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家庭和社区的共同干预

家庭和社区的共同干预

时间:2023-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习困难学生需要教师、家长、社区内周围人的理解与接纳,对学习困难学生的早期干预需要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密切配合。美国的一项调查表明:自杀儿童、辍学儿童、不良少年、监狱囚犯、无业游民等社会边缘人群中,学习困难学生比例特别高。专为学习困难学生设立的特殊学校在美国多为私立学校。

第三节 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共同干预

学习困难学生需要教师、家长、社区内周围人的理解与接纳,对学习困难学生的早期干预需要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密切配合。

一、学习困难学生早期干预面临的困境

1.对学习困难的认识普遍不足

无论是学校老师,还是孩子家长,普遍对学习困难不甚了解,或是认识有错误,使得学习困难学生常常遭到误解,而受到不当的待遇或责罚,这对于学习困难学生的人格成长、心理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

学习困难学生在学习方面是一个矛盾体,个体间内在的潜能差异很大,有待挖掘和开发。学习困难学生需要特殊的教学策略和措施来引导他们学习,经过适当的教育指导,他们完全可能成为某一方面很有成就的人。如英国前首相丘吉尔、美国的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美国影星汤姆·克鲁斯曾经都是学习困难者。

2.各个领域的研究未能协调进行

学习困难因牵涉语言、文字等方面的障碍,因此,我国学习困难的研究就不能照搬国外英文语系的研究结果,需要国内专家学者根据学习困难学生所表现的中文障碍特点来研究适合我国国情的教育指导策略。

目前,国内医学界、心理学界、教育学界等领域从各自的学科角度对学习困难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但跨学科的综合研究开展甚少,使得对于学习困难的诊断、安置、辅导等措施无法落实到位。

3.忽视学习困难学生的教育

美国的一项调查表明:自杀儿童、辍学儿童、不良少年、监狱囚犯、无业游民等社会边缘人群中,学习困难学生比例特别高。

有关学者分析,中途辍学的学生中,有相当比例的学习困难学生,因为学习困难学生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上长期遭受挫折和误解,许多学生厌学,有的选择中途辍学,成为社会中的不稳定因素。

学习困难学生在恶性循环的社会环境下,会对自己失去信心,自暴自弃,往往成为社会的隐患。根据统计,学习困难学生的辍学率、自杀率与犯罪率较一般同年龄人高,因此,社会、学校和家长应积极介入,打破这个恶性循环,避免学习困难学生的命运落入这种结局。

学习困难学生需要教师、家长及社区内周围人的理解与接纳,这样可减轻学习困难学生的受挫感,促使其回归社会,这对于学习困难学生潜能的开发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二、学习困难学生与学校

学校应协助家长了解学习困难的成因、症状与正确的处理方式,培养父母正确的教养态度,鼓励父母参与学习困难学生的治疗与教育,提供咨询渠道,举办各项讲座,召开座谈会,协助解决父母所面临的问题。

作为老师,应该帮助学习困难学生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并以积极的态度对待他们,多表扬、多鼓励,其学习热情和能力一定会显著提高。必要时还可找有关专家或医生对学生进行学习能力的诊断与咨询,如果条件允许,还可到专门的学习能力训练场所进行特殊的有针对性的训练。

对于学习困难学生的教育安置,当前世界范围内存在着以下几种方式。

1.普通班

普通班是最少限制的教育环境,却也是最少特殊教育服务的教育安置,通常都是学习功能较佳或障碍程度较轻的学习困难学生才会被安置在普通班。在普通班的学生也有可能是尚未被发现的学习困难学生,或是家长不愿学生接受特殊教育的学生。

2.资源班

资源班是介于普通班与特殊班之间的教育方式,主要是以普通班的课程表为基础,提供补救教学或其他教育服务。安置在资源班的学生仍然以在普通班学习为主,在普通班的时间不得少于40%。

