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分配相应权重

分配相应权重

时间:2023-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幼儿园工作评价是幼儿园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和重要环节,也是教育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前教育评价是对学前教育的社会价值作出判断的过程。这些问题,就是学前教育评价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学前教育评价是一个系统地搜集资料的过程。学前教育评价注重对资料的解释,仅仅将资料搜集起来不是学前教育评价,而对资料做出解释、分析,才是真正的评价。

第十二章 幼儿园工作评价

第一节 幼儿园工作评价概述

幼儿园工作评价是幼儿园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和重要环节,也是教育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施科学的、客观的、有效的评价,对于推动园所各项工作,提高保教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一、幼儿园工作评价的概念和特点

(一)什么是评价和教育评价

“评价”一词在汉语字典中就本意来说是对货物估定价值,现也泛指衡量人物、事物的作用或价值。在韦氏大辞典里,“评价”有两个意思;一是确定或修订价值;二是通过详细、仔细的研究和评估,确定对象的意义、价值或状态。从本质上来说,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的活动,是对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程度的判断。

教育评价就是对教育活动满足社会与个体需要的程度作出判断的活动,是对教育活动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作出判断,以期达到教育价值增值的过程。

(二)幼儿园工作评价及其特点

幼儿园工作评价是教育评价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依据一定的标准与程序,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幼儿园各个方面的工作进行科学调查、搜集、整理、处理相关信息,并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幼儿园工作评价的目的在于获得改进幼儿园管理和保教质量的依据,促进教育改革,提高保教质量。

学前教育评价是对学前教育的社会价值作出判断的过程。它以学前教育为对象,对其效用给予价值上的判断。在学前教育工作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这样的问题:幼儿的发展水平是否达到了教育目标的要求?教育教学的效果如何?幼儿园的办园质量怎么样?等等。这些问题,就是学前教育评价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学前教育评价的几个特点。

(1)学前教育评价是一个变化着的概念,是一个不断充实、完善和丰富着的概念。学前教育评价中的价值标准如何确定、如何进行价值判断、判断什么等,都是不断变化着的。

(2)学前教育评价是一个系统地搜集资料的过程。只有将测量、评定、观察、访谈、问卷等多种渠道得来的资料加以综合,进行系统整理,才能构成科学评价的基础。

(3)学前教育评价注重对资料的解释,仅仅将资料搜集起来不是学前教育评价,而对资料做出解释、分析,才是真正的评价。

(4)学前教育评价是对学前教育价值的判断,不是对学前教育情境或现象的描述。

(5)学前教育评价是一种反馈——矫正系统,它通过不断地判断、分析和比较,用于在学前教育工作的每一个步骤上判断该过程是否有效,如果有效,必须采取什么手段才能确保过程的有效性,从而为学前教育决策提供依据。

二、幼儿园工作评价的作用

幼儿园工作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改进的功能,通过评价过程的反馈、调控,促进幼儿园工作不断完善、不断改进,调动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也促进幼儿园保教质量的提高。

1.促进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幼儿园工作评价是幼儿园领导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了解和把握幼儿园发展状况、整体办园水平以及特色的基本途径。幼儿园工作评价搜集的信息具有客观性、全面性和准确性,既有定量分析,又有定性分析,这不仅为园领导和上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了解幼儿园提供了材料,更为科学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是幼教改革、幼教发展和管理决策科学化的基本保证,有利于推动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

2.促进幼儿园自身发展

幼儿园工作评价是对幼儿园工作过程状态和效果做出价值判断,能为幼儿园管理工作提供比较准确的依据,从而使幼儿园的各个部门、各级负责人对自己的工作过程、状况及效果有一个比较客观、全面的了解,并找准自己的工作定位,通过评价不断改进和提高工作水平,使各项工作更加科学和规范,促进本园办学水平进一步提高。

3.促进教师个人发展

成功的评价有助于激发幼儿教师工作热情、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增强幼儿园的凝聚力。在幼儿园,影响教职工积极性、主动性的因素很多,比如,福利待遇、收入水平、人际关系、工作负荷、晋升机会等,但其中最重要的是园所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水平,广大教职工通过参与评价以及对各项评价体系的理解,可以更好地了解幼儿园的各项工作,以及自身在幼儿园工作中的地位和责任,从而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评价是对幼儿园全体教职员工工作成绩、业务水平、能力素质等的综合判断,教师在自评、互评的过程中,对照评价标准看到成绩和进步,找出差距和不足,寻找不断改进工作的途径和方法。所以,好的评价是促进全体教师自我成长、自我更新,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的重要手段和措施。

4.促进幼儿的发展

幼儿园工作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通过对幼儿园各项工作的评价,尤其是对幼儿发展的评价,幼教工作者能够及时发现问题、提高工作方案,改善工作行为,以保障幼儿不断健康全面发展。

