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情商的训练方法
一提起学习困难,大多数人脑海中反映的往往是一个笨头笨脑的孩子,认为孩子学习不好是脑子笨、不聪明、智商低的结果。相当多的人,甚至在许多片面的研究或训练中,也是将重复地学习知识或提高智力水平作为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手段,而或多或少地忽略了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和训练任务时是否感到快乐或痛苦。殊不知,导致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也可能是学生的情商不高所致。
一、学习困难与情商的关系
情商是情感商数的总称。心理学上情商是指一个人控制自己情绪、承受外来压力、合理把握自己心理平衡的能力,是较之智商更为重要的心理素质。
得到绝大多数心理学家支持和赞同的是美国人沙洛维和梅耶1996年对情商的解释。根据他的解释情商包括四个方面的能力:
1.情绪的知觉、评估和表达能力
(1)从自己的生理状态、情感体验和思想中辨认自己情绪的能力。
(2)通过语言、声音、仪表和行为,从他人艺术作品、各种设计中辨认情绪的能力。
(3)准确表达情绪以及表达与这些情绪有关现象的需要的能力。
(4)区分情绪表达中的准确性和真实性的能力。
2.思维过程中的情绪促进能力
(1)情绪对思维的引导能力。
(2)情绪生动鲜明地对与情绪有关的判断和记忆过程产生积极作用的能力。
(3)心境的起伏使个体从积极到消极摆动变化,促使个体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的能力。
(4)情绪状态对特定问题的解决所具有的促进能力。
3.理解与分析情绪,获得情绪知识的能力
(1)给情绪贴上标签,认识情绪本身与语言表达之间关系的能力。
(2)理解情绪所传达意义的能力。
(3)认识和分析情绪产生原因的能力。
(4)理解复杂心情的能力。
4.对情绪进行成熟调节的能力
(1)以开放的心情接受各种情绪的能力。
(2)根据所获知的信息与判断成熟地浸入或离开某种情绪的能力。
(3)成熟地监察与自己和他人有关的情绪的能力。
正如智商被用来反映传统意义上的智力一样,情商也被用来衡量一个人的情感能力的高低。如果说智商可以预测一个人的学业成就,那么情商则常被认为是用于预测一个人能否取得职业成功或生活成功更有效的东西。对于学生而言,情商对学业成就有着重要影响。它能更好地反映个体的社会适应性。
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的调查:把高于班级平均分的学生称为“学习好的学生”,并将他们划为一组;把低于班级平均分的学生称为“学习不好的学生”,并将他们划为另一组。分别对两组同学进行智力测验和非智力因素的测量。结果发现“学习好”与“学习不好”的两组学生中,智力上的差异远远赶不上非智力因素的差异大。也就是说这两组孩子在聪明程度上并不一定有很大差距,但在非智力因素,也就是情商如情绪、自信心、学习兴趣等方面却有很大差距。可见非智力因素对孩子学习的影响之大。
孩子进行的学习活动是智力活动。智力活动包含有许多过程,如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缺少这些智力活动就不能完成学习活动;但只具备这些方面的能力也是不够的,因为情感、动机等非智力因素对智力活动有着明显的影响。研究发现,学习困难学生往往同时具有不良的情绪表现。
二、学习困难学生的不良情绪
1.性格孤僻、易冲动、好攻击、不合群
学习困难学生很少与同学、老师和周围的人进行交流和沟通,就是与父母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也很缺乏;他们动不动就发脾气,常为一点小事与他人闹矛盾,甚至动手打人。
2.自信心不足,常常自卑
每当做事情之前就有“我能行吗?”“我能干好吗?”这种自我评价不足,自信心不强的自卑感,做起事来总觉得自己不行,不如别人,缺乏“我一定能干好”的这种意识。
3.焦虑、心境不好
常常为家庭和他人的事感到不安;常为自己的学习能力不足、学业不良感到忧虑;每次老师提问或考试时都感到紧张;考试结束后又担心因自己成绩不好遭家长的打骂、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嘲笑而恐惧。在心境上老是精神萎靡、充满消沉,很少有愉快、喜悦的心境。
4.外部归因,伪装自己
学习困难学生的思想方法有一个较显著的特点,就是爱将成功与失败归为外部因素,而不是内部原因。这也是由于对失败的压力不能承受而产生的反应。自己有无能的感觉,但又不愿承认自己无能,就容易归咎于外部原因。由于学习困难学生经常在学业上遭受失败,在人际交往中也遭受挫折,必然会影响到其自我意识的发展。但他们并不将这些直接挂在嘴上,显在脸上,往往以伪装的方式表现出来。
三、影响学生情绪发展的因素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会由于各种原因产生情绪问题,如自信心不足、家长的过高期望值、沉重的学业负担所致的心理压力形成的各种焦虑,亲子关系不佳,多愁善感,孤独,抑郁,家庭社会的不公正待遇导致的敌意情绪,害怕挫折与失败等都会给学生造成情绪困扰,严重影响着他们正常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归纳起来,影响孩子情绪发展的因素一是社会心理因素,二是学生自我的生理因素。
