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生和自己的老师打游戏

学生和自己的老师打游戏

时间:2023-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常常看到这种现象,同是一个中国人,他在国内大学表现平平,而一旦出国留学就表现出突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又是怎么回事呢?中国学生缺乏创新能力的原因,并不是缺乏一种教育教他们如何创新,而是下面的两个原因:第一,缺乏一个容许创新能力表现的环境和空间;第二,缺乏如何表达创新能力的形式训练。

第八章 放飞想象的翅膀——创新能力戏

美国加州的教育总监说过:在世界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最主要的竞争力,不具备创造性思维能力,势必会在竞争中失败。

然而我国的教育,尤其是中小学教育,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束缚下,基本无创造、创新之言;教学就是用知识去填满学生的大脑“仓库”,学习就是获取知识,知识收集得越多,则越有学问;因而教师对学生采取填鸭式灌注,忽视学生学习方式、能力和创造意识的培养。现在的考试制度仍是有意无意地倡导死记硬背,对于标准答案,学生、教师谁也不可越雷池一步,这无疑是对学生创造意识的扼杀。

反观发达国家的各级学校乃至社会都忌讳因循守旧,崇尚标新立异,美国的教师欢迎学生怀疑与反驳,否定前人的理论和既定的做法,动手动脑,富有创新精神,就业后适应力强,发明专利多。

发达国家的教育观念和实践应该引起我们认真反思,我们的教育再也不能继续多年不变的统一教学方式,统一标准化和统一的教学评价标准,要根据每个不同个性的学生来进行教育与启发,激发他们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使他们获取基础宽泛的知识,锻炼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实践证明,在广大青少年中蕴藏着巨大的力量,传统的教育手段窒息了学生的创造性。教师要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积极探索培养基础宽泛和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更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与方法,采取有特色、能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勇于探索和创新,营造良好的学习和创新氛围,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和特长;采用科学的学习方式,把教学过程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过程统一起来,教会他们在知识的海洋和日益膨胀的信息中,把已有的知识和新信息结合起来加以利用,学会如何去思考和创造。

第一节 中学生创新能力缺乏的表现及原因

一、典型表现

北大物理系的赵凯华教授说过一个真实的故事:我国名牌大学的一个尖子学生留学美国,刚到的时候,指导教授和他见了一面,问了问情况就让他回去了,之后两三个星期也没有再理会他。正在他心感不解时,他的导师已经通知学校将其除名、退回,原因是这位学生没有自主进行科研的意识,不知研究从何入手,应该做些什么,只知道等老师布置。这虽是多年前发生的事情,但并不是个别现象,以致美国耶鲁大学助理校务卿王芳接受记者访问时说:“中国学生给人的印象往往是等教授布置题目,虽然也能完成得很好,但如果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往往会不知所措。”

虽然我国学生能在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国际大赛上获得佳绩,但整体创新能力不足,缺乏探究意识、不善于提问题、研究能力薄弱,这大概已经得到了公认。对此结论我国的教育界也颇为赞同,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曾经在一个教育论坛上指出:“中国目前最大的问题是一代、二代的年轻人缺乏创新能力,这也是我们国家今后发展的瓶颈。”

二、原因分析

如果要分析深层次原因,大多数人都认为是中国应试教育的结果,尤其是中国大学教育越来越不能适应当今科技的发展。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中国学生从小就学习如何把老师教的答案背熟,如何应试,以考上高中和大学,于是跟国外(大部分是跟美国)的学生相比,几乎没有任何独创精神,也没有创造力。

在中国,不只是学校的教育,而是我们的传统文化,从来就是提倡求同,压抑批判的。千百年的中国社会总是喜欢把人的认识统而划一。“枪打出头鸟”、以顺为孝”、“天命难违”等,到处都有求同避异,顺天安命的意识体现。出门穿什么衣服,先要考虑别人看着是不是过得去;有一个想法要说,却先考虑是不是和大多数人的想法一致;甚至有时想去帮助别人,也怕被多数没有行动的人嘲笑误解……中国人有太多的怕与众不同的顾虑。这种求同意识根深蒂固,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当然,学校也不能例外,而且学校因为是实施教育的职能场所,对求同意识的强化起了重要作用。

就举简单的例子来讲,老师讲课留作业,往往是按课本、讲例题,然后按着例题的样式,变一变留做作业。学生如果能按照课堂上老师讲的思路,顺利地完成作业,就会得高分;如果没有按老师讲的,自己想出一个路子,做得很笨,老师就会说:“虽然也对,但这方法不好,你为什么不这样想”;如果学生按自己的想法做错了,老师就会批评:“你上课听什么了,老师不是反复强调过吗?你为什么不好好听”……

