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倡导“忠”、“仁”、“和”的儒学理念,加强师德建设
由于学校工作的特点,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加强师德建设是学校思想工作的最重要的环节。尤其是我们这样的学校,师生之间接触较多,教师的师德风范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行为及未来发展。讲师德建设,有很多内容可讲,许多研究者用很多的论著进行了阐述,但最核心的内容是什么?去年我在附中工作时,曾经组织70位教师到山东研讨学生工作,当时我用儒家思想中“忠”、“仁”、“和”三个字来强调师德建设。到音乐剧系工作之后,我依然强调这三个字。
“忠”是我们做人的根本,先秦儒家把忠诚作为做人的基本品质,孔子教育学生的核心内容就有“文、行、忠、信”。《论语》中提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我认为,在现代社会,不论你从事何种职业,对职业的忠诚依然是最重要的一种品质。在我们的教师中强调“忠”,就是要求我们的教师既然选择了做教师,就要忠诚于教育事业,要自觉地投身于舞蹈学院的发展当中,贡献自己的智慧和才华。
“仁”是儒学的核心内容,仁爱的根本宗旨和要求就是以爱己之心爱人、利人、助人。仁是一种无私的爱,在校园当中,教师要以优良的品德来热爱学生。仁的内涵非常丰富,慈是仁,孝是仁,宽厚是仁,忠恕是仁,诚信是仁,弘扬人间所有的美德都是仁,因此说“仁包万善”。一个充满仁爱之心的教师必然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必然是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期间,我们在全体教师中倡导要做一名优秀的知识分子。知识分子的肩头历来都承担着弘扬社会道义的重任,并要传承创新优秀的文化。《论语》中写道:“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就是说知识分子必须心胸宽广,意志坚定,因为自己的肩头终生都担负着推广仁爱的重任。儒家经典著作《礼记》中提到:“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将以德爱人与姑息爱人区别开来。学生要尊敬老师,就是我们常说的敬爱,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我们生活中并不缺乏亲情之爱,但仁爱是指博爱。儒家所讲的仁是以爱己之心爱人,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儒家仁的理念与佛教的慈悲为怀和基督教的博爱理念是相通的。
儒家认为,“和”是人类追求的最高价值所在。“和”最初的含义是多样性的统一,是不同事物结合在一起而达到的平衡,但这种统一和平衡有别于“同”,如孔子所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孟子进一步指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认为人类群体的和谐对于社会发展比天时、地利等自然条件更重要。后世儒家反复提到“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等,都体现出以儒学为主导的中国文化对于和的追求。中国社会“和为贵”的理想体现在家庭中就是追求和睦、和美。社会追求和平、安宁。
总之,“忠”是我们为人处世之本,“仁”是我们的历史使命,“和”是我们追求的完美境界。今天我们倡导这些儒学的基本理念对于我们今天的师德建设,构建社会主义的和谐校园乃至和谐社会,有着十分宝贵的启迪和借鉴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