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恋情》教学设计
锦州市凌河区解放小学 邵静尧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泰国民歌,由我国著名词曲作家、音乐制作人陈小奇填词。歌曲为大调式,4/4拍。它反映了离乡在外的游子怀念家乡、向往家乡、热爱家乡的思乡之情。歌曲由三部分组成。歌曲的每一乐句都是从弱拍起唱的。歌曲的第二部分,旋律出现#2、#4、#5音,音乐情绪有了很大的变化,与第一部分相比,旋律线起伏跌宕,思乡情绪更为强烈。而后,曲调转入完全重复的第三部分,乡情、乡音、乡恋的情感在延伸。
二、教学目标
(1)学习歌曲《故乡恋情》,让学生体验、感受泰国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2)通过演唱歌曲《故乡恋情》,感受歌曲的音乐情绪,体会念故乡、思故乡的思乡情结。
(3)分析歌曲结构并学习后半拍起唱。
三、教学重点
后半拍起唱。
四、教学难点
#2、#4、#5音的演唱。
五、教具准备
打击乐。
六、教学方法
音乐欣赏法、律动教学法、讲授法、演示法。
七、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1)听音乐《我的家在东北》进教室并做律动。
(2)师生问好。
2.音乐综合活动
发声练习《念故乡》。
3.学习歌曲
歌曲导入:同学们,谁知道亚洲的全称?亚洲的全称是亚细亚洲,意思是太阳升起的地方,这里是世界上最大的一个洲,这里有世界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而且包括48个国家和地区,你知道亚洲的哪些国家?好,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泰国,感受那里的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音乐艺术。(泰国课件)今天我们就来唱一唱泰国的歌曲。
(1)感受体验歌曲。
初听提问:你听到出现最多的旋律是哪一句?哼唱一下。出现了几次?并在黑板记录。
A—A—?—A
复听:跟A段不一样的旋律称为B段。
A—A—B—A
歌曲分几个乐段?再听用声势和律动来表现音乐:
用节奏X X X XX为歌曲A段伴奏;
用节奏X ——— 为歌曲B段伴奏;
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
用沙锤、鼓、响板为歌曲A段伴奏;
用铃鼓、三角铁、串铃为歌曲B段伴奏。
(2)学习曲谱
出示歌篇,让学生观察A段有几个乐句,每句的节奏特点是什么。
①听音乐在乐句间加入:
0 0 0 XX| X 0 0 0 |
恰恰 恰
(口读、手拍、打击乐)
②学生视唱,老师在乐句间加入“恰恰恰”,帮助解决教学重点——后半拍起唱。
③歌曲B部分旋律出现了#2、#4、#5音,用钢琴慢速跟唱,解决教学难点。
④复习反复跳跃记号。
⑤完整视唱。
(3)学习歌词。师生互动读词。
(4)填词演唱,加入打击乐伴奏。
(5)歌曲处理: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音乐情绪,体会A,B两乐段的音乐变化,充分表达念故乡、思故乡的思乡情结。演唱的形式要变化多样。(领唱、齐唱、分组唱、男女生唱、师生唱)
4.拓 展
这是一首稍快、抒情的思乡歌曲,可是它的音乐伴奏却富于动感,鲜明的鼓点仿佛有人在跳舞,跳什么舞呢?我们不是在音乐中加入了恰恰声吗?让我们来试试跳恰恰舞!
(1)学习恰恰舞的基本舞步。
(2)讲解动作要领:摆胯、扭动上身。
(3)随音乐一起舞蹈(双人舞、集体舞)。
5.小结
(略)
八、教学反思
《故乡恋情》的教学关键在于整个教学过程将学生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给学生以最大的空间感受、体验、表现音乐的机会,从而能够充分挖掘潜力、释放情感、体验成功。
1.关注学生的体验过程
本课把感知放在重要位置。“听”是感知音乐的前提,也是艺术实践最重要的过程,因而要从听入手,让学生感知音乐的情绪、熟悉音乐的旋律。在新歌导入中,我是从“介绍亚洲,走近泰国”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充分地让学生通过说、唱、拍、跳来感受和熟悉音乐的旋律,让孩子们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感受到泰国音乐的魅力。力求做到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位置。注重学生的发展,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让每个学生都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
2.关注音乐的语言和表现方式
《故乡恋情》的教学过程完全是依据音乐本身的音乐语言来进行设计的,歌曲分A,B,A三个乐段,教师通过不同的乐段,采用不同的节奏和动作来进行对比、体验,让学生了解音乐的语汇,引导学生从音乐的旋律及歌词中感受歌曲的情感。这首歌的每个乐句都是弱起,所以它的教学重点是弱拍起唱,为了突出这个重点,我采用了“恰恰恰”的方法烘托音乐气氛,增加学生的兴趣,表现音乐的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