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信息技术新课程及其实施

信息技术新课程及其实施

时间:2023-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2002年实施义务教育新课程实验方案开始,目前浙江省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实施方案为: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开设信息技术课,三年级至六年级每周1课时,七至九年级每周2课时。结合浙江省高中新课程实验方案和浙江省的实际情况,目前我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方案如下:全体学生在高一年级完成4个必修学分的修习。

5.1 信息技术新课程及其实施

5.1.1 信息技术课程改革及其历程

1982年,教育部决定在我国进行计算机选修课教学试点,设立了5所计算机教育实验学校,我国的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开始起步。1984年,教育部颁发了《中学电子计算机选修课教学纲要(试行)》,我省的部分中学开始了计算机教学实验,当时以计算机程序设计教学为主。

随着软硬件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计算机教学逐渐从程序设计教学向应用软件学习发展。1994年,浙江省教研室组织了大学教授、中学骨干教师开始研究编写浙江省中学计算机教材,以“任务驱动”的理念组织教材,改变了当时社会上众多的计算机教材是单纯的软件使用说明书翻版的状况。1995年出版了我省历史上第一套计算机教材:《中学计算机(一)》(初中)、《中学计算机(二)》(高中),并组织了我省第一次正式的计算机教研活动——中学计算机教材备课会议。自此,我省的中学计算机教学开始普及。

1996年,为了加快我省高中计算机教育的发展,规范高中计算机教学,原浙江省教委下发了《关于在普通高中设立计算机学科会考的通知》(浙教普〔1996〕335号)。1997年6月,浙江省第一次高中计算机会考顺利进行,这也标志着我省的高中计算机教育全面普及。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在小学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开展小学计算机教学的学校迅速增长。从1998年开始,浙江省组织编写小学计算机教材,率先在国内以“任务驱动”的理念设计教材,1999年正式出版了第一版小学计算机教材共4册。自此,我省中小学计算机教学研究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体系。1999年,成立了浙江省教育学会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分会,对于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研究和指导更加规范、有效,一批中小学计算机骨干教师开始成长。

随着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教育逐渐取代计算机教育。2000年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指导纲要》,正式在中小学设立了信息技术课程,我省也同步在中小学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并组织大学教授和专家、中小学信息技术骨干教师根据《指导纲要》编写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共13册,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从小学到高中的信息技术教材体系,满足了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教学需要。在此基础上,浙江省高中计算机会考形式也作了改变,将DOS平台的笔试改为Windows平台的上机考试,为推动高中计算机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加快机器设备的更新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2001年,教育部启动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课程之一。我省从2002年开始开展义务教育新课程实验,从余杭、北仑、义乌三个“国改区”开始,到2004年全面推进义务教育新课程实验,信息技术学科也同步进行了新课程改革,无论是教学计划,还是教学用书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信息技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开设,一直开到初中九年级。

2006年,我省启动了高中新课程实验,高中信息技术作为技术领域的课程之一,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省课改办的指导下,成立了高中信息技术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制订了我省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实施方案,编制了《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省会考办重新制订了高中信息技术会考方案。随着新课改高考方案的颁布,信息技术学科正式列入了高考科目,这一系列政策的实行,对我省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1.2 浙江省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体系

从2002年实施义务教育新课程实验方案开始,目前浙江省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实施方案为: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开设信息技术课,三年级至六年级每周1课时,七至九年级每周2课时。教材采用唯一经浙江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版本,即小学阶段是由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组织编写、浙江摄影出版社出版的《浙江省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上至六年级下共8册,另配有相应的教师用书和辅助教学的光盘;初中阶段是由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组织编写、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浙江省义务教育教科书——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至九年级共5册,另配有相应的教师用书和光盘。