3.资源教室

当学生在学习上出现某种程度的困难时,相关人员可以填写申请表,由辅导室或资源教室,提供特殊教育诊疗与补救教学服务。一般而言,除情况较严重的学习困难学生以外,通常都将此类学生安置在一般学校普通班就读。

4.特殊班

特殊班是学校为学习困难学生最早采取的特殊教育服务方式。通常特殊班的人数较少、规模较小,因而学生的特殊需求不易忽视。多数学习困难特殊班为单一类别的,但也有部分跨相关类别的。

5.特殊学校

专为学习困难学生设立的特殊学校在美国多为私立学校。有些学生全日制在特殊学校就读,有些学生则只有部分时间在特殊学校接受特殊教育,其他时间在普通学校的资源班或普通班就读。目前国内尚未出现专为学习困难学生设立的特殊学校。

三、学习困难学生与家庭

有些家长不能理解发生在儿童身上的种种学习困难问题,不尊重儿童,认为训斥、打骂都是疼爱儿童的表现,缺乏与儿童一起游戏、沟通的艺术,过分限制儿童活动、交往的范围,过分包办等,这些做法造成了许多儿童心理问题。目前,学习困难学生的家长对儿童的态度存在两个误区。

一个是知道儿童学习上有困难,但没有合适、有效的解决方法。他们对儿童常常是评价“你这样不对”、督促“你再快点”和责问“你怎么那么笨”,结果令家长和儿童都焦虑不安。

一个是对儿童训练盲目,无的放矢,缺乏科学性。这类家长大多文化素养较高,喜欢收集各种新的教育方法,热衷于让儿童接受各种各样的训练,但是有些训练并不适合自己的孩子,过度了也会让儿童厌烦,结果事与愿违。

那么,家长对待学习困难儿童的正确态度应该是怎样的呢?

1.家长要仔细观察自己的孩子

学习困难并不是无迹可寻的。细心的家长如果在儿童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活动中留意的话,就可能发现许多线索。根据不同障碍类型的表现特征来分析自己的孩子。以下是学前儿童常见的一些障碍类型及相应表现。

(1)感觉统合障碍:患有感觉统合障碍的儿童往往动作不协调,走路姿势难看、常常摔跤,容易打翻东西,弄脏或损坏衣物、作业本,对前后、左右、上下等方位辨别困难,时间知觉较差,甚至无法说出时间等。儿童动作的发展是其所有实践活动发展的基础,所以感觉统合障碍必将会影响其他学习能力的正常发挥。

(2)听写障碍:这类儿童在听知觉能力和视知觉能力方面存在障碍,听不全别人说的话,记不住老师讲课的内容,不知道家庭作业是什么,对语句听得颠三倒四;写字时看一笔写一笔,做作业的时间很长,写字常常不是多了一画就是少了一笔,部首张冠李戴;有时难题可以解出来,简单的计算题却发生错误。这种儿童最易受到老师和家长的误解,认为他们学习态度不好,经常给予批评和惩罚。对于这种学习能力的障碍需要进行有关的视知觉、听知觉训练才能见成效。

(3)阅读障碍:这类儿童往往阅读速度特别慢,停顿次数太多,朗读时增字或减字,前后颠倒、跳行,记不住字词,提笔忘字,对短语的成分划分不准确,作文写作语言干巴。他们常逐字阅读,将字当做一个没有意义和语音的图形来死记硬背,阅读时不能自动地将字转换为语音,读后不能回忆阅读的内容,听写成绩差。具有阅读障碍的儿童多在视知觉能力上存在偏差,听知觉理解能力差,听或视知觉速度太慢也是原因之一。

(4)数学学习困难:这类儿童在数学计算或数学应用题的理解上有困难。其表现为口算能力差、不理解某些特殊运算的基本概念,计算过程中常忘记进位和错位,忽略小数点或不理解运算符号,读题时不知其所以然,空间推理较差,因此遇到计算题和复杂一些的数学或物理题就不会解。

