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课堂教学管理理念

课堂教学管理理念

时间:2023-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师上课要专心致志,全神贯注,排除一切干扰,全力以赴,把全部精力倾注在课堂教学中,倾注在学生学习活动中。凡不利于教育教学的情绪,都应“排除”于教室之外。放任型的课堂教学必然是一盘散沙,不能形成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例如,魏书生的课堂管理就是属于民主型的管理模式。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成了老师课堂管理的“对手”。

第一节 课堂教学管理理念

教师要优化课堂教学管理,在上课前就应优化以下几种心理:

第一,自信、胸有成竹。“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教师走进课堂应胸有成竹,从容不迫。优秀教师对教学对象、环境、处境都有一种自信愉快的情绪。也就是说,教师每次上课前都要给自己施加一个上好课的意念,对教学要充满信心、热情。教师要以崇高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促使自己排除心理干扰,以娴熟的教技、恰当的教法,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使课堂里充满着欢悦的气氛,呈现出教和学的创造精神。

第二,沉稳、从容不迫。教师走进课堂应心绪安稳平静,即使遇上十分麻烦的事也要理智地处理,克服心慌、烦躁、紧张的情绪,或者将焦虑控制到最低程度,防止自己心理内耗。要做到这一点,一是教师要加强师德修养,热爱学生以及正确对待名利得失,用自己正确的思想来不断调整自己,经常保持心理上的平衡,及时排除不良因素的干扰。二是要认真备好课,做到胸有成竹。

第三,平静、心力专一。教师上课要专心致志,全神贯注,排除一切干扰,全力以赴,把全部精力倾注在课堂教学中,倾注在学生学习活动中。俗话说:“人不如意的事十有八九。”教师是社会的一员,遇到各种不顺心的事是不可避免的。如夫妻吵架、邻里纠纷、孩子生病、经济困难、亲人故去、与同事闹不愉快等。然而,职业要求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能将这些情绪带进课堂,只能将它们埋藏在心里。

苏联戏剧大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对演员的自制力修养问题,曾用形象的比喻说:“当一个人回到家里的时候,他得把鞋脱下留在室外的过道里;当演员来到剧场的时候,他也应当把自己的一切不快和痛苦留在剧院以外。”教师也是如此,来到学校里,他整个人就属于学生和教育事业。凡不利于教育教学的情绪,都应“排除”于教室之外。

目前,中小学教师管理课堂的方法大体可分三类:

(1)强制型。

这种类型的做法是重视课堂纪律,惯于严格的管理,不惜使用各种高压手段,强迫学生就范。这种方法虽可维持课堂秩序,但效果往往是暂时的、表面的。长此以往,会使学生产生仇视心理,丧失自信心,乃至养成他们虚伪、欺骗的行为。

(2)放任型。

这种做法是放任对学生的管理,给学生以自由。这里有两种情况:一是有的教师主张不要对学生管理过严,让学生依其天性而发展、顺其自然,而不必用教训和纪律约束他们。二是有的教师教书不教人,管教不管导,不想去管理学生。放任型的课堂教学必然是一盘散沙,不能形成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

(3)民主型。

这种类型的老师主张通过理性,运用宽严得当的方法来管理课堂。用教师本人人格的感化力量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处处以身作则,言行一致,以循循善诱的态度去管理课堂。他们以身教代言教,以诱导代惩罚,以辅导代管理,禁止一切压抑、专制的方法,但不能使学生滥用自由,走放任的道路。

显而易见,民主型的管理课堂方式是最科学的。

著名学者李良特和怀特在勒温指导下进行了关于集体气氛的研究。他们在由5~10名男孩所组成的四个集体中,各委派一名成年人,分别采用专制、民主、放任三种类型的领导和管理方式。其结果是:在民主型领导管理下,成员之间的友好性和参与集体活动的程度高,活动的组织程度高,效率也高。在专制型领导下,以集体为中心的和有组织的行动为主,对领导容易产生不满情绪。而在放任型的领导下,有组织的行动和以集体为中心的活动少,成员对领导的满意度也低。从上述结果可知,以民主型的方式管理集体,气氛最佳。而这里的民主型含义,与理性感化是基本一致的,它们都是当代民主化思想的反映。所以,我们应大力提倡民主型的课堂管理模式。