即使新课改已经在全国开展的现在,这种情况也是随处可见的。但是,正是这些喜欢按自己的思路解决问题的习惯,才是创新精神的基础。我们的孩子,这种个性意识往往从小就受到压抑,如果一个孩子插嘴大人的谈话,往往会受到大人的批评:“小孩子!大人说话不要插嘴”;如果一个孩子在大人谈话时悄悄地坐在一边,往往被表扬:“这孩子多乖!”我们就是这样在不自觉的行为中,压抑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创造力。

其实,创造能力是人的本性。婴儿生下来,不满意饿的感觉,就会创造出吮吸;不满意躺在那里不能行动,就会创造出爬行;不满意爬行的局限,就会创造出行走;再大一些,不满意只是欣赏玩具和什物,就会创造出动手拆装的行为;不满意总是随着父母出行,就会创造出找同龄伙伴或独自出行等其他方式……可见,人的创造能力,只要不被压抑就会发展。有人说,创造能力就如外面的野草,并不需要你来栽种,只要你不压制它,它自己就会蔓延起来。所以,对于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学校所能做的只能是养育,是“让”学生去创造,鼓励学生去创造,而不是“教”学生去创造,教是教不出来的。不但学校,每个父母、整个社会,都应该从小尊重孩子的问题、要求,爱护他们的批判意识,认真地与孩子讨论他们的问题,支持他们自主地解决问题。

我们常常看到这种现象,同是一个中国人,他在国内大学表现平平,而一旦出国留学就表现出突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事实上,中国的基础教育在系统地提供基础知识方面,除了个别科目外,一点儿也不比国外差,甚至某些科目比国外要好得多,而创新能力的基础,是扎实的学术基础。中国学生缺乏创新能力的原因,并不是缺乏一种教育教他们如何创新,而是下面的两个原因:第一,缺乏一个容许创新能力表现的环境和空间;第二,缺乏如何表达创新能力的形式训练。

目前提倡“素质教育”的一个很大的原因,不正是希望能让中国的学生能有国外学生那样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吗?因此,在中学课堂上教会他们如何展现自己的创新能力,班主任容许学生各种具有创新性的表现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了。释放中学生内在的创造热情,鼓励而不打压,引导而不限制,创新教育成果必然水到渠成。

本章游戏的重点就是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突破常规思维的局限,使人人都能创新。

第二节 感受创新意识

平结绳圈

目的:使同学们再次感受团队精神,体会创新思维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道具:准备长短不一的绳子若干条(依人数而定)。

步骤:

1.班主任将平结的打法教给学生(注意平结是一种绳子的活结打法,节点可以任意伸缩)。

2.学生将平结打好后成一绳圈,放在地上,然后学生将脚放在绳圈之内。

3.班主任提醒学生:“你们的脚在绳圈之内了吗?确认安全了吗?”

4.学生确认之后,班主任说:“开始换位。”学生全部离开自己的绳圈并到其他的绳圈之内;三次之后,开始逐渐减少绳圈的数量,每次减少一个,并经常提醒学生:“你们的脚在绳圈之内了吗?确认安全了吗?”要求就是所有学生不得在绳圈之外(可能是几个人同时挤在同一个绳圈里)。

5.到最后只剩下一个绳圈的时候,所有人都站在一个绳圈里,不断缩小圆圈,直到所有人都紧紧挤在一起;游戏第一阶段结束。

6.游戏第二阶段:当班主任不断地将绳圈缩小至极限范围,并不断询问所有人有没有信心挑战极限。学生不断地会进行挑战,当到达极限的时候,往往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结果。比如,有人会提示出我们有没有办法寻找新的思路来挑战极限。记住,班主任要注意把握学生的场上气氛,及时加以引导。如果学生没有办法解决问题的时候,班主任视情况将解决方法公布——所有学生可以坐在地上,将脚放在绳圈内,就符合游戏的要求——脚在绳圈之内。

分享心得:该游戏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可从团队的角度挖掘游戏的内涵;第二阶段可以从创新的角度挖掘游戏的内涵。班主任应注意把握分寸,否则会起不到游戏的效果。

提高观察力

目的:通过这个游戏可以展示如果一个人缺乏观察力会怎样,并且告诉他们如何在学习中提高观察力,并向大家展示,怎样才能称得上是具有观察力的人。

步骤:

1.让学生们结对儿。

2.每人仔细观看自己的搭档一分钟。

3.一分钟后,彼此转过脸去,再不能看自己的搭档。

4.每人做7处以上的外观改变,改变可以是细微的,也可以一目了然。

5.让搭档们再次相互观察,依次说出对方都做了哪些改变。

讨论:

A.多少人能准确说出搭档所做的一切改变?

