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教师聘用制度改革的意义

高校教师聘用制度改革的意义

时间:2023-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年多来,各地各校在贯彻落实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也存在着不少问题:贯彻落实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的关键是落实,通过调查研究发现,虽然各地各校在落实上已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存在贯彻落实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有的工作具体、量化、细化不够等。人才培养结构难以适应海西建设及产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工学教育发展滞后,工学在校生20.95万人,仅占全国工学在校生的2.71%。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年多来,各地各校在贯彻落实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也存在着不少问题:

(一)落实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

贯彻落实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的关键是落实,通过调查研究发现,虽然各地各校在落实上已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存在贯彻落实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有的工作具体、量化、细化不够等。特别是一些教育体制改革试点还未真正启动,一些已经实施的重大教育政策和工程项目推进缓慢,一些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离群众的期盼、离群众得到实惠还有相当的距离。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规划纲要的贯彻落实依然长期而艰巨,落实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

(二)教育体制改革推进较缓慢

试点工作启动一年多来,各地各校改革试点工作的积极性很高,各试点项目都已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但仍有部分试点项目未建立强有力的工作机制,推进不均衡,进展不顺,与进度要求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一些试点单位还存在等待观望现象,过于依赖上级部门的安排;有的还停留在习惯的传统思维当中,将教育教学常规工作当作改革模式,缺乏大胆实施的勇气和创新推进的力度,部分试点项目甚至落入课题研究的窠臼,没能从体制机制上去探索破解问题的办法。此外,各试点单位普遍反映各地尚未出台资金保障措施,严重制约着项目实施的推进。

(三)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尚未有效解决

学前教育发展任务繁重、发展不平衡,部分地区没有实质性进展,仅停留在规划上,学前教育资源紧缺的现象仍未有效缓解;城区大班额问题仍存在,短期内难以彻底解决;部分地区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仍然较差,教学设备设施严重匮乏;部分地区普通高中教育办学经费紧张,学校正常运转存在困难;职业教育发展相对滞后,双师型师资紧缺、实训设施设备不足、部分学校招生困难。

(四)教师队伍建设不容忽视

各地影响教师队伍建设的不利因素仍然存在。中小学教师职称评与聘的矛盾比较突出,影响了教师积极性;民办教师队伍培养和补充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生活条件相对较差,尤其是教师周转房建设滞后;农村小学教师教学水平有待提高,结构不合理问题依然较突出;县域内教师校际交流工作涉及人事、编制等有关部门,需要协调的工作多,改革的难度大、压力大。一些学校、教师因思想认识、工作条件等方面原因,参与交流的积极性、主动性还不够,工作推动较为困难。

(五)高等教育发展的结构性矛盾突出

福建省只有厦门大学和华侨大学2所国家部委属院校,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仅有9所,占全国1.87%,研究生在校生2.86万人,仅占全国2.12%。全省高校拥有国家重点学科数仅42个,占全国2.2%,其中省属高校仅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代表高校科学研究水平的科技创新平台更少。人才培养结构难以适应海西建设及产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工学教育发展滞后,工学在校生20.95万人,仅占全国工学在校生的2.71%。

(六)高校发展面临较大困难

部分高校办学经费较紧张,财务压力较大。部分学校在新校区建设过程中背负了沉重债务,尽管国家和省里出台了化解高校基建债务相关政策,但到目前经费还未到位,学校财务总体状况仍然紧张,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学科研开展和学校事业发展;部分高校办学活力不够、办学特色不鲜明、改革动力不足,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办学治校能力还不能很好地适应高等教育形势和学校新一轮发展的需要,干部的能力、素质和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部分设区市所在的高校受地域影响,高端人才、学科领军人物引进困难;省里对省内重点高校争取成为省部共建大学等提升办学层次的实质性支持还不够,使部分高校在许多方面错失发展良机,共建项目未能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