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考英语“单项填空”试题分析

高考英语“单项填空”试题分析

时间:2023-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30年高考英语测试历程中,“单项填空”题也经历了发展、变化并走向成熟、稳定的过程。表5-17列出了三十年高考英语“单项填空”题的题序、题名、题量、赋分及其占全卷比重的详细数据。从表5-18可以看出,三十年高考英语“单项填空”题先后共设置过22个考点,其中涉及动词的考点有8个,占36.36%。该时段的“单项填空”题题序改为“I”,即上升为第一大题。综上所述,高考“单项填空”题的考点先后共出现过22个,具体考查

第三节 高考英语“单项填空”试题分析

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英语测试走过了三十多年。本章回顾1978—2007三十年的高考英语,试卷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单项填空”题与“阅读理解”题一样始终是“保留节目”。在30年高考英语测试历程中,“单项填空”题也经历了发展、变化并走向成熟、稳定的过程。本节对1978—2007年高考英语试卷[7]中的“单项填空”题进行分析研究,旨在抛砖引玉,以期让有关师生对高考英语语言知识测试的发展演变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给命题者提供一份详细的资料,并为进一步提高、改进英语语言教学及其测试提供参考。

一、“单项填空”题数据统计

为便于回顾讨论,先将高考英语“单项填空”题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归类,使之一目了然。

1.题量、赋分、比重

表5-17列出了三十年高考英语“单项填空”题的题序、题名、题量、赋分及其占全卷比重的详细数据。图5-3直观地显示了“单项填空”题赋分占全卷比重的变化。从表5-17可以看出,题序变化很大,题名也有改变,1978—1981年为“选择填空”,1982—1988年为“选择答案”,1989—2007年为“单项填空”。除1978年答题方式为“三选一”以外,其余年份均为“四选一”。题量范围在30题至15题不等,相应赋分在30分至15分不等,大部分年份的分值为每小题1分,少数年份(1989—1993)为每小题0.5分。

表5-17 三十年高考英语“单项选择”题数据统计

img57

注:1978—1993年全卷总分为100分;1994—2007年为150分。

2.考点分布、题量分配

表5-18详细列出了三十年高考英语“单项填空”题考点分布及题量分配情况。

从表5-18可以看出,三十年高考英语“单项填空”题先后共设置过22个考点,其中涉及动词的考点有8个,占36.36%。每年考查的内容有两项:时态及语态、连词及从句。二十五年及以上考查的内容有四项:上述两项+非谓语动词、代词。二十年及以上考查的内容有十项:上述四项+情景交际、情态动词、动词辩义、冠词、形容词、介词。十五年及以上考查的内容有十四项:上述十项+短语动词、名词、副词、词序。10年及以上考查的内容有十六项:上述十四项+虚拟语气、倒装句。

img58

图5-3 三十年高考英语“单项填空”题赋分占全卷比重

从1993年起,陆续有一些考点退出(详见表5-18),至2005—2007年只剩下9个考点。图5-4显示考点数量的变化,图5-5显示每个考点的平均设题数。

表5-18 三十年高考英语“单项填空”题考点及题量

img59

续表

img60

注1:有的年份(如1982年)“混合”型题目特别多,即四个选项不属于同一类别,如介词+连词,形容词+副词等。本表以“正确答案”选项为考点依据。

注2:频度指某考点出现的年数与总年数之比,最大值为1。

注3:设题比=考题数÷考点数。此值越小,说明同一考点重复设题的现象越少,考点越分散。此值越大,则反之。

img61

图5-4 考点数量变化

img62

图5-5 考点设题比

二、“单项填空”题讨论分析

根据试卷结构的不同,三十年高考英语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段:1)1978—1988年,摸索发展阶段;2)1989—1993年,MET标准化考试推广阶段;3)1994—2000年,NMET标准化考试发展阶段,卷面总分由此前的100分增至150分;4)2001—2007,标准化趋向成熟,增设听力测试,增加了测试的效度。高考单项填空题大致可分为三大类:一是“情景交际”类考题,二是词汇层面的考题,三是句子层面的考题。

1.第一时段(1978—1988)

