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世纪全球化的生态环保问题与生命教育

世纪全球化的生态环保问题与生命教育

时间:2023-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20世纪以前,地球上大部分地区足供人类所需的淡水,但人口增加、收入增多、及工业和农业灌溉的大量需求,使许多发达及发展中国家的淡水需求已超过供给量。中国国土沙漠化达18%,近4亿人的生产和生活受到影响,每年投入约1000亿人民币的经费用于荒漠化的控制。酸雨的灾害已严重影响全球的土地、湖泊、森林及生物。

21世纪全球化的生态环保问题与生命教育

卢克宙

福智文教基金会董事长

前 言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的物质享用急速扩张,二次大战后人类更是对大地进行史无前例的掠夺,工业化国家人民的收入虽然大增,但人民并未因此更快乐。近年来因自然环境的剧烈变化,与灾害规模的扩大及频率的增高,人类终于意识到自己也是地球生态环境的一分子,而且与其他生物及生存环境的关系愈来愈密切,因而开始重视与环境共存的发展模式。人类需要从生态环境中撷取赖以生存的资源,在此过程中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影响与伤害。虽然部分地球资源有再生能力,但由于过度的撷取,人类即将耗尽大自然38亿年孕育的庞大资产;地球虽有自我净化能力,但因人类活动在大自然中所制造的不平衡,已超乎地球的自愈能力,因而危害到人类本身的生存。环境的急剧变化与破坏终使人类体认到资源的有限,然而目前的解决方法仍偏向于物质层面的思考,如新能源、新科技的开发,用以减少对脆弱的生态继续造成伤害、对生存的环境造成威胁等。然而,探究其原因,人与人的不和谐以及人与物关系的不平衡,才是造成大自然失调的主要因素。

人类与大自然的不平衡关系,源自人类要支配大自然的观念,其根源和人对人支配的社会现象是息息相关的。资源耗竭和环境压力等许多问题,产生于人类对自然世界的傲慢与剥削,因此,人类社会的价值观和信念的反省与改变,与其他方法一齐努力,是可以解决生存环境的问题的。

因此,生态环境的保护不只是科技问题,亦是人文问题,或是决策的问题,并涉及价值观和信念。仔细探索人类的环境态度与思维方式,从中寻找不违反人类追求快乐的本能,并能与赖以生存的环境共存共荣的方法。本文以“生命教育”为核心,阐述其可能达成人类追求的目标,并以案例说明其可行性,期待各方的批评和指正。

一、生病的环境生病的人

1.生态环境的现状

地球是一个复杂的生命网,这个网络里的各个有机体井然有序的运转,结合成和谐与完整的一体,以达成支持生命存在的目的。对地球的掠夺,或任意干扰、破坏其有机整体网络,或把它看成机械,任意简化其有机体系,而使得其支持生命存在的结构解体,都将危及网络里的各个有机体的生存与发展。

20世纪为人类的世纪,医学发达疾病受到控制,使用化学肥料与农药促成农产量陡增,能源与矿产被大量消耗以创造人类所需,化学合成物质泛滥等,人类在使环境人工化的道路上不遗余力。1900—1985年间地球上的人口增加3倍,而实际的GNP也增加了21倍,能量的消耗量增加15倍。这种大量生产和大量消耗,就初级产业来说,是以掠夺森林、表土、水、油矿、野生生物等天然资源所取得;就二次产业来说,乃是以环境污染、废弃物激增等为代价。其所造成的地球能源收支不平衡,已严重干扰这个网络里各个有机体的运转,大自然也以异常的现象作为响应。

近年的研究显示,工业产品制造过程中,排入大气的气体导致气候的变化,从南极冰柱的资料分析可见,42万年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与地表温度有密切相关,19世纪晚期以来地表温度上升了0.6摄氏度,同期(工业化以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从280 ppm增到42万年来的最高水平,约370 ppm。2000年至2005年间二氧化碳排放量以每年2.5%增加,而在20世纪90年代此增加率是每年少于1%。

地球暖化的结果造成近年极区冰原面积的缩减,北极长年覆盖的冰原面积正以每十年9%的速率减小,世界冰河监测机构(WGMS)公布,2000年以来冰河中的冰流失量正加速扩大,达年平均66厘米厚,是1990年代的1.6倍,1980年代的3倍;在最近的25年内,冰河平均厚度减少了10.6米。科学家们预测到2100年气温将上升1~4.5度,到21世纪末北极的夏天将无冰雪。

