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建设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建设

时间:2023-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现代教育技术专职机构是高等学校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重要部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浙江省各高等学校中现代教育技术机构设置的基本情况如表3.3所示。浙江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是一个集教育信息化服务、教育技术研发与教育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于一体的综合性机构,目前有在编人员46名,其中正高职称1名、副高3名、博士2名。浙江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计划在紫金港安装10套录制系统,学校已立项,目前正在施工中,

3.3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建设

3.3.1 浙江省高校的教育技术机构

现代教育技术专职机构是高等学校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重要部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浙江省各高等学校中现代教育技术机构设置的基本情况如表3.3所示。

表3.3 浙江省高等院校中的现代教育技术机构

img74

续表

img75

续表

img76

3.3.2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案例

案例1:浙江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浙江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是一个集教育信息化服务、教育技术研发与教育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于一体的综合性机构,目前有在编人员46名,其中正高职称1名、副高3名、博士2名。

浙江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主要职能包括:

●教育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本中心设有教育技术研究所,从事教育技术学专业高级人才(硕士、博士)培养、教育技术培训,以及教育信息化领域的科学研究。

●教学资源制作与教学技术开发:本中心设有音像教材与媒体制作、技术开发、教学媒体等部门,专门从事各类电子教材以及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以及教育信息化硬/软件设计与开发。

●多媒体教学应用与技术维护:本中心的教学应用与管理部专门负责全校与多媒体教学相关的应用评估、技术维护与管理职能,下设紫金港、玉泉、西溪、华家池等校区的多媒体教室管理点。

此外,本中心还是浙江省教育技术专业委员会的理事长单位,设有“浙江大学大学生多媒体创新实践基地”和“浙江大学数字影视动漫实训中心”。

关于浙江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情况,已经在本章的教育技术专业建设一节中作过介绍,下面着重从多媒体教室建设与管理、教学服务产品的研发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等三个方面,介绍浙江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在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中的主要工作和经验。

1.多媒体教室的建设与管理

(1)多媒体教室的建设与改造

目前浙江大学共有200多个多媒体教室,分布在紫金港、玉泉、西溪、华家池等4个校区,并且多媒体教师的数字还在逐年增长之中。在硬件支持上,一方面,浙江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承担着已有多媒体教室设备的日常维护、更新、故障修复等工作,保证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另一方面,还担负着全校新多媒体教室的设计与建设工作。

为促进多媒体教学环境的有效提升,中心在多媒体硬件改进设计上下了很多工夫:简化了用户的设备操作过程,通过功能的组合和智能化,使操作尽可能方便快捷;调整了设备配置,强化了数字多媒体的使用;设计、研制了新型多媒体教室中控平台,实现了系统简化和功能优化并增强了网络功能和管理功能;研发了立式讲台,采用无线话筒、无线鼠标,解放了控制台对教师的束缚,更有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目前全校有200多个多媒体教室经过以上改进,我们将其称为“新一代多媒体教室”。

(2)全校多媒体教室的高效管理

在软件方面,为更好地推进教育信息化,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从多个层面构建和完善课堂教学环境的信息化,尤其是在构建多媒体教室群控管理系统及开发课堂教学实时信息的应用系统上下了大工夫。

承担这一部分工作除了有相应的人员配备(及时处理现场问题)以外,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自主研发了一套多媒体教室群控系统,实现了全校多媒体教室的智能化信息管理,不仅大大节省了中心需配备的人力物力,更重要的是改善了全校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其中的“一键式”系统操作更是简便了教师上课,提升了教学效率。

目前,浙江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研发了三种不同的多媒体教室群控方案:①专线型:各种信号(视频、音频、控制、通话等)通过控制室与教室之间的专线传输;②网络型:各种信号通过网络传输;③混合型:部分教室采用专线型,部分用网络型,两类系统均由统一的用户界面进行控制。

现在,浙江大学已经在紫金港、玉泉、华家池3个校区设置了7套群控系统,管理着193个多媒体教室。

2.教学服务产品的研发

(1)课堂教学实时信息系统

教育信息化不仅需要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快各种多媒体教学环境和网络环境的建设,同时,还需要有大量网上教学资源的支持。

