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书院文化在校园文化史上的意义

书院文化在校园文化史上的意义

时间:2023-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前面对书院文化与校园文化的特征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书院文化具有鲜明的当代意义上所称的校园文化的某些文化品格,书院文化在中国校园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我国古代校园文化的典型。书院教育具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理念,其核心就是崇尚儒学精神。书院文化的先导性品格也为现当代校园文化所继承。书院文化置身于儒学文化的大背景下,各种学派、各种思潮在这里发生碰撞、交融。

第三节 书院文化在校园文化史上的意义

由前面对书院文化与校园文化的特征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书院文化具有鲜明的当代意义上所称的校园文化的某些文化品格,书院文化在中国校园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我国古代校园文化的典型。其中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东林书院等著名书院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书院文化,形成了许多优秀传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书院教育具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理念,其核心就是崇尚儒学精神。诸如孔子的“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殉道精神,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请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思想,等等,都深深渗入书院文化的精神内核,也给中国当代校园文化以深厚的历史积淀,故此才有当代知识分子的追求真理、对事业执著追求而至死不悔。这种文化理念主要从书院办学宗旨和人才培养模式中体现出来。著名理学家张縂在主持岳麓书院时实施的人才培养模式就是以“传道而济斯民”的儒家精神为核心,他认为,考先王之所以建学造士之本意,盖将使士者讲夫仁、义、礼、智之彝,以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事甚大矣。由此可见,所谓“传道”就是传仁、义、礼、智之道,所谓“济斯民”,即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要素。与此相联系,人才培养目标的品德要求就是“致君泽民”,就是要培养维护国家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的人才,而不是培养为了一己之私、或只是为了入仕做官的所谓人才。张縂认为,夫然故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居天下广居行天下之大道,致君泽民,真所谓大臣者矣。这种人才观在古代书院教育中得到广泛、长期、深入的贯彻,成为书院教育最重要的文化传统,影响深远。

书院文化的先导性品格也为现当代校园文化所继承。书院文化置身于儒学文化的大背景下,各种学派、各种思潮在这里发生碰撞、交融。而且,主导当时社会思潮的学术思想,往往发轫于书院讲学者的研讨中,并通过书院讲学得以向社会传播。无论是南宋程朱理学,还是明朝陆王心学,莫不如此。近现代校园文化在这方面与书院文化是一脉相承的。近代康有为宣传其变法主张,在万木草堂积极讲学;“五四”精神广泛传播,也源于北京大学等高校新思想、新观念的弘扬。

书院教育在办学思想、“讲会”制度等方面的特点对后来的校园文化发展影响深远。即使是“五四”反传统时期,许多有识之士也对书院文化产生浓厚兴趣。他们认为,清代教育改革盲目抄袭外国,“惜乎光绪变政,将一千多年来的书院制度完全推翻,而以在德国只行一百余年之学校代替此制,诩为自新,使一千年来学者自动研究精神,将不复现于今日”,“实在是吾中国一大不幸事”,〔17〕所以他们要努力从这已被丢失了的传统中找回好东西。他们赞叹书院的讲学自由、私人办学精神,觉得书院师生“感情甚笃”、“自由研究”、“课程简而研讨周”的特点,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而教学与学术研究合二为一的古代书院办学特点也能给现代高等教育的改革提供启示。1921年,青年毛泽东“鉴于现代教育制度之失,采取古代书院与现代学校两者之长”,创办了湖南自修大学,在教育界引起极大震动。蔡元培“欢喜得了不得”,觉得它代表了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全与我理想相合”,应该成为各新省设大学的模范。〔18〕毛泽东在《湖南自修大学创立宣言》一文中分析了古代书院和近代学校的利弊,“从前求学的地方在书院,书院废而为学校,世人便争毁书院,争誉学校。其实书院和学校各有其可毁,也各有其可誉。”他认为,“学校的第一坏处,是师生间没有感情。先生抱一个金钱主义,学生抱一个文凭主义”;“学校的第二坏处,是用一处划一的机械的教授法和管理法去戕杀人性”;“学校的第三坏处,是钟点过多,课程过繁”。而比较一下书院,“形式上的坏处虽然也有,但上面所举学校的坏处,则都没有”。“自修大学之所以为一种新制,就是取古代书院的形式,纳入现代学校的内容,而为适合人性,便利研究的一种特别组织”。〔19〕青年毛泽东的这番论述,说明书院教育的校园文化特征为我国近代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许多有益借鉴。

