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创新研究生教育,促进研究生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创新研究生教育,促进研究生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时间:2023-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校高度重视研究生教育,以整合和发挥研究生教育过程中各要素的作用,加强和规范研究生教育管理。及时修订研究生指导教师遴选工作实施细则,优化研究生指导教师队伍,开展研究生指导教师队伍的岗前辅导培训等工作。人文社科研究进入快速发展期,发展势头很好。学科平台建设是研究生教育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

创新研究生教育,促进研究生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 负责人:李小年

参加部门:研究生院(筹)、研工部、人事处

研究生教育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其本质是富有创造性的高层次专门人才的社会实践活动。研究生作为最具有创造力的群体,是高校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最重要力量之一。因此,研究生培养质量是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的标志,研究生教育的层次和结构是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实力的集中体现。

浙江工业大学作为浙江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在创建国内名校进程中,为浙江省乃至全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培养更多高层次的创新人才,既是社会对学校的期望,更是学校发展的内在需要。先后走访浙江大学、北京农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江南大学等省内外有关高校,分别召开多个层面的座谈会广泛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后,在此基础上,认真梳理查找存在的主要困难和发展中的问题,厘清思路,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对策。

一、学校研究生教育工作的历史回顾和经验总结

(一)学校研究生教育工作的历史回顾

我校研究生教育始于1979年,伴随着学校改革、发展的步伐,学校研究生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1979年到1993年的14年间,共招收研究生87人,平均每年招收研究生不到6人。1994年到1998年年均招生量有所增加,但规模还是很小。1999年研究生招生首次突破100人,之后招生量逐年增加,到2008年招生量达到1416人,其中博士研究生80人。专业学位研究生从2000年开始招生,招生人数从最初的42人到2007年的386人。近三年我校全日制研究生招生数量每年平均递增40%左右。目前,我校全日制在校研究生人数达3719人,其中博士研究生256人,专业学位在校研究生达1866人,在校研究生总规模已达5585人。

在规模扩大的同时,研究生培养的种类和专业也趋于多样化。1998年,我校首个博士点申报成功,2006年新增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目前,学校已经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1个。学位和研究生教育从最初的工学一个门类发展到今天覆盖了文学、哲学、理学、工学、医学、经济、管理、法学、农学和教育学等十大学

img7

图1 1979—2008学校全日制研究生招生数

科门类。除全日制研究生外,学校从2000年开始招收工程硕士,2003年起招收高等学校教师在职硕士生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职硕士生,2004年起开始招收工商管理硕士。目前,我校有14个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M BA专业学位授予权、7个专业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授予权、4个专业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授予权。

研究生在我校科技创新中的生力军作用日益凸显,在各类科技竞赛中屡获大奖。2007年,我校被三大索引收录的论文中,研究生作为主要作者发表的论文数155篇,占学校总收录数的20.9%。2007年,以研究生作为第一完成人授予专利23项,占学校专利授予总数的11.3%。

近五年来,我校研究生一次性就业率逐年上升,从2002年的79.38%上升到2008年的96.96%。研究生的就业层次始终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到高校就业的研究生人数比例一直保持在毕业生总数的20%以上,到高新企业或者大中型企业工作的毕业研究生超过50%。

(二)学校研究生教育工作的经验总结

1.学校对研究生教育的重视,为提升研究生教育水平提供了根本的保证

学校高度重视研究生教育,以整合和发挥研究生教育过程中各要素的作用,加强和规范研究生教育管理。2007年,学校举行了首届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提出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并举的方针,大力加强研究生教育,努力克服资源、机制、观念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扩大研究生教育规模,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改变原有的与当前形势要求不相适应的研究生发展状态,把又好又快发展研究生教育提到学校发展的重要工作日程上来,形成了全校重视、关心、支持研究生教育事业发展的气氛和政策环境。

2.坚持以学科建设为主线、学位点建设为标志,推动研究生教育发展

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主线,贯彻“一级学科规划、二级学科建设”的原则,以学位点建设作为学科建设标志,紧紧抓住了近十年来学位点建设的机遇,学位点建设规模和层次等都得到了较快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研究生教育的发展。