以教室课堂教学的实时信息为基础,整合各种网络资源,开发软件应用平台,构建各种应用系统,为构建新型教学模式提供技术手段。目前,浙江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实行的模式有:主从式多媒体教室、网上课堂、课堂实况记录及课件即时生成、课件点播、教学观摩评估等。与这些操作模式相配套的软件支持平台有:多媒体教学实时检查评估系统;成教专升本网络课程教学平台;本科教学网络教学平台;多媒体教学实况转播、录制系统等。

这里以多媒体教学实时检查评估系统为例,介绍软件平台的简要功能及应用情况。该检查评估系统在该校的国家、省部级及校级精品课程评审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参评人员(管理人员、同行专家)可以运用本系统通过联网检索、查询需评估的教师、专业、课程、上课地点等信息;同时,参评人员可通过网络选择评估某个教室的课堂教学实况,包括选看教师镜头和学生镜头,并实现远程摄像头云台等设备的远程控制;并可根据评估状况直接填写评估表,一键式递交到评估数据中心存档。评估数据经存储、统计、分类、排序和分析后,一方面可将结果提供给行政职能部门,为制定政策作依据;另一方面可发送到教师所在学院,为学院对教师课程的评价作参考。多媒体教学实时检查评估系统的主要功能有以下几点:①查询:教师查询、教室查询、课程查询;②观看:教师、学生;③控制:摄像头、云台;④记录:课堂教学实况;⑤评估:生成、递交评估表。该系统于2005年5月完成了硬件设施和软件调试,在6月份的校长办公会议上汇报演示。2006年在紫金港、玉泉、华家池3个校区的6个集控点安装了该实时评估系统。

(2)网络课程教学平台

浙江大学自行研发的网络课程教学平台是一套将日常网络教学与网络辅助教学、网络课程建设、精品课程建设三者紧密结合的系统。用该平台可以轻松地在任意一台上网电脑上进行实时网络课程建设和日常的网络教学与网络辅助教学。如果需要参加精品课程评审,只需补充申报精品课程所需相关内容并设置好显示模版,就可以方便地生成一门既可进行网上教学,又可参评的精品课程。

浙江大学网络教学平台由网上课程开发系统、网上教学支持系统、网上教学管理系统、公共支持系统等部分组成,拥有课程建设、教学管理、资源管理、学习平台、跟踪评估、管理统计等功能。

(3)教学直播与录制系统

为满足国家精品课程等重点项目课程实时视频转播、录制等高质量的要求,浙江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特别设计了相应的演播教室,并开发出多媒体教学实况转播、录制系统。该系统具有以下功能:①即时生成课堂教学实况课件,方便快捷;②可根据需要录制群控系统内的任选教室,无需建设专门的录制教室;③课件内容包括师生的视频图像、计算机屏幕图像和索引,各部分图像大小可随意调节;④截屏生成计算机屏幕图像,清晰度高。

该系统目前主要应用于学校国家级精品课程的录制。浙江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计划在紫金港安装10套录制系统,学校已立项,目前正在施工中,并配备有自主研发的配套摄像机自动跟踪系统。

3.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自2006年至2009年,浙江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共开设四期新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课程,内容涉及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多媒体设备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视频录像在教学中的应用及网络课件制作及课件制作中常用软件等版块。在教育技术理论方面,2006-2008年由盛群力教授主讲“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2009-2010年由张剑平教授主讲“信息化背景下的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在教育技术学科应用方面,请夏强教授讲授其在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与应用中的切身体会。教室多媒体应用的具体问题,则由本中心的骨干老师讲授。

在硬件上,有“多媒体教室集中控制系统”主题讲座。主要是针对目前浙江大学多媒体教室成为教学环境的主流,各位新教师在具体上课前又对其非常的陌生而开设的。通过对目前多媒体教室环境、设备功能的系统介绍,一可以让新教师熟悉教室的整体环境;二可以减少新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因误操作而引发的问题、带来的麻烦,从而让新教师更快更顺利地适应新的岗位,开展新的工作。