在该时段,题名为“选择填空”(1978—1981)或“选择答案”(1982—1988)。题序多变,1978—1979年为第一大题,其中1978年有30小题30分;1979年减少为20小题20分,赋分占全卷20%。1980—1981年设为第三大题,1982年设为第四大题,1983—1984年设为第五大题,均为20小题20分。1985年设为第二大题,包括两小节,其中A节共17小题17分[8]。1986—1988年设为第三大题,其中1986年仍为17小题17分,1987—1988年减少为15小题15分。由于试卷总分为100分,因此本题的赋分即为占全卷的比重(见表5-17和图5-3)。

考查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动词”,与动词相关的8项考题占总题量的40.65%。题量占5%以上的考点还有“代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从句”。从表5-18可以看出,各年的考点分布不尽相同。随着题数的逐步减少,考点内容重复的现象也逐步减少,趋于均匀。

该时段每年都考查的内容有四项:“时态语态、非谓语动词、介词、连词从句”。六年以上被采用的考点还有7项,即“动词辨义、名词、代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词序”。

2.第二时段(1989—1993)

该时段的卷面总分仍为100分,但题名改为“单项填空”,题序固定为KII,其中K表示语言知识(knowledge),II即为第二大题,包含30小题,每小题0.5分(其余时段均为每小题1分),计15分,赋分占全卷15%(见表5-17和图5-3)。

该时段考查的知识点最多,涵盖面最广(见表5-18)。每年都保留的考点有8个,即“时态语态、非谓语动词、短语动词、动词辨义、冠词、代词、形容词、连词从句”。题量占4%以上或有四年被采用的考点还有3个:“情景交际、虚拟语气、词序”。与动词相关的8项考题占总题量的50.01%,为三十年高考中比率最高的时段。

3.第三时段(1994—2000)

该时段的“单项填空”题题序改为“I”,即上升为第一大题。其中1994—1995年共30小题30分,由于卷面总分增加为150分,“单项填空”题的赋分占全卷20%,比前一时段有所回升,但减少了两个考点(数量词、感叹句)。1996—2000年试卷结构作了较大的改动,“单项填空”题题量减少为20小题20分,赋分占全卷比重下降为13.3%(见表5-17和图5-3)。

该时段每年考查的内容有七项,即“情景交际、时态语态、情态动词、非谓语动词、代词、形容词、连词从句”。七年中有5年被采用的考点有四项,即“动词辨义、冠词、名词、副词”。与动词相关的8项考题占总题量的45.625%。

4.第四时段(2001—2007)

该时段的高考英语增加了听力测试,“单项填空”题进一步减少为15小题15分,赋分占全卷的比重进一步下降为10%(见表5-17和图5-3)。考点的分布范围也相应缩小,减少了三个考点(主谓一致、名词、反意问句)。

该时段每年考查的内容有三项(“情景交际、时态语态、连词从句”),七年中有5年以上被采用的考点有六项(“情态动词、非谓语动词、短语动词、动词辨义、冠词、代词”)。与动词相关的8项考题占总题量的44.76%。未出现“主谓一致、名词、数量、反意问句、感叹句”考题。“虚拟语气、谓语动词、倒装句、强调句”的考查成为点缀。“形容词、副词、介词、词序”的考查也相应减少。“情景交际”题量逐渐增多。

5.考查内容、频度、题量

综上所述,高考“单项填空”题的考点先后共出现过22个,具体考查内容包含以下诸多语言现象。下面根据表5-18所列考点依次加以叙述。

(1)情景交际:考查情景对话的应答语。频度为0.7,题量占5.6%。形式上为对话,但只考查某个明确语言点者不归入此考点。

(2)时态语态:考查谓语动词的各种时态或被动语态,包括get done结构。每年都考到,即频度为1.0,题量占15%,为所有考点中最大者。

(3)情态动词。主要考查否定形式及表示推测的用法。频度为0.7,但题量不大,仅占3.82%。

(4)非谓语动词。考查不定式、动名词及分词的各种用法。频度较高(为0.97),题量较大,占12%。

(5)短语动词。考查短语动词的辨别,先期主要考查同一动词跟不同后续词或不同动词跟同一后续词。后期发展到不同动词跟不同后续词。

(6)动词辨义。考查同义、近义动词的辨别,属于语用题。频度为0.77,题量占6.4%。

(7)主谓一致。考查谓语动词与主语单复数相应的屈折变化。1997年起未再考查。

(8)虚拟语气。考查在if引导的条件句、名词性从句及其他虚拟语气结构中的用法。2002年起未再考查。

(9)谓语动词。该考点偶尔出现,主要指考查祈使句谓语动词,或正确答案为谓语动词,干扰项为非谓语动词的考题。与动词相关却不便归入其他各项动词考点者归入此考点(1979、1980、1983年考查谓语动词,但干扰项却为非谓语动词;1993、1998、2006年考查祈使句谓语动词)。

