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高考英语“语音”“听力”试题分析
听、说、读、写既是学习英语的手段和途径,也是学习英语要掌握的四种技能,因此也应该是英语测试的内容。但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在恢复高考后的一段时期内,并没有对这四种技能进行全面的考查。对“听”和“说”的考查明显滞后,头几年(1977—1981)没有任何这方面的考查,后来(1982—2000)则以“单词辨音”题体现对“听、说”能力的考查。虽然从1999年开始,听力测试就逐步在全国范围试行,但直到2001年才根据教育部办公厅(教考试厅〔2000〕1号)《关于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外语科中逐步增加听力考查的通知》的精神,在高考英语试题中取消了语音试题,代之以听力试题。因此,2001年的高考英语试题成为1977年恢复高考以后英语题型结构的转折点。本节分析讨论恢复高考三十余年(1977—2007)[3]间高考英语“语音”试题和“听力”试题,着重分析听力试题。目的在于让有关师生对高考英语语音测试、听力测试的发展演变有一个全面概括的了解,给命题者提供一份比较详细的资料,并为进一步提高、改进英语听力教学及其测试提供参考。
一、高考英语“单词辨音”题分析
高考英语对语音知识的考查始于1982年,延续至2000年,2001年起改为测试听力。
1.语音题题名、题量、赋分及赋分比
除1982年以外,其余年份均将语音试题设为试卷的第一大题。1982—1988年题名为“单词辨音”,1989—1991年题名改为“语音知识”(实质上还是“单词辨音”),1992—2000年恢复为“单词辨音”。1982年为每小题1分,1983—1990年为每小题或每词0.5分,1991—2000年为每小题1分。语音题在全卷中的赋分比率呈下降趋势,1982、1983、1985年各占8%,1984、1986、1993年各占5%,1994年起由于全卷总分增加到了150分,语音题的比率降低为3.33%,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2000年。语音题的答题要求多有变化,详见表5-8备注栏。
表5-8 高考英语语音试题基本信息
续表
注:1982—1993年全卷总分为100分;1994—2000年全卷总分为150分。
2.“单词辨音”题考点分布
高考英语“单词辨音”题并非考查整个单词的读音,而是通过观察单词,辨别其中部分字母或字母组合的发音。从拼写角度考察,单词辨音题的考点包括元音字母、元音字母组合、-r音节、-re音节、元音字母与辅音字母组合、辅音字母、辅音字母组合等在单词中的读音。着重考查元音字母组合、单个元音字母、辅音字母组合、单个辅音字母以及元音字母与辅音字母组合的读音,其中题量最大的是元音字母组合的读音,占总题量的31.69%(见表5-9)。
表5-9 单词辨音题考点分布(从拼写角度考察)
续表
注:同一题的选项中存在不同质现象,本表以正确答案为确定考点的依据。
单词辨音题的设置目的是考查字母或字母组合在单词中的读音。因此,从这一角度考察,单词辨音题的考点包括对单元音(包括短元音和长元音)、复元音(主要是双元音)[4]和辅音(包括清辅音和浊辅音)。其中对短元音和双元音的考查比例较大,分别占30.33%和22.95%(见表5-10)。有的年份考点分布比较均匀,而有的年份则集中于少数考点。1989、1990两年除了单词辨音题以外,还分别有两道“确定句中重读单词”题和“句子语调(升调或降调)”题。
表5-10 单词辨音题考点分布(从读音角度考察)
续表
注:本表以正确答案为确定考点的依据。
单词辨音题考查形式有:找出各组单词中元音读音不同的词;将所给单词按元音读音归类;按画线部分的读音将单词写在相应的音标后面;从四个单词中选出一个含有与括号内单词画线部分相同因素的单词;从A、B、C、D中找出其画线部分与所给单词画线部分读音相同的选项等(详见表5-8备注栏)。
二、高考英语听力试题分析
根据教育部文件精神,从2001年起全国高考英语设置听力测试题。
1.听力题题名、题量、赋分及赋分比
听力试题被安排在第一卷的第一部分,题量为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占全卷总分的20%(见表5-11)。听力试题分为两节,第一节有5段短对话,每段对话对应1小题,共5小题。第二节有5段长对话,有的年份最后一段听力材料为独白,每段长对话或独白对应2-4小题不等,共15小题(见表5-12)。
表5-11 高考英语听力试题基本信息
表5-12 听力试题各段语料相应小题数
2.听力试题语料类型和内容
