”。

师:学过一年了,一时紧张没背好,是正常的,现在他想起来了,再请他背一次吧!(生再背,背得很好)

师:谁再说说这次他背得怎么样?

生:这次××同学背得很“流利”,很有感情。

师:谁用赞扬的语气说一说?

生:××同学背得多么流利,多么有感情啊?

师:请同学们看我在做什么,用“流利”说一句话!(拿出钢笔,做出写字的样子,笔不下水了,甩甩再写)

生:于老师写字,钢笔不下水了,写字很不流利。师:我换一支。(换一支,流利地写出“高山流水”四个草书)

生:老师换了一支笔,写字很流利。

“流利”一词比较抽象,但是老师创设了些情景,用孩子生活里常说的话,就把这个词的意思和用法顺利地解决了。

(3)幽默生动,启发思维,富有哲理。恩格斯认为,幽默是“具有智慧、教养和道德上的优越的表现”。幽默是人际关系中必不可少的“润滑剂”,人们都喜欢幽默的交谈者,喜欢听幽默的话语,喜欢会心的一笑。那些有幽默感的老师能够让学生们感到快乐,沟通也就顺畅了。所以,幽默是一种魅力,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

一位头发谢顶的老师到别的学校去上公开课,他一出现在教室,下面就产生了一阵骚动。几个学生夸张地用手遮住了眼睛,还有人轻轻地说:“真亮啊。”

教师走上讲台,先朝着大家宽容地笑了一笑,然后以轻松的口吻说:“今天我们是第一次见面。但我想先告诉你们一个秘密:我真的是一个‘绝顶聪明’的老师!这一点大家上课时一定会体会到。”

聪明的学生马上理解了老师这番话的含义,大家用会心、和善的微笑接纳了这位老师,并产生了对这位老师的一份好感。

幽默虽然有效,但是,要把握好分寸,要避免庸俗和讽刺。

老师的语言还应富有哲理,能启发思维。一节体育课上,一个学生把老师设计的游戏进行了改编,变得更有趣味,也更有挑战性。这时老师表扬他是“青出于蓝,胜于蓝”。

一节数学课上,老师请大家判断对错,结果正确的同学并不多,于是老师说“看来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这些富有哲理的话,能让孩子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感受到美的熏陶和思想的启迪。

(4)语调抑扬顿挫,富于变换,善用沉默。没有表情的语言是干瘪的,让人听了味同嚼蜡。在很多成功的公开课上,我们都不难发现老师总是很善于运用抑扬顿挫的语调,紧紧抓住学生。根据情景和内容的需要,他们用声音表达自己的感受,如期望、赞扬、感动、快乐、悲伤、严肃、活泼等等。

我们还应该注意到沉默的力量(这是很多老师都容易忽视的),正是所谓的“此时无声胜有声”。特别有趣的是,很多时候公开课上由于老师设计的教学活动很吸引学生,有时会让学生有点“情不自禁”,这时教师的沉默能起到一种提醒、集中学生注意力的作用。

(三)合理使用体态的交流

体态主要指老师的身体语言和表情。有时一个眼神,一个笑容,一举手,一抬足,都是和学生的交流。学生能从老师那里获得许多语言以外的讯息。老师的表情应该是轻松自然真实的,有时甚至可以是夸张的。

著名音乐教师刘德昌在教《小鸡的歌》一课时,有这样一个细节很有趣。

师:一只小鸡玩着玩着跑远了,离开了群体。突然,谁来了?(教师用钢琴演奏一连串低音)。

生:狼、狮子、老虎……

教师跳上琴凳,张开双臂,模仿老鹰凶恶的样子。“远处飞来了谁?”生顿悟。

老师在孩子们众说纷纭、意见不一的时候,没有一言堂的给一个答案,而是用形象的动作,让学生心领神会。

同样是这节课上,老师引导学生即兴表演小鸡们醒来的各种动作,还和学生们一起饶有兴致地表演小鸡在草地上觅虫的情景。当一位学生表演打滚的动作没有着地时,老师亲自教学生打滚,身上还沾了许多灰尘。当时,台上台下的人都看呆了,要知道这是何等举动呀,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动作,孩子完全被老师吸引了,愉快地跟着老师学习音乐。