因温室效应造成气候的反常现象,导致各地气候的剧烈变化,暴风雨的规模增大、频率增高。史上最热的十年都发生在最近的14年里,几十年来最严重的水灾旱灾频传。1991年以来中国各地水灾频频发生,而且灾情一年比一年严重,1999年的长江出现自1954年来的第一次全流域特大水灾; 2002年美国发生50年来最严重的旱灾;印度出现洪涝和干旱两个极端;澳洲正在经历千年来最大的干旱; 2006年为英国自1659年以来最热的一年;莫斯科则经历了80年来的最低温。

在20世纪以前,地球上大部分地区足供人类所需的淡水,但人口增加、收入增多、及工业和农业灌溉的大量需求,使许多发达及发展中国家的淡水需求已超过供给量。今天淡水资源的不足已经影响10亿以上的人口及许多生态系统,约五分之二的人口生活在中等缺水或高缺水压力地区,预估到2025年受影响的人口将增加三分之二,即55亿人。黄河沿岸的用水量在近50年来增加了3倍,90年代以来黄河几乎年年断流,已经严重影响下游省份的日常饮用、工业及农业发展用水供应。2006年长江干流的中下游遭遇140多年来最低水位记录。

发展中国家以焚烧森林获取耕地种植经济作物,先进国家亦滥砍、滥伐,把森林变牧场。1961年全球有42%土壤为森林覆盖,1982年则只剩15%,1980年至1995年的十五年间地球损失约2亿公顷的森林。地球上的森林目前正以每年约1400万公顷的速度消失,栖息于森林的动物物种也逐渐消失,森林下游区也更易引发洪水及干旱。

为食物、能源、居住和收入等而过度开发干地,以及气候异常变动,也造成沙漠地区日益扩大。南美有五分之一、亚洲有三分之一及非洲有三分之二的可耕地正面临沙漠化的威胁,约有20亿人受影响。中国国土沙漠化达18%,近4亿人的生产和生活受到影响,每年投入约1000亿人民币的经费用于荒漠化的控制。

使用化石燃料的工厂、汽车等排出的气体,在空气中受阳光、臭气、水滴中的锰铁离子或过氧化合物的影响,氧化成亚硫酸或亚硝酸,成为酸性灰尘附着于树木或地表,然后再氧化成强酸物质,造成酸雨。酸雨的灾害已严重影响全球的土地、湖泊、森林及生物。酸雨在90年代造成欧洲国家的森林被害率达25%~55%,在过去的30年里已造成淡水鱼种指数下降50%,20世纪也造成近百种淡水鱼的绝迹。

2.人类的现象

人类之间由于紧张、不信任,造成疏离、冷漠的人际关系,国家之间也因竞争、猜忌,纷纷以升高护卫能力强化信心,对立及武力已成为人类解决冲突的常用方法。国防费用的大幅扩增正可说明问题,过去20年来全球的国防费用增加50%以上,2004年已达9500亿美元。

虽然科技不断进步,但由于自然环境的恶化及污染的增加,人类也误以竞争为进步的唯一动力,因此人类生活在高污染及高压力之下,生活质量并未因收入的增加而提高,身心疾病种类增加,医疗费用高涨。

从1998年至2004年,全球心血管疾病导致约1700万人死亡,占死亡人数的30%;肿瘤死亡者达700万人,约占12.5%;精神疾病死亡近100万人,约占2%;自杀死亡者近90万人,约占1.6%。

美国在40年间(1960—2000)每人医疗费用增加近3倍;高工业化国家从1990年到2003年增加近一倍;日本在13年间(1990—2003)的全国医疗费用增加了73%,恶性肿瘤死亡人数剧增,达死亡人数的30%,1998年以来每年自杀死亡人数逾3万人,其中20~40岁者占极大比例。

二、欲望无穷烦恼无穷

1.过度强调物质的追求为快乐的来源;以无穷欲望耗损有限资源

2003年《新科学人》(New Scientist)杂志报道研究人员在1999年至2001年间对65个国家的人们幸福价值观调查(World values survey),结果显示尼日利亚有最高的快乐人口比例;自二次大战以来工业化国家的幸福水平,并未因所得的大幅提高而有提升,而赚更多钱只是获得幸福的第八个方法;幸福的基因包括习性、婚姻、肯定朋友、减少欲望、代人着想、有信仰、停止跟别人比较彼此的表现等,依序是获得快乐的好方法。2006年7月英国智库“新经济基金会”与环保组织“地球之友”发布,对全球178个国家及地区进行幸福与快乐排名的“快乐星球指数”也显示,高资源消费水平、高国民收入并不产生高幸福感,并且可能低于不过度消费资源者的幸福水平。

