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注入式到启发式到学导式的演变

从注入式到启发式到学导式的演变

时间:2023-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注入式,又称填鸭式。注入式教学在中国封建社会和西欧中世纪的学校中曾占统治地位。从整个中外教育史来看,注入式教学几乎是全球性的通病。废止注入式,实行启发式,这是古今中外具有远见卓识的教育家们的共同主张。

第一节 从注入式到启发式到学导式的演变

注入式,又称填鸭式。它是教师在教学中,不顾学生学习认识过程的客观规律及其理解能力、知识水平,把现成的知识结论灌输给学生,主观决定教学进程,并强迫学生呆读死记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模式。注入式教学在中国封建社会和西欧中世纪的学校中曾占统治地位。从整个中外教育史来看,注入式教学几乎是全球性的通病。被誉为“万国师表”的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痛斥欧洲当时恣肆流行的注入式教学:“本来可以和缓地输入智力里的东西,却强迫地印上去,不,简直是塞进去,打进去。”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注入式教学愈演愈烈,是因为它适应并服务于封建统治者兴办教育的目的,适应千百年一贯制的基本教学内容,适应并服务于考记忆考知识的考试方法。

启发式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引导学生自觉掌握知识的教学理论和方法。废止注入式,实行启发式,这是古今中外具有远见卓识的教育家们的共同主张。孔子是启发式教学的首倡人,他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孟子主张“引而不发”。《学记》论述启发式的原则是:“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宋代的张载提出“学则须疑”,“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清代的戴震反对“食而不化”的学习方法,他说:“学问犹饮食,则贵其化,不贵其不化。记问之学,入而不化者也。”(引自《孟子字义疏证》卷上)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坚决反对注入式教学,他指出:“我们教书,并不是像注水入瓶一样,注满了就算完事。最重要的是引起学生读书的兴趣,…‘最好使学生自己去研究”,“最好使学生自学,教育者不宜硬将自己的意思压到学生身上”。毛泽东早在1929年就明确主张“启发式”(废止注入式)(引自《毛泽东同志论教育工作》78页,人民教育出版社1958年9月第一版)。毛泽东的这一主张,在老解放区的教学工作中得到认真贯彻,如延安干部学校的决定中就明确规定:“在教学方法中,应坚决采取启发的、研究的、实验的方式,以发展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而坚决废止注入的、强迫的、空洞的方式。”新中国成立以来,毛泽东多次指示教学改革,要改革旧的教学方针和方法,让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学习。1964年,毛泽东指出:“反对注入式教学法,连资产阶级在五四时期就早已提出开了,我们为什么不反?只要不把学生当成打击对象就好了。”

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学一直把启发式作为指导思想和指导原则。但是,由于学校管理水平和教师素质不高,启发式长期以来一直处于“启而不发”的状态。为了摆脱理论上的贫困和实践上的困境,教学改革的先驱者们将“学生本位”、“自主学习”、“异步教学”等思想引进启发式教学领域,从而丰富和完善了启发式的传统概念,逐渐形成了一套崭新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早在1934年,叶圣陶就指出:“凡属于理科的功课,必须以事物的试验和实习为主,书本的诵览为辅;凡属于文科的功课,也当用自己的力量去探求其中的法则和意义,不要听听就算数。”(引自《叶圣陶教育文集》78页,河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1月第一版)60年代,毛泽东指出:“要自学,靠自己学。”“要把精力集中在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这些论述,就不仅仅是启发式教学思想了,而是学导式教学思想了。学导式教学在我国的出现,跟上述思想的抚育和熏陶有着直接的联系。

让我们从上海育才中学的教学改革历史来寻找从注入式到启发式到学导式教学形式演变的轨迹。50年代,这所学校推行凯洛夫的常规教学5步骤,即从教师教的方面说,是:明确教学目的,引起动机;提示新教材;阐明学科内容;组织记忆巩固工作;指导学生练习。与此相应,学生学的活动是:感知新教材:理解新教材;记忆新知识;运用新知识。这基本是教师帮助学生形成科学概念的过程。这种结构步骤明确、清晰、环环紧扣,便于教师系统传授知识,培养技能技巧。但是,它是一种外部灌输的模式,本身很难唤起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无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觉性、能动性,因此,不仅能力培养处于自发状态,而且学生接受教师所传递的信息,也要打折扣。所以,我们说,这是一种主要着眼于“灌”的教学模式,实际上就是50年代的注入式。1960年育才中学在老教育家段力佩的主持下进行教学改革,将教学方法总结为“紧扣教材,边教边练,新旧联系,因材施教”。这是一种主要着眼于“教”的教学模式,这说明育才中学的教学方法已经从注入式进到了启发式。从1977年起,育才中学逐步形成“读读、议议、练练、讲讲”的八字教学法。在八字教学法里,读读(学生上课时阅读新教材)是基础,议议(课堂上让学生议论、探讨问题)是关键,练练是应用(做到当堂消化),讲讲(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点拨、引导、解惑、总结)贯穿始终。在这里,读读、议议、练练是学,讲讲是导。它的基本特点是:学为主体,导为主线,力(优化学力)为主标,效(讲求实效)为主旨。这是一种主要着眼于“学”的教学模式,说明这时育才中学的教学方法已经进入了学导式。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启发式是对注入式的否定,学导式是启发式的升华。如果说从注入式到启发式是教学改革的第一个里程碑,那么从启发式到学导式是教学改革的第二个里程碑。有人把启发式称为“传统启发式”,把学导式称为“现代启发式”,充分反映了启发式和学导式内在联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