B.为什么大多数学生不能马上说出所有的改变?

C.如何将这个游戏和我们的实际学习生活联系起来?

D.创新能力与观察力有关系吗?

第三节 发挥你的想象力

玩具公司

目的:同学们有没有设想过拥有自己设计的芭比娃娃?有没有想用自己设计的飞机模型参与比赛?本游戏就将带同学们重温这一童年梦想,并在游戏中培养同学们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纵观全局、综合看问题的能力。

步骤:

1.每5~7人一组,告诉他们现在他们就是一家玩具公司的成员,他们的任务就是设计出一个新的玩具,可以是任何类型、针对任何年龄段,唯一的要求就是要有新意。

2.给他们10分钟时间,然后让每组选出一名组长,对他们设计的玩具进行一个详尽的介绍,内容应该包括:名称、针对人群、卖点、广告、预算等。

3.在每组都做完自己的介绍之后,让大家评判出最好的组,即以最少的成本做出了最好的创意;另外也可以颁发一些单项奖。例如,最炫的名字、最动人的广告创意、花钱最多的玩具;等等。

讨论:

A.什么样的创意会让你觉得眼前一亮?怎样才能想出这些好创意?

B.时间的限制对你们想出好的创意是否有影响?

C.一个好的提案是不是只要有好创意就行了?如果不是还需要什么东西?

分享心得:

1.从一个产品的设计开发到营销推广都需要好的创意作为灵魂,没有创意的物品或广告是不会有人欣赏的,寻找创意的方法有很多,头脑风暴、自然联想的方法是最为常用的,因为它可以打破思维的局限性,自由地让想象力驰骋,从而获得好的构思。

2.但是对于一件产品来说,创意并不是唯一重要的,好的构想、好的理念还需要实际条件来支持,会受到实现条件的约束。比如,本游戏中时间的约束、预算的约束。怎样在限定的范围内寻求利益最大化,是我们每一个工作人员应该考虑的重要一步。

3.在集体合作的过程中,合理的分工和妥善的计划是成功的关键。比如,上面的游戏如果能合理加工,一些人管创意,一些人搞预算,就一定能事半功倍,在预定的时间内更好地完成任务。

第四节 突破常规思维的局限

微软的智力题

目的:这是一道微软用来测试应聘者的试题。它主要考察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同时也给学生一些关于问题解决方法上的启示。同时,可以让同学们打破传统思维的局限,体验创造性思维的产生。

步骤:

1.有两个房间,一个房间里有三盏灯,另一个房间里有控制着三盏灯的三个开关,这两个房间是分割开的,从一间里不能看到另一间的情况。

2.现在要求学生分别进这两个房间一次,然后判断出这三盏灯分别是由哪个开关控制的。

3.有什么办法呢?

讨论:

A.请学生说出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哪里?

B.有没有想过电能够发热的特性?

分享心得:在工作中经常会有一些难题需要用平时积累的生活知识来解决,这个游戏就是很好的提示。

答案:

1.先走进有开关的房间,将三个开关编号为a、b、c。

2.将开关a打开5分钟,然后关闭,然后打开b。

3.然后走到另一个房间,即可辨别出正亮着的灯是由b开关控制的。再用手摸另两个灯泡,发热的是由开关a控制的,另一个就一定是开关c控制的了。

圆球游戏

目的:培养同学们的创造性思维。

步骤:

1.所有的人分成三组,每个小组约20人,分别配有1、2、3号球。

2.游戏要求将球按1、2、3号的顺序从发起者手里发出,最后按此顺序回到发起者手里。在传递过程中,每一人都必须触及到球,所需时间最少的获胜。

3.球掉在地上一次额外加10秒。

说明:

1.游戏开始时,三组人一般会不约而同地围成三个圈,一个接一个地传递,记下三组的成绩,例如分别为17秒、18秒和50秒。

2.“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让时间变得更短些?这个游戏的最好成绩为8秒。”教师可以向所有小组提出挑战(参考思路:用手围成一个圆筒状,让三个球分别从上面滑下,所用时间仅为4秒!这是一个绝妙的想法!当然可能还有更快的方法,教师需要不断启发学生去思考新的方法)。