2.过度强调竞争是人类进步的原动力,而忽略竞争带来的副作用

全球化的经济冲击、日新月异的网络信息、目不暇给的知识产业、风起云涌的改革浪潮,推动全世界都深陷在无形而巨大的竞争压力之中。由于误以为竞争是刺激进步的动力,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乃至社会、媒体很努力的教育“人”能够成为具有全方位竞争力的人;若无法面对当前的挑战与未来的变迁,就要面对失败与淘汰,而竞争成功的人会面对接续而来不断的竞争与挑战,以及害怕失败的痛苦。国际间、企业间、人际间因白热化的竞争、欺瞒而无法信任,因紧张压力的累积,造成社会充斥着消极冷漠与疏离不安的氛围,所谓的文明病也日益增多。

如果追求理想必须牺牲自然环境,则必遭致大自然的反扑,也会牺牲人类未来的幸福;如果赢得挑战,就必须牺牲对方,那自己的成功就是别人的失败,失败者必然努力的翻身,而成功者反成众人之敌,愈成功反而愈孤独。无论失败或成功都没有真正的快乐,显然竞争并非成功之道。

3.过度强调能源、科技为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忽略能源、科技带来的副作用

造成今天环境污染的化学物质,在当时皆被以为是非常理想的产品,如农药是病虫害、杂草的克星,当害虫对农药产生抵抗力,则以不断开发更具毒性的农药产品来应对,等到发现问题时,农药污染早已遍及全球。世界化学肥料的使用,从1980年的近1.2亿吨增加到2003年的近1.5亿吨。每公顷可耕地使用了99公斤化肥和1.3公斤农药,虽然短期内快速增加作物收成,但两者对环境与土地都造成长远又重大的伤害。

科技产业消耗了巨大的能源也产生庞大的废弃物,世界每年制造出5000万吨的电子废弃物,处理过程对人民和环境造成极大伤害;工厂排出的有害废气、废水更是难以估计,除了已知对环境的巨大危害外,许多产品,如DDT及有机盐类化合物等,在尚未完全了解其副作用时即上市,潜藏多年后发现时,多已造成难以挽回的伤害。

全球性的气候变化和土地恶化带来的已不仅是农业危机,过度的追求物质加速了地球资源的耗竭与环境的污染,而地球的资源及净化能力有限,地球的生态环境是与人类走向不可逆的毁灭,还是走向共存共荣的美好未来?人类正面临未曾经历的挑战,也考验着这一代的地球人。环境问题实源自于人心的认知,地球已无法负荷我们无穷的生产和消费欲望。开发新能源或发展再循环能源,远不足以弥补人口的增加与无限欲望下不敷的资源缺口,同时新科技的副作用却也可能为环境带来更大的危险与污染。当然,干净能源的开发与绿色科技的运用是有用而且必须的,但将它当成唯一的解决方法,却是一种错觉。降低对物质的需求,提升精神与心灵的生命内涵,将会让人类与生态环境共同获得喘息与生养的空间。

三、从生命教育出发

科学所能带给我们的最大好处,是有助于缓和人类在物质上或肉体上的匮乏;至于精神上的苦难,有赖于提升人心质量和改变生活态度,换句话说,要追求根本的喜悦,增进人的基本价值是绝对必要的。若细细深究所有人类的活动,不难发现所有生命体的活动都是为了追求快乐、离开痛苦。生命的意义正是不断地改进改善,让我们受到的痛苦越来越少,得到的快乐越来越多。

1.何谓生命

有人说生命在呼吸之间,若从生命的缘起观分析,人是由肉体和心灵组合而成,“人”不能离开“境”而独存于天地间,外境实包括物质的环境和居其间的其他生命体(包含除己而外的他人),因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他人之间相互影响,而产生痛苦或快乐的感受。

从缘起论中,可以体会到一切的生命与事物,都是相互依赖而生起、而存在的。生命的光辉之网,不可能截然分出彼此,大家休戚与共,牵一发动全身,自利与利他无法分开来单独看待。若从“自作自受”的个别行为价值,提升为“共成共享”的整体行为价值。如此,便能自他辗转增上,互助共存,实现社会进步,避免走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争斗局面。至于自我努力、精勤学习仍属必要,但决非你死我活的外向竞争,而是净化自私、扭转恶习的内在改善,必先自我成长后,再以种种方法传递经验,帮助别人甚至全人类得到净化提升。

