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信息技术应用 推进新课程改革——浅谈基于“模式二”的教学应用
会宁县刘寨乡中心小学
一、利用信息技术促进课改
1.观摩空中课堂,打好课改底色。先进的课程理念要走进课堂,教师是关键,关怀教师、支持教师、指导教师的专业成长是课程改革的一个热点。为了帮助教师尽快适应新课程,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我校定期组织广大教师观看空中课堂,研讨优秀教师的教案,学习优秀教师先进的教学经验,以帮助教师转变观念,打好课改底色。我校一名老师要上《索溪峪的野》一节语文公开课,利用资源中老师制作的课件,以索溪峪的真实自然景观为题材,集景、色、声于一体,把学生带进了张家界,置身于索溪峪中,流连忘返。结果这节课上得非常成功,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教师也切身感受到:一旦观念转变过来,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再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上好一堂课也不是万难的,课改也不是无处着手的,天底下真的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会的学生!
2.整合资源信息,推动课改进程。教师对优秀案例的学习并不直接形成自身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我们不能按部就班,而要有创新,要发展成为具有自己风格的教学艺术。这就要求教师吸收优秀教师的先进教学经验的同时,并结合自己教学的实际,融会贯通,为我所用。我们可以上观摩课,也可以整合优秀课例自制课件,再来进行教学。通过合理延伸和拓展,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实现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把新课程改革落到实处,促进课改的进程。我校为了帮助教师更好地交流学习,特制定了学习制度:一、三、五的晚自习为理科组的研讨学习,二、四、六的早自习为文科组的研讨学习。通过本校教师的研究、探讨,摸索技巧,取得经验。同时,把优秀的案例、先进的教法等刻录成盘师生一起观看、学习,从而营造了浓厚的课改氛围,使学校课改工作走向了一个新台阶。
3.依托模式教学,深化课改发展。课改是一项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我校通过学习和探索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了以“张扬人文精神,注重学生个性培养,发展学生内涵,重塑自我形象”的课改思路,以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劳动,学会交往,学会生活,学会生存”为培养目标,确立了本校的新课程改革目标。在改革工作推进过程中,学校充分发挥“模式二”的作用,发挥网络资源的优越性,充分赋予资源中心在教学活动中的自主性和灵活性,紧紧围绕农村学校最突出的“大班的管理”、“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如何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等课题,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并已在学校内得到部分实验推广。
二、借助信息技术发展学校文化
创建富有个性的学校文化,不仅仅意味着内容的更新、完善与平衡,更为重要的是意味着理想的“学校文化”的创造。学校文化的变革是课程与教学改革中最深层次的改革,“学校文化”的再生是课程改革的直接诉求和终极目标。学校一旦形成民主的管理文化和合作的教师文化,整个学校就会显示出蓬勃的发展生机,逐渐营造出一种充满学校特色、丰富多彩的环境文化,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
1.打造校园网络文化。未来社会是信息科学为先导的信息社会,我们现在培养的一代人将是21世纪信息社会的主人。因此,我校通过建设和利用校园网络,使广大师生确立了新的教育和学习观念,以全新的感受和体验创造了校园网络文化。我校仍然实施班级管理制度,由班主任负责,各科任教师指导,每天课外活动开放资源中心,把学生带出校园,让他们放眼世界,放眼未来。
2.变革学习方式。现代科技手段的介入,加快了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的进程,给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带来了一场深刻的变革。它突破学习时空,实现交互学习,改革教学组织形式,促进平等对话,扩大激励功能,加大了课程改革的力度和深度。变革学习方式即变“被动、单向、接受”为“自主、合作、探究”;变封闭为开放;变单一为多维;变“一刀切”为“个性化”;变甄别为激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