分享心得:有的学生看到成绩时连自己都不敢相信——“开始觉得30秒已是不可思议的!”“能不能再快些?”一个又一个想法从学生们的脑中蹦出来,游戏过程中不断传来喜讯……“9秒”、“5秒”、“4秒”,最快的居然只用了0.58秒!通过这个游戏让学生感受到:每一件看似不可能的事情摆到面前时,这种不可能”的心理定式,使每个人都会想到放弃。做了才能成功,但最终的成功不是因为你做了,而取决于你怎样去做。发挥团队智慧,集合团队的创意,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奇迹般地成功了,这就是团队的力量!思维可以指导人们的行动,同时也约束人们的行动,要想成功唯有敢于超越自己的思维。

偏向虎山行

目的:这个游戏能训练同学们在最困难的情况下,如何发散思维、开动脑筋将问题解决,完成那些“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研究发现,能解决这类问题的人不仅有较高的智商,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情商更高,使他们接受信息和传递信息的能力高于他人,在这个游戏中同学们将体会到这点。

步骤:

1.把学生分组,每组4人,然后发给每组一个任务卡。每张卡上写着一件商品的名字以及它应卖给的特定人群。要注意,这些人群看起来应不需要这些商品,实际上应该完全拒绝这些商品。比如,向非洲人销售羽绒服,向爱斯基摩人销售冰箱,向和尚销售梳子,向下肢残疾的老年人销售轮滑鞋等。总之,每个小组面临的挑战是,销售不可能卖出的商品。

2.每个小组应根据任务卡的要求准备一条30秒的广告语,用来向特定人群推销商品。该广告应注意以下三点:

(1)该商品如何改善特定人群的生活。

(2)这些特定人群应怎样有创造性地使用这些商品。

(3)该商品与特定人群现有的特有目的和价值标准之间是如何匹配的。

3.给每组20分钟的时间,让他们按照上述三点要求写出一个30秒钟长的广告语,要注意趣味性和创造性。

4.其他学生暂时扮演那个特定人群,认真倾听该小组的广告词,应该根据广告能否打动他们,是否激起了他们的购买欲望,是否能满足某个特定需求来作出判断。最后通过举手的方式,统计出有多少人会被说服而购买这个产品;有多少人觉得这些推销员很可笑,简直是白费力气。

5.选出优胜的一组,给予奖励。

讨论:

A.善解人意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扮演何种角色?做到这点是否给你带来了好处?

B.为了与你的客户甚至是反对你的人心意相通,你需要作出哪些让步和牺牲?

C.在推销你们组的商品时,你们是怎么分析特定人群和此商品的关系的?你们是否考虑过他们的习惯、需要、想法和价值标准呢?

D.你一定遇到过这种情况:有时候你的目标和他人的需要并不一致,你纵有雄心壮志却无人欣赏?在做这个游戏之前你怎么处理的?做过这个游戏你将如何改进你的方法?

分享心得:

1.在这个游戏中,每个人都必须采用他人的视角。第一次是把自己看成你的目标人群,以他们的眼光看你的产品;第二次是其他学生以卡片中特定人群的视角,倾听广告。

2.讨论一下“情商”——善解人意,以他人的价值标准和能力为基础实现自己的目标。善于成功地驾驭这种能力的人能够感动和影响他人。

我爱犯错误

目的:被人们称为具有创造性的人,并不认为创造性是什么天赋,这是因为他们解释关于创造性的一个基本技巧:逆向思维!要想出一个好想法,是在常人不容易想到的办法的基础上实现的。他们常常不畏惧犯错误,觉得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一种享受,包括犯错误!而通常的结果是他们比其他人更加经常地、更快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因为我们在犹豫,在害怕犯错误中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在这个游戏中,学生将练习一门精美的艺术:开心并且思维敏捷地犯错误。这不只是一个技巧,它是一种思维状态。

开场白:“我想要大家举手回答:有多少人曾经犯过错误(自觉地举起自己的手,你的学生也会照着做)?这么说我们都曾经犯过错误,不是吗?嗯,还有很多人不止一次地犯错误?哈哈!都是呀。”

“有谁知道,在我们地球上出现过的那些‘创造天才’,比如说爱迪生、爱因斯坦、福特、贝尔……与我们唯一不同的地方在哪里?”