高考英语听力试题语料大致可划分为生活会话、电话会话、工作会话、商务会话、社交会话、校园会话、人物访谈和独白[5]等类型。其中生活类会话占绝对优势(49%),其次是工作会话、电话会话和商务会话(见表5-13)。短对话大部分为日常生活内容。独白基本上为说明文体和记叙文体。
生活类对话内容包括:生活起居、交通旅行、问讯、谈论业余活动、感谢、亲情友情表露、回忆过去、各抒己见等。电话类对话内容有:寻人、告知、朋友聊天、托带口信、公关活动等。工作类对话内容包括:同事之间谈论工作、上下级之间交流工作内容、找工作、同事帮忙、社会调查等。商务类对话涉及:购物、提货、入住旅馆、与商家交涉换货等。社交类对话内容有:介绍、约请、陌生人闲聊等。校园类对话涉及:作息时间、课程变更等。访谈类对话涉及:调查城市公交服务状况、谈论园艺等。独白内容有:讲课、童年回忆、家庭和谐、校园故事、介绍公司培训计划等。
表5-13 听力测试语料内容范畴
3.听力测试考点分布及理解方式
依据提问方式,高考英语听力测试考点可归纳为以下一些项目:who、what、number、relation、why、how、where、when等。其中who考点包括人物和身份等;what考点包括事件、事物、对话内容、目的等;凡是涉及数字的内容均归入number考点;how考点包括人物感受和做事方式等。在所有考点中,what考点比例最高,占42.85%;其次为why和number考点,分别占13.55%和11.45%(见表5-14)。
依据答题时的理解层次,可将听力试题分成三大类型,即推理理解题、细节理解题和整体理解题。其中推理理解题和细节理解题占绝大多数,分别为47.15%和45%,整体理解题只占少数(见表5-15)。
表5-14 高考听力测试考点分布
表5-15 高考听力测试理解层次
4.听力语料篇幅及语速
高考英语听力题分为第一节和第二节两部分,第一节5篇短对话合计最多为223词,最少为130词,平均为166词。第二节5篇长对话或独白合计最多为651词,最少为420词,平均为583.4词。两项合计平均篇幅为749.4词,平均朗读语速为140.1词(见表5-16)。总体而言,在听力测试时间(约20分钟)不变的前提下,听力材料篇幅与语速呈下降趋势(见图5-1)。
表5-16 高考英语听力材料篇幅及语速[6]
图5-1 高考英语听力测试语速变化
5.高考英语听力测试方式
教育部考试中心2001年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院校入学考试考试说明(英语科)》中对听力测试方式说明如下:听力部分共两节。第一节共5小题,要求考生根据所听到的5段简短对话,从每题所给的3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每段录音材料仅读一遍。第二节共15小题。要求考生根据所听到的5段对话或独白,从每题所给的3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每段录音材料读两遍。每小题分别有5秒钟的读题和作答时间。考试过程中,考生将答案标在试卷上;听力部分结束后,考生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听力测试所需时间约为20分钟(含转涂时间),详细过程见附录2。
三、高考语音、听力试题评析
1.单词辨音题成为“过去时”
单词辨音题连续考了19年,这说明该题有相当的生命力。在听、说测试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单词辨音题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高考试题内容和形式客观上对教学存在反拨作用,因此单词辨音题对英语教学也带来了一定的正面影响,促使教学双方重视英语单词的读音规则,促进了英语学习中词汇的有效记忆,即按音节和读音规则记忆单词。这比通过逐个字母记忆单词更科学、更有效。当然,单词辨音题有其自身固有的不足,毕竟用书面考查的形式测试听和说充其量不过是“纸上谈兵”,是无法替代听力测试和口语测试的。因此,在高考试题中设置了听力测试后,单词辨音题就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退出了高考舞台。
2.听力测试的特点和实质
听力测试题的主要特点是题型稳定、目标明确。测试时间不变(约20分钟),试题赋分不变(计30分)。测试目标包括:1)获取事实性的具体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等;2)简单推断谈话背景、人物关系等;3)理解说话人明示或隐含的意图、观点或态度等;4)理解语料所反映的主旨大意。听力材料的难度略低于阅读材料,全部采用口语体。设问全部是特殊疑问句,几乎涵盖了所有的疑问类型,答题方式为“3选1”,这与其他题型的“4选1”不同。由于听力测试没有反复“回顾”的机会,“3选1”有利于节省阅读时间,降低答题难度。
