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观察物体《搭一搭》

观察物体《搭一搭》

时间:2023-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搭一搭》这节课我通过“画—摆—议—讲”结合法,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即“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

观察物体《搭一搭》

锦州市凌河区解放小学 焦 娇

一、教材分析

《搭一搭》这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观察物体》中的一个内容,它重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引导学生逐渐发现实物与他们观察到的图形之间的联系。教材设置了“搭一搭”的情境,包括两项比赛,第一项比赛是由观察到的5个正方体的组合,画出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第二项比赛是根据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与4个小正方体组合的立体图形的视图相比,数量上虽仅多了1个,但拼摆时的变化却多出许多,各种拼摆组成的立体图形的形状也会各不相同,它们的视图有时相同,有时不同。如果学生理解了这一点,他们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考的水平就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二、教学方法

本课教学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法、启发式、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法,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教具、学具、课件等。为了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我引导学生先观察、想一想、画一画、摆一摆,再想一想、讨论、操练、演示学具等方式学习知识,通过层层设疑,分析归纳问题,把握重、难点,学习新知。

三、教学重点

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

四、教学难点

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立方体的数量范围。

五、教具准备

教师:课件、5个大正方体纸盒。

学生:每个学生准备5个棱长为5厘米的小正方体纸盒。

六、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师:今天我们要上一节数学课,老师却想到了一首古诗《题西林壁》,同学们能背下来吗?(引导学生齐背)这首诗什么意思,你知道吗?

(2)师:大诗人苏轼从不同的角度看庐山,看到的景象是不一样的。而我们在生活中也看过许许多多的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到的也会是不一样的。

设计意图:由古诗导入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结果是不一样的”这一道理,并将此由生活中的现象引入本节课的数学探究中来。

(3)师:老师带来了一个搭好的立体图形。(出示用4个小正方体搭好的立体图形)(看大屏幕)(仔细观察)从不同的方向看,你能看到什么形状?在题卡上画一画。

(4)汇报:你是怎么想的?怎么画的?

正面:课件演示(平移情况)

上面、右面(说说怎么想的,怎么画的)

设计意图:由旧知激发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同时分散难点,将不在同一平面上的2个面的画法点拨出来,帮助扫清新知中不必要的知识障碍。

2.探索新知

活动一:观察立体图形的形状,并画下来。

(1)师:现在老师增加了难度,看看你还能画出来吗?

(2)先观察:难在哪了?

①认识数量上增多了。(原来是几个,现在是几个?)

师:大家数数是5个吗?(教师用鼠标点)指出被谁挡住啦?

(认识到有被遮挡的,课件显示)

师:如果把遮挡的这些立体块变成透明的,那么被遮挡的就能看见了,是吗?我们一起来看看。

(看到的立方块透明,感受被遮挡的立方块与其他立方块之间的位置关系)

②数量增多,为什么就难了?(教师演示)

(数量上的增多,会引起形状上的更多变化,就难了)

师:现在是5个,如果是6个,7个,或者摆的更多呢,那么就更复杂了,这节课我们就只研究用5个小立方块来搭物体。(揭示课题,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难”这一切入口,激发学生认清新知的生长点(即增加了一个立体块),通过老师的演示引导、学生的想象,感受到数目上的增加带来的是形式上更加多样的变化,以帮助学生发展更高的空间想象能力。

(3)师:现在难度增加了,还想解决这个问题,你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借助“摆”来帮助我们)那好,就借助手中的学具,自己摆一摆,画一画。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而空间观念的发展要以观察物体为载体,因此,要让学生认识到抽象的东西理解起来有困难时可以把它形象化(即通过实物的摆来观察可以降低难度,帮助解决问题这一手段、方法)

(4)汇报。

师:你看见的每个面是什么样的?怎么画的?把它摆在黑板上。

请同学到前面边看边说他怎么想的,其他同学仔细看,认真听。

正面:师: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平移后在同一个平面上的形状。

上面:师:谁看到了他在观察的时候和刚才那个同学有个不一样的动作?为什么会有这个动作呢?

师:①我们可以调整观察的角度,使你正对着要观察的面。

②还可以怎么做?也可以转动这个物体,让要观察的面对着你。

左面:学生先说,师:结合你手中的看看,他说得对不对。

师:如果给的不是具体的实物,而是立体图形,看大屏幕上的,这个时候再看左面,怎么办?