(5)注意力障碍:患有注意力障碍的儿童,他们上课不听讲,难以较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经常做小动作,坐不住,上课学习时经常疲倦,一下课则很兴奋;喜欢捉弄别人,自控力差,经常跟比自己小的儿童一起玩,显得十分幼稚。家长通常怀疑这样的儿童有多动症。大量的研究表明,这类注意力障碍儿童的病因是由于脑功能轻微失调引起的。

(6)不良的生活习惯:不良的生活习惯会造成不良的学习习惯。如有的儿童刷牙要20分钟,上厕所要30分钟,学习上也必然拖拖拉拉,再加上家长平时也不加督促,会逐渐影响学习能力的发挥。

(7)缺乏沟通能力:有的儿童胆小怕事,虚荣心强,与老师、同学的沟通不够,学习上有什么困难,不主动向老师请教。

有些学习困难儿童可能具有不同类型障碍的多种表现。需要注意的是,家长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孩子学习成绩不好,不是由于“贪玩”、“不用功”、“不长记性”,而是与儿童存在某种学习能力障碍有关,不应仅根据具有其中的一两种表现就断定儿童有学习困难,最好找专家或医生进行咨询诊断后再“对症下药”。

学习能力通常表现为一个从低到高的发展顺序。最基本的学习能力是感觉动作能力,包括平衡、协调、方位感,儿童通过身体运动的感觉来接触世界,从而理解这个世界。接下来就是知觉—动作统合能力。儿童在动作能力的基础上,形成听知觉和视知觉,学会辨别对象与背景,记忆图形,分辨点、线、面,或者辨别不同的声音,记住语言,这种能力是学习的基础。在此之上,才能形成阅读能力。阅读首先要求对文字的辨认,而这是以知觉能力为基础的。视知觉的速度、眼球运动的速度均与阅读有一定的关系。阅读能力发展之后,才可谈及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如应用题的解答取决于阅读能力的提高。最后是自我监控和注意力等高级学习能力的发展阶段。

任何一种学习能力尤其是基础学习能力的落后或不足都最终导致学习成绩的不佳。国内有学者对130例14岁以下“差生”进行智商测定和跟踪调查显示,只有20%学习态度不端正, 20%存在智力障碍,其他60%的儿童则是由于存在不同程度的视觉、听觉注意力差、方向感差等学习困难而影响了学习。

评估学习困难儿童时,需要多学科的协调配合,包括医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等方面。在对学习困难儿童做诊断及评估时,父母应站在协助的立场,除了本身对学习困难有所了解外,必须提供儿童所有的发育、生活资料以及在家中的生活状况,必要时,需出席诊断及评估会议,对专家所提出的疑问进行说明。只有这样,才能使诊断与评估工作更为准确。

2.接受自己孩子有学习困难的现实

父母初次听到自己的孩子是学习困难时,心里都会有疑惑,尤其学习困难儿童的平时表现可能和一般儿童无异,更会加深父母的拒绝相信与怀疑。面对自己的孩子被认为是学习困难儿童,大部分父母开始时可能会有较强的反应,此时父母应及时做心理调整。

通常父母最初的反应有以下几个方面:①震惊、拒绝承认;②愤怒不平;③悲伤、羞惭、内疚,不愿提及;④焦虑、害怕、困惑、疑虑;⑤绝望、无助;⑥伪装、防卫、若无其事;⑦自责、罪恶感。

父母的心理调整:①勇敢地面对现实;②克服压力;③接受学习困难儿童;④树立信心;⑤走入人群、社区;⑥寻求专家、老师及社会的帮助。

3.父母应了解、关心自己的孩子

对于学习困难儿童的生理、心理状况,父母都应详加了解。父母应知道学习困难儿童并非丧失所有的学习能力,因此,如何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是非常重要的。另外学习困难儿童的社交、人际关系、社会适应等情况,父母都应了解。学习困难儿童和一般儿童一样需要被爱和关心,但也要避免太过,以免适得其反,变成放纵。

