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对策与建议
(一)营造良好传统文化教育氛围
社会环境、舆论氛围对中小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影响极大,我们应重视传媒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作用。相关职能部门应充分利用电视、网络等多种传播媒体,加强对福建本地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形成有利于中小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社会舆论导向。针对中小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年龄及心理特点,相关职能部门也应鼓励和引导出版及影视、动漫等制作单位创作出更多适合中小学生学习、喜爱的传统文化读物和视听产品,将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展现出来,体现传统文化的魅力。职能部门还应积极开展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研究工作。如福建文化部门应充分挖掘和弘扬民间优秀传统文化。规划及建设部门应注重地方历史文物、古民居、历史文化遗址等设施的复建及保护工作,在进行城市规划及建设过程中也应充分考虑区域的文化特色,在公园、广场、街道等公共场所设置富有地方传统文化特色的名人雕塑、建筑等。通过全方位的宣传介绍优秀传统文化,把富有福建特色的传统文化以全新的形象展现给中小学生,激发其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此外,还应进一步营造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校园环境。如沙县城南初级中学利用大面积护坡墙,建成中国传统文化浮雕墙。在200多米的墙壁上,一幅幅名家书法、印谱及寓意深刻、构图精美的浮雕图画,使人感觉浓厚的文化氛围瞬时袭来。浮雕墙由三个部分组成,内容分为书法印谱、千字文全文和彩绘浮雕三个部分,极富教育意义和观赏价值,生动地再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13]福建连江县琯头中学的宝鼎文化广场上的巨型花岗岩宝鼎上雕刻着繁体篆书“与时俱进”,宝鼎下方石碑上刻写着摘录于《道德经》和《论语》的励志笃学的词句;宝鼎左边竖立着儒、道、释三尊圣象和经典语录的照片,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宝鼎的右边陈列着六幅学校探究乡土文化的专题活动照片;宝鼎广场的主席台上有一幅“琯头中学隆重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的巨型布景,把连江籍的十位黄花岗烈士英名、黄花岗烈士纪念碑、青芝老人林森联系在一起,体现出学校把乡土文化探究与革命历史教育相结合的创意。学校还充分利用门厅、走廊、宣传栏等地方布置了大量的青芝山文化探究的专题照片,图文并茂,极富文化感染力。[14]
(二)大力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体系建设
应尽快完善中小学传统文化的教材建设,把富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纳入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挖掘各学科的传统文化精神内涵,引领学生自主体会传统文化的精髓,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根据福建中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发展需求,积极开展以传统文化为核心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提高教学效果。民间传统文化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心理、习俗等有密切联系,应重视民间传统文化的教化功能。民间习俗中所传授的生活、生产知识与技能,民间文化中颂扬的孝道、公而忘私、见义勇为、知恩必报、朋友有信以及对民族英雄、祖先的崇拜等,对中小学生的为人处世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应鼓励学生通过探寻先贤足迹、感悟先贤精神,对家乡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家乡的风土人情有全面详细的认识,在不断感染和熏陶中帮助中小学生接纳和认同民族传统文化。如民间体育游戏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游戏活动,具有活动的趣味性、灵活多样性、内容的广泛性等特点。学校可挖掘民间体育游戏的精华,将福建民间体育游戏与学校体育活动相结合,以此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动有助于丰富中小学生的文化生活,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接触、了解、喜欢、认同传统文化。此外,传统文化教育既需要传统授课形式的课程教育,也需要周边人文环境的配合。因此,应重视学校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建设,高质量的人文景观,具有艺术、文学及美学价值,有助于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使校园充溢文化的灵性,学生置身于充满民族历史文化的校园情境中,有助于其潜移默化地接受传统文化教育,提高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