丰富的肢体语言和表情,不代表过分的做作。老师应该把握好这个尺度。

(四)掌握应变的艺术

这一点最能体现老师是否具有智慧。和教学过程中的生成内容不同,课堂中有时出现的意外状况是很叫人尴尬的。比如学生走神不发言,或者发言离题千里,又或者有的孩子故意调皮,有时也可能是老师自己出了错。这样的情况下都需要老师具有应变的艺术。

这时有经验、富有智慧的老师会这样做:(1)及时发现;(2)从容不迫,冷静镇定;(3)机智灵活地处理问题。及时发现能够让你把事态控制在最小的损害范围内,也能最快最容易的解决。如果没有及时的发现,等到情况变严重了,再来挽救,难度就增加了。从容不迫,冷静镇定能帮你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到最合适的办法,避免尴尬。机智灵活地处理问题,则有可能让坏事变好事。

有一个数学老师在板书时把34写成了3.4,自己没发现,结果下面的孩子就开始窃窃私语,老师在学生的指指点点中发现了自己的错误,他不慌不忙地拿起黑板擦把错误擦掉,一边改一边说,“这个小数点怎么跑这里来了,好好一个34被它弄成了个不三(3)不四(4)的数了。”学生全给逗乐了。

有一次音乐课上,一个很调皮的学生,故意把声音唱得很奇怪,同学们全忍不住偷偷的笑,现场有那么人听课,这个老师尝试着去提醒和纠正,但是没有用。那个孩子反而更起劲了。这时老师对大家说“我们要感谢这个同学,他正在很努力地给大家示范,提醒大家怎样唱是错的。下面我们请他和我们一起用正确的方法来演唱。”孩子们立刻明白了老师的意思,而这个孩子也很不好意思地改正了。

在成功的处理完“偶发事件”后,老师要及时地调整与学生沟通的方式,保证彼此的沟通渠道的畅通。

(五)用激励评价激发学生的沟通欲望

课堂教学中教师真诚的评价能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增强自信心,融洽师生关系,使学生能“亲其师而信其道”。往往在课堂时候,老师评价性语言相当贫乏,诸如“你真行”、“你太棒了”、“你真了不起”、“对”、“嗯”此类,这样空洞的语言不能起到激励学生的作用。教师的评价语言应更丰富多彩,更富有感染力。各种不同内容的表扬短句会更好地刺激学生的感官,让他们找到自己与他人不同的闪光点,树立起自信心。

吴正宪老师教学《求平均数》一课片段如下。

课堂上,学生自主组队、为自己的球队自主命名(胜利队、PAAM队),举行现场拍篮球比赛。比赛结果,胜利队4人27个,PAAM队3人22个。

师:看来,是胜利队胜利了?

PAAM队学生:这不公平呀?

师:为什么?

生:两个队的人数不一样,只看拍的个数不能反映出每个球队的整体水平?

师:那有没有办法测出每个队的整体水平呢?

生:可以算一算各个队平均每个人能拍几个球?

师:用计算器算算。

生报结果:27÷4=6.75(个),22÷3=7.3(个)

师:现在能准确地看出哪个队胜利吗?

生:当然了。

师:很好,再请刚才这位同学说说你怎么想的?求出的这个数可以给它起个名字吗?

生:先用除法求出两个队平均每个人拍球的个数,这个数我觉得可以叫“平均数”。

师:同学们同意吗?

生:同意。

师:你叫什么名字?

生:史媛媛。

师:很不错,你发现的这个办法,就叫“史媛媛法”好吗?老师现在真的很高兴,因为“史媛媛法诞生了”!

吴老师高度赞赏的评价极大地增强了史媛媛同学学习数学的信心。课堂上,教师可以针对自信心进行评价:“你敢在大人的‘经验’上打个问号,了不起!”对于表达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针对他的能力、内容进行评价:“你的想法不错,别着急,慢慢说,你一定能说好的。”还可以针对学生的积极性进行评价:“瞧,他多会听讲,多会思考呀”……

