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桃红柳绿同争春

桃红柳绿同争春

时间:2023-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观察物体》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内容。“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作为荆门这一节课的设计主创人员,笔者有幸观摩了此次教学竞赛,深为两位教师全新的教学理念、创新的教学设计、精彩的教学场景所折服。

桃红柳绿同争春——《观察物体》教学片断及反思

湖北省荆门市团林中心小学 陈 勇

背景与导读

《观察物体》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内容。“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2003年11月,全省小学数学新课标教材优质课竞赛在黄石举行,全部十六节课其中就有三节是《观察物体》,而且内容都是“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最后来自荆州的陈凌老师和来自荆门的杜小兰老师获得了一等奖。作为荆门这一节课的设计主创人员,笔者有幸观摩了此次教学竞赛,深为两位教师全新的教学理念、创新的教学设计、精彩的教学场景所折服。(以下杜小兰老师执教的教学片断为A,陈凌老师执教的教学片断为B)

片断与反思

[片断一]

情境导入

A

师:(古筝音乐起)老师在荆门就听说黄石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矿藏物产丰富,山美水美人更美的地方。这不,一到黄石,热情的黄石人就向我介绍了黄石广场,老师在黄石广场上还抓拍了几张象征黄石标志的广场雕塑,请看——(CAI课件逐一出示从不同角度抓拍的雕塑照片),请同学观察每一张照片,老师是站在雕塑的什么位置,拍的它的哪个面?它像什么?

生:我喜欢第一张,是站在雕塑的侧面拍的它的侧面。它像一只昂首挺立的大公鸡。

生:第三张是站在雕塑的前面拍的它的正面。它像一只雄鹰展翅欲飞。

……

师:同一雕塑,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形状各不一样,这就是我们仔细“观察物体”的结果。(板书课题)哪位同学上台来能像这样给十佳学生xxx拍照?(学生手执数码相机现场拍照,老师将学生拍摄的结果用CAI课件展示)。

B

师:前段时间,在我国航天界发生了一件大事,大家知道吗?

生:神州5号载人飞船上天!(异口同声)

师:对,神州5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让全中国人民为之欢呼雀跃。下面,我们就一起重温这激动人心的时刻。(CAI播放神州5号发射VCD文件),同学们,我们一起倒计时:10、9、8、7……

最后,CAI定格在如下两幅图上。

img39

师:为什么同一艘飞船,我们看到的却不一样呢?

生:因为站得位置不一样,所以看到的形状不一样。

生:在它的旁边看到的是a,在它的下面看到的是b。

师:看来观察物体大有学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反思]

杜老师在比赛所在地黄石采集了学生们熟悉的黄石广场中心雕塑,并配以古筝音乐,以同学们熟知的身边事物一下子扣住了学生的心灵,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如游山玩水般开始了观察物体。而陈老师则抓住了全国人民瞩目的神舟5号飞船,师生共享飞船上天激动人心的时刻,在学生全神贯注的时候,又定格在两幅图片上,提问:“为什么飞船上天之前画面上飞船是圆柱形,而上天后画面上飞船又是圆形的呢?”让学生初步感知从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创设情境,旨在创新,吸引学生,才是上策。两位老师在课的开始,就紧紧抓住了学生,攫取了其探求新知的心田,激发了其生机盎然的兴趣。良好的开端预示着一堂丰富多彩课堂教学的开始。

[片断二]

探究新知

A

生:6人一小组,每组一只玩具恐龙置于桌上,以观察恐龙为主线(见课本),让学生广泛参与,分层观察:

(一)本位观察

让学生在自己的座位上观察所看到的恐龙是什么样子的,互相说一说,CAI依次出示恐龙正面和背面图,师巡回观察学生看到其正面、背面图的情况。再问:哪些同学看到的恐龙是这个样子的?(课件出示左侧面图和左侧面图)引导学生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也是不同的。

(二)换位观察

让学生前后调换、左右调换位置观察恐龙,说说现在看到恐龙的形状和刚才看到的是否一样?(分组交流)

(三)全面观察

学生在小组内,根据自己的爱好想到哪个位置就到哪个位置去观察。(小组交流汇报)

师:你们在不同位置观察恐龙有什么发现?

