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实施“行善积分制”的思考与行动
义乌市私立群星学校 赵国良 施可清
名校的一半是文化。作为经济发达地区的一所有一定影响力的民办学校,义乌市私立群星学校坚持推行做人教育,取得了可喜的办学业绩。其“做人、求知、成才”的办学宗旨得到师生、家长和社会的广泛认同。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为了深化做人教育,学校适时提出并实施《基于行善积分制的做人教育模式研究》(简称“行善积分制”)课题研究,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做好事,让行善成为每一个群星学生的习惯,成为群星学校的文化。
一、概念解读
(一)什么是行善积分制
我们认为,行善是指关爱他人、关心集体、关注社会的一切行为,是一个人责任心和爱心的聚焦和展示。行善积分制,简单地说就是鼓励学生主动做好事,并获得一定的“积分”,在助人、利他的同时,不断提升自我的道德修养,实现道德内化。
(二)价值取向
实行行善积分制,试图构建一种育人模式,给人以启示。
1.依托一种独创的制度——行善积分制,构建一种机制:到了群星学校的学生,就有做善事的愿望,乐意做善事。行善是群星人的需要和习惯。
2.行善不是一个人在做,而是人人都做善事,成为一种校园文化。
3.习惯了就成为文化——机制形成了。
我们开展行善积分活动,最终目的也是让学生养成主动行善的习惯。
(三)理论支持
古今中外行善教育,最重要的理论依据是道德内化理论。善行是道德良心的基础,是道德大厦的基石。在由科学严密的规则所组成的现代社会里,只有当行为出于德性时,个体才不会表现为对外在社会要求的被动遵从,而是展示为自身的一种存在方式,这乃是道德的真实价值所在。积善成德,善行是德性的根本。
1.道德学习是价值学习,不同于知识学习和技能学习,关键是要让学生相信。所以需要不断地给学生以强烈的刺激和积极的体验。
行善是内在的价值需要,是内在的体验。我们要让孩子以次次获得这种积极的体验。
2.道德学习是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实施行善积分制,学生可经历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道德学习过程。
二、实施意义
1.突破传统教育瓶颈的利器。我们提出善行的目的,是要冲破传统教育观念和做法中的两个命题——“成绩好就是好学生”、“不犯错误就是好学生”。
2.力促学校品牌建设的抓手。我们认为:要办好一所民办学校,首先要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做好人。所以,要从做人教育入手,打造学校的特色品牌。没有善行,就没有德性;没有德性,就没有质量;没有质量,就没有品牌。。
3.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动力。我校生源的显著特点有“四多”:外来(经商、办厂)人员子女多,家庭比较富裕的孩子多,学习习惯不够好、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多,问题家庭孩子多。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其难度之大,超乎想象。我们提出实施行善积分制,通过引导和鼓励学生做好事,以此达到良好品行养成,实现道德内化的目的,进而深化做人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三、操作要领
(一)基本思路
实施行善积分制,首先要解决学生遵规守纪问题,维持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在这个基础上,培养学生喜欢做善事。我们的基本思路是:低起点,高目标;生活化,易操作;切口小,内涵大。
(二)实施内容
1.行善内容。我们实行“框架+问题情境”的模式,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通过切身的体验、感悟,讨论、总结出善行的准则、标准,而且还要因学生的年龄、学段而异。比如:师生共同制订群星学校《尊老爱幼“十善”》、《助人为乐“十善”》、《孝敬父母“十善”》、《尊师爱校“十善”》等。