书院文化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果能加以科学的总结,同样也能为当代的校园文化建设提供可贵的借鉴。

如,在营造学术文化氛围方面,古代书院教育有许多让今人羡慕的地方。宋明时代的很多书院都有重学术的倾向,把总合古今学说,集成学术,创造新说,传播学问,再造民族精神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在嘉靖万历年间,衡阳石鼓书院就成为王阳明、湛若水学说的研发阵地,一旦遇有名师讲学,院内外的生徒皆可慕名前来听讲。湛之高弟蔡白石先生任知府四年,“每月朔望,率诸生诣书院讲论经书,命题考课,质疑问难,随叩而答,立有书院条约、会长、会副,问德考业,风闻邻邦,长永二郡诸生及官师、举监皆负笈来学”。江右王门邹守益“至书院,和昌黎韵,会诸生讲论旬日,学有本源,闻者诚服”。南中王门周怡“游石鼓唱和,与诸生曾乔、朱炳如、王大韶辈议论辨难,终日不辍”。泰州学派赵贞吉“会白石蔡公、万渠潘公,讲学石鼓,诸生多所启发”。〔20〕从以上的引文我们可以感受到,书院师儒讲学辨难,研究学问,儒生学子负笈从游,不绝于途,其所营造的是一种多么儒雅的文明景象。现代大学与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相比较一个很重要的区别就是大学应该是学术气氛浓厚的高雅场所,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书院文化中得到启迪。

再如,在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方面,我们既要学习古代书院教学相长、互相质疑问难的方法,在学生中开展各种读书和学术研讨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辨能力;又要学习书院在管理中学生自理自治的传统。学生的自理自治并参与书院的管理乃至教学工作,是书院管理制度的一大特色。书院的许多职员岗位都由学生担任,如斋长一般就是从住院生徒中选择品行端正、老成持重、学业优秀者担任。其职责主要是稽查考勤、劝善规过、辨疑析难,同时还帮助管理财产、图书、协办考试事务,发放膏火奖资,甚至稽核斋夫、门役等员工。如晚清湖南船山书院,“斋长以复试取列第一名充任。若第一名不能住斋,以第二名补充”。若第二名不能充任,则在师课前三名中“甄取人才果属端方,能照料事务者接充”。〔21〕

又如,可以继承书院文化的尊师爱生的优良传统。在书院教育中,师生关系普遍比较和谐,甚至于如毛泽东所说的“感情甚笃”。如清代山西玉峰书院就曾出现这么一个感人的故事:

(霞浦先生)始主山西之洪洞玉峰书院讲席。越二载,知平阳府长白延公闻其贤,礼聘主郡之平水书院,洪士如失慈母,相与奔命吁留,得允。岁余,延公复申前请,曰:“所以为大贤者,将为人人师也。郡属十县一州之士斐然可裁,顾不获明师,而先生独私在下邑,非所以广教也。且洪士皆吾弟子,先生来郡,岂患不被其泽者,而吾且得朝夕备咨诹,助治化。”敦迫就聘,洪之士负笈而从者盖中分学矣。〔22〕

还如,书院教育重视利用先贤祠等建筑设施进行道德教育,我们现在许多高校也有光荣的历史传统,同样可以开展校史教育活动,以增强学生的荣誉感、责任感。书院道德教育重践履的特点,对我们改变德育中假、大、空的风气也不无启迪。书院道德教育的内容往往在其学规里有明确的要求。清乾隆时期所制定的《岳麓书院学规》十八条中前十条都是对学生道德教育方面的要求,针对性很强。刻着这个学规的石碑至今还立在湖南岳麓书院内:

(1)时常省问父母;   (2)朔望恭谒圣贤;

(3)气习各矫偏处;   (4)举止整齐严肃;

(5)服食宜从俭素;   (6)外事毫不可干;

(7)行走必须齿序;   (8)痛戒讦短毁长;

(9)损友必须拒绝;   (10)不可闲谈废时;

……

诸如以上这些都是我们应该批判继承的优秀文化遗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