学生小结:观察的方位不一样,所以看到恐龙的形状也不一样。

(四)辨析观察

游戏:找位置。课件出示恐龙正面、背面、左侧面、右侧面,你在什么位置可以看到这一个面,就跑到那一个位置上。(游戏规则:小组成员全部跑到正确位置,时间最短者获胜)

B

生:每6个人一小组,每组一个长方体置于桌上,讲台前也置一相同正方体,观察长方体为主线,分层观察:

(一)以小组为单位,每人选择一个位置观察长方体。

(二)教师出示应观察到的相关图形,学生把自己观察到的形状“√”出。

(三)把观察到的图形涂上与实物相同的颜色,并标上数字。

(四)汇报、交流、展示(a、一个面;b、二个面;c、三个面)学生先说出自己看到了几个面,并在老师的引导下用数码相机到讲台前现场拍摄,并用CAI“洗相片”,现场验证。

(五)师提问:还有看到四个面的吗?同样一个物体,观察到的为什么不同?

[反思]

杜老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以观察恐龙为主线,让学生广泛参与,分层观察(本位、换位、全面、辨析),并配以“找位置”的游戏,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理念。陈老师则是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让学生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看长方体,所看到的结果是不同的,并能具体地说出在哪个位置能看到哪个面,最多能看到长方体的三个面。两节课上完之后,观摩教师有一些争论,主要认为:观察恐龙,情境生动,一线贯通,吸引学生,紧紧扣住了教材,但学生在阐释自己所看到的那个面时,难以表述清楚。而观察长方体,学生一下子就可以说出自己所看到的面,用颜色标明更容易表述,但有脱离教材之嫌。笔者认为两位教师在此片断上都有自己的创新,以灵巧的设计丰富了生动的课程内容,突出了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习方式,全面培养学生的的观察能力,有异曲同工之妙。至于如何围绕教学内容去有效地利用教材资源,大胆整合教材,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在有效的教学时间里达到教学目标,这是我们每一个教学实践者都要深思、探索的课题。

[片断三]

拓展升华

A

课间小憩——学生观察恐龙生活场景片断。结合观察影片,创设故事情境,帮助恐龙妈妈寻找丢失的恐龙蛋。

(一)侦察小屋

恐龙蛋被小偷藏在一个小屋中,在A、B、C、D点侦察,分别看到房子的哪一个面?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二)探寻密码

小屋被锁上了,立方体的个数就是密码。出示立方体城堡,让学生数立方体的个数,探寻密码。学生站的位置不一样,数得立方体的个数也不一样。让学生得出:要想了解物体的真面目,就得从不同方位进行全面观察。

B

在所授的基础上,分层练习,体验成功。

(一)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玩具图。CAI显示,学生判断。

(二)四个学生观察茶壶图。

(三)听故事回答问题。

(四)观察、欣赏一组从不同角度拍摄的同一物体图片。

(五)看一看,猜一猜:逐一出示跑车、床等同一物体从不同角度拍摄的图片,猜一猜,这个物体是什么?

(六)小组合作,确定观察主题,现场拍照。

[反思]

在本环节的教学活动中,杜老师针对低年级小朋友爱听故事、乐于表现自己、善于帮助别人解决困难的特点,继续以恐龙为主线创设情景,有效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学生在“猜测——观察——验证”的学习过程中,悟出一个道理:观察物体要从多角度、全方位仔细观察。陈老师则通过多种形式来强化知识,为学生思维训练打下基础,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发现问题,积极、主动的探索问题,使学生进一步巩固运用所学知识。两位老师都注重了培养学生全面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点评与拓展

两节课的教学设计,两位老师从情景的导入,到新知的探究,从实验观察,到巩固运用,都遵循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新课程理念,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达到完美的统一。学生在动眼“看”——观察、动手“做”——操作、动脑“想”——思考的活动中,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无论是情境中的学习、应用性的练习,还是操作型的活动、积累型的思考,我们都看到了教师课程意识的提高,他们能游刃有余地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经历体验,有效组织小组合作交流、互相探究,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学习习惯。课堂上满怀激情的做好组织、引导、示范,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是让学生先试、让学生先想、让学生先做,充分让学生经历学习知识的过程,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学生在操作中发现了知识,在观察中领悟了方法,在思考中明白了道理,在愉快的学习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只有这样学来的知识他们才会终身难忘。

(点评:湖北省荆门市教研室 廖祥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