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训斥到赏识,从赏识到成功

从训斥到赏识,从赏识到成功

时间:2023-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周弘提出,人的精神生命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周弘认为,赏识孩子,有6个原则:信任、尊重、了解、激励、宽容、提醒。才上小学三年级的张田在给妈妈的新年贺卡中,这样写道:“新的一年到了,祝愿妈妈不要再打我!”张田是被妈妈打怕了。1997年暑期,周弘和一批志愿者共同组织的“赏识——成功”教育亲子夏令营,原定50对的名额最后竟增加到90对。

第五节 从训斥到赏识,从赏识到成功

把自己的聋女培养成为少年大学生的周弘,现在担任江苏省教育学会“赏识——成功”课题组负责人。

周弘提出,人的精神生命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然而,许多家长往往只是看到孩子的缺点和不足,而忽略了他们所取得的点滴进步。“我怎么生了你这么个笨蛋!”“你什么时候才能像别人一样不要父母操心?”“这个傻丫头,不知害羞的东西,我看你今后是扫马路、倒垃圾的命!”……几次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就被摧垮了。一个小孩曾对自己的父母说过这样的话:“小桌子给推倒了,马上有人扶起来;但人的自信被推倒了,就再也不能树立了。”

周弘主张,对待自己的孩子,要用欣赏、赞美的眼光和口气,哪怕一个小小的优点也要“小题大作”,无限夸张地鼓励他(她),使他(她)充满自信。所有的孩子都喜欢听到这样的话:“孩子,我们为你感到自豪,快慰。我们看到了你在成长,你在不断进步!你今年不过才十几岁,可是你很懂事,你很明理。我们在你这大的时候,可远远不如你啊!”

周弘认为,赏识孩子,有6个原则:信任、尊重、了解、激励、宽容、提醒。信任才能激发孩子的自信与自强,尊重使孩子与自己人格对等,了解孩子得常进行换位思考,激励孩子让孩子看到自己的优点觉得自己行,宽容孩子使孩子的心灵得以舒展,提醒使孩子能够更容易接受父母对自己的批评。

有些家长总结自己的家教经验,就是一个字:“打!”孩子没教好,是打得不到位。才上小学三年级的张田在给妈妈的新年贺卡中,这样写道:“新的一年到了,祝愿妈妈不要再打我!”张田是被妈妈打怕了。平时,只要考试成绩没有达到妈妈订的标准,他就要挨一顿打。

“孩子是自己的,为什么不能打?”很多父母都这样说。但是听听现在小学生们自编的歌谣:“我的坏妈妈,我的坏妈妈,只要你仍不牺牲,我家无宁日……只要妈妈喊一声,家里就要大地震……”孩子对于父母的棍棒教育方式,已经厌恶到什么程度!

打骂只会压抑心灵,只有欣赏、激励才能开发人的潜能。

周弘主张,为孩子鼓掌。1997年暑期,周弘和一批志愿者共同组织的“赏识——成功”教育亲子夏令营,原定50对的名额最后竟增加到90对。这样一个夏令营是要让家长和孩子共同在营区里生活、学习和交流,创造家长与孩子相互赏识的氛围,通过亲子接触增进了解,相互寻找对方的闪光点。

活动中有一项内容,是请家长写出自己孩子的10个闪光点。当时却有很多家长竟为此冥思苦想。这才使他们突然意识到,因为长时间以学习成绩论孩子的优劣,确实忽略了孩子的其他长处,自然导致了亲情的淡漠。于是,在这个夏令营里,平时扳着面孔的父亲、母亲像大朋友一样和孩子一起打球、下棋、采花、做标本……夏令营里始终充满了这样的氛围:让那些昔日在家长眼中因“不求上进”而屡遭训斥甚至打骂的孩子,充分享受家长们的赏识和信任。出发去营地时,孩子们按年龄分6队站好,主办者让家长在车门前排成两行,鼓掌欢送小营员先上车;篝火晚会上,平时很少“有资格”参加演出的孩子,在家长热情的掌声和信任鼓励的目光中,纷纷自告奋勇上台演出;夏令营结束时,评选了十佳营员;同时根据家长建议,针对孩子某一缺点的改正情况,发给每位小营员一张奖状,作为他们新的起点。

夏令营中有一对缪姓父子,儿子迷恋游戏机。父亲为这事跟儿子多次谈话,儿子要么一言不发,要么强词夺理。夏令营活动中,父亲尝试像朋友一样和儿子相处,结果,“我和儿子的心贴近了许多,孩子已经慢慢向我谈了他的心里话了。为此,我兴奋得甚至难以入睡……”要走进孩子的心灵,必须改变教育观念,第一要充分相信孩子,第二要融情于理。不少孩子在家长热烈的掌声中落泪了。这些自感被“三座大山”(老师看不起、家长看不起、同学看不起)重压的孩子,在夏令营里挺起了胸,抬起了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