“好吧,让我来告诉你们:爱犯错误!(你的话会引起他们的好奇)经过考察发现,爱迪生犯了1万次的错误,才发明了电灯;贝尔也是经过了几千次不那么高明的想法以后,才取得了不俗的伟绩。我并不是说我们应该努力地犯错误。我是想告诉大家,你们应该培养一下逆向思维的能力,同意吗?好吧,放轻松一点儿,这里有一个游戏帮助我们这么做,我需要一名志愿者,有没有人想变得跟爱因斯坦一样聪明?好的,某某同学!大家给点儿掌声鼓励一下!”

步骤:

1.让学生们都坐在自己的位子上面:邀请一个志愿者上台来。

2.向他宣布游戏规则:使用你的逆向思维,做与我让你做的事相反的事情。

3.然后你让志愿者做:笑、哭、坐、站、向前走、向右转……大概15个相当简单的动作,并且逐渐加快速度,他笨拙的动作会引起大家的笑声,教师应当注意调动现场的气氛。

4.向这个志愿者致谢,让他回到座位上面。再邀请一位志愿者:“有没有人愿意再来试一试?”

5.让第二个志愿者重新做一遍刚才的动作,这时你也许会发现他做得比第一位志愿者好得多。那么不妨留住他,让他做另一套动作,如举起右手说:在前面”……如果他的反应还是很灵敏,你就需要使用一些技巧。例如,宣布:“好了可以下去了。”如果这个志愿者站在原地不动,那么你就不得不好好夸奖他一番了。

6.让全体学生一起来按照刚才的要求做一遍,逐渐加快速度。

讨论:

A.对小错误等闲视之会有什么感觉?看他人犯错误有什么感觉?

B.为什么当我们使用逆向思维的时候,即使是在一个很简单的小游戏中,我们往往也不能很成功地完成它?

C.在现实生活中,你会经常这样犯错误吗?这种犯错误的感觉如何?

D.“逆向思维”是一个工具,它基本上使我们能够认识自己思维的另一个侧面,或许是更加重要的一个侧面。

E.现实生活中,使用逆向思维有什么好处呢?你们认为逆向思维和错误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吗?错误会给他人带来痛苦、损失或者困窘,而逆向思维只会给你们带来一种新的思考角度和思维方法(提醒他们一下,在这个游戏之中,他们相互看着对方轻松愉快地运用逆向思维的感觉如何)。

说明:在整个游戏步骤之中,你(班主任)必须不断地给你的志愿者以鼓励和勇气,让他们进入一种“无所畏惧”的思维状态,多给他们一些锻炼的机会,这种培养对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提高是大有益处的。这有利于他们在游戏中享受快乐和拥有自信。班主任要使游戏保持一个节奏感,把握好节奏是本游戏的关键。

我还能做什么?

目的:创新的一个关键性前提就是要打破旧有思维的约束,在本游戏中,通过同学们共同发掘自己没有认识到的能力,帮助他们可以重新审视自己的能力,勇于创新。

步骤:

1.班主任问大家,你能做什么?你的能力在哪里?事实上每个人所具备的能力可能有上百种之多,所以认真地探索你的技能,你会惊讶自己竟然如此多才多艺。

2.就下列题目,请学生在空白纸上填写:

(1)在纸上列下你曾经成功完成的工作(如办一项社团活动、数学考90分以上、打电动游戏超过原有纪录),并于其后想想完成这项工作需要有哪些技能,并将之列下。

(2)回顾你所曾受过的教育、所学的课程,在这些过程中,你学会了哪些技能,将它们列下来。

(3)再想想你平时常常从事的活动,列下这些活动需要的技能,继续扩充你的技能表。

3.将学生分为4人一组,分享彼此所列的能力表,同时互相讨论与这些能力有关的职业有哪些。

4.最后班主任告诉大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发光点,切勿妄自菲薄,轻视自己的能力。

讨论:

A.游戏一开始你是否觉得自己的某些技能是不值一提,玩了一段时间之后呢?

B.这个游戏对于我们寻找合适的工作有什么帮助?

分享心得:

1.也许有人认为能把电动游戏玩到打破纪录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但是实际上打电动游戏需要脑力、身体协调能力的多方面配合,所以不要轻视这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因为你的一生中的大多数时间都是在与这些事打交道的,这些才真正地反映了你的能力所在。

2.只有认识到自己还能做一些平时想都没想过的事情,才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做出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