1.社会心理因素
因为孩子的身心发展不成熟,其心理的成长需要环境的支持,当孩子受到不良环境的压力或阻碍时,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情绪行为问题。
(1)家庭环境对孩子情绪发展的影响
家庭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承担着其他任何环境所不可替代的角色。家庭不仅为孩子提供衣食住行等基本生存保障,还为孩子提供众多可以学习和模仿的榜样,孩子早期的很多情绪行为习惯都是在家庭中形成的。所以说,家庭环境对孩子情绪的发展至关重要。
①家庭氛围对孩子情绪发展的影响
研究发现,在多数情况下,无论经济状况、父母社会地位如何,只要父母间的关系、隔代关系相对稳定,较少发生家庭矛盾及相互之间关系紧张等问题。父母与孩子的心理、社会交流较多,孩子的安全感强,一般不会出现焦虑不安和恐惧等不良情绪行为;而在父母关系矛盾重重、隔代关系不和、与邻里的关系不融洽的家庭,父母很少与孩子进行心理交流,孩子长期暴露在整个家庭的焦虑和抑郁之中,不能自拔,难以形成对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员的亲密感情,缺乏安全感,生活在这种家庭中的孩子往往会产生一些不良情绪。
②父母期望对孩子情绪发展的影响
除教养方式外,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不切合实际,也会对孩子的情绪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如果父母的期望符合孩子实际的发展水平,经过努力就可以达到的话,那么孩子就会经常体验到成功,就会有满足感,也就会对自己充满信心,能够愉快地参加各种学习活动,很少会受到压抑,情绪是稳定的、良好的。
如果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过高,超过孩子所能达到的目标范围,孩子就会长期受挫,无法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就会感到压抑和苦恼,变得焦躁不安,害怕各种测验、考试、比赛等情绪也就会不稳定。
若父母低估了孩子的实际水平,当孩子可以学习某些技能的时候,父母错过了教育的机会,会使孩子的正常发展得不到满足,也会使孩子的情绪行为不能正常发展,这样的话,孩子往往会因为某项技能低于同龄的孩子而处于被压抑的状态,容易在心理发展中出现退缩、恐惧等不良情绪。
③家庭突发事件对孩子情绪发展的影响
所谓家庭突发事件,主要包括父母感情不和(离异) 、与孩子关系密切的亲人离开或去世、新生儿的出生、家庭经济状况突变等。
家庭突发事件也是严重影响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因素。特别是父母感情不和的争吵,双方的恶意指责、谩骂会打破维系亲子关系的纽带,在年幼孩子的心中,父母天生就是在一起的,不可分割的。他们在父母争斗中无法判断双方的对与错,更难作出应该和谁继续生活的选择,他们害怕失去任何一方,却又无能为力。通常人们以为孩子小,什么事都不懂,其实不然,虽然孩子不理解父母的行为,但父母之间的中伤可能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是导致问题的人,因此陷入焦虑、恐惧之中,从而会引发一系列情绪行为问题。
除父母离婚外,与孩子非常亲密的人离开,也容易使孩子产生焦虑,害怕亲人不再回来;亲人的去世会让孩子产生对死亡的恐惧,害怕其他亲人和自己也会遭遇死亡;新生儿的诞生往往会使孩子认为自己不再是父母关注的对象,缺乏安全感……以上这些都会阻碍孩子情绪的正常发展。
(2)学校环境对孩子情绪发展的影响
当孩子开始上学后,他们绝大部分时间都会在学校里度过。幼儿园和学校环境对孩子来说,就如同家庭一样,老师即父母,小朋友、同学就是自己的兄弟姐妹。所以,学校环境和老师的教育方式是影响孩子情绪行为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和谐、快乐、积极向上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可使孩子的情绪行为得到良好的发展。如果学校风气不好,教育方法不正确,老师对学生产生过高的期望值等都会导致孩子长期处于情绪紧张状态,很可能某一次挫折就会成为诱发孩子焦虑抑郁的导火线。特别是那些胆小、内向和敏感的孩子更容易受教育环境中的负面影响,引发孩子的情绪问题。
2.学生自身的生理因素
(1)神经系统成熟度对学生情绪发展的影响
神经系统的成熟度与孩子的智力水平有关,一定年龄的孩子就具备相应的智力发展水平。但是,即便是同龄的孩子之间,智力发展水平也存在很大差异,有的孩子成熟较早,而有的孩子成熟较晚。可是父母在教养过程中,常常忽视了孩子神经系统成熟的程度,总是喜欢拿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孩子进行比较,以其他孩子的高标准来要求自己的孩子。对于智力发展较晚的孩子来说,如果父母期望过高,孩子会经常产生挫折、失败和不安的情绪;对智力发展较早的孩子则常因为学校无法满足他们学习上的需要,面对学校产生厌倦情绪,从而导致不认真听课、不按时完成作业等情况。
(2)慢性疾病对学生情绪发展的影响
