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

时间:2023-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孔子评价治国之道时,说过一段非常有名的话:“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而“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用优良的道德来教育引导,用礼来规范,保证道德目标的实现,结果就不同了,老百姓因为有了羞耻之心,不仅不会去做坏事,而且还会“格”,就是有上进心。孔子经常礼乐并提,孔子所倡导的乐教就是广义的艺术教育。

二、“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

孔子评价治国之道时,说过一段非常有名的话:“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1]他认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的结果是“民免而无耻”,老百姓不去触犯法律,是因为畏惧刑罚,他并没有羞耻之心。而“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用优良的道德来教育引导,用礼来规范,保证道德目标的实现,结果就不同了,老百姓因为有了羞耻之心,不仅不会去做坏事,而且还会“格”,就是有上进心。

1.坚持以德育人

在大学工作整整一年了,一年来,经历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参加了学院组织的各种专题会议,充分感受到学院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视。胡锦涛总书记倡导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实际上是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的,是对中国传统美德的现代概括,我曾为此给全系师生做了一次名为《弘扬民族精神,塑造美好人生》的专题讲座,给学生讲民族精神与传统美德。中国民族精神的根本就是天地精神。《易经》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中国文化注重内在人格的修养,君子人格代表着人格修养的理想境界,只有道德修养高尚的人才配称君子。大地养育万物,德行淳厚,大度宽宏。有修养的君子应该像大地一样用宽广的胸怀和优良的品德来面对万事万物。无数仁人志士胸怀仁、义、礼、智、信等美好的品德,并勇于践行,使我们中国文化数千年绵延不断。清华大学把这代表我们民族精神核心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八个字作为校训是非常有意义的。

2.倡导快乐学习与快乐生活

我注意到,学院在各种活动中,经常倡导快乐学习、快乐生活的理念,这是我们构建和谐校园工程中应当积极倡导的。在上学期音乐剧系的开学式上,我曾经结合孔子在《论语》中的第一句话来阐述这一理念。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后人在精心编撰孔子言论集时把这句话放在开头很有意义,我从中领悟到三个要点就是,会学习,会交友,不怨天尤人,也就是保持一个好的心态,这其中就包含着人生快乐的奥秘,明白而且做到了这三点,我们就会接近快乐。

前不久温家宝总理在看望季羡林先生时,季先生提到和谐首先是内心的和谐,就是说我们在创造和谐社会时,首先要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2006年春天,我们曾组织全系教师学生游览北京植物园,到大自然中去涵养、滋润师生的内心情感。再就是我们坚定地倡导读书活动,号召学生阅读名著,一个人的人文素质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对千百年来人们公认的经典名著的学习与掌握。孔子重视诗歌的教育作用,经常用《诗经》来教育学生,他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就是用诗教来保持自己内心的宁静与和谐。2006年10月,我系举办古诗词朗诵会,暑假前我们就做了布置,要求学生在暑期阅读古诗词,我们准备把中国古诗词的学习与研究作为我们音乐剧系师生长期坚持的一个课题来做,我们相信,坚持下去,将会大大提高师生的人文素质。

在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中,我们关注对学生骨干队伍的培养,培养“头羊”,我们的一些优秀学生积极参加学院组织的各种活动,并从中得到了锻炼。如参加学生会的活动,组织并参加卡拉OK演唱会、颁奖晚会、廉政歌曲演唱会、桃李杯比赛的报幕报分等。我们还从入党积极分子中发展党员,希望通过这些“头羊”来带动整个学生队伍的进步,促进学生整体状态的和谐发展。

3.继承儒家礼乐教育的优良传统

以德育人,是我们传统思想教育的根本,礼乐教育同样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果说前面那些美好的精神、美好的品德供给了学生丰富的营养的话,礼就是来规范学生行为,培养并保持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因素,“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助于学院的和谐、社会的和谐。中国号称礼仪之邦,礼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道德感和自律意识,是孔子所坚持的仁的外在表现,是治理国家和成就个人事业的准则。儒家的教育理想和社会理想强调“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强调诗歌有助于振奋精神,礼有助于立身处世,乐有助于完善思想情感。“不学礼,无以立”,“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作为一名君子,一方面要“博学于文”,广博地学习文献,积累深厚的知识,同时要“约之以礼”,用礼来约束自己的言行,因为礼是根据道德原则制定出来的。“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就是说如果一个人没有仁德,就不会正确对待和实行礼乐,仁是礼的核心,礼是仁的外壳,礼与仁是互为依存,相辅相成的。礼强调对人、对事、对物的尊敬,尊敬祖先,尊敬师长,尊敬对手,尊敬一切优良的品德,尊敬我们的职业,尊敬养育我们的大地。中国的爱国主义传统也是由此发展而来。邓小平同志讲过:“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爱着这片土地。”方志敏烈士在狱中写下《可爱的中国》,表达了一位共产党人对祖国深厚的思想感情。礼能够创造一种相互谦让、祥和宽松的人际关系,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秩序、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

我们舞院是一所以形体表演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艺术类院校,礼仪修养尤为重要。孔子经常礼乐并提,孔子所倡导的乐教就是广义的艺术教育。艺术所要表达的是人类丰富的内心情感,中国伟大的天地精神、美好的人生品德通过礼乐文化得以表现,礼乐教育和礼乐文化把人类的社会生活升华到艺术审美的境界。艺术从本质上讲是人类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文明优雅的礼仪应当成为艺术家做人必备的行为规范。“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艺术教育陶冶人们高尚的情操,潜移默化地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在促进社会和谐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为一所在国内外有着重要影响的艺术类院校,我们有义务、有责任弘扬我国的礼乐文化传统,我们绝不是要去全盘恢复古礼,而是要去寻找智慧和思想。我曾与一位北大教授探讨中国的礼教,他告诉我,北大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反对礼教是反对僵死了的礼教。儒学从汉代被独尊之后逐步沦为封建统治阶级专制统治的工具。但一条河流,我们不能因为它下游遭到污染就怀疑它上游的清澈。先秦儒学是纯洁而又伟大的。1998年,世界诺贝尔奖获奖者在巴黎会议上发表声明指出:“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要回到2540年前,再汲取孔子的智慧。”在历史上,一种新文化的复兴一定有它宝贵的文化源头,西方文艺复兴的源头是古希腊和罗马文化。而我们在振兴中国文化的过程中,必须认真学习和研究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创新一定是在传承的基础上,无源之水和无根之木都是没有生命力的,文化亦然。中国文化五千年薪火相传,其中的大智慧,我们理当真诚相待。

音乐剧系在学院很早就倡导礼仪规范。2005年初,我曾在附中开展规范校园礼仪、创建和谐校园的活动,效果很好。2006年春,我们又重新修订了音乐剧系教师和学生的礼仪规范,我们对师生的服饰和言行举止等礼仪规范提出了具体要求,在新学期开始了实施。

我亲眼目睹了北京舞蹈学院20多年来的巨大变化,尤其是近几年来,每一件大的活动都做得非常精彩,充分展示了学院的实力,为国家、为社会的先进文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已经呈现出和谐发展的美好局面,也预示了学院美好的前景。但和谐永远不是一个静止的状态,旧的和谐必然会被新的发展所打破,我们要努力在发展中求得新的和谐,这样,我们的学院乃至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美好。

【注释】

[1]《论语·为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