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巧提问活跃学生思维

巧提问活跃学生思维

时间:2023-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课堂提问有很深的学问,教师能紧扣重、难点,简洁明了,难易适中,恰到好处地提出一些问题,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精当有效的提问,能够及时调控教学进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促进课堂教学顺畅进行。所提问题的内容应包括学习的重点、难点、热点。教师要围绕这些内容认真设计问题,巧妙提问,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视野。

第五节 巧提问活跃学生思维

我国古代“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的说法,深刻地揭示了疑、思、学三者的关系。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也很善于用问答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寻求答案。

问题是学生思考的起点和动力,一个或一连串精彩绝妙的提问,往往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将课堂教学引向高潮。但我们平时常会听到一些教师这样说:“现在的学生怎么了?上课提个问题没一个人回答,课堂死气沉沉的……”事实上,课堂之所以沉闷,关键原因在于教师。教师没有掌握课堂提问的技巧,提出的问题不是过于简单,就是过于复杂,这都无法激起学生的表现欲,课堂情绪自然不高。因此,教师要精于提问,善于提问,以使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欲望,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优秀的教师总是善于在课堂上运用“提问”来启迪学生的心智,引导学生获得知识。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师不仅要教,而且要导。”如何导呢?他说:“一要问,二要指点。”由此可见,我们不能忽视“问”。教师要努力树立提问意识,养成提问习惯,培养提问能力,提高提问效果。课堂提问有很深的学问,教师能紧扣重、难点,简洁明了,难易适中,恰到好处地提出一些问题,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把精心设计课堂提问作为准备一节课、上好一节课的重中之重,力求实现课堂提问从内容、方式、语言、结构、过程到导学关系等诸方面的科学性安排和艺术性组织。

一、用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天,张小玉老师在讲授力学中的“摩擦力”一节。由于课前学生们都预习过了学习内容,因此,讲课一开始,张老师就直接提出了一个有关摩擦的很有趣味的问题:“把一个一吨重的铁球放在地上,一只蚂蚁能够推动它吗?”

“哈哈……”张老师的话音刚落,学生们就大笑起来,大家都觉得她的问题太不可思议了,于是齐声回答:“推不动!”

张老师又接着问:“如果地面非常光滑呢?”

“也推不动。”仍有几个学生不服气地笑着说。

“我认为有可能推得动。”张老师笑着说了自己的结论。

这怎么可能呢?学生们一脸疑惑地望着老师。看到学生们的表情,张老师知道结论已经引起了学生们的好奇,于是她提示大家:“联系你们预习的内容,再想一想,是不是能推得动?”

教室里沉默下来,有的学生们在认真思考,有的在查找书的内容,忽然有学生醒悟过来,站起来响亮地回答:“推得动推不动,不是看铁球的重量,主要看它与地面的摩擦力有多大……”

“对!你讲得很好!”张老师笑着称赞道。接着,她又用平静的语气说:“在水平面上能否推动物体,不取决于这个物体的重量大小。假如推动力大于最大静摩擦力就推得动,重力不影响水平方向的运动。那么,重量与摩擦力是一种什么关系呢?今天咱们就学习摩擦力。”

张老师的一席话,激起了学生探究的好奇心,大家情绪高昂地投入到学习中。

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或者说求知欲望是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源泉,只有调动起了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课堂情绪才能被激活。

学生天生富有好奇心,他们之所以喜欢读《十万个为什么》《动脑筋》《算得快》等书籍,就是因为这些书刊不仅生动有趣,而且它们提出了悬念性、挑战性的问题,使学生们跃跃欲试,寻求解答。当学生产生好奇心后,就急于想知道答案,这就会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效率自然也就会提高。

二、提问要提到点子上

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一课时,胡老师没有直接讲课。而是要求学生把三角形放到方格上,通过数方格算出三角形的面积。当学生兴致勃勃地数完方格算出面积后,胡老师提了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同学们,如果我们要计算一块三角形地的面积时。是否也用这种方法把这块地放在方格纸上,或用一个个方格纸片去填满三角形的地呢?”

“哈哈……”学生们都大笑起来,齐说:“不能。”

胡老师立即追问:“那怎样才能算出这块三角形地的面积呢?”

“用尺子去量。”

“用公式计算。”

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学生们纷纷献计献策。

“对,用公式计算,今天咱们就学习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胡老师及时将问题转移到所要讲的内容上来。

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呢?如何计算三角形地的面积呢?学生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开始学习课堂内容,为了解除心中的疑问,大家的学习兴致很高。

古人曰:“学则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即质疑,是现有知识与思维之间的矛盾,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起点或开始。精当有效的提问,能够及时调控教学进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促进课堂教学顺畅进行。然而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由于一些教师对课堂提问的技巧掌握得不够好,提出的问题不但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反而还降低了课堂效率,存在着很大的弊端。那么,好的提问应该具有什么特点呢?