2.何谓生命教育

目前学术界对生命教育的定义尚未一致,例如美国生命教育学者杰唐纳华特士所著《生命教育》一书中,定义生命教育就是从生命中学习,是一套终生受用的人生哲学,不只帮助孩子,也帮助我们自己做好准备,迎向一生的学习与挑战。台湾的生命教育基金会认为,生命教育是一套教育系统,他和生命本身有相同的目标,令心灵与心智、身体与精神的各个层面都能逐渐进步,变成比较平衡、成熟、有效率、快乐、和谐的人。

教育的内涵实攸关整体人类生命的质量,其中尤以心灵、心智方面的提升最为重要,因为生命的快乐可以来自物质和心灵,但是心灵快乐往往远超过从物质得到的快乐,然而心智的深度需要长时间的陶冶与教育,才能渐次架构出尊重生命、善良和谐的时代愿景。福智文教基金会在多年推动生命教育的经验中,发现生命教育有下列三项内涵:

(1)生命教育是一种内心的体会,而不仅是知识的认同或理解。

(2)生命教育是由一个已经做到的人引导另一个人做到的过程,而不仅是课堂上的教学。

(3)活着的时候,就是一堂又一堂待学的功课,是分分秒秒生命中的实践,并不局限于学校的教育。

3.生命教育的本质

教育是人类升沉的枢纽,老师是主导升沉枢纽的舵手,老师的成长更甚于学生的成长,在高等教育界研究与教学的教师,除了专业学术的钻研外,更需要参与提升人师涵养的成长活动,以帮助老师从自己做起,真诚地爱自己、爱家人、爱学生、爱社会、爱国家。如果老师先学习心灵力量的提升,长养正确的价值观,能够真实关怀生命,体会人类生存的物质环境和人类生命质量是息息相关的,由此以正确的态度来面对生态环境的问题,自然能够从自己做起,以言教、身教做学生的典范。

(1)从改善自己着手

一般的科技知识偏向改变环境来迎合人类的需要,但是生命教育是从“我”改起。例如,当看到别人很有钱,自己很穷的时候,当然要去赚钱让自己摆脱贫穷,可是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是“看到别人有钱,而我可以不痛苦吗?”其实那是一种心的转变。苦可能是因为嫉妒,或者是不满足而苦,比不上别人就苦,比上别人就不苦了。可是这样解决不了问题,再怎么改变外在环境,个体本质不改,还是苦。现在的社会太过于强调以科技教育、知识性的教育征服、改变大自然、改变外在的社会来适合人类,当然并不是意味着不需要科技教育、知识性的教育,而是要强调生命教育的核心是如何改善自己的生命,有些地方固然可以改变自然迎合人类需要,可是人类更应该要学习改变自己去适应大环境,这是解决问题方向的差异。

(2)自利也要利他

在生命教育中,自利与利他是和谐的。自他的生命是相互影响的,正因为要快乐,要在一个能够让自己快乐的环境中得到快乐,而环境免不了涉及外面的人跟事。所以生命教育强调帮助别人、利益别人,因为利益别人的时候,利益会回馈到自己身上来,会得到很多人帮助,或在很多因缘上成为善缘;很诚实热心去帮助别人,人际关系变成很好,反过来,他人乐于帮助别人,也会对自己有帮助,对人如是,对周围环境也是一样。简而言之,爱护环境,自然感得到有好的环境,所以自利跟利他是一致的。如果我们没有一种想要利益他人的心,人跟人就会互相对立,如果我们没有一个想要珍惜这个环境的心,就不会在乎砍了多少雨林、总共用了多少农药,当一个人这样,十万、百万人这样,地球回馈人类的就是痛苦的伤害。

(3)教育素质的成败在于正确认知苦乐的方向与内涵

苦乐的感受可能来自外在物质对肉体感官的影响,亦可能发生于个体内在心灵对外境的感受;同样一个境界,将会因个体的认知而影响截然不同的苦乐感受。如果不了解苦乐感受背后的成因和转化为苦乐感受的过程,则人类生命将茫茫然于错误追求无止尽的所谓“快乐”,陷入多元欲望的束缚,更多的苦受取代短暂的乐受。