三、幼儿园工作评价的内容和范围

幼儿园工作评价是以幼儿园内部各方面工作为对象的教育评价,涉及范围广、内容多。从我国目前幼儿园评价工作的实务来看,幼儿园评价主要包括幼儿园的办园水平和等级以及社会声誉评价、工作人员评价、工作实务评价、幼儿发展评价等几个方面。详见图12 -1。

图12 -1 幼儿园工作评价结构

四、幼儿园工作评价的主要种类

幼儿园工作评价的种类很多。我们可以按照评价的参照体系、评价的功能、评价的主体、评价的方法、评价内容的范围将学前教育评价作如下划分。

(一)按评价的范围划分

按评价的参照体系,即按照标准的来源,可分为相对评价、绝对评价。

1.相对评价

相对评价是在被评价对象的集合体内,选定一个或几个对象作为基准,然后将各个评价对象与基准进行比较的评价。在园所管理中,常见的为评选先进教职工、先进班组,树立模范典型,以激励全园教职工。但是,这种评价模式只能显示个体在评价集合里的相对位置,而不一定是被评价者的实际水平。

2.绝对评价

绝对评价是在被评价对象的集合体之外确定一个客观标准,然后将各个评价对象与所确定的这一客观标准进行比较的评价。在幼儿园工作实践中,常见为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园所的评价,如现在全国许多省、市都在进行的实验园、示范园、一类达标园的验收评价,就是这种形式。这种评价由于客观的标准,所以容易使被评价者信服,保持心理平衡。但是客观标准的制定是否反映正确的教育价值观,是需要科学的调查才能得出的。

(二)按评价的功能划分

按照评价的功能,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1)诊断性评价又叫发展性评价,它是指在教育活动开始之前,为使其计划更有效地实施而进行的预测性评价,侧重于发现幼儿园工作中的不足和问题,其目的在于了解评价对象的基本情况,为制定教育计划或解决问题搜集资料做好准备。

(2)形成性评价又叫过程性评价或即时评价,是一种在计划实施过程中不断进行的动态评价。它是指在教育活动过程中评价活动本身的效果,目的在于及时了解教育活动过程中的情况,及时获取反馈信息,适时调节控制,以缩小工作过程与目标之间的差距,并通过评价研究工作进程,总结经验教训,及时改进工作。

(3)总结性评价又叫终结性评价、效果评价,侧重于对工作结果好坏的评价,不关心过程和原因。它是指完成某个阶段教育活动之后,对其成果做出价值判断,也就是以预先设定的教育目标为基准,对评价对象达到目标的程度进行评价。

(三)按参与主体划分

按照参与评价的主体,可分为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

(1)自我评价是指被评价者根据指标,参照一定的标准,对自己的工作进行的评价,可以是个体的,也可以是组织的。这种评价比较容易展开,因此可以成为幼儿园的常规性工作。自我评价的主体也是评价的客体,强调评价者的自我反思。但是,自我评价往往缺乏外在参照标准,不便进行横向比较,主观性较强,容易出现评价过低或过高的现象。

(2)他人评价是指被评价者之外的其他人对工作的评价,所以也叫外部评价。它包括各级教育行政领导的视导评价,督学系统的督导评价,还有专家、同行的评价和社会评价等。这种评价的优点是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幼儿园工作进行评价,获得的信息比较全面、客观,便于发现问题和采取措施。

(四)按评价的方法划分

按照评价的方法,可分为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

(1)定量评价也叫量化评价,是指对那些能够量化的评价对象,采用定量计算的方法,即收集数据资料,用一定的数字模型或数学方法,做出定量结论的评价。如运用教育测量与统计的方法、模糊数学的方法等对评价对象用数字描述。

(2)定性评价也叫质性评价,是指对不便量化的评价对象,采用观察、调查、分析等多种搜集资料的方法,收集处理信息,然后作出判断,进行定性描述,得出一个比较完整的、解释性的评价。

在幼儿园工作评价中,曾经出现过片面强调定量评价的情况。而事实上,在对教育工作现象、成果等的评价过程中,两者应结合使用,互为参照。例如,在评价幼儿园的园所文化建设时,就很难用定量的指标加以测量,而只能通过观察、调查、分析得出结论。而在评价园所的办园效率时,又必须有确凿的数据作为证明。因此,综合使用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才能科学、准确地进行幼儿园工作评价。

(五)按评价内容的范围和复杂程度划分

按评价内容的范围和复杂程度划分,可分为分析(单项)评价和综合评价。

(1)分析评价是把评价内容分解成若干个项目,就某一方面或侧面进行评价,也叫单项评价,其评价对象是幼儿园工作中的某个基本元素。如园所办园条件评价、幼儿园工作目标及目标管理实施评价、卫生保健工作评价、教养质量综合评价、总务工作评价等。

(2)综合评价是对评价对象的整体进行评价,如对省、市示范园的评价就属于综合评价。

综上所述,各种常用的评价方法各有特点,在具体的评价实践中应根据实际需要和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或综合使用不同的评价方法。要结合评价对象的特点,充分考虑各种评价方法存在的差异以及可能给评价结果造成的影响。比如当某项评价需要突出评价对象某方面的特征时,运用主观性评价方法可能会得到较好的结果;而评价对象的特性不易把握或评价人员的知识不足以把握评价对象的特性时,运用客观评价方法更恰当。