(六)教学沟通三忌

1.忌牵着学生跟着教案走

为准备一节公开课,教师投入大量精力精心设计教案,可学生在课堂有时不能按教师的思路进行。这时,教师该怎么办呢?是让学生坐下,继续照教学设计进行,还是灵机一动,因势利导引导学生突破重点难点?如照设计进行,教师虽然会教学顺利,但课堂没有灵气。对学生来说,不光束缚他们的思维,也不可能有好的教学效果。通常来说,有经验的老师不会回避学生,也不会不理会学生,而是马上纠正自己的思维方式,灵活变通。只有这样才能表明你吃透了教材,能站在教材之上统领全局。

2.忌不尊重学生

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尊重学生,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倾听,善意捕捉学生的想法,发现学生思维中的亮点,正面评价学生的决定。不仅如此,生生之间也应互相尊重,只有这样,才能调动每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位教师上公开课《陶罐和铁罐》,课上让学生分角色读陶罐和铁罐的语言,读后让生评,有位学生说:“陶罐读得一点不好……”另一位学生站起来也说:“陶罐读得太不好了……”听完,这位教师说:“大家能不能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这只‘陶罐’?然后给他点建议。”接下来发言的学生说:“我觉得他读得很流利,也有一定的感情,就是……”后来发言的学生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时,特别注意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人,并能提出建设性意见,言谈间既中肯又平和,这无疑增进了师生情和生生情,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互相尊重的和谐环境中学习。

3.忌面无表情

俗话说:“诚于衷而形于外”,“喜怒形于色”。不同的表情会给学生以不同的影响。如果板着一副面孔,用冷冰冰的表情上课,换来的只是学生的恐惧、学生的疏远。而微笑可以消除紧张感,老师把微笑带给学生,学生就会变得有生机,死气沉沉的课堂就会活跃。

有两位老师上综合实践比赛课,一位教师一进课堂一脸甜甜的笑容,连眼睛都会说话,她让学生摸一摸她手中袋子里的东西是什么,课堂上学生很是活跃,愿意听,愿意看。这样的老师既亲切又开朗,很富于感染力。而另一位老师所选内容虽让学生有话可说,设计也不错,可是语言缺乏感染力,脸上的笑容很勉强(可能与个性有关),所以课堂上感到学习气氛很呆板,学生面对听课老师很紧张,推一下动一下。

从以上例子不难看出教师的表情对课堂教学的重要性。教师根据文本需要配合适当的表情,或怒或悲,或喜或忧,都能感染学生情感,让他们热爱学习,引领他们在知识的天空中翱翔。

三、建立良好的沟通平台

有些管理学者认为,沟通是理解的交换。师生沟通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所形成的人际交流。他们在交流过程中建立起心理联系,进行着思想、文化传递,从而达到互相理解。在此过程中,师生之间是平等互助的关系,然而因老师在学生心目中形成的威严感,学生很容易在心里与老师产生距离。因此,创设和谐、民主、乐学的课堂环境,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师生良好沟通的前提。

(一)创设亲切、和谐的情感环境

我们知道,课堂上亲切、和谐的气氛会使学生轻松地思考、畅快地交流;相反,拘谨、压抑的气氛会束缚学生的思维活动。因此,教师发扬民主,营造亲切、和谐的情感环境,是成功的关键。往往,我们看到很多名师在开课时都会与孩子们轻松一下,在轻松间让学生感受到教师不同的自身魅力。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借班在大礼堂舞台上课。下面听课的老师有上千人,看得出学生心情有些紧张。

上课开始时,孙老师笑容可掬地走上了讲台,同学们以惊奇的眼光看着教师。孙老师扫视一周,宣布“上课”,师生互相问好。礼堂顿时鸦雀无声,包括听课的老师在内,人人都屏住了呼吸,学生当然就更加紧张了。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姓什么吗?

生:不知道。

师:我和齐天大圣孙悟空一个姓,姓孙,你们知道孙悟空有什么本事吗?

生:会七十二变,会翻筋斗……

师:孙老师有孙悟空本事那么大吗?你们想有孙悟空那么大本事吗?

生:想。

师:谁来介绍一下自己?(请三位同学上黑板写名字)为什么叫这个名字?

