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适度预热 创造语境
在实际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谈不可能一下子进入融洽的状态,而是要有一个“预热”的过程。访谈的过程其实也是如此。采访者和被采访者如果预热顺利,就能够很快摆脱陌生、紧张感,并能放松自己,创造出良好的人际沟通氛围和语境。有人将其称为访谈的“首因效应”,即在正式的访谈开始之前,采访者首先通过自身的努力赢得被采访者的好感和认同。这样的预热既在于礼仪、举止和语言等得当的运用,更重要的则在于记者本身的学识、思想、现场状态以及提问的技巧和深度等等。
例话
法拉奇采访邓小平片断
1980年8月,意大利著名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来到北京采访邓小平。法拉奇一向以尖锐辛辣、锋芒毕露的提问而闻名,她的很多问题都因为过于敏感而让受访者大伤脑筋。当时邓小平在中国的核心领导地位呼之欲出,世界的目光都投向了他。法拉奇选准了这一采访时机。但出人意料的是,这段让很多人为之紧张的采访竟是从庆贺邓小平生日开始的。
法拉奇:“明天是您的生日?”
邓小平:“我的生日?我的生日是明天吗?”
法拉奇:“不错,邓小平先生,我从您的传记中知道的。”
邓小平笑了:“好吧,如果您这样说,那就算是。我从来不知道我的生日是哪一天。而且,如果明天是我的生日,您也不应该祝贺我:那就意味着我已经76岁了。76岁的人已经是江河日下了!”
“邓先生,我父亲也76岁了。但是,如果我对他说76岁的人已是江河日下,他会扇我几记耳光的。”
“他干得好!不过您不会这样对您父亲说的,对吗?”
这是法拉奇的预热环节,采访就是在这样的闲聊和拉家常中轻松展开的。尽管后来法拉奇也以一贯风格提出了诸如“天安门上的毛主席像是否要永远保留下去呢?”“你们在审判‘四人帮’的时候,以及你们开下一届党代会时,在何种程度上会牵涉到毛主席?”等敏感话题,但由于法拉奇访谈前细致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她巧妙构思的轻松、友好、富有人情味的开场,不仅给被采访者一个估量记者的机会,也给采访营造了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既调节了现场因敏感问题带来的严肃气氛,也缩短了与被采访者的距离。
《实话实说》主持人崔永元在节目录制时也非常重视“热场”。因为这个节目经常会邀请普通市民和“街坊邻居”参与,为了消除这些观众最初走进摄影棚、看到摄像机的紧张感,尽快融入到现场的环境中,崔永元取消了刻板的开场语,而是手持话筒走入观众席,和观众聊聊天,开几句玩笑,或是做一些小游戏,当观众开始自然地说笑、现场气氛越来越热烈时,节目也就不知不觉地开始了,以至于节目录制完成,观众还没有意识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