3.加强导师队伍建设,为提升研究生教育水平奠定基础

学校紧紧抓住引进、培养、使用三个环节,加快高层次人才培养、引进和创新团队建设,建设一支能够满足研究生教育需求、结构优化、相对稳定的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及时修订研究生指导教师遴选工作实施细则,优化研究生指导教师队伍,开展研究生指导教师队伍的岗前辅导培训等工作。学校现有博士生导师87名,硕士生导师560名,并且建立了一支第二导师队伍,为进一步发展研究生指导教师队伍打好了基础。

4.提高科研工作的层次和规模,为提升研究生教育水平提供有效的载体

学校科研水平的提高,可以为研究生教育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培养研究生从事自主创新型研究的兴趣。近年来,学校科研经费大幅上升,2007年度科研经费到款达2.78亿元。科研项目结构显著改善,国家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以及科技部重大国际合作项目、“863”项目、“973”预研项目、科技部软科学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等高层次科研项目数量不断增长,国家杰出人才基金、国家基金重点项目、科技部重大国际合作项目等频频取得突破。三大索引收录论文数量排名进入全国高校前60位左右。人文社科研究进入快速发展期,发展势头很好。科研工作的良好发展,为发展研究生教育提供了有效支持。

5.加强学科平台建设,为提升研究生教育水平奠定重要的基础

学科平台建设是研究生教育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一流的研究生教育,必须建立在一流的学科基础之上,一流的学科必须拥有高水平的学科平台。学校继续坚持以学科建设为主线,分层次、分类型、有重点地加强学科平台投入,为研究生教育提供良好的科研创新条件,把优秀的研究生吸引到优秀的学科中来,使我校的学科发展和研究生培养相得益彰。目前学校已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浙江省重点实验室3个、浙江省重大科技创新平台3个;拥有浙江省级重点学科21个,其中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7个、浙江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以及数十个校级工程研究中心和研究所,平台建设的规模化和上层次,为研究生培养创造了良好的硬件环境。

6.注重管理体制建设,为提升研究生教育水平提供必需的激励

随着学校研究生培养层次的提高、办学规模的扩大,研究生教育实行校、院、学位点二级机构三级管理体制,研究生院(筹)是负责全校研究生教育的职能部门,代表学校行使研究生教育管理职能。学院是研究生培养、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研究生指导教师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学校始终坚持以科学研究为主导的导师责任制,强化学位点,特别是导师责任,激发导师积极性,从而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研究生教育激励是有效达到研究生教育管理效果不可缺少的措施,也是提高研究生教育管理水平的必要手段。

7.重视生源质量的提高,为提升研究生教育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础

近十年来,学校一直非常重视研究生招生宣传工作,研究生生源得到不断改善,报考我校的学生遍及除西藏外的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2009年报考我校的硕士研究生人数达3946人,比2008年增长22.9%。在2008年录取的硕士研究生新生中,来自中国大学排行榜前100所学校的学生占录取人数的47.6%。

二、研究生教育面临的发展机遇和存在问题分析

(一)研究生教育面临的发展机遇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正处于一个战略机遇期。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离不开教育与科技的发展和支撑。教育与科技的发展,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又依赖于今天高等教育的水平与人才支撑,尤其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任务,需要大批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来承担。研究生教育要适应这一新的形势,发挥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和杰出创新人才主渠道作用,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强国家竞争力提供高层次人才保障。研究生已经成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各领域的重要力量。当前,国内高等教育环境处在有利于研究生教育发展的阶段。一方面,从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到各高等院校,都在着力推进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高,推动学位和研究生教育全面、健康、协调发展,从而实现我国从研究生教育大国向研究生教育强国的转变;另一方面,在国家大力倡导建设创新型国家,培育大量有原创能力人才的背景下,把大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增强创新能力作为学位工作和研究生工作的中心任务,是研究生教育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建设,紧密结合国家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随着高等教育结构的变化,人民群众接受更高层次教育的需求不断增加,虽然开展研究生教育的学校和研究机构并不少,但优质的研究生教育资源相对短缺。发展研究生教育既是国家的战略选择,也是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当前正是发展我校研究生教育极好的时机,必须抓住机遇,趁势而上,积极融入到这样一个发展的快车道之中。因此,当前学校同时面临着进一步发展研究生教育规模、提升研究生质量和层次的重要任务。

(二)研究生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学校研究生教育工作与学校的发展目标相比,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和困难,主要有:

