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等教育信息化的成效与问题

高等教育信息化的成效与问题

时间:2023-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浙江省82.54%的高校制定了信息化经费预算,部分高校已将信息化经费单列在全校统筹信息化预算中。建设校园网络系统是高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基础,建设教育信息数字资源是高校教育信息化顺利发展的关键。浙江省高校重视信息化硬件建设。全省高校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于信息化建设,注重校园网信息系统以及多媒体教室、语音室、机房等的硬件建设,但忽视人员的培训及研究。

1.2 高等教育信息化的成效与问题

1.2.1 浙江省高等教育信息化的主要成效

1.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较大

浙江省82.54%的高校制定了信息化经费预算,部分高校已将信息化经费单列在全校统筹信息化预算中。建设校园网络系统是高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基础,建设教育信息数字资源是高校教育信息化顺利发展的关键。在高校信息化建设经费分配上,各高校投入比例都较高,近三年平均每所高校的年均信息化资金投入总额为415.29万元。

2.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良好

浙江省高校重视信息化硬件建设。其中,生均电脑拥有率高达50.67%,多媒体教室的占有率达到64.87%,利用率达88.22%。校园网覆盖情况良好,均建立各自的校园网络,全省高校网络平均通达率为95.95%,网络接口(布线的网络接入点)总数平均为9193.83个,统一部署的无线AP数平均为31.18。

校园网主干带宽平均为2136.36Mbps,主干网络稳定,因故障校园网主干停止时间能在1小时以内修复的高校比例为61.82%,说明各院校都有一定的应急能力,保证网络的畅通。

有78.18%的高校建立了网络防病毒系统,63.64%的高校建立了信息过滤系统,这为信息资源的应用提供了基础保障。

3.教学资源的建设水平较高

全省高校重视教学资源的建设及应用。高校的电子期刊总数为11663136份,电子图书总数为25965983册,多媒体光盘资源为564396片,年均经费投入总数为3973.86万元。

全省高校重视教学资源和科研资源的建设,部分院校建立了全校统一的教学资源管理平台,提供全校教师使用的专题教学资源编辑软件,支持科研项目的专业工具软件,以及可服务全校的高性能计算系统。

此外,全省高校还重视政务信息资源与基础数据的建设和应用,提高了办事效率,为师生提供了便利,在教育信息化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4.信息化制度、组织保障发展水平较高

85.71%的高校制定了中长期信息化战略规划与发展策略,使信息化建设有方向、有规划,保证了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统一性、连续性和稳定性。部分院校已经将信息化工作水平纳入了学校内部考评制度,并针对部门、院系及教职工个人建立了相应的信息化激励机制。

本科和高职高专院校正校级和副校级比例总和都超过80%,各高校领导都比较重视院校的信息化建设水平。

所有高校均已设置了信息化领导机构,成立了信息化管理部门,而且60.3%的高校的信息化管理部门被定为正处级。所有高校都拥有一支信息化管理专职教师队伍,且98%以上人员具有大专学历以上,业务素质普遍较高。学校全职的建设、技术支持和维护队伍平均9人以上,97%以上的人员具有大专学历以上,技能素质整体较高。

1.2.2 浙江省高等教育信息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全省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虽然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一些有待改进与完善之处,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高等教育信息化观念不强,法规不够完善

对高等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程度认识不够。50%的本科院校和43.59%的高职高专院校,只是将信息化发展规划分散在学校各部门的总体规划中,未能单列为信息化发展规划,而且还有部分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没有成文的信息化规划。

部分高校对信息化部门还没有建立比较严格的绩效考核标准和相应的激励机制,没有最大限度地调动信息化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2.重硬件轻软件,重建设轻应用

全省高校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于信息化建设,注重校园网信息系统以及多媒体教室、语音室、机房等的硬件建设,但忽视人员的培训及研究。近三年,全省高校年均信息化资金投入总额为415.29万元,其中信息化建设经费为292.41万元,占总额的70.41%;信息化校园方面的年度运行维护费为114.49万元,占总额的27.57%;培训及研究经费为8.40万元,占总额的2.02%。人员培训及研究经费投入远低于其他两项的投入。全省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水平不高,发展不完善。高校的视频会议系统基本没有与教学系统共用,视频会议室的使用率低,建有视频会议室的学校平均每周使用次数只有0.21次;部分学校构建网络教学平台和网络考试平台/系统,但最近一年的使用情况都不理想,使用率较低。

3.高校信息化发展不均衡,运行与共享机制不健全

全省各高校基本处于各自为政的局面,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指导。不同类型高校在网站、平台系统等方面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独立开发,系统水平参差不齐,很多学校购买和引进了不少知名的外来资料,但各个平台、支持系统之间彼此不兼容,形成多个“信息孤岛”,阻碍了各院校之间的沟通,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共享程度不高,造成一定程度上的资源浪费。部分院校由于自身认识或者信息化经费压力等原因,信息化水平较低,全省高校信息化还没能实现均衡发展。

4.信息化组织保障不够完善

信息化管理部门级别偏低,缺少专门的CIO。有25.4%的高校信息化管理部门级别为副处级,14.3%的高校信息化管理部门级别为科级或隶属于其他业务部门。信息化组织的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开展。对CIO职位不够重视,设置CIO职位的高校仅占17.6%。CIO级别过低,号召力不够,对下级部门的管理力度不足,难以有效开展工作。信息办名称不统一,职能也存在差异,而且信息化工作人员少、任务重。高校虽然逐步意识到人员培训的重要性,但是力度仍然不够。信息化考评以及激励机制不完善,许多高校未将其信息化工作水平纳入学校内部考评制度中,也没有建立信息化激励机制。

5.高校网络与信息安全建设水平普遍偏低

全省高校普遍缺乏有效的安全防范意识,学校网络不够稳定,网站上病毒较多,防御体系建设水平不高。全省高校总体的信息安全认证水平薄弱,只有4.76%的本科院校通过了信息安全测评或认证,高职高专院校都没有通过信息安全测评或认证。本科院校建立了风险评估体系的比例为23.81%,高职高专为11.76%。虽然采取了一系列病毒防御措施,但是网络运行故障监测水平偏低,入侵监测系统不完善。网络系统安全措施还有待加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