五、学前教育评价的基本原则

(一)方向性原则

我国的学前教育发展目标以及指导幼儿园发展的各项大政方针是幼儿园一切工作和教育活动的依据。因此,幼儿园工作评价,必须坚持我国的幼教方针政策,坚持教育目的,才能保证评价的正确方向,发挥幼儿园工作评价的导向作用。通过幼儿园工作评价,纠正任何偏离幼儿教育发展方向和规律的做法。同时,通过幼儿园工作评价,可以使幼儿园领导老师自我认识、自我对照,明确自身的发展和努力方向,促进其进行自我调节和控制,保证评价的导向性原则。

(二)客观性原则

在进行幼儿园工作评价时,必须采取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能主观臆断。幼儿园工作评价是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对幼儿园各方面的工作做出的价值判断,必须做到公平、公正、客观,否则,难以得出一个科学准确的评价结论。对于评价主体来说,坚持这些原则,必须广泛搜集评价信息,信息越丰富,来源渠道越广泛,幼儿园工作评价的客观性才越能够得到保障。

(三)发展性原则

在幼儿园工作评价中,要坚持用发展变化的观点对待办学基础和办学条件差异很大的评价对象。只有用发展变化的观点做出解释,确定被评价幼儿园在同类幼儿园中的合理地位,才能促进各类幼儿园工作的改善。使用同一个评价标准评价差异很大的幼儿园是不公平的。同样,要用发展的观点评价不同的保教人员,不能一刀切,也不能只看结果,不看过程,否则,很容易挫伤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进取心。

(四)改进性原则

幼儿园工作评价的真正目的是通过幼儿园工作评价,促进幼儿园各项工作的改善,提高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不仅要了解幼儿园实际的管理水平,要从评价过程和结论中发现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改进和提高幼儿园的各项工作水平。必须要有明确的评价目的,避免出现随心所欲,想评什么就评什么,想怎么评就怎么评的评价现象,使幼儿园工作评价失去其评价的意义。

(五)多维性原则

幼儿园工作是一种感觉多边系统,有着多维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因此,评价时既要关注评价对象的某个侧面,又要关注整体工作;既要对评价对象进行量化解释,又不能忽略质性评价;既要看评价对象的结果,更要看评价的过程。所以,评价时要坚持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相结合、单项评价和综合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相结合、终结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评价的科学性,才能有利于幼儿园各方面工作的改进,才能发挥评价的导向性和激励性功能。

第二节 幼儿园工作评价的设计

幼儿园工作评价的设计主要是指评价方案的设计。评价方案是指根据一定目的和幼儿园工作及评价活动的一般规律,对评价的内容、范围、方法、手段、程序和组织领导等加以规范,并做出规定的基本文件。评价方案是贯穿整个评价活动的指导性内容,它具有目的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等特征。设计评价方案一般应有这样几个步骤:明确评价目的、设计指标体系、分配相应权重、制定评价标准、选择评价方法、形成评价方案。

一、明确评价目的

评价目的是指进行评价活动所以达到的目标和要求,它是制定评价方案的前提和依据。不同的评价目的,会导致评价方案中评价准则、评价标准、评价方式有很大的不同。因此,评价目的的确定,有助于科学地设计评价方案,也使评价活动不至于成为一种盲目的、低效的或无效的活动。评价目的必须以教育目标为基础,与教育目标相一致,通过评价活动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所以说,评价目的必须充分体现国家的教育目标和幼儿园培养人才的目标,符合教育规律,并对教育活动具有指引作用。

评价目的有多种表现方式,有时在评价方案中单独列出来,有时包含在方案的前言、引言或说明当中;有时很详细,有时则很简略,只有一句话。

二、设计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是一种具体的、可测量的、行为化的评价准则,是根据可测或可观察的要求而确立的评价内容。评价指标按一定的层次而组成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系统,即为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的科学性直接决定评价方案的水平,决定评价结果的可信度和有效性。

评价指标和评价目标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概念。评价指标是评价目标的某个方面的规定,评价目标则是体现评价目的的评价内容。它们的联系是:目标是指标的基础,没有目标或脱离了目标的指标,是没有意义的,也就失去了或偏离了它应有的评价功能;指标是目标的具体化,没有指标,目标就显得空洞抽象,而且难以操作。它们的区别是:目标反映评价的总体要求,每项指标只是反映评价的局部特征;目标内涵比较宽泛、抽象,指标内涵比较狭窄、具体;目标相对于指标来说比较稳定,一经确定下来较少变动,指标相对于目标来说比较灵活,在反映目标的前提下,在不同阶段可以有所侧重;目标一般不能直接进行操作或测量,指标则是可以操作、可以测量的。

根据目标复杂程度的不同,有些目标可由若干一级指标构成,某些一级指标又可分为二级指标、三级指标。

设计指标的原则是:

(一)一致性原则

指标体系是评价目标的具体化,它是将评价目标逐层分解而得到的,因而,指标体系应与评价目标相一致。我们在设计评价指标时,要认真分析评价目标的实质和结构,找出关联性内容,以便准确地反映目标要求。另外,同一指标体系的各项指标应从不同侧面反映评价目标的要求,它们也应该协调一致,不能相互冲突和矛盾。

(二)完备性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要完整地反映评价目标的要求,不能遗漏任何重要指标,否则就会破坏指标体系正确的评价功能。当然,增加指标体系的完备性并不等于可以随便添加评价指标。评价指标应相互独立,不能有因果关系或重叠关系。存在因果关系的评价指标会降低评价活动的效度。

(三)可测性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中最低层次的指标要能够直接观察或测量到,可以用可操作化的语言加以定义,并且定义的语言是可以观察或测量的。具体方法是将评价指标分解成可操作的行为要素。指标体系必须抓住关键性行为要素,并使潜在行为变为外显行为。

总的来说,指标体系具有便于测量、信度高、误差小、容易获得综合结论的优点;缺点是设计较困难、效度低、难以反映评价对象的特点。

以下是美国幼儿教育协会评价幼儿教育机构的部分评价标准(关于工作人员与儿童相互作用方面),它们是以评价指标的方式呈现的。

美国NAEYC关于高质量幼儿教育机构的评价标准(摘录)

评审人员在评价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能力与水平及评审的公正直接关系着评价的科学性、客观性。所以,评价标准中特别指出了评审人员应该是高水平的幼儿专业工作者。合格的评审员必须具备与儿童直接进行集体活动的工作经验、管理儿童集体活动的经验、幼儿教育和儿童发展或同等专业的大学学历(同等学力)、良好的个性(如客观性)、良好的交际能力、职业道德等。评审员在评审过程和评审任务等方面应受过训练。

高质量幼教机构的标准及其解释

NAEYC认为,高质量的幼教机构应该是:能够满足所有参与幼教机构的幼儿及成人(包括家长、工作人员及管理人员)的身体、社会性、情感和认知的需要,促进他们在这些方面的发展,使幼儿成为一名健康、聪明和有贡献的社会成员。

工作人员与儿童的相互作用

目的:工作人员与儿童的相互作用为儿童提供了一个理解自己与他人的机会。这种相互作用应该以温馨、尊重幼儿个性和个体、积极鼓励幼儿和对幼儿的积极反应为特征。工作人员应鼓励幼儿之间的交往,为幼儿提供发展社会技能和智力的机会。

理论依据:儿童发展的各个方面——社会性、情感、认知和身体是一个整体。儿童所有方面的最佳发展是在与成人积极地、激励地和个别交往中获得的。同时,幼儿也能通过同伴交往获得社会性和智力上的发展。

具体的评价指标

1.经常通过各种方法与幼儿交往。比如,微笑、抚摸、拥抱、谈话,特别是在幼儿入园、离园和替婴儿换尿布和喂饭的时候。

2.工作人员应该在儿童视力可及的地方,并且对儿童做出反应。

3.工作人员要注意与儿童的谈话方式,要用友好、积极礼貌的态度与儿童说话,并经常提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同时注意与儿童进行个别交谈。

4.工作人员要平等地对待和尊重不同种族、宗教信仰和文化背景的儿童,工作人员要为不同性别的儿童提供参与所有活动的平等机会。

5.工作人员要鼓励并培养与儿童发展相适应的独立性。

6.工作人员要善于运用正面的、积极的指导技巧,不要用竞争、比较、批判、体罚、人格羞辱等手段。要为儿童制定一定的规则,但是环境的安排必须合情合理,少对幼儿使用“不”字。

7.环境中的声音应是愉快的交谈声、自然的笑声和兴奋的叫声,而不是尖厉的、令人压抑的噪声或强制性的安静。

8.工作人员要帮助儿童处于舒适、轻松和愉快的状态,并鼓励幼儿参与游戏及其他活动。

9.工作人员要注意培养儿童之间的合作以及其他亲社会行为。

10.工作人员对儿童社会性行为的要求,要与儿童发展的不同阶段相适应。

11.鼓励儿童用语言表达感情和思想。

三、分配相应权重

经过筛选的指标被确定下来之后,就要考虑某一指标在整个指标体系中的重要程度,这就是分配权重。所谓权重,也称权重系数,是指一个整体被分解成若干指标时,用来表示每个指标在整体中所占比重大小的数字。这些权重系数组成的集合,称为全集。每个指标的权重表示该指标在整体中的相对重要程度,而全集则反映了每个指标与其他指标之间的关系。

给评价指标分配权重是评价方案设计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既反映了各指标在现实目标中的客观地位,也反映了评价主体对他们价值的认识程度。它的意义表现在,它可以引导评价主体突出工作重点,提高评价水平;它可以确定各项评价指标在指标系统中的关系,使评价指标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它还便于计量,是教育评价结果科学化的保证。权重可以用小数、整数或百分数来表示。

