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不要问“为什么”
霍尔生于1855年,卒于1938年。他大学毕业后,在美国北部的缅因当了2年中学教员。于1877年考入霍普金斯的研究生院,跟着罗兰教授攻读物理。在罗兰开设的课程中,麦克斯韦的《电磁学》被指定为教科书。在学习这本书过程中,霍尔对麦克斯韦的一段论述产生了怀疑。
麦克斯韦在书中这样写道:在导线中流动的电流本身完全不受附近磁铁或其他电流的影响……
霍尔读书非常认真,极少为权威和书本所束缚。他读到上述那句话时,凭直觉感到似乎和普通的物理知识相矛盾。不久,他又读了瑞典物理学家埃德隆德教授的一篇文章,文中明确地假定:“电流受磁电的作用,恰如载流导线受磁铁的作用一样。”
在发现两个学术权威的论点也不一致之后,霍尔更加相信自己的直觉。他又去请教罗兰教授,罗兰教授告诉他,他也曾怀疑过麦克斯韦论断的正确性,也曾经匆忙地做过一个实验,想来检验谁是谁非,可惜没有成功。罗兰教授鼓励霍尔想办法解开这个谜。
霍尔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的实验中,终于发现通过金箔条的电流在磁场里产生一个电势,其方向与电流和磁场垂直。这一发现就是今天有名的“霍尔效应”。当时霍尔将此发现公布于世年仅24岁。新闻界将霍尔的成功誉为“过去50年中电学方面最重要的发现”。当记者问霍尔当年为什么怀疑麦克斯韦的论断时,霍尔说,先不要问“为什么”,直觉是不管“为什么”的。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也有类似的经历。
卢瑟福在思考α射线的本质时,有一天,忽然想到,如果α射线的本质是氦原子核流的话,它的性质便很容易说明。虽然已是深夜,他却立即抓起电话,叫醒了他的助手索第,一口气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他。深更半夜索第被喊了起来,电话里传来的又是个没头没脑的设想,索第便有点不高兴,于是他反问:“为什么?”卢瑟福的回答却是“理由嘛,还没有,只是个感觉。”
后来,通过实验,证明卢瑟福的感觉的确是真理,由此卢瑟福建立了他的理论体系(1902年),去说明他感觉出来的真理。1908年,卢瑟福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
在创造的过程中,结论和发明的事物常常是以“灵感”的形式首先凭空闪现在创造者的脑海中,发明发现往往是结构或设想在先,而理论或实际做法是后补上去的。不妨武断地说,按理论推是推不出像样的创造成果来的,虽然创造的成果也都合理。这一点和人们常理解的顺序恰恰相反,所以这种非逻辑的现象既是新奇的、偶然的,又是令人费解的。
在发明创造过程中,呼唤直觉,先不要问“为什么”也是极为重要的一个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