随着现代物质文明的发展,大家都以为比之以前有了高度进步,但痛苦似乎并没有得到改善,反而是越发展苦难越多,心灵越空虚。浅处来看,生活欠缺生机盎然的情趣,深远处看,找不到庄严崇高的人生目标。以个人看,除了肤浅的追求物欲并满足于声色之外,人生变得毫无意义。再从群体来看,人与人间缺乏互信互助的和乐,而令人焦虑难安的互相争斗反倒不断升级,个人、群体,都是苦难日增。

生命教育教导生命除了追求物质满足外,还要追求心灵的快乐。人不必完全依靠物质满足得到快乐,把本来用来追求物质的那部分时间跟精力,用来追求生命成长、生命理解和学会宽恕、接纳、包容及感恩的心,更易于从满足于已经拥有的,珍惜现有的内心成长,获得更坚实恒常的心灵快乐。

(4)心灵的学习与知识的学习并重

近代科学,基于追求真理的精神所作的理性分析,对外在客观事物所作精密正确的研究,的确为人类作了很大贡献。可惜的是,此种精神只放在外表物质的探索,而欠缺内在心灵的提升。因此未能使心灵、物质相互扶持地改善,所以引起许多意外的副作用。

中华文化瑰宝儒家思想提供了很好的心灵教育,儒家主张透过自我净化,在确立了内心的善性,净化褊狭私欲之后,再推而广之“己立立人”,完成整体人伦的升华。所以是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之道,正心诚意起始,实践自我净化,进而以“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做到止于至善的治国平天下的大同境地。由我为善之故,肯定一切人为善,而至帮助一切人为善,积极地去兼善天下。所以自他间,不必也不能竞争对立,却是透过自净与达兼而获得互相辅助,达到彼此生命提升的效果。

4.生命教育的教育方法

(1)建立崇高的人生目标

古云:“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又云:“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生命的价值,端视对生命的理想能否坚持,即使遭遇最大困难,亦不放弃。这份决心会成为生命中一种很坚强、很笃定的力量,否则只能像棉絮般随风飘摇。实践理想必然遭遇困难累积经验,此即一定要坚持生命理想的原因。在这过程中,能力一定会增加,思考会越来越冷静,观察会越来越深细,耐压力也会越来越强。人要知行合一必须先要有深刻的“知”,思考天地宇宙与整个人生的问题,厘清自己的人生方向,透过如此不断的觉察观照、自我澄清,以建构实践的伦理价值体系。进而赋予人生崇高的价值与意义,热爱生命、尊重生命及关怀生命,并能以宏观的视野去审视人类存在的意义与价值。

“尽世所有乐皆由利他生,尽世所有苦皆由利己生。”真正的快乐来自全心全意为人付出。生命彼此是息息相关、苦乐与共的,当我们带给他人快乐,自己也必然沉浸在快乐的氛围中。最圆满的快乐是使自己和一切人都远离痛苦,得到快乐,这是每个生命最崇高神圣的目标。

(2)培养观功念恩的生活态度

首先学习观察反省自己的内心,是否符顺己意就高兴、违逆我意就反感,两者之外就是随便、不在乎、冷漠地不思己过、怨天尤人。当观察者看到自己的嫉妒、比较、轻慢,贪婪、自私、言行不一的一面时,此时如果没有生命教育的理念,观察自己的内心以后产生的反应,绝对会很沮丧。生命教育的目的是求改善自己,故看到很糟糕很不满意的自己必然生起想改善的心,改善的方法是训练我们的心始终朝向光明正向的生命态度,即使改善失败,换个方法,再勇于挑战自己。

观功念恩是一种正面对待外境和自心的生命态度,无论是对物质环境的丰足或匮乏,抑或是人际之间的顺缘逆缘,始终都能从学习的角度,观见内心的成长,进而增长欣然包容与接纳境遇的能力,故而不为物役,反能役于物,让心灵主导物质,在复杂世界中保持心灵之乐。

(3)建立待人着想、实践利他的处世能力

深度观察外境大地山河以及所有资源长养孕育人类生命文明的恩泽,必然升起想要解决问题、维护生态、停止环境被继续破坏而积极作为。但是生态环保的问题必须正本清源,从“人的改变”做起,才能获得根本解决;要帮助人改变,首须真诚了解人的问题,包容接纳不同的想法,才能站在对方立场为他着想,避免对立,进一步获得彼此的信心与认同,真正谋求问题解决之道。