生:(答)

师:你们的名字都蕴涵了父母对你们的期望,多好的名字,老师这儿也写个名字。

(板书落花生)

孙老师在开课时并没有马上进入书本,而是观察到学生的紧张情绪,用这种学生感兴趣的聊天方式来轻松课堂,消除学生的紧张,一下拉近了师生的情感距离。为了创设和谐、温暖的情感环境,在开课时,有的教师会向学生献艺,有的讲故事,还有的让学生猜谜语……这种不同以往风格的开课方式不但能吸引学生,而且达到了轻松课堂、缩短师生的情感距离的目的。

(二)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创设乐学的沟通环境

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刺激学生视听,激发学生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课堂才有生命力。有效的教学方法,能营造出乐学环境。

1.教学生活化

随着时代的进步,知识的简单传授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注意力很难集中。课堂教学如何吸引学生的目光?如何深入浅出?这就给教师们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位教师写自己在教学《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中的一道题:明明有14条红金鱼,8条花金鱼。送给冬冬10条,还剩下多少条?在教学时把这题改为一个生活情境问题:如果你有14条红金鱼,8条花金鱼,有一个好朋友想向你要10条,你怎样送呢?你自己还剩下几条呢?请用数学算式表达出你的想法。学生显得异常兴奋,思维非常活跃。有的学生说可以从小红金鱼里拿出10条送给好朋友,自己还剩下12条,列式为(14—10)+8=12(条);有的说把花金鱼全部送给好朋友,还差2条,再从红金鱼里选2条去送。自己还剩下12条。列式为10—8=2(条),14—2=12(条);还有的说由于红金鱼多;可以先从红金鱼里选8条,再从花金鱼里选2条送给好朋友,自己剩下12条,列式是14—8=6(条),8—2=6(条),6+6=12(条)。

……

教师将学习生活化,既降低了理解的难度,又让学生可以利用已有的生活体验来理解知识,使他们有话可说,不受老师思维的影响,课堂中才出现了具有鲜活的个性,丰富而有多样化的思维。

2.教学游戏化

游戏是启发心智与兴趣,达到身心愉悦的最佳方式。陈鹤琴老先生曾指出:“游戏是人生不可缺少的活动,不管年龄性别,人们总是喜欢游戏的,假如在读书的时代,我们也能化读书的活动为游戏,那么读书不是会变得更有趣,更快乐,更有进步了吗?”在教学活动中经常组织游戏,寓教于乐。乐中求教,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10以内数的组成时,一位教师设计了一个“找朋友”的游戏来巩固10以内数的组成。游戏之前,他给每一位学生的胸前戴上一张数字卡片,每一张卡片上是0~10中的任意一个数。当“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敬个礼来握握手,我们都是好朋友!”的歌声响起来的时候,他说:“卡片上的数合起来是10的就是好朋友。”小朋友就开始随着歌声找自己的好朋友,当歌声停止的时候,胸前的数合起来是10的两个小朋友手拉手站在一起,他接着又说:“卡片上的数合起来是8的才是好朋友!”欢快———的音乐声又开始伴随着小朋友找到自己的朋友。在这样愉快的氛围中,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迅速地找到自己的好朋友,7~10以内数的组成很快就被小朋友牢牢地记住了。所有的小朋友都为自己能参加这样的游戏而感到高兴,也为自己能找到好朋友而感到骄傲,他们在游戏中体会到了成功的乐趣。

(三)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沟通积极性

1.辩论

有些学生思维活跃、大胆自信,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他们来激发其他学生的思维。例如在教人教版老教材《幸福是什么》时,教师可以让持不同观点思维活跃的学生分两边坐好,各自谈自己对幸福的理解,在优生们激烈的课堂辩论中,底下同学跃跃欲试,连最不活跃的学生也想表达自己的观点。

2.让学生当小老师

有些学生有强烈的表现欲望,能当自己同学的老师,当然是一件引以为荣的事情。听小老师讲课,除了有新鲜感外,还有一份好奇心:他能不能讲好,像不像老师呢?正因为有了这种心理,所以能吸引住许多孩子去听,去关注。一位教师曾让自己班的班长上来讲一道缩写句子的题目。这位班长挂出他先抄有例题的小黑板,镇定自若地问:“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原句和改后的句子有什么区别?”许多双手举了起来,笑眯眯地看着班长,分不出是佩服还是觉得这个小老师挺有意思。在这个小老师的讲解和孩子们饶有兴趣的配合之下,学生居然也很快地掌握了做法。自那以后,孩子们特想当老师,每次有这样的机会,孩子们总认为自己当老师肯定比台上的老师讲得更出色,孩子们的积极性调动了,使得不爱学习的同学,也自然地加入到学习的