另外,从一些优秀教师管理课堂的成功经验中也证明民主型课堂管理方式是十分科学的。例如,魏书生的课堂管理就是属于民主型的管理模式。他主张民主和科学,他让学生写日记、写说明书、写作文、制订自我教育计划。他让学生制订班规、班法。他在做出重要决策时同学生商量,举手表决,这一系列的做法充分体现了民主管理。他的做法培养了学生自觉自发地遵守课堂纪律,又不致过分严格和呆板,也不会流于放纵和任性,还可以使课堂充满着活泼主动、热烈祥和的气氛,从而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

综上分析,我们应大力提倡民主型课堂管理模式,应该尽可能地克服强制型和放任型的课堂管理方法,从而使课堂管理逐步走向科学化。那么,怎样实施民主型的课堂管理方式呢?

一、树立民主化管理意识

能否实施科学民主课堂管理,首先取决于教师是否有民主管理意识。就目前情况来说,教师要实行民主管理,必须树立以下几种管理意识。

(一)把学生视为管理者,变“对手”为“助手”

在以往的观念中,在学生眼里,自己总是被老师监管的人;在老师眼里,学生总是老师监管的对象。所谓“这些学生离了老师就玩不转”,说的就是管与被管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成了老师课堂管理的“对手”。

现在我们就要转变这种观念,要把学生既看作是被管理者,又要看作是管理者。教师要尊重信任学生,发扬民主,改变管理上的“家长制”“一言堂”,使班上每个成员既参加管理,又接受管理,都处于管理和被管理体系之中。对这个问题,魏书生谈过自己的深刻体会:

有时老师跟学生之间不是“助手”关系而是“对手”关系。一个人遇到那么多“对手”那就很累。双方都很累,但累得不是地方。我强调的是助手关系。因为我也干过当“对手”的事。

刚一开始当班主任的时候,那些学生都把我当作“对手”,我刚一离开教堂,班长就跑过来报告说:“班上打起来了!”我们班上的北窗户就成了我和学生之间监视和反监视的前沿,我只要一露头,他们的反监视网就以最快的速度传递下去,然后停止各种“违法”活动,开始伪装为我学习。这时我和他们讲,咱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坚信每个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老师的助手,同时老师也是每位学生的助手。”

不管是什么样的学生,都有上进心。用这一部分上进心的因素教育一部分后进的因素,这就找到了教学的助手和教育的助手。

(二)把班级视为管理群体,变个人管理为集体管理

在课堂管理中往往有这样的情况,一个学生可能对老师的批评不以为然,但怕受到同学的责备和埋怨。或者说,单靠老师个人的力量,帮助一个学生较为困难;而集体的影响,会比较自然而有效地帮助一个学生。这就是集体环境的特殊教育管理功能。

例如,有位姓王的同学,这个学生的作业书写十分潦草,教师评讲时没有点个人而是点小组:“三(乙)组有位同学的作业大概有五分之一的字根本辨认不出是什么字,不知组上发现没有?还是发现了无法解决?”课后组上研究决定:一提笔,对这位同学就要提醒,写的过程中要检查一两次;组上每两天开一次情况分析会。不到一个月,这个学生的作业书写面目一新。家长高兴得不得了,说这个毛病延续了五六年,批评、扣分、罚抄、请家长,都没有解决。

这就是集体教育的威力。但是,目前尚有许多教师在课堂管理过程中,还习惯于单枪匹马地孤军作战。这种“单兵教练”是把管理看成是一对一的关系,而忽视了学生集体的存在,丢弃了集体和学生自我管理的功能,因而也就削弱了自身的课堂管理能力。马卡连柯说:“教育了集体,团结了集体,加强了集体,集体自身就成为很大的教育力量。”教师必须要转变观念,增强民主意识,改变那种单枪匹马地孤军作战的管理课堂模式,走群众路线,利用集体,师生共同管理课堂。这样才能使课堂管理立于不败之地。

二、阶梯式管理形式

江西省特级教师张富对建立“班、组、对”三级管理体系做了深入研究,颇有见地,这里做一个简介,以供老师学习参考。

(一)搞好大班、小组、对子的组合

一般说来,管理对象在未经组织前是无序、杂乱无章的。管理的任务在于通过一系列组织分配、协调等整体活动,把系统内各种分散的、互不相关的因素转化为有序的,具有一定目标、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整体。

