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详述简评 详评简述
“详述简评”是以叙述为主的评述方式,只在开头或者结尾略作评说。但是“述”的目的性、针对性很明确,“述”的质量越高,观点就越鲜明,因此“述”的取舍尤其重要,它将评述者的观点隐含其中,而在叙述结束时,见解烘云托月显现,观点的提出已成水到渠成之势。
例话
一个曾被讥讽的诺贝尔奖金获得者
英国的谢灵顿是一位曾荣获诺贝尔奖金的科学家。他出生在伦敦的贫民窟里,后来成为被人收养的孤儿。少年时代,他沾染了许多坏习气,人们说他“不是好种,长不成材”,以致他对别人的侮辱嘲弄习以为常。有一段时间,谢灵顿对一个挤奶女工产生爱慕之情。他向她求爱,女工说:“我宁愿跳进泰晤士河淹死,也不会嫁给你!”这一闷棍,把谢灵顿从荒唐的自暴自弃中打醒了。从此他一改恶习,发愤攻读,用行动彻底改变人们对他的看法。他的学问与日俱增,后来在研究中枢神经学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成为牛津大学教授,成为载入史册的伟大科学家。这说明看人得有辩证的观点,再落后的人,身上总有些美好的地方,我们要善于发现它、点燃它,同样会放出绚丽的光彩。
“详评简述”是指在一个相对完整的语段中,“评”的比重较大,减少“述”的比例,一般是因为“述”的内容在当前社会语境中已是人所共知的事情,或者不便于作全面的叙述。这样,这种评述就是以“评”为主线,对客观事物进行全面、集中、深入的评论了。既然是集中评论,就需要花力气提炼观点,在观点提炼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得出多个符合材料内容的观点,例如:
1.同中求异。从相同点出发提炼观点可能缺乏深度,我们可以从相同的材料中寻求它们之间的不同点,深入挖掘,得出有分量的结论。
2.异中求同。相异的事物有时是形异而质同的,因此,对于多项材料,可以进行分析比较,寻找材料间的共同点,从共同点入手提炼观点。
3.异中辨异。有些相异的材料,它们之间有明显的分歧点,可以找出分歧点,从它们的分歧点处入手提炼观点。
4.互补叠加。有些材料性质是同一的,但各自并不全面,可以互为补充,将它们叠加起来,提炼出正确的观点。
例话
名人都来当教授
“以前说‘酒香哪怕巷子深’,但现代社会需要有把茅台酒瓶砸碎让酒香飘出来的勇气,这就是宣传。”浙江大学毕业生章磊说:“大学里肯定要有学术界的泰斗或者领军人物,但也需要名人来吸引眼球。比如提起浙江大学,大家不一定知道哪个专业领域的教授,但肯定知道金庸,这就是名人效应。”
真的如浙江大学毕业生章磊所说的靠几个“明星大腕”就能让“大学的好酒”飘香四溢?难道大学没有真正的人才资本和学术资本来提升自己的声誉,而是黔驴技穷靠几个明星大腕来装点门户吗?作为大学,要让“好酒”飘香四溢,有个前提就是大学有“好酒”。可是时下,很多大学学术浮躁,教学质量逐年下滑,教授“泼妇骂街”,本没有所谓“好酒”;退一步讲“好酒不怕巷子深”,如果大学真的教学质量上乘,培养的学生都是国家栋梁之材,是“尖端人才”,人们自然会“识得庐山真面目”。时下一些大学靠聘请“明星大腕”当“教授”来吸引眼球,提升形象,正好从一个侧面说明某些大学的“空虚”和“心虚”。现在请“名人”当“教授”,究竟是“谁教谁”?孟子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可是“明星”如娱乐主持李湘,对于大学邀请欣然接受,也是“明星大腕”的草率和不负责。他们尽管名气很大,钱很多,可怎能当大学教授呢?中国对于行业准入是非常严格的。从师范毕业都要经过严格考核,教育学、心理学等教师必修课合格后才能取得神圣的“教师资格证”当一名老师的。“明星”们是不是也参加了“教育学、心理学”的考核?他们取得“教师资格证”了吗?这些大腕明星应该先到大学去学习进修。我不知道中国“大学”之独立风格、人文精神、学术价值都到哪儿去了?