(10)冠词。考查冠词的基本用法或固定搭配,频度为0.67,但题量不多,仅占3.5%。

(11)名词。考查语境中名词词义的辨析、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的辨别、抽象名词具体化以及单复数的变化规律等,1999年起未再考查。

(12)代词。考查各种代词的运用,主要包括人称代词、不定代词等,但关系代词不归入此考点(本节归入“连词从句”考点)。该考点频度较高(为0.9),题量较大(占7.3%),出题较均匀。

(13)形容词。主要考查形容词“级”的变化,偶尔考查形容词修饰名词时的排列顺序。第一、二、三时段题量较多,第四时段题量减少,考查频度为0.77,题量占5.25%。

(14)副词。该考点涉及副词“级”的变化,副词在句子中的位置以及副词性介词短语。第一、二时段题量较多,第三、四时段题量减少。

(15)介词。介词与动词、名词的搭配是学习中的一个难点,因此,该考点频度较高(为0.7),题量较大(占6.2%)。

(16)连词及从句。该考点包括单独考查连词和考查各种从句两类试题,每年均考查,且题量较大,占总题量的11%。以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引导的定语从句也归入该考点。

(17)数量词。该考点包括数词和表示数量概念的名词,1993年起未再考查。

(18)词序。主要考查某些词的特定用法,如enough的位置,否定词not在非谓语动词复合结构中的位置,数量词或程度副词在as..as..结构中的位置等。考查频度为0.6,但题量不大。

(19)倒装句。第一、二时段考得较多,第三、四时段偶尔考查。

(20)强调句型。主要考查it is/was..that..句型中that的选用。第三时段考查较频,其余时段偶尔考查。

(21)反意问句。考查反意问句的基本用法,2000年起未再考查。

(22)感叹句。考查What和How引导感叹句的用法,1994年起未再考查。

从表5-18底行可见,30年考查频度在0.6(即18年)及以上的考点有11个:情景交际、时态语态、情态动词、非谓语动词、动词辨义、冠词、代词、形容词、介词、连词及从句、词序。题量占5%以上的考点有8个:情景交际、时态语态、非谓语动词、动词辨义、代词、形容词、介词、连词及从句。其中题量在10%以上的有3个:时态语态、非谓语动词、连词及从句。这些考点是单项填空题考查的重点内容。

三、高考“单项填空”题评价

1.“单项填空”题的命题特点

语言知识是学习语言的基础,“单项填空”题考查的重点是语言的基础知识。高考“单项填空”题考查考生在句子层面上对词汇、语法、习语和交际用语的掌握情况,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试题简短扼要,且具有原创性。试题内容符合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对考生英语语言知识的要求,很少出现偏题、怪题和超纲现象。

(2)试题结构稳定,难度起伏不大。考查重点非常明确,考点分布有广度和代表性,平均设题比为1.66,考点设题比随考查的重点而转移。

(3)试题内容注重语言的功能性。高考单项填空题越来越强调语言知识在语境中的理解与运用,既考查语言的正确性,又考查使用的合理性。

(4)考点和设题比重不简单重复。每年的考点分布及其设题比重都有所变化,这有利于促使在教学中关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其灵活运用。

2.注重动词用法的考查

动词是语言的灵魂,也是高中教学和高考的重中之重,掌握好动词的用法是学好英语的关键之一。无论是教学还是测试都应将动词的运用放在重要的位置。这一点在高考“单项填空”题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从高考“单项填空”题的实际情况来看,共有8个考点涉及动词运用(见表5-18),各时段与动词运用相关的考题比率占考题总量的40%—50%,平均为44.8%,最高的年份达到60%(1989、1991)。后阶段由于题量的减少,动词相关题量也相应减少,如1997年之后未出现“主谓一致”题,2002年起未出现“虚拟语气”题,但动词相关题量仍在45%左右。强调动词的考查是符合英语语言规律的,因为英语是以动词形态变化为核心的语言体系。词形变化在动词的使用上表现最为突出。因此,掌握了动词的用法,也就基本上掌握了英语的用法。