班上组织两张课桌四个人小组,好差搭配,四人又分两对,构成大班全面管理、小组具体管理、对子相互管理的立体网络。

这三种组织,小组是重点,它是大班的“派出机构”。小组人少,便于管理和人人参与;灵活,便于单独活动,也便于“联组成班,拆组为对”;无距离,“四人共一桌”,面对面。教学过程中,把大班、小组、对子联合起来,就能使教学与管理进行得更活跃,更有成效。

(二)实行全面管理

1.大班活动管理

尽管增加了小组、对子活动,但大班活动仍是主要的,因此要集中力量加强大班活动管理。要求做到:教师讲授、同学发言时,不议论,都认真听取、思考;自学时,不发问,充分用眼、用手、用脑;讨论时,不允许独自去看、去做,要用耳听,用口说。整个过程活而不乱,令行禁止。

2.小组、对子活动管理

既要把小组、对子活动作为大班活动的补充,又要作为大班活动的扩展、深化。小组活动一开始,前两人就要及时转身子坐好,“四人共一桌”。如果是读、说任务,要轮流读、说,并进行评议;如果是检查任务,要逐个检查,该改正的改正,该报告的如实向教师报告。对子活动由成绩好的牵头,以收到以好带差之效。小组、对子活动都由组长负责,对不能领导好活动的组长要帮助,或调换。组长也可四人轮流担任,也可设两位,轮流负责。

3.自改和互查管理

要把矫正作为学习者必须完成的学习环节,作为培养自我完善习惯的途径。这只有在严格组织与管理下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要落实“三种笔”:用钢笔写的是独立完成的,不扣分;用圆珠笔写的是借助书本和他人力量自己改正的,要适度扣分;用铅笔写、画的是漏改、错改的,应加倍扣分。因此必须注意:自改一开始就以组为单位坐好,换好笔,相互监督;组长要督促大家抓紧时间,出现疑难问题要组织讨论;教师宣布停止自改要及时把本子收齐上交。互查是发现他人差错的过程,要落实“一对查两本,一本经两人”;成绩好的先查成绩差的本子,成绩差的先查成绩好的本子,然后互换,并签名以示负责。教师课后复查记分时留意了解掌握互查情况,表扬认真的,教育不认真的。

4.小组和对子组合管理

坚持好差搭配,以好带差,当出现带不动(差的比例过大)或带的任务过轻时,教师要及时作出调整;同时发动全体学生都来关心组对建设。

全面管理还包括评价管理、学习成绩管理、时间管理、听读说写训练管理等,限于篇幅,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

三、系统化管理模式

魏书生在民主科学化课堂教学方面成绩斐然,这里介绍他建立三个管理系统的做法,供老师学习参考。

所谓科学,就是从管理的角度组织语文教学,减少无效劳动,帮助每位同学都成为管理者。魏老师通过建立三个系统,提高语文管理自动化的程度。

(一)建立计划系统

计划分三类:其一,按时间范畴订的计划,即把与语文教学有直接和间接关系的34件事,分成六类,制订日、周、月等常规,使学生明确到什么时间该做哪件事。其二,按空间范畴订的计划,叫做事事有人干,人人有事干,使学生明确哪件事由谁具体负责。其三,对偶然接受的学习任务,也制订计划,制订程序,以提高效率。

(二)建立监督检查系统

建立一系列的计划、规矩、制度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困难在于说了算、定了干,一不做、二不休,坚定不移地执行。要将计划落到实处,班级建立了行之有效的监督检查系统,建立了自检、互检、班干部检查、班集体检查、教师抽检五道关口,并规定了各道关口具体的检查办法与补救措施。

(三)建立反馈系统

只有计划系统和检查监督系统还不是一个完整的语文教学管理系统。因为任何计划,制度都只适合于一定的时空范畴,一旦时空条件发生了变化,还非要按老规矩办事不可,就免不了要犯错误。为使语文学习适应变化了的时空条件,我们建立了反馈系统,确立了个别讨论、班干部反馈、班集体反馈、家长反馈四种方式。这既保证了学习计划、制度符合学生、家长、干部、教师的心理实际,也保证了在时空条件发生较大变化时,计划、制度能从新的实际情况出发,得到及时的修改、补充,甚至废除。这样,制订了较完善的语文教学管理制度计划,并坚决执行,再建立了检查监督系统和反馈系统,就基本走上了以法治语文教学的轨道。