1.问题要有针对性

所提问题的内容应包括学习的重点、难点、热点。教师要围绕这些内容认真设计问题,巧妙提问,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视野。

2.问题难易要适度

要考虑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以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水平为基点来设计问题,使问题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样既不会让学生因问题太简单而不屑一顾,也不会让学生因问题太难而丧失信心。

3.提问密度要适宜

课堂提问的次数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如果提问过多过密,学生忙于应付教师的提问,精神过度紧张,容易造成疲劳和不耐烦,使课堂情绪低沉;提问过少过疏,则使整个课堂缺少师生间的交流和互动,课堂气氛平淡。所以,课堂提问要适度适时,要把握好提问的时机,使提问激发法发挥出最好的效果。

4.提问应面向全体学生

有的教师因为害怕课堂提问时出现冷场,总是喜欢只问少部分的学生,从而让课堂提问按自己的设计顺利进行。这样做,只会热了少数,冷了多数。长此以往,多数学生发现了其中奥妙,知道提问与己无关,积极性就会受挫。

课堂提问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内容要有梯度,要有层次,对不同认知程度的学生用不同的提问方式。如引路性提问,可多问优等生;锻炼性提问,照顾中等生;鼓励性提问,可用于差等生。总之,课堂提问要让每个同学都有启迪,要让全班同学都参与到回答问题的氛围中来,这样才能更大限度地调动全班同学的课堂积极性。

5.提问要有新颖性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特别是学生,由于年龄小,心理不成熟,好奇心很重。如果一个问题,提出时平平淡淡,既不新颖又不奇特,而是“老调重弹”,那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的主动性也就可想而知了。相反,如果变换一下提问的角度,转换一下提问的方法,让学生产生新奇之感,那么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的主动性又会如何呢?那种场景一定是不少老师向往和追求的——学生们积极思考和踊跃发言。

6.提问要注意时机

提问启发,最重要的就是把握时机。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熟悉教学内容,了解学生,准确把握教学难点,还要在课堂教学中洞察学生心理,善于捕捉时机。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要注意化整为零,化难为易,循循善诱,鼓起学生的信心,通过分层启发,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提问难度应该巧设在学生“跳一跳,摘到桃”的层次上,从而把学生的注意力、想象思维引入最佳状态,激活课堂气氛。

三、合理调控——优化课堂提问的语言

教师提问的语言应力求实现“六要”。一要语调愉悦,声音亲切柔和,感情丰富。二要语汇丰富,提问和解答妙语横生,流畅自如,形容得当,措词清新,必要时画龙点睛,一语道破。三要语言风趣,富有幽默感和诙谐性、含蓄性。四要语言精练,对每个词句都能加以斟酌推敲,言简意赅。五要语言质朴,做到诚恳和实事求是,不夸夸其谈,华而不实,哗众取宠。六要语言机敏,为顺利答疑解惑,要善辩,具备随机应变的能力。

在问话上,要特别注意所提问题必须明白简练。所谓明白,就是语言通俗易懂,深入浅出,使学生明确地知道教师提问的内容。所谓简练,即语言简洁清楚,干净利落,恰到好处,那种啰啰嗦嗦的冗长叙述,只能让学生昏昏然,抓不住提问的要领。在问题的解答上,要尤其注意语言节奏感的合理运用。所谓节奏感,是指教师解答时,声调要有高有低,节奏有快有慢。

四、科学设计——优化课堂提问的过程

课堂提问过程的优化,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置境阶段

在这一阶段,教师要用指令性语言设置问题情境,由讲解转入提问,使学生在心理上对提问有所准备。

2.置疑阶段

在教师用准确、清晰、简明的语言提出问题后,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然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教学经验,再要求学生回答。

3.诱发阶段

如果学生对所提问题一时回答不出来,教师要以适当的方法鼓励、启发、诱导学生作答。

4.评核阶段

教师应以不同的方式评价学生的答案,包括:检查学生的答案,估测其他学生是否听懂答案;重复学生回答的要点,对学生所答内容加以评论;依据学生答案联系其他有关材料,引导学生回答有关的另一问题或追问其中某一要点,即进行延伸和追问;更正学生的回答;就学生的答案提出新见解、补充新信息;以不同词句,强调学生的观点和例证,也可以引导其他学生参与对答案的订正和扩展。

五、丰富多彩——优化课堂提问的形式

由于问题的内容、性质和特点的不同,课堂提问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

1.直问

对某一简单问题直接发问。它属于叙述性提问,是教师在讲述性谈话中的提问,其表现形式为“是什么”“有什么”等。

2.曲问

为突出某一原理或者为向某一原理逼近,可以从问题另一侧面寻找契机发问。

3.反问

针对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或是某一问题的糊涂认识和错误症结发问,步步进逼,使学生幡然醒悟,达到化错为正的目的。

4.激问

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学生处于准备状态时,使用激励性的提问,激发学习情绪,促使其进行知识间的类比、转化和迁移,把学生从抑制状态调动到兴奋状态。

5.引问

对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需要疏导或提示时,在关键处发问,循序渐进地达到理解知识和解决问题的目的。

6.追问

追问是对某一问题发问得到肯定或否定的回答之后,针对问题的更深层次发问,其表现形式为“为什么”“请说明理由”等,这样便于易中求深。

课堂提问的设计技巧,看似随机应变,实际上功夫在课堂外。它要求教师既要备教材、教法,又要备学生。教师要按照教学规律,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课堂提问为学生发现疑难问题、解决疑难问题提供桥梁和阶梯,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他们参与学习,达到帮助他们理解和应用知识的教学目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