四、制定评价标准

所谓标准,是指衡量事物的准则。教育评价在本质上是对教育价值进行判断的过程,要作出判断,就应该有一个价值判断的标准,这就是评价标准。教育评价标准规定了评价对象达到什么程度或水平才是合乎要求的,才是优秀的或良好的等等,它是评价对象达到指标体系规定的程度在数量上的规定,是评价对象发生质变的临界点。

(一)制定评价标准的依据和要求

1.制定评价标准的依据

制定评价标准是方案设计中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它受到制定者价值标准的制约。具体说,要制定评价标准,首先必须明确制定评价标准的依据。

(1)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对教育的需要。教育的社会价值主要体现在它能满足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教育服务于社会的功能也体现在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提供足够数量的合格人才。因此,判断教育的社会价值,也就是制定教育评价的标准,应该根据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对合格人才的总体要求。只有依据这个总体要求制定评价标准,才能对教育的社会价值做出正确的判断。

(2)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国家根据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对教育的需要以及教育活动自身的特点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法规,如《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指南》《专业标准》、“国十条”等,这些政策和法规是对学前教育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衡量教育活动价值的标准,是制定教育评价标准的基本依据。

(3)教育活动的规律。教育评价活动也应考虑到教育活动的规律。学前教育活动规律,是我们从事幼儿园工作评价活动所必须遵循的。教育评价的标准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在不同时期,由于人们对教育互动规律的认识是渐进的、不断发展的,因此,教育评价的标准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4)教育活动中的经验。广大幼儿园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有的已经上升为理论知识,成为教育活动的规律;有的还存在与个体的实践中,是制定教育评价标准不可或缺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在制定评价标准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只重视理论知识,而忽视了相应的感性经验。

(5)评价活动中的实际情况。评价对象总是在一定条件下开展工作的。要真正落实以人为本、注重发展的评价理念,发挥评价的导向和激励功能,我们的评价标准就必须考虑评价对象的实际情况,促使评价对象去接受这些评价标准。另外,指定的评价标准要在一定的人、财、物的条件下去实施,如果忽略了这些条件,再好的评价标准也只能束之高阁,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因此,评价标准的实际情况和评价标准的实施条件也是制定评价标准的依据之一。

2.制定评价标准的要求

(1)具有导向性。教育评价标准要反映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对教育的最新要求,符合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遵循教育活动自身发展的规律,要体现时代精神,指引时代发展的方向。例如,在对幼儿发展进行评价时,不应把是否听老师的话列为重要标准,而应该把是否具有表现力、创造性等放在重要的位置上。

(2)联系实际。教育评价标准要准确地反映评价对象的实际情况,标准不能太低,也不能太高,要适度,要符合评价对象的总体状况。标准定得太低,会使评价对象觉得达到标准太容易,从而产生惰性,失去工作和发展的动力。标准定得太高,会使评价对象觉得可望而不可即,从而丧失信心,失去工作的动力。这两种情况都不利于发挥教育评价的功能。

(3)具有可操作性。评价标准应具有可操作性,让人容易理解,不能虚无缥缈,过于抽象,应尽量减少概念化的条文。同时,评价标准要能体现评价指标的实质,不能定得过细,否则,不仅难以操作掌握,而且在分析评价结果时会难以看清问题的关键所在,更无法进行改进。

(二)评价标准的组成要素

评价标准主要由三个要素组成。

1.强度和频度

强度是指达到指标体系项目要求程度或各种规范化行为的优劣程度,也就是评价对象发生质变的临界点。例如,在等级评定中,达到什么程度算优,什么程度算好,什么程度算合格等。频度是指达到指标体系项目要求的数量或各种规范化行为的相对次数,也就是达到指标体系规定的程度在数量上的规定。例如,要求教研组每学期开展教研活动16次以上。强度和频度是评价标准的具体内容和主要组成部分。

2.标号

标号是不同强度和频度的标记符号,通常用字母(如A、B、C)、汉字(甲、乙、丙)、数字(1、2、3)表示。它没有独立意义,只表示一种分类。标号是评价标准的辅助部分。

3.标度

标度是指评价时的档次。标度可以是定性的,如优、良、中、差,一等、二等、三等,A级、B级、C级、D级;也可以是定量的,如用测验的分数表示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100~90分为优秀,89~75分为良好,74~60分为及格,59~0分为不及格等。当然,定性标度与定量标度实际上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可以相互置换。标度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不连续的,它们是评价标准的基础部分。

五、选择评价方法

这里所讲的评价方法主要是收集和分析评价信息的方法和手段。信息是评价的主要依据,评价者只有尽量收集充分、有效、可靠的信息,才能对评价对象做出准确的判断,实现评价的预期目标。因此,在评价活动中,选择合适的方法是至关重要的。具体来说,评价方法的选择主要是依据评价目的、评价原则、评价对象的具体情况以及评价过程操作的可能性而确定。