2.主题活动。本课题的一大特点是实践性、活动性,我们将以行善为主题,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实际参与中,感悟善行,接受教育。我们设计了以下主题活动:
(1)中国、韩国家长和学生“行善教育”沙龙。(2)举办以《行善,让我的心更明亮》为题的学生演讲活动。(3)暑期社会考察,撰写行善考察报告。(4)群星行善论坛。(5)学生行善感言评比、展览。(6)全校“十佳善行学子”表彰。
3.学科教学中主动挖掘行善教育。根据各学科特点,教师要开动脑筋,和学生一起主动挖掘行善思想,对学生进行善行教育。如语文学科的有关美文欣赏、写作指导,思想品德学科的孝敬父母、关心他人教育,数学学科中关于社区服务活动的计算,科学学科中关于行善与保护环境,综合实践课程中的行善教育等。
课堂是进行行善教育的重要阵地。
4.行善积分折算。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办法,不同学段又有不同的积分标准。
对善行与积分折算的操作机制,学校只作出导向性提示,实行“基础分+奖励分”的办法,充分发挥班主任和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多让学生自己评价,多让同学相互评价。增强整个操作过程的研究性,把打分过程变成学生接受教育、自我反思、道德内化提升的过程。
5.行善积分结果使用。行善积分结果使用实行“三重三轻”、“三先三后”:即重过程、轻结果,重参与、轻评价,重感受、轻功利;先浅层、后深化,先眼前、后长远,先校内、后社会。
6.行动延伸。我们在中学阶段实行行善积分制,从学生进校直到学生毕业告一段落。这个过程不是结束,而是学生新的人生的开始。我们将通过建立毕业生档案、跟踪毕业生的后续行为,邀请优秀毕业生回校介绍等形式,将行善活动延伸下去,让群星学成为一个终身行善者。
7.教育“反哺”。通过对中学生实行行善积分制,进而影响家长,反过来又教育家长,让家长也因此主动关心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形成教育“反哺”。
8.品牌建设。开展行善积分活动,深化做人教育,推进学校品牌建设。
(三)构建机制
行善积分制,试图构建几个机制:
1.学校氛围:校园环境布置体现行善,开设行善大讲堂。行善光荣,行善得到尊重,行善是一种文化。
2.评价机制:不能冲击正常工作,二要服务于日常工作。
3.内化机制:让学生体验到行善的尊严,让行善成为学生内心的快乐和需要。
4.文化机制:行善积分制不是要求学生刻意去做大的善事,而是去做小的、日常的好事。但是,表彰仪式一定要盛大,借鉴“感动中国”的形式,在新生入学、毕业的时候,举行特殊的仪式:学校给学生什么,学生给学校什么。
(四)考核措施
学校制定《行善积分制评分标准》和《行善积分制考核办法》(试行),各试点班级成立考核小组,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开展工作。
开始阶段考核对象为试行行善积分制的试点班学生,随着实验活动的推开,将逐步扩大到其他班级学生。
考核小组由三人组成,组长一人,由班、团干部担任,组员二人,为普通学生,每周一组,全班同学轮流参加,原则上每位学生参与考核小组工作每学期不少于一次。
行善积分的结果使用暂限于校内班内,与学生评优评先、入团入党和享受奖学金等挂钩,也可以单独设项评奖。
被评为班级月度“行善之星”的,由班级颁发“行善之星”奖状;被评为学期品行三星级、四星级学生的,由学部颁发奖状;被评为学期品行五星级学生的,由学校表彰。
四、成效
行善积分制实施几个月来,在班主任的积极引导下,各试点班同学积极行动起来,涌现出许多亮点,大大超出我们的预期。如高一(3)班,有两个同学(住在上铺)不小心摔伤了手和脚,住下铺的虞峻翔、赵王帅同学主动和他们换铺位,受到老师表扬,家长十分高兴。又如高一(1)班郑郑娟、王林燕等同学利用周末休息时间,主动去市福利院做好事,受到福利院员工和老人们的高度评价。
初中部702、704班,上学期在学校还没有作统一部署的情况下,班主任率先在班级开展行善积分活动,倡导同学们积极做好事;现在,又开辟了班级“凡人善举榜”,制作了班级行善标语,引导学生写行善日记,并利用校讯向家长报告孩子行善积德的喜讯,初步形成了比较浓厚的班级氛围。
事实说明,行善积分制课题符合我校实际,深受同学们欢迎,是大有希望、大有前途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