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是未来的粮仓》教学案例
凌海市金城街道办事处中学 刘 畅
一、教材分析
本文出自语文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事理说明文单元),是这一单元中的第三篇,属于自读课文,是一篇较为浅显易懂的事理说明文。学习难度不大,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把握文章要点,了解本文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二、教学方法
由学情出发,在本节课中除了解读文本之外,要通过这一篇课文对说明文知识进行巩固、归纳、提高。以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为主。
三、教学过程
1.教学目标
(1)理解本文所说明事理——海洋是未来粮仓的原因。
(2)学习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提高阅读说明文的能力。
(3)培养科学认识世界的态度,增强环保意识。
2.课时安排
2课时。
3.教学内容
(1)导入。
①复习解读说明文思路:找准说明对象;理清说明顺序、文章结构;辨别说明方法,分析其作用(回顾并列举常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②检验预习。字词:危言耸听、海藻、不言而喻。
(2)自主研读。
自读课文,设置问题:
①解题:为什么说“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②海洋可以为人类提供哪些食物?
③作者是如何安排本文内容的?
全文共7个自然段,按“总—分—总”结构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指出海洋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第二部分(第36自然段),阐释海洋可能成为未来粮仓的原因。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总结全文,强调海洋是人类未来的粮仓。
(3)合作探究。
①活动要求:找出重点运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列举分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②学生陈述答案,教师归纳,并一起总结答题技巧。
③随堂练习。
(4)小结、布置作业。
科学家们找到了海洋这样一个有着巨大潜力的储备粮仓,但是不是我们就可以肆无忌惮地挥霍?这人类未来的粮仓是不是真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其实,我们已经有科学依据显示,海洋的面积也在逐年递减。
请同学们在课后结合书后的附文,再利用身边的多种媒介搜集一些关于海洋生态环境现状的资料,主要运用说明的表达方式,至少使用两种说明方法把所得资料整合成语段,然后在下节课我们互相交流。并且思考:如果我们重返海洋,除了一味索取外,我们可以为海洋做些什么?
四、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中,我坚持以生为本,把学生自主探究、研读放到首位,并且有的放矢,注重高效课堂,有效教学。分析课文结构时,孩子们运用之前学习过的说明文常识及知识完成得比较轻松,为之后的分析重点语句、题型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在分析课文中,我用适当的引导使学生们不偏离设定的轨道,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了对本篇文章的解读。但是在课堂中也有一些可以改进的方面,例如,研讨的时间可以再长一点,让学生有更充足的时间为后续的总结答题技巧做准备。从整节课的随堂测评和课后测试来看,学生们和我一起完成了既定的教学目标,整节课张弛有度,保证了课堂高效、教学有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