从2006年秋季开始,我省高中信息技术进入新一轮的新课程实验。根据《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要求,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共六个模块,每个模块2学分(36个学时)。必修课程是普通高中阶段所有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体现了课程对所有学生的基础性要求。选修课程是供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强调在必修模块的基础上关注技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双重建构,是信息素养培养的继续,是支持个性发展的平台。必修部分只有“信息技术基础”一个模块,选修部分包括“选修1: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2:多媒体技术应用”、“选修3:网络技术应用”、“选修4:数据管理技术”和“选修5:人工智能初步”五个模块,每个模块2学分。学生必须修满4个信息技术学科的学分,才能取得高中毕业资格。结合浙江省高中新课程实验方案和浙江省的实际情况,目前我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方案如下:

全体学生在高一年级完成4个必修学分的修习。高一第一学期学习“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模块,在高一第二学期学习一个选修模块。选修模块建议在“选修1:算法与程序设计”和“选修2:多媒体技术应用”两个模块中,由学生自主选择其中一个模块进行学习。从高二年级开始,学校应根据教学实际开设信息技术选修课。根据《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第一阶段课程设置意见》精神,选修Ⅰ分为选修ⅠA、选修ⅠB和选修ⅠC三个部分。信息技术目前在选修ⅠA中没有模块列入;在选修ⅠB中有4个模块:“算法与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应用”和“数据管理技术”;在选修ⅠC中信息技术主要包括“人工智能初步”模块。学校应开设所有选修ⅠB中的模块,供学生选择,并创造条件逐步开设选修ⅠC中的模块。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各学习领域的修习情况,在选修ⅠB中选择一个或多个信息技术选修模块进行学习,也可以不选,但必须保证至少获得12个选修ⅠB学分。我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模块与学分设置参见表5.1。

表5.1 浙江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模块与学分设置

img125

5.1.3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研究

1.浙江省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改革

20世纪90年代以来,浙江省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在教学研究和考试评价方面的多项举措在国内都属于开创性的:1997年举行了计算机高中会考,制定了计算机会考标准,并于2000年改为上机考试;2000年举办了高中信息技术优质课评比,并初步制定了信息技术学科优质课评比标准;1999年成立了浙江省教育学会中学计算机教育分会,制定了分会的章程;2002年承办了首届全国初中信息技术优质课比赛。这些活动和措施,在国内都产生了较大影响,使浙江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在全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带动了一批教研员和教师的迅速成长。

从2003年开始,为配合全省义务教育新课程实验的顺利实施,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组织了多次初中信息技术新课程培训,至2009年止,共举办了6次初中信息技术新课程培训和备课活动。全省小学信息技术新课程培训从2004年开始进行,至2009年共开展了3次。这9次培训活动,既是对义务教育阶段新编信息技术教材进行的全面备课,更是对全省各县市区信息技术教研员、骨干教师进行新课程理念、现代教育教学方式的全方位培训,从而使我省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开始了新的发展,涌现了一大批教学骨干和知名教师。2006年,随着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实验的实施,省教育厅、省课改办等组织浙江师范大学、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完成了2次高中信息技术岗前培训、3次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实验课前培训;多次组织了高中新课程实验样本学校调研,以及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新课程实验调研等。下面主要对浙江省2009年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研究工作作一回顾。

2009年,浙江省高中新课程实验进入第四年,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经历了研究、紧张、有序的一系列过程,课改的重点从宣传发动到了深入课堂教学的各个细节。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研究工作重心也逐渐转入了研究课改内涵的阶段,新课程实验从理念走向现实。在省高中新课程实验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各成员的辛勤工作下,在全省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的共同努力下,2009年浙江省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实验工作进展平稳而有序。

(1)修订完善了《浙江省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实验实施指导意见》和《浙江省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09年4月28日在杭州召开了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专业指导委员会工作会议,会议重点是讨论如何减轻高一学生的课业负担。高中新课程实验三年下来,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学生的负担比较重,尤其是高一学生,从初中到高中的课程变化太大,感觉负担一下子变得很重,因此各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在会上讨论了减负思路:一是减少并开科目,二是减少模块内容。信息技术学科主要以减少模块内容,厘清“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中的“基本要求”和“发展要求”为主。在此基础上,着重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三个模块:“信息技术基础”、“算法与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基础”的教学要求进行了重新梳理,进一步明确了“基本要求”和“发展要求”,使教学指导意见更加完善和具有针对性。新修订的“实施指导意见”“教学指导意见”已于2009年秋季开始实行。