学校教育可以推动感恩报恩教育,以培养学生为人着想的实践能力,从人与自然环境的教育中,培养学生民胞物与的胸怀和积极主动关注境界的行动力,能尊重生命的多样性及珍惜生存的环境,而且学习如何避免或预防天灾、人祸所带来的伤害,以维持一个永续生存平衡发展的环境。

(4)从惜福习劳做起,惜人之福,惜物之福

惜福习劳是由心灵引导物质的具体实践。从保护环境角度而言,惜福是珍惜物质,节省资源,以行动为自他和后代子孙保留永续清净的生存环境;从维持人际关系的角度而言,惜福是真诚的珍惜人与人之间互助成就的恩情,而愿意普遍的关怀一切人的苦乐问题。习劳是甘于素朴,不再仅从物质的量的扩张和占有得到满足,而是从用心的生活中培养较高层次的自觉。积极地开发内在潜能,勇于从亲自操作劳务中训练坚毅强健的身心与耐力,从自己做起降低对物质环境的依赖和贪求,避免无止尽的开发本已供过于求的物质商品。

(5)营造一群人共同学习成长的环境

德不孤必有邻,在激烈竞争的时代,人与人之间更需要建构一个能够真诚信任、互助合作的空间,不仅为人类与大自然共享共存的生态环境而努力、更是为生命终极价值找寻文明的新方向,创造人类全体的幸福而共同学习成长、贡献智慧、身体实践。面对地球村的时代,人类需要慎思生存与发展模式,寻找与地球环境及其他生物间的永续共存之道。

爱因斯坦曾说:“人们因确定有死亡而选择生命,对生命的渴望与热情,充实生活的每一天。”就空间广度而言,生命有无穷发展的潜能,因心灵层次的高低而展现出不同的生命形态,而懂得反省与有道德的生命才值得生存,因此只有智能是不够的,智能加上品格才是教育真正的目标。故学校教育的目标非仅传授知识,还需着重全人教育,强调完整的人格统整与情绪发展,以培养明日的公民与领袖。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因信息科技的发达更加息息相关,地球村更需要以生命教育与人文精神为中心,融贯于各专业领域,赋予其提升生命与生活质量的学习意涵。

四、快乐也可以是这样

福智事业创办人日常老和尚有感于大地环境受到严重的污染与破坏,导致生态与人类身心遭致严重威胁,为正本清源,结合国内外各行各业有心之士推展各项净化人心、恢复大地生机的工作,先后成立福智文教基金会,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入手,实践伦理道德改善认知问题;同时成立慈心有机农业发展基金会,直接从农业、饮食和生活环保事业着手,以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与身体健康。慈心事业以“光复大地、光复人心”为教育主轴、以“诚信互助、心怀感恩”为事业理念,借由有机农业及安全食品的生产与推广,达到人人关心自己的身心健康,进而关心子孙的未来环境,最后启发对万物生命的尊重及爱惜。下述五喻为基金会近年来尚不成熟的努力经验,敬供学术界参酌。希望抛砖引玉,邀请大家一起关爱生命关怀生态教育的研究与发展。

1.基金会经验分享

【例1】经济与生态不必对立——阿石伯的莲花田与台北赤蛙(国际保育实例)

以三芝台北赤蛙为例,说明经济与环保可以兼顾。台北赤蛙是一个生态指标,略有污染,蛙类即难以幸存,然莲花田主人阿石伯为了收成,习惯大量喷农药,于是出现经济与环保、产业和保育两难的问题。台北市立动物园及慈心基金会与花农三方协调后,花农于2003年10月改种有机种植。于是这个区域赤蛙从不到50只增加到成蛙约120只,幼蛙约35只。这个案例结合官员、学者及民间的力量,在兼顾产业经营下,让生态系统得以复原。本来是彼此竞争对立的关系,可是透过互助合作,主动地付出关怀,释出诚意,代人着想,成功地转化成能广泛利他又利己的案例。这个案例也被列入“世界动物园暨水族馆保育方略(第二版)”亚洲代表案例。藉此不只是展现有机农业对生态保育的重要性,还有一点值得省思:如果最后全体都能得到好处,这过程就是一种良性的循环。

