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理解和支持学生父母
对学习困难学生的早期干预中,父母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了发挥父母在学习困难学生早期干预中的重要作用,需要对学习困难学生父母给予理解和支持。
一、给予学习困难学生父母理解
学习困难学生父母常常这样说:正常儿童的父母是不会理解我们有障碍儿童父母的心情的,可见他们是多么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援助。
日本植村新美编制《父母烦恼检查量表》对特殊儿童的父母进行了调查,发现父母的烦恼主要有:
(1)家庭之外的人际关系产生的烦恼。
(2)特殊儿童的行为问题产生的烦恼。
(3)对特殊儿童发育的现状以及将来的不安产生的烦恼。
(4)围绕特殊儿童父(母)子关系产生的烦恼。
(5)父母自身价值实现受到阻碍产生的烦恼。
上述因素可归纳为特殊儿童的属性、家庭的属性、父母的属性以及与他人关系(亲戚、朋友等)等属性因素。由于关系到特殊儿童现在和将来生活的各种各样的问题,造成了父母的烦恼。
特殊儿童父母的心理、心境和养育态度在错综复杂的因素、问题中慢慢地发生变化。可是,这种变化并不一定是向前发展,根据人生的不同阶段和状况的变化,一进一退的情况也不少。
对于大部分特殊儿童家长来说,当发现子女有问题时,他们的情绪会变得十分不稳定和容易激动,而这时恰恰又是儿童矫治的关键时期,所谓病急乱投医,这时期如果没有恰当地给予家长有力的支持并及时调整他们的心态,很可能对孩子以后的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在发现问题初期,家长不仅需要针对孩子的问题进行咨询,更要对自身的心理压力和心理障碍进行咨询,及时调整心态。
此外,我们还应该特别注意特殊家长群体的心境变化并及时了解他们的需求。如从城乡家长心境变化对比的结果来看,乡村家长虽然表现得更为“积极”,但这种积极的背后更多的是一种“无奈”和“无助”。而由于城市特殊儿童家长的期望值一般比较高,因此在残酷的现实面前表现出的消极情绪相对乡村家长要更强烈一些。所以,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需要为城市特殊儿童家长提供更多的心理辅导,而对乡村家长提供更多的经济支持、专家指导等。又如,从不同家庭结构角度考虑,我们应该更多地去关注“单亲家庭”,因为从心境变化来看,单亲家庭的家长表现出了更多的“无助”,在生活上也要面对更多压力,特别需要社会的支持。
二、给予学习困难学生父母支持
学习困难学生父母的心理具有极其深刻的问题,决不能忽视对学习困难学生的父母给予理解和援助。单方的劝说指导,学习困难学生的父母可能会拒绝(虽说知道了,但有可能心理上拒绝,甚至反驳) 。我们往往忽略了学习困难学生父母的心理问题。对学习困难学生的父母不断地给予很多指示,并要求给予配合,尽管为孩子好,但学习困难学生的父母往往否定自己的孩子有障碍。在学习困难学生的父母无法接受这一现实时,作为医生、老师或专业人员要以一种生活顾问和心理咨询者的姿态,帮助分担他们的烦恼,站在学习困难学生父母的角度,和他们一起去思考对生活应有的态度。
在治疗教育的当初,尽管十分清楚地了解学习困难学生的行为问题和发育迟缓的部分,但是,原则上还是暂缓直接地告诉学习困难学生的父母,为要求学习困难学生的父母配合,尽可能地将其儿童的优点,哪怕是微小的进步和努力作为话题与他们交流,以帮助他们改变对自己孩子的看法。当孩子取得某种程度的进步时,学习困难学生的父母自身精神上多少得到一些安慰,当他们心情释放、自发地谈起关于自己孩子的话题时,此时比较明确地给予指导和帮助,父母较容易接受。
应逐步有计划地对学习困难学生的父母进行具体援助和给予参加相关活动的机会。其具体做法如下。
(1)开展谈心活动。将学习困难学生在幼儿园、学校的表现以及保育、教育的情况和其父母进行交流。除此之外,也可和学习困难学生的父母说说日常生活的事情。
(2)参观保育,进行母子游戏,以理解儿童的发育状态和集体行为,学习与儿童的接触方法和游戏方法。
(3)开展咨询活动,给学习困难学生的父母提供与专业人员进行对话和讨论的机会。
(4)有关学习困难学生治疗、训练和教育设施的参观、学习。
(5)参加父母会以及其他的娱乐活动,调节情绪。
(6)为学习困难学生的父母提供老师、学生、家长三方联谊活动的机会。
近年来,对学习困难学生早期干预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备受重视。根据学习困难的不同类型,有必要成立特殊教育教室和一些功能训练室,提供亲子同室的机会,让学习困难学生的父母定期参加特殊学习和训练,在这样的氛围中,父母自然地接受对自己孩子的指导和训练。一般来说,在保育的现场,是以每一个学生全面的成长发育为目标进行指导训练,从中父母能够了解学生身心的功能和发育情况。父母往往很重视专家的咨询和指导。
保育员、教师要在日常的保育、教育过程中,为学生全面的成长和发育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身体性、生理性的特殊障碍和疾病需要去医院医治。除此之外,身体运动功能和一般的发育包括语言、社会性、精神的发育,日常的保育、教育很重要,这是对学习困难学生父母的切实援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