(2)随着广大教师对新课程、新教材的理解不断加深,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也不断增多,为此,浙江省课改办从2009年开始组织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疑难问题”研训活动。2009年7月12—14日,伴着盛夏的滚滚热浪,浙江省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疑难问题”专题研训活动在杭州市省委党校文欣大厦顺利开幕,近200名来自全省各地的教研员、骨干教师参加了活动。

本次研训活动旨在帮助一线教师提升解决课程改革中疑难问题的能力,推动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实验的深入实施。活动内容紧紧围绕“基于课程标准和教学指导意见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实施,重点在于如何理解和把握教材”这一主题,以“信息技术基础”、“多媒体技术应用”、“算法与程序设计”三个模块教学为载体,从授课计划的制订和实施到教研组活动的开展,从对教材处理的思考到实际教学中遇到的困难及解决策略,在各个方面为广大教师提供了研讨和交流的平台。

本次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12日上午,浙教版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编写参与者李永前、林斌等老师从宏观的角度分专题介绍了教材处理的一般方法,提出在日常教学中,要以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学科指导意见为抓手,把握好方向,要围绕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以技术为平台,激发学生兴趣,更好地做一个课堂教学的设计者。教师代表楼美霞、朱金福等6位老师关于“信奉而不唯是”、“遵循而有所立”的教材观及提出的“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通过巧妙的试题来平衡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等专题发言,引起了老师们的共鸣,激起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12日下午,在绍兴市教研员王勇军老师的主持下,5位县(市)级教研员代表论述精彩,广大教师提问踊跃,省市教研员作答耐心而细致、深刻而亲切,会场上激情涌动,碰撞出一朵朵理性而又严密的火花。

13日上午,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普通高中技术课标组组长顾建军教授作了《国际技术课程的发展与中国技术课程的现状》专题报告,报告内容丰富、观点阐述深入浅出,折服了会场内的所有教师。

13日下午,浙江省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孙立文、谢敏海、李永前三位老师分别就“信息技术基础”、“算法与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应用”作了教学指导意见的修改说明以及实施中的问题探讨,为大家指明方向,理清思路。

本次研训活动策划周密、安排紧凑,既能促使广大教师真正思考在实施新课程教学中面临的问题与困难,又为今后进一步落实新课程理念及探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研究途径指明了方向,促进了高中新课程改革更高效、更顺利地实施。

(3)2009年浙江省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比活动于4月22日至24日在丽水缙云举办,全省各地市及省直的12位优秀教师上了12节各具特色、各具风采的课,来自全省各地的300余位教师观摩了本次活动。

本次评比选用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信息技术选修1——《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2——《多媒体技术应用》两个模块中的内容,由选手自行在规定章节中选上1课时,重在考察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对新课程教材及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以及对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和课堂驾驭等方面能力。

本次活动是我省举行的第四届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比活动,与前三届活动相比,本届参赛选手更注重新课程理念与常规教学的有机结合,既有分组协作、合作探究、问题解决等新型教学方式的应用,也有讲练结合、板书作业的合理分配。参赛选手以不同的教学设计和呈现方式,充分展示了自身优势,突出了新课程新的教学理念,紧密联系学生生活,紧扣教材的基本要求,以深入浅出的教学方法,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基本理念,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本次活动采用主会场上课、分会场视频转播的形式。评委及观摩教师都在分会场参加活动,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上课教师和学生不受干扰。为了进一步加强活动的展示、交流、研讨氛围,在活动过程中,采用了评委阶段性评课、观摩现场短信评课等形式。每半天安排一位评委进行现场点评,宁波市教研室的王劲松、绍兴市教研院的王勇军、温州教研院的蒋莘、金华市教研室的吴跃胜等4位教研员即时发表了听课感想,对12节课分别作了精彩点评。通过短信平台,观摩教师可以实时对上课教师进行短信点评,也可以实时发表观摩感想,使活动现场始终充满了交流研讨的和谐气氛。