在软件上,主要是针对新教师课件制作、网络课程制作等需求,为新教师开设了一系列制作软件及应用平台功能介绍的课程,其中有Flash及Firework软件应用技能培训、视频编辑制作技能及软件介绍、Dream weaver应用介绍以及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平台的具体应用展示。这些课程的设置旨在为新教师介绍有效的教学辅助工具,减少他们通过自己摸索所走的弯路,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案例2:浙江工业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浙江工业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是一个集教学实验、科学研究与多媒体教学服务和技术开发于一体的校级实验与教学服务机构。

2001年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在原电教中心的基础上投入建设,目前已拥有固定资产近3000万元,实验室建筑面积18000平方米(含屏峰校区),人员编制16名,其中正高职称1名、副高2名,80%人员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中心下设四个部门:多媒体教学服务室、教育信息制作室、广电制作与实验室、屏峰校区综合室,分别管理全校的264个多媒体教室、2个多媒体群控室,以及4个交互式网络直播录播系统、网络教室、多媒体技术制作室、教师电子备课室、演播室、非线性网络编辑室、摄影摄像室、模拟对编室、播音与主持实验室等的工作与实验,拥有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和教育应用软件。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建设理念先进,突出了以教育资源高度共享和最优化利用的原则。定位明确,体现出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倡导先进教育理念的目的。

中心积极致力于内涵和面貌的改变,以适应学校明确的发展目标,近年来的主要工作业绩包括以下几方面。

1.为实现现代化教学环境作出了贡献

规划设计了全校多媒体教学系统一体化工程(投资1800万元)。其中2001年建成的多媒体群控系统为省内首创,多媒体教学平台达到了省内先进水平,为教师开展教学手段改革、实施多媒体教学打下了较好的基础,作为工程样板被其他高等院校广泛推广使用。

2.注重教学服务,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实施的数字媒体专业综合实验室工程(投资1200万元)被评为校优秀工程。其中虚拟演播室、非线性编辑系统和校园网中实现的教育视频点播EVOD功能居省内高校领先水平,建成后的实验室承担广电、教育技术、广告、播音主持、动漫等相关专业实验,有力地促进了这些新建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参与了5项学校重大教改项目,其中获省人民政府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教育厅课件评比一等奖2项。

3.教育技术培训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2002年起负责教育部指定教育技术培训中心工作,为该校及全省高校广大教师提高现代教育技术水平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目前已有2000多名教师接受培训,并通过考核拿到教育部颁发教育技术合格证书。指导的教师多媒体教学软件比赛课件和全省大学生多媒体制作大赛作品,连续多年获得教育厅相关评比一等奖。

4.把握学科前沿,积极进行教学与科学研究

积极致力于教育信息化和数字媒体方向的研究,目前在浙江工业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承担研究生课程,指导教育技术专业研究生。中心累计承担科研项目24项,科研经费共460万元,其中主持或参与省级项目3项、重大横向1项、厅级1项;发表论文、论著22篇,其中获EI收录1篇、国家级核心期刊6篇,出版专著、教材5部。

浙江工业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将以一流的现代化实验设施,为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一流的服务,并努力成为国内知名的教育技术、数字媒体制作的创新与培训基地。

3.3.2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

在高等学校中,教育技术教学实验室担负着巩固、发展课堂教学效果,培养、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任务。在这里,以浙江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为例,介绍我省高校教育技术中心在国家级、省级教学实验示范中心建设与发展过程中的做法与经验。

1999年,浙江师范大学在原来的电教中心基础上,新建了独立建制的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在长期的实验教学实践中,浙江师大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又名信息传播实验教学中心,简称中心)与国内其他师范院校的中心一样,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黑板到网络,从常规媒体到多媒体,从真情实景到虚拟现实,中心实验室的建立和发展走过了一条健康成长的道路,先后投资2000多万元,改造了常规媒体实验室、计算机媒体实验室,新建了非线性编辑、摄影、网络、平面与动画设计等实验室以及数字演播厅等。

