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甘肃戏剧大省建设中对传统戏剧的保护问题分析

甘肃戏剧大省建设中对传统戏剧的保护问题分析

时间:2023-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甘肃戏剧大省的建设,应把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放在首位,重视对传统戏剧的保护力度。甘肃省的传统戏剧应加大商标注册保护力度,不断行成省著名商标,打造成为中国驰名商标,鼓励国际商标注册,维护商标权益,参与国际竞争。甘肃省珍稀的非遗传统戏剧名称和优秀剧目名称,应尽早主动申请注册保护。

四、甘肃戏剧大省建设中对传统戏剧的保护问题分析

2008年,由甘肃省艺术研究所承担的文化部重点课题《中国戏曲·民间音乐·民间舞蹈现状调查》甘肃部分结项,调查结果表明:“甘肃拥有丰富的戏曲文化资源,剧种种类多,剧目数量可观,而且分布区间广,南北皆有。但在当下,受诸多因素影响,甘肃戏曲整体上的日渐式微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华亭曲子戏、灵台灯盏头戏、玉垒花灯戏、陇南影子腔等戏曲没有专业剧团演出,只有民间班社和业余爱好者组织的演出,甘南藏戏、灯盏头戏等一些小剧种或稀有剧种正在锐减,75个民间舞种悄然消失……保护这些现存的戏曲、民间音乐、民间舞种已是刻不容缓。甘肃戏剧大省的建设,应把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放在首位,重视对传统戏剧的保护力度。传统戏剧保护包含了从文本到传袭场所再到部分文化遗产的产业化的一个连贯过程。文本的收集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专家和保护者都要以身作则,进入田野进行实际调查,然后形成系统的、以挖掘文化遗产的历史渊源、特点、传承以及现在的生存状况为主要内容的文本为最基础的东西,对“非遗”传统戏剧项目进行真正的保护。早在20世纪50年代左右,陇南影子腔和陇剧一样被挖掘并搬上了舞台,但因为长期一直对陇南影子腔没有给予积极的关注、保护,目前它已濒临消亡,连收集申报材料都很难。至今在甘肃省,对一个“非遗”项目做系统文本的没有几个,没有形成一套系统文本的“非遗”项目,是对那些早该申报进入保护名录的传统戏剧的巨大缺失。从文本整理工作入手,对每一个“非遗”项目进行系统的挖掘、整理、研究,展开及时的抢救工作,争取列入各级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录加以中重点保护,同时期望加大保护经费以及建立文化生态保护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戏剧的保护工作任重道远。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戏剧商标保护问题:传统戏剧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重点保护项目,加强对其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才能真正实现传统戏剧健康有序的传承与发展。甘肃省的传统戏剧应加大商标注册保护力度,不断行成省著名商标,打造成为中国驰名商标,鼓励国际商标注册,维护商标权益,参与国际竞争。以秦腔为例,秦腔在甘肃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和文化氛围,是全省具有最大影响力的剧种,但是我省秦腔商标保护不容乐观,建议相关主管部门应提高商标权保护意识,取得“秦腔”在黄金首饰、乐器、工艺品、服装、食品、教育培训、展览展示等类别上的商标权。甘肃省珍稀的非遗传统戏剧名称和优秀剧目名称,应尽早主动申请注册保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