2.积极开展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规范和疑难问题研究

(1)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规范继2008年形成初稿后,2009年在调研、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将小学和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建议”文档进行了统整,形成了《浙江省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建议》,并正式下发到各市、县及有关学校,在全省形成了一股研究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规范的热潮。广大教师积极开展研究,并形成了多份具有地方特色的教学规范实施方案。

(2)2009年10月19—21日,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义务教育信息技术新课程“疑难问题”专题研训活动在绍兴县柯桥实验小学开幕,250多名来自全省各地的教研员、骨干教师参加了活动。本次研训活动旨在通过对信息技术学业评价疑难问题的探讨,推动中小学信息技术新课程实验的深入实施,为广大教师提供了研讨和交流的平台。

本次活动在省、市、县各级教研员的精心策划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20日上午,浙江省教育考试院李金波博士对全省各地市信息技术教研员、信息技术骨干教师进行了《试卷的设计及质量评价方法》的初级培训。从测量学的角度,采用理论结合实例的方法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授,涉及了试卷好坏的评价、项目反应理论、试卷难度和区分度的设计、知识性考试和能力性考试分析等内容。尤其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李金波博士对如何进行试卷的实战分析作了翔实的介绍,向与会人员推荐了目前对试卷质量评价实用、有效的SPSS软件,并紧密结合当前教育教学实例进行了长达一个小时左右的介绍,使大多数原先在该领域处于真空状态的老师,对如何看待一份试卷的质量有了全新的认识,为自己今后从事有效试卷设计与评价的探索活动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虽然整个培训的时间有限,但对全省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在试卷设计及质量评价观念上的变革将具有巨大的启迪引导作用。

20日下午,浙江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方红峰处长作题为《为生存而学习——国际学生评价计划(PISA)简介》的专题讲座。从PISA概况、PISA发展的背景、PISA的关键能力框架、PISA评价结构和测试工具设计、PISA对评价改革的启示五个方面来讲述。大家对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有了接触,了解到PISA与其他国际性评价有着显著的不同:第一,主要关注学生是否准备好去应对未来的挑战,他们是否具有有效地分析、推理与交流自己的思想观点及终身学习的能力;第二,强调通过在真实生活情景中,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和思维能力的表现,来反映学生掌握关键能力的状态;第三,通过搜集各国学校教育、家庭、社会等方面的背景信息,运用评价框架对测试所取得的结果进行详细的解释,为各个国家和地区制定更加行之有效的教育政策提供依据。PISA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关注学生终身发展,更多着眼于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知识和能力的应用水平,因此,PISA在评价过程中特别强调真实情景、知识运用、思维能力,不去测试那些死记硬背知识,那是没有意义的。因此,评价改革应当改变过于关注学生掌握教科书知识内容的倾向,将关注点落在关注未来发展潜能、兼顾考察现实水平这一层面上。

在宁波市教研员王劲松的主持下,5位一线教师阐述了他们自己学校的学业评价方案,在场教师提问踊跃。

21日上午,绍兴县实验小学的张君良老师展示了一堂利用过程性评价系统进行教学实践的观摩课。接着5位县(市)级教研员代表分别作了关于解决疑难问题学生评价测试的现实方案和思考的报告。在主持人绍兴市教研员王勇军老师的串联中,与会者提问踊跃,各教研员作答耐心细致,会场上激情涌动,大会报告精彩纷呈。

本次专题培训中,两位专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新课程实施的疑难问题出发,用精辟的语言、生动的案例,作了极其翔实又具实践意义的讲座,使学员们再次领略了新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入的思潮与先进的教育理念,并萠发了许多新思路。5位教研员和5位教师的经验介绍、张老师执教的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研讨课,给学员们提供了教研与培训的有效经验,获得与会教师的一致好评。研训活动本着从教师的实际需求和发展愿望出发,从研讨教育教学的具体问题出发,将新课程教师培训工作推向深入,不仅提升了学员们的教学理念,增强了信息技术教师的信心,也进一步推动了我省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的实施。