师:看不见的,有难度,就需要我们靠头脑去想象,要想很好地去想象,我们可以通过大量地动手摆,仔细观察,来帮助丰富你的想象。看来摆也很重要。(设计意图:在学生自己解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怎样想的”,即观察方法上的指导,整个过程由抽象——直观经验——抽象的训练,发展学生空间观念,活动一在学生想一想、摆一摆、画一画及再想一想中完成。)

(5)现在老师给大家2分钟,用5个小立体块自己摆图形,再分别画出这三个面的形状,看谁摆的多?

用手势告诉我,你们都摆了几种?

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同学们摆了这么多,相信大家头脑中已经有了深刻的印象。你们画得都对吗?

(6)师:现在搞个小比赛,同桌之间你摆一个他摆一个,然后交换过来画出三个面的情况,再交换过来检查,看谁画得准,正确率高。(都做对的举手)

(7)师:老师也搭好了一个,看看你能画出来吗?自己动手画,汇报。

师:刚才老师看到有些同学没有通过摆而是直接画出来的,没摆怎么就能画出来?有困难的时候,我们可以借助实物摆帮助画出来,只有通过不断地摆加强印象,才能最终不用摆靠想象就能画出来。

设计意图:3个练习各有侧重点,通过大量地摆、画增加学生的感性经验,在学生头脑中通过直观形成丰富的表象;对学生进行检验,同时强调了不仅要求画得多,还要画得准,也是进一步强化训练;逐步由直观到抽象,不通过摆而通过想象,知道每个面的形状,整个过程引导学生逐渐发现实物与他们观察到的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通过看实物,调整观察位置或是转动实物来观察,不能转动的图形只能靠自己的想象画出3个面的形状,也就只由立体图形—平面图形,那么给你立体图形3个面的情况,你能知道原来的立体图形是什么样子吗?

活动二:根据给出的3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

(1)出示学生画的由3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自己动手搭一搭。

汇报:(指名到前面边摆边说是怎么想的,其他同学认真观察)

师:谁看清楚了他是怎么做的?

这个过程也就是根据看到的不同的面的情况进行推理调整的过程。

他是从正面先摆的,有没有摆的方法和他不一样的?也就是说,先从哪个面入手摆出基本图形都可以。

设计意图:在独立完成、订正汇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方法,不仅重结论,更重过程与方法,在经历想一想、摆一摆再想一想这一过程,着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2)出示第2组,师:再来摆一个,试试。

师:还有和他摆的过程不一样的吗?比比,哪个简单?

(先摆数量多的,需要调整的就少,比较简单)

这个呢?数量相同的,自己试试。

汇报:你是怎么知道的?还有别的途径,大家知道吗?(你真了不起)

先摆上面看见的,也就是底层肯定不动,只是在上面进行调整。(数量上相同的,先摆上面看见的)

设计意图:优化摆的方法,比较怎么摆简单,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深化。

(3)师:给2个面,能知道它是什么样的吗?

(4)出示例题;判断。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正面什么样的?还有不同想法的吗?

你有什么发现?看来又有新的问题产生了,这是我们下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到根据从两个方向看到的图形不能唯一确定一个物体,发现新问题,结束全课。新课开始是带着问题进入本节课,再带着问题离开课堂,数学课堂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不断研究解决问题的阵地。另外,设计中也有意识地体现由抽象(图形)—具体(摆实物)—抽象(由图形判断)这样一个通过直观手段来解决问题再逐步到抽象地想象问题答案不断训练过程,引导学生逐渐发现实物与他们观察到的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七、教学反思

《搭一搭》这节课我通过“画—摆—议—讲”结合法,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即“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从比较简单的无遮挡实物入手,发现实物与观察到的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空间观念。激发学生兴趣,通过观察无遮挡和有遮挡的立体图形,引导学生从不同方位进行观察、想象。由浅到深,由表及里,从直观到抽象,很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摆一摆活动,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再通过学生自己和小组合作操作观察来印证自己的想象是否正确,最后通过试一试练习,进行学生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训练。经历这一过程,学生自然地感知了二维与三维的关系,埋下了看到表象猜测实质的种子,有助于空间观念的形成,感受到“没看到并不代表没有”这一重要的空间理念,由此类推到其他情况,这样也有助于学生应用意识的形成。最后感悟体会到了从两个不同方向不能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但可以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正方体的数量范围这样的结论。

对于小学生来说,空间观念是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来的。学生的经验是他们发展空间观念的基础,而学生的生活经验来自动手操作。发展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基本途径是多样的,而且都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的。这些途径包括生活经验的再现、实物观察活动、操作活动、想象与表达活动等。在这些活动中,学生感知和体验空间与图形的现实意义,初步体验数与形的联系,逐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