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存在的问题
首批文化产业基地园区在2009年的正式命名,标志着甘肃省“以园区为载体、以文化为核心”来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工作的全面展开。在肯定目前工作取得进展和成绩的同时,也应看到甘肃省文化园区的建设与“做西部文章,创全国一流”的努力方向仍存较大距离,同先进省市文化园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和不少薄弱环节。
(一)规划缺位、产业规模小、产品单一、竞争能力低
文化产业基地园区的规划定位、建设培育、项目创意、产品创作和经营周期一般都比较长。目前,省内部分文化示范基地存在规划不足、定位不明的问题,个别基地只是原有文化单位或文化产品企业的简单授牌,还没有体现发挥“布局集中、产业聚集、孵化引领”的优势和作用。
如甘肃省生产经营洮砚的小企业、小作坊和小铺面不下百家,目前在原料采选、艺术设计和销售经营等方面存在各自为政、设计雷同、相互挤压的情况,脱颖而出的仅有甘肃省洮砚开发公司一家成为示范基地。对特定基地园区的发展定位还没有站在全局视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进行综合规划,尚未充分发挥领军企业、龙头企业的表率和统领作用。
(二)信息不畅、经营分散、品牌效应弱,竞争力不强
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与文化艺术相结合的产物,目前甘肃省文化基地园区内的企业存在规模较小、原创能力弱、知识产权少,特色优势不明显、生产竞争力不强等方面的问题。尤其在发展初期,文化企业自身忽视文化产业经济属性的惯性思维仍然存在,缺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深入思考和认真研究,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的是寻求政府或主管部门的保证和支持。
多数文化企业生产的旅游文化艺术品,存在“重传承、轻创新、重手工、轻规范”的现状,缺少吸纳新元素来丰富我们传统文化产品的发展意识,以往的设计水平和工艺理念不能满足市场竞争的需要,品牌定位和品牌形象仍缺乏创意。
再如动漫企业,根据《全国动漫企业集录》,甘肃省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主营动漫的企业50余家,兼营动漫的企业40余家。但这些动漫企业因技术设备落后等原因,大部分只能制作一些简单的基础设计和动漫广告,真正从事动漫画原创和动画片生产制作的企业则寥寥无几。
(三)文化资源开发不足、欠缺科学合理评价体系
从文化产业发展规律看,其发展必然要建立在对文化资源的占有、开发和创作的基础上,如动漫产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对创意资源、形象制作和文化市场的依赖。动漫产业虽被列入甘肃省“十一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但目前仍处萌芽探索阶段,引领示范作用很难发挥。其原因之一是我们对现有文化资源的研究开发不足。甘肃省文化底蕴深厚,有着丰富多彩的自然人文景观、神话传说和历史文化遗存,这都为发展动漫产业提供丰厚资源和原创素材。
文化园区的发展进步需要以相关评价统计数据来佐证,但目前为止相关数据仍处于零散、滞后状态,统计口径也多有不同,且不同来源的数据往往存在较大差异,难以汇总为全省数据。还没有可以支撑年度综合分析的权威统计数据,特别是缺少关于经营规模、从业人员、经济效益、资金收支、绩效评价等方面的可信数据,除了园区及文化企业自身数据的不定期发布外,统一、科学和定期的评价评估体系基本上付诸阙如。
(四)资金扶持力度有限,投融资渠道不畅
根据目前省内外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和经验看,基地园区的良性发展不仅需要较强的政策扶持力度、科学完善的规划、健全的管理体制和内部机制、产品市场的开发开拓等条件,同时更需要强有力的投融资支持配套措施。资金对于建设文化基地园区及所属企业项目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扶持和推动作业。但目前,甘肃省文化产业基地园区经营发展的资金主要依靠文化企业自身解决和少量的财政投入,普遍存在基地园区内文化企业资金短缺、金融支持程度较低、投资主体单一等原因。投融资渠道少,融资困难已经成为制约文化项目顺利实施、文化产品技术升级、提升园区竞争力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
目前,园区文化企业自身固定资产较少,拥有的知识产权、商标价值等无形资产的市场公允价值难以评估,形成了融资担保的制约。再加上大多数银行对新兴文化产业项目的发展规律和特点认识不足,对文化产业的信贷指引、政策底线和金融产品处于起步阶段,缺乏通用可行的风险评估体系和审批放贷流程。因此在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前期,无论是对基地园区固定资产的基建投资,还是对无形资产的知识产权投资,各类投融资机构都缺乏主动介入的意识和动力。如在第二批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中甘肃省唯一上榜的天水汉唐陶艺公司规划建设的麦积山艺术园开发项目,总投资需5000万元,在谈及未来发展时,该公司负责人提出,面临的最大困难是资金严重短缺,仅靠企业目前的积累进行项目建设显然是杯水车薪。又如示范基地之一的景泰大敦煌影视城,其规划面积为六百多亩,其基础建设及相关配套设施改扩建所需资金为3000万元,曾申请国家投资,但目前资金到位的不理想制约了该影视拍摄基地的快速发展。
(五)人才智力资源储备不足、教育培训有待升级
园区发展,人才先行。文化基地园区的创意规划和建设发展是一个需要高素质人才进行创新、管理和运营的领域。目前甘肃省内文化领域从事文化园区研究和经营的人才仍显短缺。如以示范基地中的洮砚开发为例,洮砚作为中国三大石质名砚,与端砚、歙砚齐名,但目前存在图案设计较单一、生产雕刻各自为政、销售范围渠道窄、市场影响力弱等问题,难寻匠心独运、工艺精巧的珍品上品,往往是一流的石料、二流的设计、三流的价格,使本已稀缺的资源没有产生应有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究其原因主要是在洮砚的设计和雕刻方面缺乏工艺大师,在宣传和营销方面缺少优秀人才,尤其是缺少把洮砚作为产业来进行资本运作的复合型人才。
人才在为文化园区的发展注入活力的同时,园区又为人才的培训锻炼提供了平台和机会。但现阶段在教育培训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现有文化企业从业人员接收高层次、全方位的专业培训机会较少。如一方优质洮砚可反映出雕砚艺人在篆刻、绘画、书法、审美以及文学艺术的综合修养和造诣。但就笔者访谈的多位雕刻师来讲,多是从小跟师学徒,缺乏艺术素质和美术修养的综合教育,缺乏同国内优秀文化产品领域的交流学习机会。二是专业教育机构的课程设置和培养方式有待创新,如以数字动漫为例,甘肃省内的一些大专院校如兰大、师大、工大、交大等美术系(学院)目前开设了动漫方向的专业,但从学科设置上目前仅处于动漫画理论教学阶段,真正的以现代信息传播技术手段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动漫研发、原创、生产制作和工艺流程、出版营销等教学涉足较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