3.携手农村,关注薄弱,充分发挥“农远工程”影响力

(1)小学信息技术“携手农村”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硬件投入已经逐渐加大,提高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师资水平成为当前最主要的问题。由浙江省教研室主办的“携手农村”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利用发达地区优势教师资源,通过课堂教学实践以及优秀教师的成长经历介绍,为农村教师提供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并为他们指明发展的方向。

2009年小学信息技术“携手农村”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于9月22日在武义实验小学举行,省教研室初小幼教部主任滕春友、金华市教育局教研室主任王荣文、武义县教育局副局长高江洪等领导出席了开幕式,来自金华各县(市、区)的150多位教师参加了活动。

9月22日上午,杭州求是教育集团邱伟刚、长兴实验小学李华、武义实验小学廖旭辉三位教师上了三节精彩而平实的公开课。邱伟刚老师上的是六年级上册第5课“软硬兼施”、李华老师上的是五年级下册第8课“修改动画”、廖旭辉老师上的是四年级上册第8课“名片DIY”。9月22日下午,三位上课教师先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作了主题发言,随后杭州市普通教育研究室的李伟老师对三节课作了精彩点评。

通过本次活动,以优秀教师携手年轻农村教师共同研讨课堂教学的方法,将发达地区的优秀资源,以及对课堂教学和信息技术学科的深度理解,面对面传授给农村教师,使城乡信息技术教师能携手共进,共同提高我省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水平。

(2)启动第二轮“农远工程”信息技术学科资源建设项目

2009年5月11-12日,浙江省“农村远程教育工程”光盘使用研讨会在嵊泗召开,来自全省各地的40余位代表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代表汇集了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科学、音乐、美术、体育、信息技术、思想品德等学科骨干教师及教研员,语文、英语学科还进行了送教活动,与嵊泗当地教师进行了交流研讨。

第一轮“农村远程教育工程”光盘拍摄工作始于2004年,全省共拍摄了200多节课,为光盘拍摄提供帮助和服务的教师达500多位,历经5年时间,现在已告一段落。本次会议既是对前一阶段工作的总结,也是为今后继续做好“农远工程”、充分发挥光盘的作用、提高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打下新的基础。省教研室柯孔标副主任、舟山教研中心周主任、嵊泗教研中心倪主任等出席了会议,省教研室喻伯军老师作了光盘拍摄情况总结,滕春友老师对今后的工作作了部署,要求大家今后能进一步研究光盘的使用,将光盘充分利用起来。

浙江省第二轮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资源建设从2009年开始实施,这一期工程将历时三年,省政府每年投入1亿元。农远工程教育教学资源建设立足于服务课程改革和教学模式转换,主要运用远程教育手段,在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提升我省中小学办学水平上发挥更大作用。第二轮农远工程资源建设根据学校硬件配备和网络传输环境情况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安装在综合多媒体教室电脑上的“新课程学科多媒体素材资源库”;用于光盘放像点的优秀素质教育类及学科示范教学类光盘;运用“浙江教育资源网”这一网络平台组织各类适合于网络传播的学科素材资源、教育教学研究资源、教师培训资源。

第二轮农远工程软件建设涉及小学初中所有学科,主要有各科专题讲座、专家报告、优秀课堂教学录像、教学设计、多媒体教案以及教学资源库等内容。农远工程主要由省教育技术中心负责,由于涉及较多的学科教学内容,省教研室义务教育段的教研员也都分配了不少任务。为了配合农远二期工程建设,全省定了165所农远工程主播学校,将承担大部分的课堂教学录像拍摄和资源建设任务。

今年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完成了5节录像课的拍摄,其中杭州市承担了三节课,温州市承担了两节,具体情况见表5.2。