【例2】传统安全食品的经济效益——胚芽饼的连锁效应

一般饼干为了口感及增加销售量,通常加入许多化学添加物,如色素、香料、乳化剂、质量改良剂、氢化油脂、氨粉、泡打粉等。生产者认为没有这些化学添加物的饼干会卖不出去,所以生产胚芽饼的福义轩老板及老师傅们,乍听基金会开发人员提出研发不含化学添加物的饼干时,连说“不可能……” 。研发初期烤焦的饼干,基金会全数购买,且将大家的喜爱回馈,让老板对消费市场增添不少信心。经过多方努力,不加化学添加物的胚芽饼干上架了,胚芽饼上市后,口碑非常好,一传十、十传百,生产线常常加班。

所以胚芽饼的上市及畅销,不但扭转了传统生产者不加化学添加物的产品卖不出去的颠倒认知,也改变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不一定要买过度包装或过度装饰的饼干,而是购买健康、祝福与快乐,从心灵着手降低对物质欲望的过度奢求。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骨牌效应也随着胚芽饼的热销而产生。2003年初,全省各地不断传来有类似胚芽饼问世,没有化学添加物的饼干,蔚为时尚,形成了新潮流,业界纷纷起而效之。而消费者明智的选择,让食品业者有信心投入研发各类少或无添加物的食品,渐渐创造出全民饮食新希望。

【例3】与生态共耘——银川米的奇迹

银川米来自花莲富里。赖兆炫先生在一篇日本文献上看到施有机肥可以改善产品质量,增强土壤肥力,更可以带来健康。日本有机米利润很好,他觉得家乡富里有地利之便,水质、环境都很好,于是决定回花莲种有机米。

1996年他们由一甲地试种,花莲地区几乎很少人从事有机栽种,只好自己摸索,刚开始遇到一些困难,如普通化肥一人半天即可施洒完毕的工作,现在要三个人花了三天才完成;肥料用太多,当别人的田已是一片金黄时,他们的仍是一片油绿,养分太多收成反而少;收成了要卖出去,他们决定以父亲的名字命名他们的新产品,但银川米送到超市,却没有人来买。收成20多吨才卖出3公斤,但看到一位前来购买有机米的大肠癌患者,感到有机米的使命感,要带给人们健康、快乐、无负担的饮食,这种代人着想、真心想帮助别人的心,促使赖先生排除万难继续经营下去。

赖先生当初因为见到商机投资有机种植,接着发现不群策群力难成气候,于是成立产销班,夫妻俩不分日夜的打拼,当时服务的内涵是让班员生活无虞,接着是一系列的厂房设备,后来银川米在市场上已颇获好评。几年下来,富里生态更是蓬勃,不但有蝌蚪、青蛙和蛇,稻田中有鸟筑巢下蛋,空中还有老鹰盘旋。希望每个人种下去的不只是稻子,还有良心的种子。

【例4】诚信的产、销、消机制——里仁/慈心的蓝海策略

里仁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大家还没有大力提倡有机生活之前,在有机农业教育推广、有机验证、物流管理及有机产品销售的推动上已具成效,并得到社会大众之肯定。里仁公司结合了食品制造厂商共同研发少或无化学添加物的健康食品,以利大众的健康。在多家食品厂商的响应与跟进后,数百种健康的加工食品已被研发生产。

辅导全省45家里仁商店的慈心基金会,同时也推动少或无化学添加物的安全食品之研发与生产,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食品厂商主动加入,愿意制造安全的食品、环保生活用品,慈心产品的厂商已遍及国内外,产品种类到目前已近1000种并持续开发中。基金会更进一步建立物流、产销、管理的机制,辅导全省45家里仁商店,突破长期以来有机产业发展的产销瓶颈,为传统产业找到新的方向,发展适合健康取向之特色食品与生活用品。

基金会历年来在促进身心健康,造就圆满人生,回复大地元气,饶益后代子孙方面努力。我们透过各项营队及活动,教育推广慈心事业,希能建立一诚信社会,共同关心地球生态,协助农友及农政单位共同推广有机农业,也建立产销体系,经营里仁事业,研发并销售健康安全的食品。并强调生产者、销售者和消费者之间良性互动,形成诚信互利的组织运作,为广泛促进人类身心健康,健康安全的食品制造技术及理念推广是不可缺的一环,所以生产者、消费者及销售者都是可以被教育的,教育的重要性也因此更突显出来。