(三)帮助广大教师及家长形成传统文化素养
加强对中小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离不开具有传统文化内涵的教师的引导。由于多年来对传统文化教育的忽视及其师资队伍建设的缺失,当前教师的自身传统文化素质及教学水平难以满足传统文化的教学需求,因此有必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提高传统文化教学效果。通过师资培训,以形成一支熟悉传统文化历史、传统文化教材及教学方法的有独立教学能力的中小学教师队伍。此外,还应将本省民间艺人、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等纳入传统文化课程的兼职教师队伍以丰富学校的师资,兼职教师的丰富生活经验及阅历也是良好的教材,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文化的传承同样离不开家庭文化的熏陶。在中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最先受到的是来自家庭的文化熏陶。学生会模仿长辈的处事行为方式,父母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对子女的影响极大,因此家长应有意识地向子女灌输传统文化知识。同样,家长的传统文化素养的高低也对子女产生极大的影响,如何有效提高家长的传统文化素养,是我们所应考虑的问题。本省教育部门可通过召开家长座谈会、讲座等方式加强家长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及重视,此外还可成立家庭传统文化教育指导中心,定期开展各种传统文化进社区活动,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日常生活,以提高家长的人文修养。通过营造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立体教育氛围,促使中小学生提高传统文化意识。
(四)挖掘传统节日所蕴含的民族情感
随着长期以来对传统文化遗存的忽视,传统节日正变得空洞和苍白,既缺乏信仰层面的内涵,也缺乏仪式层面的展示。传统节日的丰富文化内涵应该被重新发现、认识并融入中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成为滋养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和自尊自信的甘泉。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传统节日起源于古代社会,内含大量美好神奇的传说。这些传说或是歌颂历史人物、英雄人物伸张正义、扬善除恶的精神,或是追求爱情、扬美抑丑,或是追求吉祥、祭神斗邪,无不表现出深沉真挚的民族情感。传统节日有助于激发民族自豪感、有利于促进民族认同、有益于增进民族向心力。2008年,端午节、清明节等传统节日被定为国家法定节日,这些传统节日的意蕴在国家层面得到了空前重视。本省教育部门应利用节日,在中小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以健康浓郁的人文氛围熏陶人、培养人,塑造中小学生的高尚品质和良好道德情操,加深中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体验和认同。人类社会处于不断的变化、发展之中,如在纪念祖先等传统文化节日中,由于前辈受自身知识水平的影响对自然等现象了解不多,其最初的纪念仪式必然包含着迷信的内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今天的人们在举行仪式时,更多的是强调“报本返始”的人文理念。传统节日所蕴含的优秀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小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应积极挖掘传统节日内涵,将传统节日教育纳入学校日常教学之中,增强中小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知和理解,让他们更好地了解、认同、喜爱传统节日。
(五)进一步挖掘地方文化特色,创建传统文化教育平台
开展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应避免空洞的说教。传统文化教育应注重中小学生身处区域的特点,将地方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有效的与中小学课程紧密相连。福建地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机组织部分,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海洋文化、闽南文化、客家文化、红土地文化、妈祖文化、船政文化、畲族文化、朱子文化等特色文化。从闽越文化到近现代文化,历史积淀深厚,儒家文化影响至深。儒家文化注重教化百姓,赞赏舍生取义的高尚精神。应充分挖掘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地方特色课程资源。如福州、闽南沿海一带,具有海洋文化的特点,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东起点。闽西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苏区,有海内外客家人的祖地,具有客家文化和苏区文化的特色。闽北指武夷山、南平一带,具有较为鲜明的是闽越文化特色。闽东与浙江接壤,具有海洋文化与畲族文化特征。同样,福建地灵人杰、人文荟萃、名流辈出。将乐县人杨时是北宋著名的理学家,师承理学大师程颢、程颐,成语“程门立雪”讲的就是杨时好学、尊师重道的事迹。杨时精研理学,他“倡道东南”的历史功绩,被后人尊为“闽学鼻祖”。他的思想对后来的朱熹创办闽学影响至深。