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校园文化与创新教育
江泽民反复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他在1998年考察北京大学时还指出:知识经济初露端倪,创新最根本的一条就是靠教育、靠人才。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一定要有适应于创新的校园文化土壤。
教育创新是全球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创新教育是我国教育界继“素质教育”之后的又一重要研究主题,如何培养创新型高素质大学生,已成为当今高校教学改革中的核心问题。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在北京大学讲坛上发人深省地指出:“在迈向新世纪的过程中,一种最好的教育就是有利于人们具有创新性,使人们变得更善于思考,更有追求的理想和洞察力,成为更完善、更成功的人。”〔1〕高校应适应时代需要和实践要求,把创新教育作为教学改革的方向,把创新教育观作为新世纪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灵魂,渗透到高校教育的整个过程,有目的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高素质人才。
长期以来,我们在不断反思、学习、借鉴西方各种教育理论的过程中,比较注意不断地引进西方“新概念”,面对长期的国内教育实践中积累的一些真正新质的东西并没有很好地去挖掘,没有提炼出中国式的概念、范畴,因此妨碍了真正适应中国土壤的教育理论体系的产生。如关于校园文化,此概念是真正的“中国概念”,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后,关于校园文化的教育实践有长足的发展,但关于校园文化的理论研究至今仍处于教育学理论研究的边缘地位,很少作为教育理论的重要概念、范畴来研究,只是偶尔作为一种教育改革的环境、氛围或是手段之一而提及。笔者认为,校园文化作为一种很“现代”和可操作的教育理念,应该进入教育学的研究核心地位。在当前关于创新教育研究中,也应该把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核心理念来加以关注,特别是对于高等师范教育而言,校园文化理念更具有深入研究的价值。这就是本章所要探讨的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