慢性疾病对孩子的情绪发展也有很大影响。身患慢性病的孩子,不仅他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的空间受到限制,还要长期饱尝疾病痛苦的折磨。没有正确的引导,他们很难对自己的现状有清醒的认识,尤其是当孩子意识到自己与其他孩子不同时,而且比其他人更需要照顾时,他们就会为自己的疾病感到痛苦、焦虑、抑郁和恐惧,会陷入自卑、孤立、困惑等不良的情绪之中。
四、提高学生情商的训练
具有不良情绪问题的孩子,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情绪上的调适,纠正其不良的情绪、情感。培养情商的方法有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1.用观察法了解学生的个性
清楚学生的个性,研究怎样把这些个性培养成为有用的东西,这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和现实生活中的行为和表现,并根据这些行为和表现来判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个性差异,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苏霍姆林斯基说:“每天见到孩子的时候,我都要端详他们的小脸。 ”“首先应该懂得孩子们的内心活动,这是不可能通过什么特殊方法学到的,只有依赖于教育家高度的道德情感和修养才可能做到。 ”通过观察法了解学生的心理,这是了解和研究学生心理的基础。
2.用谈话法深入学生的心灵
运用谈话法应注意谈话的内容是学生能够接受的,并且乐于回答;谈话应准确、灵活、风趣,不要使学生产生紧张、窘迫感;谈话是以朋友的身份平等的态度,这样学生才能向你吐露真心话,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
3.用分析法提高学生的理性
通过有针对性地开设相关的课程,有意识地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开设心理咨询服务,并通过校刊、校广播站、校园网等载体,大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学生控制情绪,增强社会应变力,学会处理现实与愿望的矛盾,学会自我心理调适,消除心理困惑,提高承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教育学生要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并善于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帮助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
4.用榜样法激发学生的意志
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主导者,要力求自己以健康愉悦的情感与言行去感染自己的教育对象,使其产生强烈而积极的内心体验,从而把自己的教育要求内化为学生的动机与需要,做到以身示教,有意识地以自己的高尚品德、情操和良好的个性品质影响学生,让他们默默地按照教师的人格模式塑造自己的个性。要充分利用青少年具有求知欲强、富于幻想、善模仿、可塑性强的特点,以领袖、伟人、科学家和英模人物为榜样来感染他们、激励他们奋发向上。
5.用实践法营造和谐的氛围
通过游戏、体育比赛、兴趣小组等集体活动方式,注意引导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让学生认识到宽容与合作是一种美德,是一个人有修养的表现,是当今和未来社会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教育学生学会与人相处,会关心、理解、同情、忍让他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引导学生要放弃自卑心理,充满信心地对待生活,能够接纳他人,使自己的心理处于轻松愉快之中。
以上这些方法不仅适用于学习困难学生的情商训练,而且比较普遍地适用于所有的学生。要特别指出的是,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和成长情况,家长的教育方法,亲子关系及孩子自身的特点,并结合这些情况进行分析,制订切实可行的情商训练计划。对于有严重情绪障碍的学生,在进行心理咨询时,应掌握基本情况,如他的智力水平、学习情况、特殊的行为表现及家庭背景、成长情况等。
训练初期,教师应随时密切观察孩子的各种行为表现,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进行对比分析,并随时与父母交谈,以便了解更多的情况。当孩子出现异常行为时,教师要及时与家长联系,以了解训练以外发生的一些情况,并进行分析,最后制订出有针对性的训练计划。
孩子在进行情绪调适时,教师要不断观察孩子的训练情况,所制订的训练内容也需要不断更改。有情绪障碍的孩子常常会出现情绪不稳定、变幻无常,让人捉摸不定,这就需要训练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心理学知识,还要有丰富的教育经验、耐心的态度和一颗爱孩子的心。除了这些素质外,教师还要有随时应付和解决各种临时突发事件的能力,这也正是进行情绪调整训练的难度所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