由于学习困难儿童经常跟不上教学进度,学习上常受挫折。帮助学习困难儿童的首要条件应该是完全地了解并接纳他们,并且能看到他们的优点。例如,非言语性的学习困难儿童通常言语表达很好,听知觉不错,对语言的注意力和记忆力很好;而阅读障碍者也通常具有优越的视觉和空间能力、良好的数学理解力。

当学习困难儿童生活适应上有问题时,有时会遭到失败、反对、疏远等,比如同学关系不好,经常受同学排挤;自我感觉不佳,对自己没信心;固执、冲动;由于听力与语言技巧的薄弱,造成沟通上的困难;经常显得笨拙且害羞,上述行为常常让学习困难儿童不受老师、父母或同辈朋友的喜爱,因而引发情绪问题。

学习困难儿童除需要父母去了解他们外,更需要父母去学会如何照顾他们。由于学习困难儿童的个体差异相当大,因此,家长应建立对学习困难儿童的正确认知;接受学习困难儿童并对其学习有信心;了解学习困难儿童特殊的生理情况及其需要;了解学习困难儿童的心理需要及情绪变化;对学习困难儿童日常行为仔细观察与矫正;给予学习困难儿童课程学习的辅导;了解学习困难儿童社交、人际关系并适时给予辅导;配合学校老师的教学,父母在家做好衔接的家庭教育;能寻求可用的社会资源及协助。

4.家长应帮助自己的孩子

家长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儿童。

首先,家长要认真倾听儿童。无论儿童大小,都有自己的心理,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平时多与他们聊聊天,多听他们说话,在倾听中观察儿童的变化,看看他们哪些方面存在问题。

其次,对儿童进行积极有效的行为训练。比如对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进行听觉、视觉、书写能力、手脑协调能力、注意力等方面的训练等。比如儿童写字时看一笔写一笔,做作业的时间拖得太长,这是视觉动作统合协调能力落后,可让儿童多做图形辨异和仿绘,训练儿童视觉对距离、长短及空间位置的把握。还可让儿童多进行手眼协调的运动,如剪纸、走迷宫等。对年龄较小的儿童,进行拍球、抛接球或跳绳训练也会有所帮助。

再次,及时疏导儿童认识上的误区,给予儿童解决问题的方法。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常因遇到种种挫折和困难,而丧失信心,产生自卑和各种各样的错误认识,这时家长不应只是评价或责备,而应安慰和鼓励,并提出具体有效的解决方法。

另外,作为家长,要让儿童自己的事自己做,锻炼其手脑眼耳的协调能力。

最后,作为家长,要保持良好的家庭氛围,给儿童提供一个有益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心理环境。

四、学习困难学生与社区

社区是指聚集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由一定的数量且具有共同意识、相同习俗和社会规范的社会群体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按照经济结构、人口状况和生活方式的不同,我国现阶段主要存在着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两大共同体。

社区有着相对独立的社会管理体系和服务设施,是相对独立的地域性社会,其范围的界定有着不同的标准,农村社区相对单纯,而城市社区通常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功能社区,主要由企、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等构成;另一部分是生活社区,主要由居民家庭构成。

社区一般具有如下特征。

(1)社区是人们从事生产和日常生活的最基本的环境。

(2)社区具有一定的管理和约束作用。

(3)社区起着一定的凝集作用,社区内的成员具有相互协作和支持的意识。

(4)社区是社会缩影,各种社会现象和问题可通过社区反映出来。为了便于实际工作的开展,在我国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城市的社区一般指街道和居委会,农村社区一般指乡镇、村。

(5)社区应给学习困难学生和学习困难学生的家庭创造宽松的环境。

当前,我国社区学习困难学生教育指导的机构及工作方式有如下几种:

①机构:学校、各级健康教育所、妇幼保健机构、医疗单位相关科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 。

②传播材料:宣传材料、音像制品、书刊、报纸、当地媒体等。

③传播手段:人际传播、大众媒体传播。

④传播形式:健康教育宣传栏、宣传展板、健康宣传和咨询活动、媒体宣传、知识讲座、互联网、健康知识有奖竞赛等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