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反思现代性的教育诉求与生命教育的理念

反思现代性的教育诉求与生命教育的理念

时间:2023-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它试图解构理性主义的绝对性、总体化和整体性对人的生命灵性的窒息。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生命教育的兴起反映了反思现代性的一种教育诉求。因此,生命教育将面对更大的挑战。我以为,与理性主义为特征现代教育要素相对应,生命教育的核心要素主要是:感知、体验、分享与践履。理性主义教育的核心要素解析。理性主义在教育上强调文化的传递和追求知识本身的目的。

反思现代性的教育诉求与生命教育的理念

李 萍

中山大学博士

当我们讨论生命教育为什么迫切需要的时候,人们都会指出,现代人尤其是青少年不懂得珍惜生命,无法面对生命的各种挑战,因而丧失了成长机会,甚至轻易放弃生命和残害生命。但是我们常常没有追问为什么会发生这些问题?如果发生的事件都是毫无联系的,就不可能有普遍的原因,因而也就没有教育的意义。生命教育从20世纪末叶以来,逐渐产生出极强的共鸣力和影响力,成为一种新的教育潮流,实际上是反思现代性的一种教育诉求。

(1)人类文明社会发展的角度,人被自己的创造物所“奴役”有三次典范:第一次是阶级的产生而出现的人的异化;第二次是物质文明的发展,人被金钱异化;第三次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人被技术异化。这三种异化,形式虽然不同,但本质是共同的:人的主体性被异化,丧失了人生命的完整性与丰富性。

(2)以理性为标志的现代性,它给人类带来丰硕的成果,给文明注入新的动力的同时,亦引起了人类最大的危机:打破了“人文理性”与“工具理性”的和谐统一,导致一种以科技理性为主导的“工具理性” ;它完全荡涤了天赋人权和自由理想,代之以标准化、工具化、操作化和整体化;技术统治垄断了人类生活和社会事物的方方面面,并造成冰冷冷的非人化倾向;把大千世界乃至整个文化知识系统压缩成数量化的共同尺度,并摈弃或割裂了那不易尺度化的人文科学;人在科技中创造的东西,反过来控制人,人被异化;人类以内在精神的沉沦去换取外在物质利益的丰厚,以至理性走向了自己的反面:非理性。

(3)后现代文化概念和模式的提出,正是以对现代文化的批判开始的。与现代文化追求标准化、工具化、操作化和整体化的特征相对应,后现代文化具有解构性、平面性、多元性等的特征。它试图解构理性主义的绝对性、总体化和整体性对人的生命灵性的窒息。德国学者彼得·斯科洛夫斯基对后现代的概念是这样描述的:“后现代的概念是开放的,因为它摆脱了历史的坚硬核心,摆脱了那种没有神性、缺乏多样性的历史哲学的必然性,摆脱了统治世界的世界精神,而重新获得历史与对话的自由,获得了历史与非理性、绝对及自然的崭新关系。……后现代思想倡导多元事物构成的多样性,用以取代一种话语、一种承诺的历史。它用复数形式的历史进步、一致、社会进化及其理性表现等话语取代单数的一致、历史、进步等话语。”

无论如何,要真正了解后现代是件不容易的事,现在要去全面评价或“解构”后现代则更为困难。但有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即传统、现代、后现代的社会转型和文化演变,始终围绕着人的存在和意义这条中轴线。有学者认为,在近四百多年的现代化进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人不见了,人被遮蔽了,或沉沦了,于是人类一直不懈地在进行“找人”运动。——突破中世纪神学的禁锢,通过文艺复兴运动,找到了“感性的个人” ;突破农业经济的樊篱,经过工业革命的洗礼,找到了“经济人” ;突破大机器时代的局限,经过科技的迅速发展,找到了“单面向的人”……后现代依然没有离开这个中轴,它试图突破科技的狭隘,寻找到生命丰富的人。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生命教育的兴起反映了反思现代性的一种教育诉求。

当然,后现代能否找到真正的人,还是一个待解的问题。如果人的意义被解构,人类的理想被视为乌托邦,理性的客观价值被相对取代,人又何以丰富呢?

现代中国人,正是生活在三种社会形态的交错汇合中,生活在三维文化向度共存的空间里,他们是现代的,亦是传统的;他们是传统的,同时又是后现代的。因此,生命教育将面对更大的挑战。

生命教育如何可能?最重要的是要把握生命教育的实质,即生命教育的核心要素。这个问题不清楚,生命教育有可能流于形式,或张冠李戴。我以为,与理性主义为特征现代教育要素相对应,生命教育的核心要素主要是:感知、体验、分享与践履。

(1)理性主义教育的核心要素解析。理性主义在教育上强调文化的传递和追求知识本身的目的。教育的作用在于使理性完全发展,启发良知良能,以陶冶理想的人格。教育的过程就是传递文化的过程。因此,现代社会以理性主义为特征的教育自然把认知、推理、判断和选择作为其核心要素。

(2)两种核心要素的比较。认知——再认,知觉,和回忆一起构成记忆的一个重要环节,即刺激——反映而产生的图像。感知,强调主体心灵的感应、感受和感悟,这是与生命主体的内在丰富性联系在一起的。“认知”强调对客体准确的反映,“感知”强调主体的悟性;推理——从某种确定的知识前提出发,按一定的逻辑推演出相关的结论,是一个形式逻辑的演绎过程。体验,强调主体生命丰富性的内在整合,是生命的参与,生活的凝练;判断——在已有的知识、概念的基础上,作出逻辑的结论,实际上是推理的结果。分享,是与他人,与不同的生命主体、不同的生活进行对话、交流,是不同生命的碰撞。选择——是在一定条件下作出的决定,依然是意识形式的结果。践履,强调生活本身,即生命主体的真实生活。

现代德育以反对“灌输”拉开了序幕,并以培养和促进学生,包括道德判断、道德推理和道德选择在内的道德认知能力,以促进学生道德思维的发展作为现代德育的标志。因此,主知主义成为20世纪道德教育的主流。

(3)生命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教育理念,是教育本质的回归。这种理念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内容、方法来表达,但其核心价值原则是:生命价值优先;彼此尊重生命;发展生命是教育的终极追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