从评价目的上说,若评价是为鉴定或选拔服务,需要了解评价对象一段时间以来所能达到的目标程度,并和其他同类进行比较,这时,宜采用量化的评价方法,如标准化测验。若评价是为改进服务,需要更多地了解评价对象发展变化的情况,以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或提供发展指导,这时,最好选择一些真实性评价方法,如档案袋评价法,以更好地促进评价对象的反思。

评价准则是评价内容的具体化。在评价活动中,若评价准则具有结构化特征,也就是说,能够分解成逻辑严密的指标体系,且指标体系能够涵盖所要评价的全部内容,这时,就可以使用实验法、测量法等来收集评价信息,如对办学条件的评价,对部分教育工作绩效的评价等。若评价标准难以分解成指标体系,如幼儿园的文化氛围等,这时,只能提出一些概括性问题,通过访谈或其他一些质性评价方法来收集信息。

另外,选择评价方法还受到评价对象的实际情况和评价过程的可操作性条件限制。例如,有些方法虽然能够很好地收集评价信息,但对某些评价对象却不能适用,否则就违背了伦理性原则。有些评价方法受当时条件的限制,缺乏可操作性,如对农村幼儿园进行量化考核,就不能过多采用测量法和实验法等方法。

评价信息的分析也分定量和定性两种处理方式。当然,在实际评价中,收集和分析评价信息的方法往往不止一种,而是多种方法的组合。有时,根据信息的收集要求,我们还要开发一些收集工具,如调查问卷、态度量表、检查单、结构化访谈提纲等。总之,我们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以便收集尽可能全面完整的信息,并进行正确分析,为做出准确的价值判断提供依据。

六、形成评价方案

在明确了评价目的,确定了评价指标、权重以及相应的评价标准后,选择合适的收集和处理评价信息的方法,这就构成了初步的评价方案。

初步的评价方案还必须经过试评价。试评价是随机选择一些评价对象,用评价指标体系按正式评价的程序进行评价,以取得评价结果,并用这个评价结果对评价方案的质量进行检验。检验评价方案的质量主要是看评价结果的效度和信度,看评价结果反映评价对象实际状况的程度。符合评价对象实际情况的程度高,方案的质量就高;反之,方案的质量就差。根据对评价结果的检验分析,对那些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方案,要进行调整、增删、修改和完善,使之达到质量要求。

第三节 幼儿园工作评价中的问题和对策

一、幼儿园教师评价工作中的问题和对策

(一)幼儿园教师评价工作中的问题

现行幼儿园教师评价制度主要采用的是行政性管理评价制度,即由幼儿园对幼儿园教师的现实表现做出评价,划分等级,根据评价等级做出奖惩决定的评价制度。其基本操作程序是:幼儿园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幼儿园教师考核评价的基本要求,结合本园实际,制定各类工作人员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由幼儿园教师展示足以反映自己在工作中德、能、勤、绩情况的资料,幼儿园考核人员对照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和教师个人提供的资料进行检查考核,采用教师自评、互评、园评相结合的方式,对每个教师每学期的现实表现进行评价,并划分等级,最后,由幼儿园考核小组根据各等级,做出各种奖励和惩罚规定。

由于幼儿园对教师的评价是一种单向性、行政性、管理性、他律性、奖惩性的评价方式,它忽视了教师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不能让教师最大限度地接受评价结果,从而影响评价的最大效益。现行的幼儿园教师评价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评价价值取向上的偏颇

偏重评价的行政管理权力,轻视评价主体的多元意见和积极认同。在幼儿园教师评价中,幼儿园行政管理者处在实际的支配地位和主体地位,教师基本上没有对评价结果的意见权和讨论权,不能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评价不能反映参与评价人的价值观念。

偏重眼前工作结果,忽视可持续性影响。教师评价仅仅关注教师的现实工作行为表现,是一种面向过去的评价,不能成为后续工作的基础、起点和激励。

偏重幼儿园组织目标,忽视教师个人利益和需要。评价以激励教师工作效率、维护幼儿园工作秩序为主要目的,不关注个体的处境和需要,不注意评价对教师工作的感受、价值观等发展性因素的影响。

2.评价内容与标准上的偏颇

评价内容贪多求全,强调共性,忽视专业性。为了能有效地实施管理,往往把教师置于一个共同的标准和常模下,用行政管理者认可的某一价值去要求教师,忽视教师个体发展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3.评价激励机制上的偏颇

偏重功利性激励,忽视心理精神的需求。教师评价结果多与奖惩挂钩,以解聘、降级、晋级、加薪或增加奖金激励工作效率。忽视教师的安全感、归属感以及尊重感和自我实现等精神需要的满足,忽视发自教师内心的积极性、主动性的调动。

4.评价方式上的偏颇

偏重以筛选为主要目的的相对评价。用排名次的办法来刺激教师互相竞争,主要靠组织行为和行政权力,靠外在压力,在评价的主客体关系上是裁判与被裁判的关系。评价主体是非开放性的、外在性的、领导者说了算。教师完全处于“被审判”的地位,忽视发挥教师在教师评价活动中的主体作用。管理者对教师的评价只宣布结果,不说明缘由。在评价方式上只关注量化资料,忽视对教师各种行为的关注。