朱熹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他先后在崇安创建紫阳书院,在建阳创建考亭书院,在武夷山建“武夷精舍”书馆,终生诲人不倦。他所创立的闽学是福建古代文化的核心,促进了福建文化的兴盛。明清时福建涌现出一大批“睁眼看世界”的名人及学者,如末代帝师陈宝琛,马尾船政的兴办者沈葆祯,林则徐、严复、林纾等。受闽文化多元性的影响,福建文化中不同时期、不同区域的爱国主义传统表现形式多样。如明代戚家军抗击倭寇,清代郑成功收复台湾,民族英雄林则徐的虎门销烟等。陈靖姑、林默娘、吴!等由于历史的原因,有一部分转为宗教信仰,但更多的是一种对真善美的特殊的信仰,在历史上起过积极的作用。这些由人而神的人物,正体现了人民对他们爱国爱民精神的无限崇敬。[15]这些都是我们对中小学生进行传统文化宣传和教育的最好素材,对于弘扬和培育中小学生的民族精神,发扬开拓进取、艰苦奋斗的精神,培养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当前的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中,我们应注重通过从本土历史中寻找传统,“以文化人”,引导中小学生在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中增强爱家乡意识、激发爱国情感。
(六)拓展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的校外实践基地
泉州将海交馆、郑成功纪念馆、闽台缘博物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著名景点清源山创立首个青少年生态文化教育基地,在安溪慈山农校建设茶叶制作实践基地,整合利用文化资源,进一步拓展校园文化内涵。福建省还举行了以“依法保护,重在传承”为主题的“文物在我身边——福建文博进校园、进社区双百活动”,活动对象为来自“双百活动”签约学校的学生。如泥条盘筑制陶法是首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之一,已有8000多年的悠久历史,福建博物院举行以“体验远古文明”为主题的泥条盘筑制陶的活动。参与活动的学生不仅观看了泥条盘筑制陶教学片还与家长、教师一起动手捏起泥条,通过这一古老文化的展示和寓教于乐的形式,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同时提高他们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自觉意识。[16]2011年2月,连江博物馆举行为期10天的“2011年连江县民俗文化展”,千余名中小学生参观展览,接受民俗传统文化教育。学生们参观了剪纸、花灯、摄影、书法等艺术作品,陈列在展厅里的丹阳拉线狮、畲族织布机、农具、炊具等实物引起了学生们的极大兴趣。通过活动,中小学生进一步了解了自己家乡的文化遗产,感受家乡民俗文化遗产的博大精深。[17]南靖苏洋中心小学深入挖掘土楼文化育人功能,深入开展“我是福建土楼文化小使者”活动,让学生了解家乡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的建筑特点、历史、文化及民俗风情等,充分感受到人民群众的伟大智慧和创造力,成为激发学生自信心、自豪感和培养爱国爱乡情怀的有效载体。
【注释】
[1]《诏安霞葛中心南陂小学开展“感悟端午节”主题班会活动》,http://www.fjzzjy.gov.cn/ne‐wsInfo.aspx?pkId=80394。
[2]《溪源中学开展感恩教育活动争创特色德育学校》,http://www.fjjn.gov.cn/article.asp?arti‐cleid=14952。
[3]《建瓯〈弟子规〉夏令营在房道镇开营》,http://www.npjy.com/newsInfo.aspx?pkId=503986。
[4]《朱子学校初一新生举行敬师礼仪式》,http://www.wysjy.com/xinwen/9538.html。
[5]《“新丰泽人”子女畅游闽南文化之旅》,http://www.fjedu.gov.cn/html/2011/12/04/377_108987.html。
[6]《闽南传统文化进校园》,http://www.fjedu.gov.cn/。
[7]《福建福安:艺术扶贫工程让畲族文化之花绽放校园》,http://news.xinhuanet.com/society/2011‐11/07/c_111150649.html。
[8]《宁德市民族中学在创先争优中彰显特色办学》,http://www.fjedu.gov.cn。
[9]《宁化客家学校评选“客家文化小传承人”》,http://www.fj‐pupil.com/article‐19662‐1.html。
[10]《芝山小学:“群幡起舞”敲开央视大门》,http://www.fjedu.gov.cn。
[11]《闽首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校14所》,http://fj.sina.com.cn/edu/cb/2012‐01‐30/09127984.html。
[12]本次调查的样本为福建省内的800名中小学生。
[13]《三明沙县城南中学传统文化浮雕墙落成》,http://www.jrsmw.com/xypd/hdxx/201105/t20110505_200111448.html。
[14]《省级校长培训班到连江琯中考察特色建设》,http://www.fjedu.gov.cn/html/2011/04/12/378_97597.html。
[15]《爱国主义应当是新方志中的一条红线》,http://www.fzdqw.com/ShowText.asp?ToBook=1537&index=3。
[16]《福建文博进校园活动举行》,http://www.fjedu.gov.cn。
[17]《连江:1000余名学生探寻“民俗传统文化”》,http://www.fjedu.gov.cn/html/2011/02/23/377_95235.html。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