2004年,该中心通过了省级实验中心建设验收,之后又顺应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潮流,及时调整实验教学内容和方式,从主要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实验教学转变成为全校信息传播类课程的实验教学服务,逐步成为一个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信息传播技能并举的实验教学基地。

凭借优厚的软硬件支持,2009年1月,该中心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

1.中心建制

中心隶属学校,为校直属单位,主任、副主任由学校任命,实行独立的实体运作。校教务处负责实验教学工作的统筹、组织、协调、监控、检查及评估工作;校实验室管理处负责实验室建设的规划和实施、仪器设备的管理、实验室综合效益和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的评估以及实验队伍建设等。

中心下设影像传播类实验室、多媒体与网络传播类实验室、信息传播实践基地三大类实验室(基地)。中心建制示意图如图3.1所示。

img77

图3.1 浙江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建制示意图

2.管理模式与管理制度

(1)管理模式

中心实行主任负责制,全面负责中心的建设、运行与管理。中心对下属各实验室的所有资源实行统筹管理,并根据教学需要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实验室的有效整合。中心的实验教师及技术、管理人员受中心主任领导,由中心统一分配工作任务。

①管理实行“五个统一”

中心贯彻落实《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严格执行《高等学校仪器设备管理办法》及国家和省有关部门以及学校制定的相关规定,管理实行“五个统一”:统一规划;统一调度中心的实验教学仪器设备和实验技术人员,组织实验仪器设备改造与开发;统一管理、保养和维修实验教学仪器设备,规划使用实验教学经费;统一安排实验教学任务,开展实验室开放,负责实验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统一选聘、考核实验教师和技术人员等。

②管理推进“四化”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在管理上推进“四化”,即制度化、科学化、开放化和信息化。经过多年努力,中心已形成了管理层次清晰、责权明确的现代化管理体制,从管理层面为中心履行人才培养职责和完成社会服务功能提供了良好的体制保障。

(2)管理制度

学校十分重视实验室的管理制度建设,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并已形成规章制度汇编3辑。中心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特点,也相继制订、修订了一系列管理规章制度,坚持做到为学生实验服务,以学生为本,保证中心管理的人性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3.实验教学工作

(1)实验教学情况

中心实验教学面向教育技术学、广告学、数字媒体技术、戏剧影视文学、艺术设计、动画等专业以及全校信息传播类公共选修课,教学层次包括本科、硕士以及专业人员的培训。

先进的仪器设备、良好实验环境、合理的人员配置以及完善的管理制度是中心保证实验教学开展和实验室开放的基础。目前,中心按教学计划和实验教学大纲应该开出的实验项目数385个,实际开出数385个,实验学生平均3400人/年,实验人时数平均30万/年。

(2)实验教学理念与模式

近年来,根据教师教育发展形势和中心专业快速发展的趋势,中心制订了“两条腿”走路的战略规划,一方面大力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教学与研究;另一方面整合资源,拓展功能,服务校内外广播、电视、网络信息传播需要,不断满足相关专业信息传播实验教学需求。在多年的实践探索中,中心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大胆改革创新、积极探索,逐步形成了“一体化、多层次、开放式”实验教学理念和实验教学、创新实践、应用拓展“三位一体”实验教学模式。

实验教学理念。一体化: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拓展于一体,融教学、科研、服务于一体;多层次:基本型实验注重“实”,综合设计型实验突出“专”,研究创新型实验刻求“新”,构建多层次实验教学体系;开放式:实验场地、实验设备、实验内容面向全校师生开放,面向合作单位开放。注重对学生探索精神、科学思维、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强化实验教学在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实验教学模式如图3.2所示:

img78

图3.2 “三位一体”实验教学模式

“实验教学”着力传授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创新实践”着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应用拓展”着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搭建一体化的实验、实践平台。