表5.2 小学信息技术录像课录制表

img126

4.浙江省教育学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分会顺利换届

2009年7月11日,浙江省教育学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分会换届会议在杭州召开。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副主任柯孔标、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副主任徐飞、浙江大学软件学院院长陈纯、浙江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张剑平等领导和专家出席了会议。柯孔标副主任对浙江省教育学会中小学信息教育分会几年来的工作评价很高,认为学会工作对我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高速发展功不可没,同时对今后学会工作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徐飞副主任代表我省新成立的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并提出今后省教育技术中心与学会的关系将会更加密切。

浙江省教育学会中小学信息技术分会第二届理事会会长陈纯教授作了第二届理事会工作报告,他回顾了2004年以来,理事会在开展各种形式的教科研活动、积极支持与配合上级学会工作、认真做好组织管理工作等方面所做的工作。他在报告中指出,第二届理事会在浙江省教育学会和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的直接领导下,在省教育厅基教处、电教馆、装备处等相关部门的关怀下,在各地教研部门和广大教师的大力支持下,以建设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积极、稳步、有效地实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主线,在提升我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水平、支持薄弱地区教育以及提高广大教师的教学业务素质等方面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在总结了第二届理事会所取得的成果和经验后,对今后工作提出了建议,指出学会在理顺各方关系、进一步发挥群众学术团体的作用等方面还需要不断探索和研究。

本次会议选举产生了第三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会,选出了以张剑平教授为会长的新一届理事会领导机构。并在新会长的主持下,召开了第三届常务理事会第一次会议,讨论了今后的工作原则和思路。

5.通过省际交流,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浙江信息技术教学水平

2009年,浙江省组织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参加了“长虹电视杯”2009年全国普通高中优质课展评活动。本次活动由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承办,绵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绵阳南山中学协办,于11月6日-7日在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举行,来自全国各省市的高中信息技术教研员和教师300余人参加了活动。浙江省有30余位代表参加了活动。

本次展评活动经过光盘预选和现场展评两个阶段,各省在9月份先选送5节录像课光盘参加预选,专家组从中挑选48位教师参加现场评比,角逐一、二等奖,未被选上的课成为三等奖。11月6日,来自各省市的48位优秀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绵阳南山中学的6个计算机教室进行现场优质课展评,课程内容涉及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规定的6个模块。本次评比的评委由各省市高中信息技术教研员、特级教师及高师院校专家组成,30位评委分布在6个比赛机房中。经过一天紧张激烈而又不失和谐的比赛,11月6日晚,全体评委经过打分和评议,共评出了32个一等奖、16个二等奖。浙江省参加现场展评有三位选手,分别是金华一中的钱晓锋、温州龙湾中学的邹慧、缙云中学的王震,三位选手扎实的教学基本功、精彩的教学设计、出色的现场发挥,博得了评委和观摩教师的好评,最后钱晓锋和邹慧都获得了一等奖,王震获得了二等奖,另外两位通过光盘送评的老师——浙师大附中的潘晓锋、杭九中的李琰老师获得了三等奖。

本次评比是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实验实施以来,规模最大、参加省市最多的一次高中信息技术活动,各省市教研员都非常重视,派出了最优秀的选手参加比赛。因此,本次活动呈现几大特色:一是现场展评的教师个人素质都比较高,无论是教学语言、操作技能,还是课堂调控水平都比较出色,有的女教师朗诵水平不亚于播音员。二是教学内容丰富而精彩,高中信息技术6个模块都有选手选用,同一个教室内几乎没有内容相同的课,一天听8节课也不会觉得很累。三是新课程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几乎每节课都会体现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等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方式,每节课的情景导入都是精心设计的。四是教材的地位逐渐受到重视,不同于以往的公开课活动中,几乎少有教师让学生看书的,本次活动有不少教师或在课前让学生先翻阅一下教材,或在课堂上让学生利用教材辅助学习,教材不再是可有可无的了,终于逐渐回归到本来应有的地位。

与上一届比赛相比,各省间的实力差距正在缩小。虽然本次活动我省参赛选手和评委的表现都很不错,成绩在各省市中也名列前茅,但同时也要看到不足,发现差距,努力学习兄弟省市的优点、亮点,不断提高我省的信息技术教学水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