1.对研究生教育的重视程度和认识高度还不完全适应“创建国内知名的教学研究型综合性大学,为研究型大学打基础”的建设目标

由于学校长期以来是一个教学型的大学,相对于本科教育来说,研究生教育无论是规模还是培养的规范体系,都相对滞后。整个研究生教育依托本科教育的成分还比较明显,研究生教育和本科教育并举的理念和格局尚未形成。学校对研究生教育中的质量定位等问题尚缺乏深入研究,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形成相应的研究生教育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学校、学院、学科和导师等各方面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积极作用的相关政策研究不够,政策调控尚不到位。以导师为主体,以科研资助为主的研究生培养机制尚未建立。

2.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尚处于从一级管理向二级机构三级管理的过渡期,管理体制还不能完全适应日益扩大的研究生教育规模

随着研究生规模的日益扩大,在实际工作中学校、学院和学科(学位点)之间的管理职责分工有待进一步清晰。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不能完全适应当前规模下的研究生教育发展。要真正实现“机构、人员、经费”的落实,确立两级机构三级管理的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学校、学院、学科和导师等各方面的积极性,现有的管理模式不能很好地适应研究生教育中的因材施教、分类管理的要求,不利于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

3.研究生培养条件还不适应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创新文化、科学研究、科研平台、导师队伍等亟待进一步提高

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对学校的全面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学校的学术氛围和创新文化、学科建设的规模和水平、科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师资队伍的数量和质量、学科平台的建设与运行以及学校的管理体制和机制等。目前,学校学术氛围不够浓厚,创新文化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的整体水平还不够高,缺乏国家级重点学科,缺少强势和优势学科,学科发展也不平衡,博士点数量还太少;科学研究中,国家级高层次项目偏少,项目分布不广,承接跨学科的重大项目的研究能力偏弱,高层次高水平的科研平台不多;师资队伍总体实力不够强,导师整体素质亟待提高,名师大师数量不足,能将学校带入更高层次的知名专家学者的数量不足。

4.研究生教育结构和层次有待优化

目前我校在校研究生总规模达5585人,全日制在校硕士研究生人数3463人,占62%,专业学位在校研究生1866人,占33.4%,博士研究生256人,占4.6%。可见,博士研究生所占比例偏低,而且各学院博士研究生数量很不平衡,化材、机械、信息这三个学院博士研究生196人,占全部博士研究生的76.6%。从我校博士研究生的数量和比例来看,与学校建名校的要求还有距离,学校研究生教育层次和结构有待优化,应着力加强博士研究生教育,因材施教,分类管理。

5.研究生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培养亟待加强

目前,一定程度上存在研究生教育本科化现象。课程教学程式化,不能充分反映研究生教育中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培养的要求,固化的课程教学模式不能完全适应研究生教育的要求。

三、创新研究生教育的总体思路与对策

(一)创新研究生教育的总体思路

发展学校研究生教育必须紧紧围绕学校的发展目标,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发展是第一要义,以人为本是核心,全面协调可持续地推进学校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因此,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继续全面深入地贯彻落实学校首届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的“规范、提高、改革、发展”的方针,创新研究生教育,对我校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培养理念进行精准定位,建立健全能够调动学校、学院、学科、导师等各方面积极性的激励机制和相关政策,加强学科与学位点、重点实验室建设,提高科研水平,加强导师队伍、研究生教育管理队伍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倡导以生为本,提高研究生的理想信念和学术抱负水平,明确研究生培养各环节的质量标准,用良好的科研平台和导师队伍建设服务研究生的成长成才,不断改善研究生培养环境与条件,不断提高研究生教育水平。

(二)创新研究生教育的对策

1.全面推进研究生教育的校院学科(学位点)二级机构三级管理模式

研究生教育管理不同于本科生教育管理,有其自身独特的管理目标、管理对象、管理内容、管理手段、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从研究生教育的主体来看,它包括导师、研究生和相应的管理者;从研究生教育的活动方式来看,它有别于本科阶段的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体教学,它以课题研究为主要载体,通过导师的指导和研究生自学和主动研究为活动特征;从研究生教育目标来看,它主要培养更具有创造性的研究型和更高级的应用型人才。因此,我们必须创新、健全与研究生培养规律相适应的引导政策和管理办法,促进研究生教育健康发展。规划好二级机构三级管理体制的相关制度与运作机制,围绕两个目标加强研究生管理体制与机制的创新:一是发挥学院的主体性,进一步明确学院在人、财、物上的控制权和调配权,便于学院从自身实际出发,调动学科(学位点)、导师以及教学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形成特色化、个性化的培养环境和培养模式;二是发挥包括导师在内的研究生教育管理者的创造性。