听力涉及记忆能力、判断能力和语篇理解能力。高考听力测试以10段语料(对话或独白)为载体,以对话理解为主要形式,以短文理解为辅助形式,从细节理解、推理判断和整体理解这三个层面对听力进行考核。对话理解考查考生在语言使用场景中对所听信息的正确理解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短文理解则考查考生对结构比较完整、意义相对连贯的语段的正确理解能力,是一种较高层次的听力测试形式。听力测试既是为了检测学生的听力技能,又是为了测试学生语言学习的效果(Richards,2002;引自董敏,2007)。高考听力测试侧重考查考生在规定时间内对所听语料的快速反应和正确理解能力。
3.听力测试内容符合大纲要求
试验修订版高中英语教学大纲对“听”的二级目标——较高要求——包括“能基本听懂没有生词、题材熟悉、难度略低于所学材料的语段。语速为每分钟110—120个词”(教育部,2000)。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和高考英语考试大纲要求考生能“听懂有关日常生活中所熟悉话题的简短独白和对话。考生应能:理解主旨要义;获取事实性的具体信息;对所听内容作出简单推断;理解说话者的意图、观点或态度”(教育部,2003;教育部考试中心,2006)。
事实上,高考听力材料难度低于教材课文,题材广泛,涉及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家庭生活、工作学习、娱乐购物、交通旅行、文化体育、计划安排等——为学生所熟悉。通过不同话题考查了考生捕捉听力语料中有关人物及人物关系、事件或对话内容、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方式、原因、状态以及说话人的情感、态度、感受等方面信息的能力。听力材料语料真实,命题严谨,内容适宜,词语不超纲,篇幅适当,符合听力材料的选择原则,比较客观地考查了考生的听懂真实语境中正常语速英语的能力,完全符合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要求。只是语速略微超出大纲要求(见表5-16),但趋于接近大纲的要求(见图5-2)。
4.听力测试的不足及今后趋势
高考英语听力测试(指全国卷Ⅰ)全部采用选择题形式,总的来说是有效的,但也不排除猜测答对的可能性,难以全面地反映考生的真实听力。
理论上,短对话内容少比长对话更容易记住。但事实上,由于短对话所含信息少,听音时间短,瞬息即逝,考生能借以理解的冗余信息少,难以推断漏听的内容。而且,5则短对话涉及的话题不同,跳跃性大,对于以英语作为外语的考生而言,无形中增加了难度。就像日常生活中那样,假如有人突然说了一句话,就不容易被听清,有时往往需要重复。而长对话虽然内容多一些,但每篇长对话对应2—4个小题,每小题所需的信息并不多,且可互相印证。因此,从答题的角度看,短对话并不比长对话更容易,有时候反而更难一些。建议短对话也播放两遍。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应能听懂各种口音的语言材料。今后的听力测试有可能选用包含不同年龄、不同口音的语料。在2003年公布的新题型中,首次起用了补全信息的“听力填空”题,这意味着全选择题的高考英语听力题型模式将被打破,难度会有所增加。
《教育部关于做好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称,从2005年开始,普通高校招生对考生外语听力测试不再作全国统一要求。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可根据当地实际自行决定外语听力测试的考试形式、时间和计分办法。随着近几年各地自主命题的扩大和高考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听力测试必将呈现多样性。
本节对恢复高考三十余年(1977—2007)间的语音试题和听力试题作了一番分析和讨论,比较详尽地呈现了高考英语语音试题(即单词辨音题)和听力试题的真实面貌,两种题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起到了各自不同的作用。随着教学改革和考试研究的不断深入,听力这一位于“听、说、读、写”之首的语言能力的测试必将得到进一步完善,发挥良好的反拨作用,从而有效地推动英语教学改革在新课程理念指引下健康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