(3)实验教学体系

中心以培养信息素养和信息传播技能为目标,以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建立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分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涵盖了基本型实验、综合设计型实验、研究创新型实验等。实验教学体系如图3.3所示。

img79

图3.3 实验教学体系

(4)实验教学内容

针对实验教学的一般规律和信息传播类(教育技术学、广告学、数字媒体技术、艺术设计、动画、戏剧影视文学为中心服务的主要专业)学科的基本特点,对在中心完成的实验课程内容划分为三个层次。

4.实验教学队伍建设

中心采用固定编制、流动编制和聘任编制相结合的用人机制。实验技术人员全部实行公开招聘、竞争上岗;各实验课程负责人均通过公开招聘、由具有丰富教学经历的教授或副教授担任;实验指导教师公开招聘;同时聘请一批社会兼职实验教师人员和研究生兼职管理人员,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符合中心实际,与理论教学队伍互通,核心骨干相对稳定,教学科研创新能力强,实验教学水平高,积极参加教学改革、科学研究、社会应用实践,广泛参与国内外同行交流的实验教学队伍。实验教学中心队伍结构如图3.4所示。

img80

图3.4 实验教学中心队伍构成

5.实验教学改革思路

根据学校实验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和中心的目标定位,从“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出发,中心提出教学改革思路:强化对学生创新实践的支持,优化实验环境构建,努力打造文、理、艺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实验实践教学基地,努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传播技能,为相关专业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6.中心建设的特色发展

30年来,中心顺应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潮流,及时调整实验教学内容和方式,不断拓展工作领域和职能,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信息传播技能并举的实验教学基地,突破了国内师范院校原有的教育技术中心的构建模式,探索了一套既有教师教育特色又体现传播特征的实验教学新体系。

(1)坚持“一体化、多层次、开放式”的实验教学理念,形成“实验教学、创新实践、应用拓展”三位一体的实验教学模式

中心实验教学始终坚持“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传播技能为目标,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互通,课内与课外互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兼容”的目标定位,在“一体化、多层次、开放式”的实验教学理念引领下,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拓展于一体,融教学、科研、服务于一体;基本型实验注重“实”,综合设计型实验突出“专”,研究创新型实验刻求“新”;实验室、实验内容面向全校师生开放,面向合作单位开放,并坚持时间开放、内容及过程开放,范围开放。在具体的实践逐步形成了“实验教学、创新实践、应用拓展”三位一体的实验教学模式,统筹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统筹“三个课堂”实验教学,以培养创新人才为中心,“实验教学”着力传授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创新实践”着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应用拓展”着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搭建一体化的实验、实践平台。

img81

图3.5 三位一体的实验教学模式

(2)优化课内,强化课外,以开放实验为支撑,以创新项目为依托,以学科竞赛为延伸,三者有机联动、交叉互动,搭建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新平台

中心根据优化课内、强化课外的原则,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通过课内课外结合,着重加强学生课外实践环节:一是通过开放实验,坚持为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和参加各类学科竞赛无条件提供方便;二是组织学生积极申报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立项课题、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项目等学生课外科技创新项目,并为其配备专门指导力量,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了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的形成;三是发起并承办浙江省大学生多媒体作品设计竞赛,鼓励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DV大赛、全国“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竞赛等赛事,推动学生应用专业知识、提升实践能力、培育团队精神;三者有机联动、交叉互动,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搭建了一个全新平台。

img82

图3.6 学生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新平台

中心主办或组织的各类竞赛包括:

每年一度的“浙江省大学生多媒体作品设计竞赛”,该大赛包括多媒体课件、平面设计、网页设计、动漫设计、DV等5个类别,从2002年至今已成功举办了9届。大赛由省教育厅颁发获奖证书,并正式出版获奖作品光盘。

浙江师范大学师范技能大赛,包括课件大赛、教学设计大赛、说课大赛等。

(3)改革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行“专管共用”,实现相关资源的有机整合和充分共享,大大提高实验设备的使用效益