(新华网浙江频道2008年3月17日)
训练设计(24)
(一)“先评后述”的训练
有人说聊天不好,浪费时间,说那是“闲得太无聊了才干的事”。请以“聊天的好处”为话题,作“先评后述”的练习。
(二)“先述后评”的训练
话题:“把话说得简练些”,运用下面材料作“先述后评”的练习。
评述材料:有人问美国第28任总统伍德·威尔逊,准备一份十分钟的演讲得花多少时间?他说,至少需要两个星期;问准备一个小时的演讲需要花多少时间?他说需要一个星期;那人问:“那么,如果请你讲两个小时呢?”威尔逊立即回答:“不用准备,马上就可以讲。”
(三)“述中有评,评中有述”的训练
找几位朋友,就最近看的电视剧,或某位主持人的主持语言技巧,轮流作“述中有评,评中有述”的讨论。
(四)“详述简评”或“详评简述”的训练
对下面的话题作“详述简评”或“详评简述”的即兴评述练习:
1.我所发现的“美”
2.中国教育必须改革
3.向中国的农民致敬
4.不要崇洋媚外
(五)综合性评述训练
1.《新民晚报》报道:11月29号傍晚,101路新风号公交车驾驶员杜明生驾车从吴淞驶向北站。途中,人们看到一辆外地汽车油箱起火,那位驾驶员急得束手无策,小杜看见后,立即拿起车厢里的灭火器下车,迎着呛人的浓烟,冒着油箱随时会爆炸的危险,快速扑灭了烈火。外地司机拉着小杜的手感激万分,但遗憾的是,当小杜回到车上时,隔车观火的部分乘客指责他擅离岗位,多管闲事,有的人抱怨小杜耽误了他们回家做饭的时间。
2.即兴评述的话题:良心是道德的卫士
参考事例一:上海市女工陈燕飞怀孕五个月时,有一天路过苏州河,见一妇女溺水,她奋不顾身跳下去将那位妇女救上来。别人采访她,她说“这是做人起码的道德。见死不救,那是没良心……”
参考事例二:广州市一个青年,从急于购买摩托车的农民手里花言巧语骗得2600元。未出24小时,他化名“王平”写了封痛切反省的信,将钱款全部寄给保卫部门。“王平”在信中写道:“……回到家里总觉得周身不自在,饭吃不下,觉睡不好,想到那个农民丢钱的苦脸,当然也想到监狱的铁窗,越想越害怕。良心的谴责使我万分悔恨自己的所作所为……”
3.据报道:2007年四川“竹之神韵”中国巨星演唱会,演员们被热情的观众追得无路可逃,某著名主持人嘴被撞肿了;同日,自贡体育场举行大型演唱会,某女歌唱家被歌迷强行拥抱,并发生相互踩踏十几个人受伤住院的惨剧;央视《同一首歌》光临潮州,演员被观众拉扯,差一点被扯下舞台……
训练提示
1.要想说出新意,就要注意推敲自己的观点。观点和材料不能脱钩,不能光是材料的堆砌,而忽略观点的阐释,忽略对材料的剖析;选例要精。
2.“述中有评,评中有述”不一定要有完整全面的见解,应注意“散”与“聚”的关系,可以抓住几个片断、几个细节展开议论,评述观点的主线应该是鲜明的。既然“评”就不要浮光掠影,要切中要害。
3.“详述简评”切忌对细节恣肆渲染,成了说故事。要抓住能够反映本质特征的侧面,通过叙述折射理性的光彩,这样画龙点睛的评说才有说服力。
4.“详评简述”是一个论证过程,但它不是议论文那样完整的篇章,那样会走回书面语代替口语的老路。它要求我们在即兴评述时有决断性的命题意识,思维处于敏锐清晰的状态,在交流性讲述中做到言之有据、言之成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