【例5】心灵的长尾策略——无远弗届的生命教育学习网

福智文教基金会自1993年即创办第一届“全国教师生命成长营”,开启了品德教育的推动,其后每年办理“全国校长、主任生命成长营”、“全国教育行政人员生命成长营”、“全国大专青年生命成长营”、“企业主管生命成长营”等营队。迄今十数年引领无数校长、主任、教师、大专院校学生进入心灵提升、生命成长之殿堂,使得教师体认到教育事业是引导人类升沉的关键,愿意为教育事业献身,使校长、主任提起身为教育掌舵者的使命感,大专学生更深切体会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开启服务利他的生命方向。将生命教育理念深深地落实在教育界。至2006年止,在参加上述营队的学员中,有教师约11000人、教育行政主管约1500人、大专学生约7000人、企业主管约1500人,所有营队报名状况均是非常热烈。为延续品德涵养,所有营队结束后,均继续在学期中于全国各地区开设常态定期研习班次,如:读经班、青少年班、大专班、家长成长班、校长主任联谊会、教师联谊会等;并配合各班次发展适合各年龄阶层所需之生命教育课程及教材,并将生命教育融入现行领域课程。

因应网络学习的时代趋势,运用信息科技承办“生命教育数字学习”计划,将基金会长期推动的经验统整,使得心灵提升的学习得以持续不断深广发展。相对于一般教育着重的程度,如在大专较重视专业课程,而在高、中、小学则较重视英数等重点科目,生命教育似乎不在这些相对较重视的学科之内,但从长尾理论来看,这些科目运用互联网,一样可以让更多人学习。

2.未来的希望产业

【例】最in的投资商品——利人利己的伦理投资

伦理投资(Ethical Investment)的论点,不只形成论述,更形成具体推动方法,一般称之为伦理投资、道德投资、有道投资、社会责任投资(Social Responsible Investment)、绿钱(Green Money)等。随着越来越多人将道德理念及生态观点彻底实践于资本主义理财活动中,可以将之统称为伦理投资。如果能支持这些爱护地球、保护环境的公司,投资他们的公司就如同投票给所支持政见的候选人一样,使这些公司更茁壮,不是对地球更好吗?

一般说来,选择一个永续经营道德投资的评估标准有二大类:一类为正面表列,即具备那些条件的公司是符合伦理投资标准;另一类为负面表列,即具备那些条件的公司是不符合伦理投资标准。正面表列公司的标准概述如下:

1.环境保护;

2.污染防治;

3.自然资源保存和重复使用;

4.安全;

5.雇佣制度符合伦理。

负面表列公司的标准概述如下:

1.战备核子武器;

2.剥削伤害动物;

3.政权压迫;

4.烟酒促销;

5.造成环境破坏;

6.剥削伤害弱势员工;

7.赌博;

8.色情。

一般投资人在投资活动中最重视的就是报酬率,所以必要报酬率的高低是第一考虑,其次才是投资标的及方向。但是在伦理投资活动中,投资标的及方向是否符合伦理投资准则为第一考虑,其次才考虑必要报酬率,这是投资活动中很大的思维转变,使投资人建立除了获利外之崇高理想,增长接纳包容的能力。

五、结语——福智文教基金会宗旨

促进心灵净化,塑造完美人格。

重建伦理道德,发扬文化传统。

提升精神文明,圆成大同世界。

【注释】

[1]See:Michael Polanyi.Personal Knowledge:Toward a Post-Critical Philosophy.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58.

[2]See:Sidney Hook.General Education:The Minimum Indispensables.in Sidney Hook et.al.eds.The Philosophy of the Curriculum:The Need for General Education.Buffalo:Prometheus Books, 1975.

[3]参见高清海等:《中国大学人文启思录》,武汉:华中科学大学出版社。

[4]参见莫洛亚(法),张爱珠、树君译:《生活的智慧》,第106页,北京:西苑出版社,2004。

[5]参见培根(英)著,王义国译:《培根论人生》,第201页,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6。

[6]参见恩格斯(德):《自然辩证法》,第1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

[7]参见恩格斯(德):《自然辩证法》,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46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

[8]参见伯顿·克拉克著,王承绪等译:《高等教育系统》,第47~48页,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

[9]See:Derek Bok.Higher Learning.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6:77~78.

[10]参见涂又光:《文明本土化与大学》,载《高等教育研究》,第6~7页,1998年第6期。

[11]See:S.John Brubacher,Willis Rudy.Higher Education in Transition:A history of America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rs.New Brunswick:Transaction Publishers,1997:424.

[12]参见《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13]同上。

[14]朱小蔓:《道德人和知识人的统一》 。

[15]参见杨叔子:《让中华诗词大步走进大学校园》 。

[16]参见《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

[17]参见《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 2000 ﹞ 2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