近年来,我国高等院校原有的教育技术中心职能已经无法满足学校新兴专业、新兴学科发展的需要。在此背景下,中心及时作出“两条腿”走路的战略规划,一方面大力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教学与研究;另一方面整合资源,拓展功能,服务校内外广播、电视、网络新闻传播需要,不断满足相关专业信息传播实验教学需求,对实验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行改革创新,提倡“专管共用”的资源使用方式,相关学科和专业以及学校宣传部门则遵循“不为所有,但为所用”的理念,以中心为平台,以教育技术、信息传播技术实验教学与研究、校内外新闻宣传为功能定位,将学校的教师教育学院、人文学院、美术学院、幼师学院、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等相关学院与专业,以及学校新闻中心资源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对校内与信息传播相关的实验资源进行统一建设,集中管理,共享使用。中心管理实行“五个统一”,注重加强制度化、科学化、开放化、信息化建设,使校内外实践教学硬件资源实现有机集成和有效互补。这不仅实现了新闻传播媒体与教学媒体资源的充分共享,而且充分发挥了学校现有学科研究和教学资源的优势,打造教育技术、信息传播技术的实验教学与研究基地和校内新闻宣传阵地。这不仅为学生提供更加宽阔的实践平台,而且为国内高等院校现有的教育技术中心职能的转变与拓展、信息实验体系的构建、实验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探索出了一条可资借鉴的新路子。

7.中心建设的发展规划

秉承“一体化、多层次、开放式”的实验教学理念,坚持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能力培养为核心,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贯穿实验教学始终,努力探索实验教学改革新思路,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在实验体系科学化、实验内容综合化、实验管理智能化、实验资源共享化、实验装备现代化、实验环境开放化等方面狠下工夫,使中心更好地满足学校教育技术学、传播学、数字媒体技术、动画、文化产业管理等专业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完善管理和运行机制。中心在现有建制的基础上,将不断完善面向全校各学院、专业开放服务、共享资源的具体措施,完善实验教学开放运行的政策、经费、人事等保障机制,理顺中心与相关学院的关系;完善实验教学科学评价机制,引导教师积极改革创新。

①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深入研究国内外高校实验教学发展趋势,紧紧围绕以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深化实验教学改革,积极开发创新性实验,进行优质教学资源建设和信息化建设;深入开展与业界的合作,增强实验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改革实验内容,使之更能适应学科发展、新专业建设与发展的需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各门实验课程的实验教材建设,出版一批高质量的实验教材。

②加强实验室建设。加快建设和改造专业所需配套实验室,使实验室建设更好适应当前技术及学科发展。

③加强教学资源建设。不断完善中心资料室,特别是音像资料的收集制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节目精品;逐步完善现有的多媒体素材和相关的数字化实验教学资源,设立实验教学专题网站和基于Web的虚拟实验网站,拓展教学网站的功能,逐步建立兄弟院校之间的信息交流与资源共享机制。

④加强实验教学队伍建设。坚持“引进与培养并重,竞争与激励兼顾”的原则,在学校支持下,分批、分层次选派实验技术人员赴全国重点高校进修、访学或攻读高层次学位,积极提升实验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科研能力和实验教学水平;同时,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形成一支数量适当、结构合理、层次较高的实验教学队伍。

⑤凝练优秀教学、科研成果。在国家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凝练和巩固建设成果,加强教学、科研互动和成果转化力度,争取获得更多国家级奖项;提高中心的科研水平和学术地位,依靠中心资源,积极争取省部级以上课题,提高中心学术地位。

⑥加强交流与合作。加强国际交流,借鉴和吸收国外先进教学理念和经验;加强与兄弟院校交流与合作,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享资源,形成合力;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强与新闻单位、传播机构的合作,吸纳社会优质资源,拓展学生的校外实践渠道。

【注释】

[1]程印学:《新建本科院校学科建设的策略取向》,《教育研究》2009年第12期,第91-94页。

[2]马廷奇、王长喜:《学科建设与本科教学改革》,《中国高等教育》2009年第Z3期,第43-45页。

[3]注:“C9”联盟——中国一流大学联盟,由我国首批“985”高校中的9所大学组成,它们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