3.信度、效度、难度

“单项填空”题是客观性测试,具有信度高,客观公正等优点。机器阅卷保证了极高的评分信度。虽然存在猜对的可能性,但合理的题量和选项数保证了答题信度。根据研究,10道四选一题猜对7题的概率是0.0031(p≤0.01),即为小概率事件(喻爱菊,1989)。因此,即使是15道四选一题也足以保证答题信度。

但信度高,未必效度就高(高兰生,2002)。“单项填空”题也有其无法克服的固有缺点,如不能测试出考生运用语言的实际能力,“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很少用四选一的方式来表达是否明白,因为人们通常是通过说和写来表示对读和听的理解(Weir,1990)”。另外,它对教学也有不良的反拨作用(backwash effect),因为会做“单项选择”题并不能代表运用语言的能力和英语交际水平,且会严重影响教学(高兰生,2002),使英语教学背离学语言的目的。

资料显示,高考英语“单项填空”题的难度控制得比较好,如1991—2006年高考“单项填空”题的平均难度系数为0.557[9],这与高考试题预设的整体难度0.55相当接近。

4.选项的同质性问题

选择题的好坏取决于“选项”的同质性。所谓的“同质性(homogeneity)”是指选项的内容一致,形式一致,长度相似,选项要力求简短(ibid),互相独立且适合考试(Weir,1990)。在早期阶段的“单项填空”题中,选项的不同质现象比较普遍,如形容词和副词混合,谓语动词和非谓语动词混合等等。这种现象至少有两个弊病,一是造成误导,诱使被试选择错误答案;二是提供暗示,失去了考查被试实际能力的作用,即使未理解句子意思也可通过排除错误选项而答对。这种现象在后期的考题中逐步得到了纠正,而且,考查的重心转移到语言的情景化应用,摆脱了早期单纯考查语法、词法等语言点的窠臼,走上了“交际性语言测试”的轨道。这符合考试改革的趋势和要求。

5.趋势与展望

高考改革的趋势是日益注重考查语篇理解和语言综合运用,因此“单项填空”题的比重相对减少,考点范围也随之缩小,有的考点不再出现,与考点设置最多的1992年相比几乎减少了一半,近期实际考查则平均只设10个考点。近几年(2005—2007)已下降到每年只设9个考点,题量稳定在15小题15分,占全卷总分的10%。考点设题比率也相应趋小,不再出现同一考点设置5题、6题的情形,近年来同一考点的设题数不超过3个,趋于均衡。对动词的考查仍占据主要地位,这势必削弱考题的覆盖面,而覆盖面的缩小则不利于客观地反映考生对语言知识掌握的全面情况。

单项填空题最重要的发展趋势是:语言知识的考查已不再停留在单纯记忆和再现水平上,而是在不同程度上涉及应用,越来越强调考查考生在语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单纯的语法和词法的考查“量”和“度”都在减少和下降;而对能力的考查增多(方光钦、徐浩,2003)。因此,情景交际及功能性考题比重会相应增加,这是走向交际性语言测试的必由之路。

随着高考改革和测试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英语标准化考试必将更加完善。近年来出现的“一纲多卷”局面也将为试题的合理化创造有利的条件,有的地方已经作了有益的尝试,如近年的上海卷均有20题语法选择,2004年还增加了10题词汇选择。2007年广东卷的“语言知识及应用”题取消了“单项填空”,而代之以“完形填空”(10小题20分)和“语法填空”(10小题15分,无选项)。

本节对恢复高考30年以来高考英语测试“单项填空”题作了分析和评价。纵观三十年高考英语语言知识的考查轨迹,既有优点,也有不足。但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探索和测试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相信语言知识测试将更趋合理,测试形式将更加科学,使高考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考生的英语知识水平和语言运用能力,从而对英语教学带来积极的反拨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