(二)改善幼儿园教师评价工作的对策

1.确立一元性与多元性相统一的教育评价价值观

教师评价的一元性与多元性相统一的价值取向,就是要从以教师为本和促进教师、儿童与幼儿园共同发展的角度来确定教师评价的价值取向。一方面以教师为本,以教师的发展为本,强调价值取向具有多元性;另一方面,强调教师评价的价值取向应该是一元性与多元性的统一,即教师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应与儿童、幼儿园的发展相统一。

2.树立发展性教育评价的新理念

教师评价要以教师发展为本,要注意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个人发展。教师评价是为了教师的终身发展的,支持和促进教师的发展是教师评价的基本目标。教师评价不仅仅是为了检查教师的表现,对教师施以管理,其根本目的是为教师的发展服务,并借此提高幼儿园教育工作的质量。评价是动态的学习过程和发展过程。

教师评价要关注教师个体的处境和需要,尊重和体现教师个体的需要与差异,给予每一个个体更多的认可机会和可能。教师评价要给予教师更多的积极和评价好认可,帮助教师悦纳自己,拥有自信。

3.拓展评价功能,支持教师发展

教师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支持和促进教师和儿童的发展,而绝不是简单地甄别教师水平的优劣高下。因此除了基本的检查和固有的选拔、筛选功能以外,更重要的应是发挥以下功能。

反馈调节的功能。要将评价的结果以科学的、恰当的,具有建设性的方式反馈给教师,促使其最大限度地接受,从而对自身建立更为客观的、全面的认识,促进其进一步的发展。

展示激励的功能。教师评价活动和过程应该为教师提供自我展示的平台和机会,鼓励教师展示自己的努力和成绩,使评价成为一种积极的、有效的激励手段。

二、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工作中的问题和对策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末,一些地方政府实行对托幼机构分级分类验收工作开始,直到今天,这种验收工作仍在进行。不可否认,托幼机构分级分类验收工作对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以及幼儿园的发展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组织和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工作中的问题

1.评价标准内容结构不合理

(1)教育活动评价所占比例较少,尤其缺乏对幼儿教师教学行为特别是幼儿学习行为的评定,只注重物质条件、人员条件、幼儿园管理以及幼儿现有发展水平。

(2)重视对静态因素的评价,忽视对动态因素的评价。如重视硬件设施、师资学历等静态因素的评价,对教师的教育教学管理过程,尤其是教学过程中师幼互动因素、教师对教育环境的创设与利用、教师与家长的交流互动等方面的评价设计很少。

(3)涵盖面太广,涉及人员条件、物质条件、教育活动、幼儿发展等,结果容易在评价过程中顾此失彼,轻重不分,给幼教机构造成工作压力。

(4)对重点内容的关注不到位,如缺乏对师幼比例、班级规模、师幼行为、课程学习环境、教师培训、家长服务等内容的关注。

(5)内容中只对理想合理的状态进行了规定,而并没有对不合理、不合格的状态进行描述。如:只关注有多少教师达到一定学历层次的比例,而对教师不合格学历的比例往往未有相应的规定。

2.评价中只重视管理、物质及人员的配备,忽视其效能的发挥

由于幼儿园质量评价的重点放在了管理和硬件上,而对硬件的使用效能却有所忽视,因此会出现以下现象:幼儿园设施贵族化,但却不对幼儿开放;人员使用的无效也很明显,每个班级虽有3~4名教师,但多数保育员不参与教学活动,教师又分上下午班,尽管看起来师幼比例很理想,但并未起到实际作用;标准中对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教师行为的效能不够重视。

3.在评价方式上重视量化评价,不重视量化与质性评价的整合

如果评价的目的是区分幼儿园的好坏,甄别其类别,量化评价是自然适宜的。但如果评价的目的是幼儿园质量的稳步提高,质的方法也是必不可少的,要重视能描述幼儿园教师、幼儿发展轨迹的表现性评价,评价方法上要重视档案袋评价与观察评价等质性评价方法。

4.评价主体单一化

当前我国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工作主要由各地政府部门及其下属机构承担,评价人员主要由政府部门行政人员组成,这与《纲要》中评价主体多元化的观念是不相符的,行政人员、幼教专家、家长、教师和幼儿应共同成为评价的主体。