2.结合学科规划,加快学位点建设,特别是博士学位点建设

学科建设是研究生教育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一流的研究生教育,必须建立在一流的学科基础之上。根据学校学科规划,有重点地推进学位点建设,特别是博士学位点建设,提高博士研究生的比例,优化结构。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重点推进,优先建设对于学校建设名校有重要作用的,国家和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领域、专业。

3.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完善研究生指导教师管理体系

研究生教育中,一支有足够的影响力、号召力,站在学术发展前沿的导师队伍能够吸引一大批优秀的年轻人。导师是研究生教育团队的核心,导师水平的高低几乎决定了研究生培养的总体水平。因此,我们要建立研究生指导教师遴选、培训、考核等比较完善的管理体系,建成一支能够满足研究生教育需求、结构优化、相对稳定的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根据研究生培养目标,结合实际需求,在岗位聘任、职称评定、职务晋升、学术交流机会、资源配置以及奖励措施等方面制定激励办法,鼓励导师积极参与研究生教育工作。

4.创新研究生培养方案,分类管理分层教育

组织各学院、学位点对研究生培养方案、教学大纲进行全面修订。新的研究生培养方案要提高博士研究生的毕业标准,强化研究生读书报告、实践活动等必修环节的过程管理,根据各学位点实际的需求,调整研究生的基本学制。

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促进个性化发展,兼顾学术型与应用型人才的分类培养与分层教育,做到学科和学位点建设与研究生教育的多模式、多元化、特色化、个性化发展紧密结合,培育具有浙江精神和人文底蕴,具有“创新、创业、创造”能力的高层次特色化人才。加强统筹规划,对研究生外语教育进行改革,实施分层分级教学。

5.建立创新性课程体系,强化过程监控

课程体系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科学、创新的课程体系是保证培养质量的基础。硕士生课程体系要有足够的宽广和纵深度,并具有前沿性和前瞻性,应按“科学性、前沿性、基础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原则构建。将研究生挂职锻炼纳入研究生培养课程体系,为研究生挂职锻炼配备指导教师,实施课程化运作。研究生到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参与挂职锻炼,正式担任局长、主任、镇长助理以及企业总经理助理、副总经理职务(一般需经当地政府部门认定),参与时间跨度在6个月以上,取得一定实绩,终期考核合格的,给予学分。

加强对教学质量的评估和过程监控,学生网上评教与督导组督查双管齐下。积极开展学生网上评教,让研究生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网上评教结果反馈至学院和任课教师。积极发挥教学督导组的作用,以督导组听课、走访学院、开学生座谈会等方式,保证研究生培养过程的规范性和高质量。

6.制定奖励政策,建立服务帮扶体系

出台《浙江工业大学研究生优秀学位论文基金管理条例(试行)》,建立研究生科研成果奖励制度,加大对取得重要科研创新成果的研究生、研究生导师和学位点等的表彰、奖励力度,激励研究生投入科学研究,为提高研究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本着“关爱每一个研究生健康成才”的要求,建立健全研究生服务帮扶体系。要在学校、学院层面进行资源整合、优化配置,打破思想和体制束缚,在学校、学院层面来统筹考虑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贷款与资助等工作,避免因现有的制约因素而不能将学校的优质资源覆盖到研究生。

7.加大招生宣传力度,提高研究生生源质量

在开展现场研究生招生咨询会的基础上,参加教育部等相关部门组织的大型研究生招生宣传活动;在全国研究生招生报名网站做专题宣传;成立由研究生会牵头的研究生招考服务小组,有针对性地发放宣传单;加强考研论坛的宣传,定期回复解答考生问题;在研究生调剂工作中,及时做好生源选拔,提高生源质量。

8.广泛开展研究生创新教育,营造校园学术氛围

以选拔推荐研究生出国交流为突破口,以推动研究生挂职锻炼为重点,以广泛搭建科研学术平台为抓手,以研究生暑期服务社会为特色,大力开展研究生创新教育,提升研究生的国际视野和创新素质;开展研究生“溯采节”系列活动,推出“学术讲坛工程”,举办“溯采讲坛”,包括前沿学术系列、成功人士话成才系列、硕博报告会系列、校外名家系列等讲座,进一步营造良好的校园学术氛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