3.挑战闯关

一位教师曾模仿一个名叫“快乐大本营”的电视节目现场,把课堂教学中训练朗读活动分成三块:①挑战第一关———扫清地雷(字词);②挑战第二关———快乐行进(正确流利地朗读);③第三关———海上日出(有感情地朗读)。学生觉得很有意思。通过这种新颖的设计不光将朗读训练的层次性体现出来,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提高了。

4.声情并茂的感情渲染

教师丰富的感情是能影响学生的,生为师情所动,师为生情染,推波助澜,才是教学的境界。

窦桂梅在教学《秋天的怀念》时,为了进一步理解最后一段,把学生的情绪继续推向高潮,她深情叙述道:“越是懂得‘好好活’的含义,就越是无比的怀念,就如飘落的树叶片片飘到儿子的心里,融入了生命,化作了血液。”(播放音乐,学生静静默读《合欢树》、《有关庙的回忆》片段,然后老师再读一段《我与地坛》片段)。接着师说:越是怀念,就越难过,我多么想让母亲推着我到北海的公园看菊花啊,我是多么想再听听母亲对我说,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啊,母亲,你让我怀念的“好苦”啊。所以,为了还母亲的心愿,为了这永远的怀念,又是一个秋天———引读,“又是秋天……”全体一起明读后面句子。

在窦老师情感的渲染下,学生情绪调动起来了,对文本的体会更深,朗读自然感人。

5.利用多媒体

多媒体以它生动的画面、优美的音乐让孩子们得到了视觉上的满足,同时也将知识化难为易。但是如果滥用它,则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教师应依据教材的重难点,合理地安排使用多媒体,使之发挥最大的功效。

记得一位教师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将她收集的有关人们随意毁坏地球的一组组生动的画面,配上精心挑选的音乐制成课件,随着教师动情的诉说,我们看到:人们一斧头一斧头地砍伐森林,仿佛砍在地球母亲的心上;一只藏羚羊被偷猎者枪杀在路旁,而谁能知道她的肚子里有一只未出生的小宝宝;一个在战争的废墟里瑟瑟发抖的孩子……孩子们沉浸在画面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这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吗。爱护地球,保护环境的责任感,使命感油然而生。只要教师依据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寻找合适的音乐、图画制作好课件,就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6.表演

表演性学习也是教学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利用更多的机会针对相关的内容指导学生进行内容的表演性尝试,组织更多的同学参与到表演性学习中来,把参与表演变成是理解教材的重要手段。

有位教师在教学《白杨》一文时,文中“卫士”需要理解。他让学生说“卫士”本义及在文中的意思,而后让凡是会表演卫士的学生站起来表演,这下学生可乐了!许多学生站了起来,有的手握“钢枪”站在那儿,有的学生腰挺得很直,表情严肃,老师指着表演得最好的同学说:“那个同学可真像个卫士。”大家一看,都学着他的样子,手握“钢枪”,昂头挺胸真如卫士一般,那模样着实逗人喜爱。接着让学生说说这模样为什么像卫士,从而让学生领悟到白杨树直的特点。

教学中教师还可采取比赛、现场采访互动等方式为学生提供乐学环境。

(四)用生动风趣的语言。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

教学中生动风趣的语言具有极强的情绪感染力,能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在这种欢乐的课堂气氛中,不仅会让学生欣赏老师的语言魅力,而且能使师生之间的交流畅通无阻,教师的才干、学识、教学技能很容易转化为学生的智能。

一位数学教师教“同时能被2和3整除”的知识,他让学生通过预习,说说“同时能被2和3整除”的特征,学生举例说完后,他对学生说,你们吴老师[班主任姓名吴莉莉(吴莉莉闽南话与数字522谐音)]522就能“同时被2和3整除”,他让学生想后说出了其中理由。这时,一位女学生兴奋地站起来说:“老师,我爸爸(588)也能“同时被2和3整除”。全班学生哄堂大笑。教师把588这个数字写在黑板上,对这位同学的想法给予肯定,让她说说理由,全班都怀着一种兴趣专心地听她说,能“同时能被2和3整除”的知识点就在笑中轻松地被学生掌握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