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课程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

课程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

时间:2023-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校园文化学课程教学目标,就是要通过整合疏理校园文化现象,系统讲述校园文化学的基本理论及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问题,使学生掌握校园文化学这门边缘学科的基本内容,把握校园文化的发展规律,掌握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内容和方法,辨清文化价值取向和文化实践中的正误,厘定校园文化行为规范,树立正确的校园文化观。校园文化是与学校教育共时态的。

第三节 系统性设计:课程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

校园文化学课程教学目标,就是要通过整合疏理校园文化现象,系统讲述校园文化学的基本理论及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问题,使学生掌握校园文化学这门边缘学科的基本内容,把握校园文化的发展规律,掌握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内容和方法,辨清文化价值取向和文化实践中的正误,厘定校园文化行为规范,树立正确的校园文化观。通过该课程的开设,以期成为高师院校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补充和推进文化素质教育的尝试,成为高师院校面向基础教育进行教育理论与实践类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

“校园文化学”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

一、关于校园文化本质论的教学

(一)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概念

任何一门学科的建立,都必须以核心概念为基础,没有科学的概念就没有科学的学科。无疑,“校园文化学”的教学首先要研究的就是校园文化的本质定义的问题。

(二)校园文化形态

校园文化形态表现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面,每种形态具有不同特点,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也不完全相同。对校园文化形态的研究一方面深化了校园文化的理论探讨,另一方面对校园文化建设具有理论的指导意义。

(三)校园文化特征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它与其他亚文化如企业文化、军营文化、社区文化等相比照有哪些特殊性?对这一问题的分析把握,对校园文化建设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四)校园文化功能

研究、发展校园文化的意义在于校园文化具有其他教育管理手段无法替代的功能。校园文化的功能表现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心理教育、情感教育多方面,主要具有导向功能、约束功能、凝聚功能、愉悦功能、传承辐射功能等。

二、关于校园文化史论的教学

校园文化是与学校教育共时态的。了解校园文化产生与发展的历史,了解校园文化在历史上对社会文化和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对于学生自觉理性地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是非常重要的。校园文化发展史主要分这么几个阶段:

(一)中国古代校园文化史

主要以书院文化为典范。源于五代、兴起于宋代的书院文化体现了当代意义所称的校园文化的某些品格,书院教育在办学思想、“讲会”制度等方面的特点对今天的教学改革和校园文化建设仍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这里重点讲述书院文化的发展历史、书院文化的特征、书院文化在中国校园文化史上的意义和地位、书院文化对于当今校园文化建设的启迪作用等。

(二)近现代校园文化史

重点讲述“五四”校园文化、“一二·九”校园文化、边区校园文化和西南联大校园文化四个校园文化历史典范。“五四”校园文化与新文化运动、五四爱国政治运动紧密联系,拉开了中国现代校园文化史的序幕。“一二·九”校园文化继承了“五四”校园文化的光荣传统,而边区校园文化则开启了新中国校园文化的先河。西南联大校园文化秉持北大、清华、南开三校传统,于战火中为现代中国培育了大量栋梁之才,创造了校园文化的奇迹。

(三)当代校园文化史

可以分为朝气蓬勃的新中国成立初期17年的校园文化、十年“文革”的校园文化、20世纪70年代末到20世纪80年代的校园文化和20世纪90年代的校园文化四个发展时期。重点讲述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的历史,如校园文化概念产生的背景、校园文化建设进入理论自觉时期的标志等问题。

三、关于校园文化品位论的教学

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中居于较高层次的独特的社区文化,应该是追求高品位的。所以,品位是校园文化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品位论也是校园文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一)关于文化品位的基本理论

什么是品位?什么是学校文化品位?品位原本属于美学领域的一个核心范畴,也可以作为校园文化学研究的重要范畴。

(二)学校文化品位的基本内容

就大学而言,品位事实上就是指通常所说的“三提高”: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提高大学教师的文化素养,提高大学校园的文化品位。校园文化的四个层面物质文化、规范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都有追求什么文化品位的问题。

(三)文化品位与校园精神

重点要论述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校园精神内涵的界定及其基本内容;二是校园精神的功能和作用。这既要分析校园精神在学校建设、人才培养、传承与创造文化、促进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功能和作用,也要分析校园精神在校园文化结构中的核心作用。

(四)文化品位与校风

重点要论述三个问题,一是校风的基本构成和校风建设的主要内容;二是校风的作用;三是优良校风的形成和培养。

(五)文化品位与校园文化个性

无论国内还是国外,都有很多文化品位高、富有个性色彩的学校,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历史上的西南联大,国外的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牛津大学等。

四、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理论的教学

校园文化需要建设。只有立足于建设,才能促进校园文化的繁荣。这方面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一)校园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是一个实践中的动态过程,其核心是校园文化活动。关于这个问题,主要系统讲述校园文化活动的原则、活动内容、活动形式和活动方法四个方面。

(二)组织文化与非组织文化

这涉及两大方面,一是校园文化组织机构的设置和职能划分问题;二是学生中的组织文化与非组织文化问题。关于组织文化的教学重点是社团文化、寝室文化等,关于非组织文化的教学重点是分析一些与校园主流文化相抵触的反文化现象。

(三)校园文化建设的条件

这方面的内容包括校园文化工作队伍的组织建设、思想建设和业务建设以及校园文化设施的建设。

(四)校园文化环境

主要讲述校园文化环境中的物质环境、制度环境和精神环境的内涵、特点、地位和作用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等问题。教学重点是大学校园精神,包括校园精神的内涵、校园精神在学校的具体体现、校园精神与校风的关系、校园精神的塑造和培育等。

(五)校园文化管理

主要阐述校园文化管理的基本任务、内容、方法、体制和制度建设。

五、关于校园文化关系论的教学

(一)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校园文化是置身于社会文化大背景下的一种独具特色的亚文化形态,两者的关系既有部分与整体、局部与全局的性质,又有个别与一般、特殊与普遍、个性与共性的性质,两者之间互相渗透、互相影响、相辅相成。

(二)校园文化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市场经济对校园文化具有双重效应,校园文化建设应该解决对市场经济的适应与导向两大课题。

(三)校园文化与网络文化的关系

网络对校园文化建设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网络文化为校园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另一方面,网络多元文化也给校园文化带来巨大的冲击。校园先进文化要面对挑战,应该采取防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以“积极上网”为上策。

(四)校园文化与课堂教学的关系

两者的特点和表现形式不同,两者的关系实际上就是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的关系。在新世纪的教学改革中,作为隐性教育的校园文化将与课堂教学并驾齐驱,相得益彰。

六、关于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理论的教学

(一)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通过分析中小学校园文化的现状,以素质教育的教育思想为指导,阐述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二)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特点、内容和基本形式

七、关于新世纪校园文化发展战略论的教学

我们现在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校园文化的战略体系的研究还不够深入,但这个问题无论对校园文化学的学科建设还是对校园文化实践的健康发展都至关重要。这方面的问题主要包括:

(一)新世纪校园文化建设的时代背景

(二)新世纪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依据

(三)新世纪校园文化发展战略的思路

主要阐述如何建设“三个面向”的校园文化、如何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校园文化、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校园文化等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