(二)改善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工作的对策

1.幼儿园分级分类验收标准的内容结构要重新调整

经过与其他国家幼儿园评价标准的对比分析,我们认为,标准应定为在标志幼儿园发展水平的四大要素上:环境、幼儿、教师、家长。对环境,要求安全、卫生、刺激丰富;对幼儿,应提供帮助幼儿全面发展的材料和自主学习的机会;对教师,合理满足幼儿发展和生活的需要;对家长,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在这样一个重新设置的结构中,不必强求面面俱到,而应根据各地情况突出重点内容,如在农村及一些欠发达地区,可较多设置有关条件质量与结果质量指标,而在一些沿海和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地区,当幼儿园的基本条件能达到促进幼儿发展的要求时,就应更多地将指标设置的权重放在过程质量上,以引导幼儿园教育质量向更高的境地升华。但不管在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验收评价的重点都应放在教师与幼儿的行动上,虽然条件质量中的各个因素,如教师资格、师幼比例、班级规模等是影响幼儿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是,这些因素往往必须以班级教育活动为中介,即通过教师的各种行为才能够对幼儿的发展变化产生影响。因此,应加大这方面在教育活动评价中所占的比例,重视对教育活动中动态因素的评价等。

2.综合运用量化和质性评价相结合的办法,描绘幼儿园发展的曲线

在分级分类验收过程中,量化评价方法不应当成为唯一占主导作用的方法,现场观摩、表现性评价、档案袋评价等质性评价方法应成为验收评价的重点,对教师、幼儿的行为观察才是评价的关键所在。

观察前,应与被评幼儿园领导或教师共同拟订评价方案,包括验收评价的标准、方法、步骤和评价的时间表等。评价过程中,应减少主观评价,客观地多方面搜集数据,尤其反映幼儿园教学质量的关键数据,如幼儿园日常教学活动的录像资料,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成果,幼儿园与外界的合作交流活动,每个教师的专业成长计划、成长历程与结果,幼儿园与家长的交流活动方式,教师进行行动研究的资料,教师为幼儿创设的档案袋以及幼儿个体行为分析,教师与幼儿互动、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合作互动等资料。还要对表面上繁杂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归类,对照评价等级,绘制出该园教育质量水平的评估曲线,看该园教师哪一类行为重复频率高,哪一类行为重复频率低,这种曲线可以明确地反映出幼儿园的优势与不足。之后,就可以用清楚、简练、可测量的目标术语来描述幼儿园的改进要点,确定改进幼儿园教育质量的具体指标与方法、步骤与程度等,商定发展目标,建议幼儿园采取措施,增加重复率低但有利于幼儿发展的行为,减少重复率高但不利于幼儿发展的行为。

3.评价主体的“多元性”改变

应由单一的行政评价转向来自社会不同阶层、代表不同利益的人员,如幼教专家、行政人员、园长、教师、幼儿、幼儿家长等多元主体参与评价,他们可从各自的认识的观点出发对托幼机构教育提出更多、更全面的建议。因此,可由政府出面建立专门的评价机构与固定的专职评价人员来实施评价,其中专职评价人员必须接受专门的训练,同时广泛吸纳不同评价主体的意见,以审议的方式确定最终的评价结果。

4.监控评价的信度与效度问题

三角检核法是定性研究中研究效度互证的方法,思路是三种不同角度的资料互相验证,通过比较多种资料来源或多种资料收集方法的一致性评价资料的真实性,不同渠道的信息之间一致性越高,信息越可靠。在验收中,应就同一指标采用观察幼儿、会见教师、验核幼儿园资料等不同结果相互验证的方法,对验收评价结果进行信度与效度方面的监控。

思考题

1.请说明下文中幼儿园园长评价教师的方法,并说说这种评价方法的优点和缺点。

王老师是某幼儿园小班的一名教师,由于性格比较外向,给别的教师留下的印象就是:大大咧咧、组织纪律性差、松散、干什么都不行。久而久之,这种看法也影响到了王老师本人工作的积极性。她在平日工作中的热情越来越低、对教学敷衍了事,对幼儿也漫不经心,使得该班其他教师对此很不满意,向园领导反映了情况。

园长立刻找到王老师谈话,但并没有给她处分,而是在日常工作中加强了与她的接触。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园长发现王老师本人有一个很大的优点:爱学习。凡幼儿园有外出学习的机会,不论机会大小,是否由园里安排,她都积极要求参加。而且,别的派出学习的教师都会去找园长讲条件:补回学习所占用的假期,索要因学习而带来的加班费等。但王老师从来不为此提出任何要求,每一次都积极参加学习。接触过程中,园长还发现王老师每次都能将她学到的东西与园长讨论一番,并有自己的认识和见解。园长觉得王老师并非像她表现出来的那样大大咧咧、随随便便,在一些教育问题上,她还是很细心认真的。园长经过一番思考后,认为她外向的性格在一定程度上能给幼儿一个较为宽松的环境,又鉴于她对理论知识的学习热情,就决定让王老师负责幼儿园角色游戏的开展工作。在与王老师商量后,王老师愉快地接受了这一任务。以后的事实证明,园长的决定是正确的。王老师的角色游戏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成为园内外观摩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常大家认为无法在小班开展角色游戏,可是王老师带过的小班角色游戏开展得也非常好。王老师自此保持着一种很好的精神面貌和很高的工作积极性,她的工作也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2.找几位在不同幼儿园工作的教师,调查一下他们所在的幼儿园的教师工作评价方式,并分析这几个幼儿园教师评价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