四、注重养成良好习惯

洛克说:“事实上,一切教育都归纳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归于自己的习惯。”建立良好的课堂常规,让学生遵守学习规范主要在于训练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学习规范训练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始

上课铃声一响,学生应精神饱满地就位。起立、敬礼,整齐坐下,这些规范不仅是开始上课的仪式,还是师生对课堂学习的一次感情交流。

(二)课中

学生在课堂上,行为若懒散,精神必涣散,为使学生集中精力学习,应该要求他们坐端正,不东张西望,积极举手发言,认真看课本,读课文……对课堂学习通常要做的一些事,仅提出要求还不够,尚需想一想学生达到这些要求有什么困难、问题在哪里、应该提供什么帮助、采取哪些措施,进而制定各种规范。

(三)坐姿

坐姿也很重要。有的同学习惯于两脚乱伸,身子歪斜半躺半坐在椅子上,无精打采。双手放背后对坐正听课有些作用,但学生感到疲劳,学习起来也不方便,听讲不必将手放在背后,学生自己选择合适又便于学习的位置放好即可。坐姿的规范要求是:脚放平,手放好,眼睛看前方。

(四)拿书

课堂上学生应该怎样拿书呢?书总拿在手里容易疲劳,放在桌上不利于朗读。它的规范应是:朗读时双手将课本拿好,要立着放在课桌上,距眼睛一尺远。听讲及默读时课本翻到相应页面平放在桌面上。

(五)举手

课堂举手也要规范,但要灵活一些:一般问题举手发言。有些独立思考成分大,以谈个人想法为主的问题可以抢答,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凡要求举手回答的问题,教师提出问题,可举起右手向学生示意。对允许抢答的问题,教师也应该用约定的手势向学生示意,使学生明确哪些问题需举手回答,哪些能抢答。

(六)文具

有的学生课堂上玩文具,影响注意力;有的学生乱拿乱放文具,该用时找不到,耽误学习。因此,应有以下规范:待老师讲明学习任务、要求之后,轻轻打开文具盒,拿出所需的文具,用完及时收回去。

课堂学习规范不限于以上这几种,从上课到下课,学习过程中通常还要做哪些事,学生怎样才能把一件件事做好,教师要全面、细致地考虑分析,制定出一套课堂学习规范,使教有章法,学有规范。

五、形成良好学习习惯

要让学生的学习规范在课堂形成常规,就必须通过训练而形成习惯。习惯是由于重复或练习而巩固下来的,并变成需要的行为方式。它是比较稳定的动力定型。这是根据刺激的特点,大脑皮层依照一定先后稳定的秩序和强弱位置而构成的条件反射系统。只要前面刺激物一出现,就可以引起一系列反射活动。比如,学生形成课前准备的良好习惯,当下课铃声响,这一刺激物出现以后,学生就会按照自己习惯的顺序,把下一节课需要用的课本、笔记本、文具等准备好,摆在桌子上,久而久之形成动力定型养成习惯。教师对学生学习规范训练应抓好下面几项工作。

(一)制订计划,明确目标

学习规范应该一条一条地建立起来,先抓哪条,后抓哪一条,要有个计划。目标明确,抓一条就要落实一条,扎扎实实地抓。

(二)训练要早,要求要严

学习规范训练越早越好。训练中要严格要求,经常检查。如学生坐姿,要求挺胸抬头,胸部和课桌相距一拳远,这样学生就不能东倒西歪、随随便便,出现了个别现象就要及时纠正。

(三)具体指导,正确示范

由于有些学生的理解力和自制力差,往往对有的学习规范接受得不好。这时教师就要做具体的指导,必要时进行示范。例如,要求学生写字看书要做到“三个一”,教师就应适当进行示范,给予具体指导。

(四)表扬鼓励,及时强化

教师发现学生在遵守学习规范方面有了进步就要表扬,及时给予鼓励。这种强化,一方面会使学生把取得的成绩巩固下来,另一方面又会激起学生进一步做好的愿望。在表扬时也可以把做得比较好的学生树立为榜样,号召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开展竞赛,这有助于学生尽快建立学习规范。

在训练学生学习规范时教师要经常和学生进行感情上的沟通,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只要师生之间彼此协调、配合默契,课堂学习的规范就容易建立起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